中国离婚率调查报告(优秀3篇)
中国离婚率调查报告 篇一
中国离婚率调查报告显示:问题的根源与社会变革息息相关
近年来,中国的离婚率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这一现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一项最新的中国离婚率调查报告显示,离婚率的上升与社会变革密切相关,其中包括婚姻观念的转变、经济压力的增加以及社会化进程的加速。
首先,婚姻观念的转变是导致离婚率上升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价值观念也在不断演变。传统的婚姻观念强调家庭的稳定和和谐,而现代人更加注重个人的自由和幸福感。因此,面对婚姻中的问题和困难,现代人更倾向于选择离婚,以追求个人的快乐和自由。
其次,经济压力的增加也是离婚率上升的重要原因。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成本不断提高,人们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经济压力。尤其是在大城市,房价高涨、教育费用昂贵等问题成为了许多夫妻争吵的导火索。经济压力的增加不仅加剧了夫妻间的矛盾和摩擦,也使得离婚成为了解决问题的一种方式。
最后,社会化进程的加速也对离婚率的上升产生了重要影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交圈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会化的进程使得人们更容易与异性接触和交往,也增加了夫妻关系中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此外,社会化的进程也使得法律保护和社会支持体系更加完善,使得离婚变得更加容易和便利。
综上所述,中国离婚率的上升与社会变革紧密相关。婚姻观念的转变、经济压力的增加以及社会化进程的加速,都对离婚率的上升产生了重要影响。为了降低离婚率,我们需要加强婚姻教育,提高人们的婚姻观念和沟通能力;同时,也需要加大对经济困难家庭的扶持力度,减轻经济压力。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够建立和谐稳定的家庭,为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离婚率调查报告 篇二
中国离婚率调查报告:呼吁建立更完善的婚姻法律与制度
中国离婚率的不断上升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一项最新的离婚率调查报告显示,建立更完善的婚姻法律与制度是降低离婚率的关键。当前,我国的婚姻法律与制度仍存在不少问题,需要进行改革与完善,以更好地保护婚姻的稳定和家庭的和谐。
首先,我国的离婚法律程序过于简化,容易导致离婚决定的草率和冲动。目前,我国的婚姻法规定,夫妻一方提出离婚申请,经过三个月的冷静期后,即可办理离婚手续。这种简化的程序使得许多夫妻在冲动之下做出了离婚决定,而并未经过充分的沟通和协商。因此,建议对离婚程序进行相应的修改和严格审查,以减少冲动离婚的发生。
其次,我国的离婚法律对财产分割和抚养权的规定不够明确,容易引发夫妻间的争执和矛盾。当前,我国的婚姻法律对于财产分割和抚养权的规定较为宽泛和模糊,使得很多夫妻在离婚过程中无法达成一致意见。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明确和完善相关法律条款,以确保离婚时财产分割和抚养权的公平和合理。
最后,我国的婚姻法律对家庭暴力的惩治力度不够,容易导致家庭暴力的发生和持续。家庭暴力是导致许多夫妻离婚的重要原因之一,然而,我国的婚姻法律对于家庭暴力的惩治力度相对较弱。因此,呼吁加大对家庭暴力的打击力度,建立更为严格的法律制度,以保护受家庭暴力伤害的一方。
综上所述,建立更完善的婚姻法律与制度是降低离婚率的关键。离婚法律程序的改革、财产分割和抚养权的明确规定以及对家庭暴力的严厉打击,都是解决当前离婚问题的重要方向。只有通过改革和完善婚姻法律与制度,才能够保护婚姻的稳定和家庭的和谐,为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离婚率调查报告 篇三
中国离婚率调查报告
人类的全部实践活动,可以概括为两个再生产:一是物质再生产;二是人口再生产。与这两个再生产相适应,人类的全部文化,也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反映物质再生产、服务物质再生产的文化,是对物质再生产特点规律的科学认识和揭示;二是反映人口再生产、服务人口再生产的文化,就是婚恋文化。任何一个民族,只要他的婚恋文化雄立不倒,在人口与生育上有优势,那么,即使千难万险失败多少次,最后总能够站起来继续拼搏。如果婚恋文化萎缩,在人口和生育上走入没落,在“后继无人”的危机中就难以兴旺。
