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全域旅游的调研报告(精彩4篇)

发展全域旅游的调研报告 篇一

标题:全域旅游的概念与意义

摘要:全域旅游是一种新兴的旅游发展模式,它强调以整个地域为旅游目的地,充分利用地域资源,打造全方位、多元化的旅游产品,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对全域旅游的概念、意义和发展现状的调研,探讨了全域旅游对地方经济、文化传承和环境保护的积极影响,为进一步推动全域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参考。

一、概念:全域旅游是指以整个地域为旅游目的地,将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和开发,提供多样化的旅游产品和服务。全域旅游强调旅游业的全方位发展,不仅包括景点旅游、休闲度假,还涵盖了农业旅游、乡村旅游、文化旅游等多种形式。全域旅游的目标是打造具有地方特色、可持续发展的旅游产业。

二、意义:全域旅游对地方经济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通过整合地域资源,提供全方位的旅游产品,可以吸引更多游客到访,增加旅游消费,推动地方经济的繁荣。同时,全域旅游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

全域旅游对文化传承的保护和传承也具有重要意义。地域的文化特色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全域旅游的发展,可以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地方的传统文化,提升地域文化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此外,全域旅游还对环境保护具有积极意义。在全域旅游的理念下,旅游资源的开发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推动可持续发展。通过科学规划和管理,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自然资源的破坏,保护生态环境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三、发展现状:全域旅游的发展在我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各地纷纷推出了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和政策,加大对全域旅游的投入力度。一些地方已经成功打造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全域旅游目的地,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投资。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全域旅游的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如资源整合不够充分、旅游产品单一、管理体制不完善等。

四、推动发展的建议:为了进一步推动全域旅游的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加强政府引导和支持。各级政府应制定相应的政策和规划,提供资金支持和税收优惠,引导和激励各方积极参与全域旅游的发展。

2.加强资源整合和产品创新。各地要充分利用地域资源,整合资源,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提升竞争力和吸引力。

3.完善管理体制和服务水平。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体制,加强对全域旅游的监管和服务,提升游客的满意度和体验感。

4.加强宣传和推广。通过多种方式和渠道,加大对全域旅游的宣传和推广力度,提升全域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通过以上努力,相信我国的全域旅游发展将会取得更好的成绩,为地方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发展全域旅游的调研报告 篇二

标题:全域旅游的发展模式与实践

摘要:全域旅游是一种新兴的旅游发展模式,它强调以整个地域为旅游目的地,通过资源整合和产品创新,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目的地,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对全域旅游的发展模式和实践的调研,总结了国内外成功的案例,分析了其成功的原因,并对我国全域旅游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一、发展模式:全域旅游的发展模式主要包括资源整合、产品创新和市场营销三个环节。资源整合是指将地域内的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和优化配置,形成具有地方特色和竞争力的旅