人们谈论大国兴衰、民族复兴、中国崛起,最关注的是政治危机、经济危机、生态危机,其实,“婚恋危机”在国家和民族兴衰存亡中的作用,更值得研究。
美国在危机中——美国“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导致全球震荡,全世界都受到美国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的拖累和折磨。
中国在危机中——中国“婚恋危机”暗流涌动,正在冲击社会和谐的根基,动摇大国崛起的基石。不仅中国的男女老少,都被中国的“婚恋危机”所困扰,连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也开始研究中国“婚恋危机”将会引发的“全球动荡”。
婚恋危机,是人类再生产的危机,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传宗接代”、“世代更替”、“繁衍生息”、“持续发展”的“生命危机”、“生存危机”、“发展危机”。
离婚容易、结婚难。中国适龄男女的结婚率在下降,更多的男女结不了婚、成不了家,但是离婚率却在上升,更多的婚姻在解体,更多的家庭在破产。中国成为世界离婚大国,中国婚姻和家庭的脆弱性,严重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影响后代健康成长。
世界离婚潮,波峰到中国
在过去的40年里,从欧美开始,刮起了一股离婚风,世界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离婚大潮。有人说,“饱暖之后思淫欲”,离婚率上升是发达国家的“发达病”,是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后,必然出现的社会现象。
最近十几年来,中国离婚,高潮迭起,相对于西方国家的离婚潮,中国在这方面是后浪推前浪,迅速赶超、后来居上,中国从“离婚发展中国家”,迅速变成了“离婚发达国家”。
离婚“加速度”——全球数第一
中国离婚率到底是多少,说法不一。有人说,中国离婚率已经达到了世界第一;有人说,中国离婚率还没有成为世界第一。无论如何,中国离婚增长速度是世界第一,恐怕没有疑义。
张绍明2009年12月在“39%的离婚率说明了什么”一文中指出:中国高离婚率的城市依次如下:北京39%,上海38%,深圳36.25%,广州35%,厦门34.9%,台北34.8%,香港33.8%,大连31%,杭州29%,哈尔滨28%。39%的离婚率意味什么?意味着10个家庭有4个解体;意味着越是发达的地方离婚率越高;意味着离婚率会随着年龄的下降而不断增长。张绍明指出,都说西方性开放,但西方人婚前性自由,婚后性保守,因为毕竟有宗教信仰约束,有社会责任感制约。在中国,没有宗教,也没有信仰,离婚率上升带来的社会问题,比如吸毒、性病、单亲家庭、性乱、个人至上等,会像恶魔一样纠缠,成为社会发展的羁绊。
陆学艺在《当代中国社会结构》中说,2006年北京办理离婚登记的夫妻有24952对,其中有1/3是在婚后5年以内离婚的,有1/5是在婚后3年内离婚,结婚不到1年就离婚的有970对,大约占4%。还有52对是结婚不到一个月就离婚的。这些闪婚又闪离的年轻人多数属于“80后”。中国独生子女多有以自我为中心的“小太阳”心理,结婚后不能包容,难以相处,婚姻脆弱,很容易解体。
人口专家易富贤在《大国空巢》中说,中国2003年离婚率比1979年增加了5倍。中国人的离婚水平早已经超过了日本和韩国。2002年,北京市的离婚率高达50.90%,也就是说,在2002年这1年,北京市每两对结婚的夫妻,就有1对以上要离婚。一个结婚比例低而离婚比例高的国家,一个离婚成风的国家,在婚姻上的“穷折腾”,其代价和成本是很大的。
“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成为一些人对现代婚姻的理解?有的年轻人把结婚当做快餐,只要觉得不开心就离婚?2007年,昆明四城区总计有2万余对夫妻喜结连理,却也有6000多对夫妻劳燕分飞。2009年,平均到每天,无锡有23对、苏州有32对、郑州有40对夫妻离婚,成都平均每天106对夫妻分道扬镳。在济南,44.2%的离婚者结婚不超过5年。
“世界离婚潮”,波峰到中国。中国离婚率的增速,数倍于中国GDP的增速。在一些人那里,婚姻诚信的丧失、婚姻责任感的丢失,使婚姻成为一场游戏,使离婚成为一种时髦。
中国式离婚——两种人是主力军
中国离婚大潮中的“弄潮儿”,主要是两种人:一种是“80后”年轻人群体;一种是“成功后”中老年群体。这两类人占了离婚人群的绝大部分。
让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可是,先富裕起来的那部分人却先离婚。西方学者认为,经济发展状况与离婚率成正比,经济萎缩时离婚率下降,经济繁荣时离婚率上升,中国的情况证实了这一点,在中国,正是先富起来的那批人,成为中国离婚大潮的领潮人。20世纪70年代末期,中国的离婚率很低,1978年统计的离婚率仅为3.4%。1998年,这个数字上升到13.18%。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的离婚率急速上升,其特点是中年、老年的离婚率高于任何其他年龄段的人。
离婚最集中的三个年龄段依次是:40~44岁、50~54岁、60岁以上。因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这三个年龄段的人的经济地位变动最明显。到90年代,夫妻的年龄差距也开始拉大,90年代中期丈夫比妻子大10岁的比例,比1987年增加了14.5个百分点,这种“大男小女”的婚配状况,一般都是男子富裕以后,与原配偶离婚后再婚而形成的。
“80后”年轻人不仅成婚难,而且已经成婚的,婚姻危机严重,婚姻周期短暂,成为离婚率最高的一代。“80后”年轻夫妻如何“经营婚姻”,是一个带有普遍性的课题。由于他们多数是独生子女,属于我行我素的“独立大队”,个性强,不懂得忍让、协商和妥协,缺乏生活能力,不善于应对家务纷争,像不满意对方烧的.菜、洗碗应该谁来干这样的芝麻粒问题都可能闹成轩然大波。在这个群体中,婚姻难以成为爱情甜蜜的继续,婚姻往往成为埋葬爱情的坟墓。
中国式离婚,是“成功中老年”的天堂,是脆弱“80后”的情伤。
讨伐婚外情,打赢“婚姻保卫战”
一个国
进行“婚姻保卫战”,首要任务是讨伐“婚外情”,因为婚外情是感情入侵的主要力量,是破坏婚姻与家庭的头号杀手。对婚外情要实行“零容忍”,对婚外情决不能留情,任何对婚外情的同情和留情,都是对正常家庭和婚姻的残酷和无情。
丑化“原配”是缺德——美化“小三”是无耻
中国“二奶”风光、“小三”横行,重要原因是中国婚恋舆论中逆流泛滥。婚外情本来不道德,却成为一种“不伦文化”,在社会蔓延。这些年,关于隐私、外遇的报道和文艺作品蔚然成风,银屏上涉及“第三者”的故事十分流行,一些描写婚外情的影视作品,都收视率很高、煽动性很强,成为进行婚外情具体操作的案例教学。
其特点是对“第三者”已由20世纪80年代的谴责转为同情兼隐隐的赞美,其效果是赚取人们对于婚外情的理解和同情。有的电视剧干脆将妻子描述成非常讨厌、令人难以忍受的庸俗妇人甚至泼妇,而第三者却知书达理、善解人意,是将男人从“水深火热”中拯救出来的“天使”。还有人公开撰文,为婚外恋辩护,认为不包容第三者就是观念落后、思想陈旧,声称“第三者”对当代中国具有革命性的意义。
对于婚外恋的舆论颠倒,使一些人失去道德约束,陷于无耻。现在,有情妇的中国男性,多数受教育程度较高,收入可观,居住在城市。商人、公务员、银行职员、IT人士,是婚外情的高发人群。热衷于婚外情的中国男人,他们过去对自己的婚外情严格保密,现在更新了观念,解除了伪装,认为婚外情是自己成功和价值的体现,对自己的婚外情,不仅不保密,还适度宣扬和炫耀。结果,现在连大门口的保安,都知道大院中的主人们谁有几个情妇。
讨伐婚外情——“婚外情侦探公司”生意兴隆
《环球时报》2010年6月22日报道:婚外情入侵东西方家庭,中国、日本、韩国离婚率日渐上升,欧美人容忍度直线下降。
世界各国的调查结果显示,婚外情成为现代婚姻的头号杀手。而在中国,婚外情处于高发时期。中国2009年离婚率增长了8.8%,排名第一的离婚原因中,就是婚外情。在中国,进行婚外情咨询的人群在扩大,专业化调查婚外情的私家侦探公司,也如雨后春笋,迅速崛起。仅仅在中国深圳一个城市,调查婚外情的私家侦探公司的数量,就由过去不足10个,发展到现在的200多个,而且这些侦探公司生意兴隆。某位侦探在10年前每个月接手的婚外情案子只有一两件,而现在每天收到的电子邮件和电话不下6个,感到应接不暇。中国深圳一家心理咨询公司反映,在他们处理的全部案例中,有80%是属于婚外情的。
总之,中国“婚恋危机”,是瓦解家庭、社会稳定基石的“家庭危机”。婚恋的载体是家庭,婚恋危机直接瓦解的是家庭。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以“家”立“国”的国家,家在稳定社会、兴旺国家中,有基础性的战略作用。经济全球化、社会现代化,并不能弱化更不能代替家庭的作用。在个人、家庭、社会、国家的整个链条中,家庭是一个核心环节、关键环节。中国“婚恋危机”动摇的是中国家庭这个社会的“基石”。家庭基石不牢,社会地动山摇。
所以,中国“婚恋危机”,说到底,是两性地位失衡、男女比例失调、老幼更替断层、结婚生育困扰、家庭基石动摇、人口生态破坏的一种局面和态势,是中国“人口再生产”的危机,是中国“家庭建设和发展”的危机,是动摇和损害中国“国本”的危机,是折磨中国“男女老少”的危机。
更多相关热门文章推荐:
1.县文明家庭创建情况调研报告
2.2017关于法学调研报告范文
3.满意度调查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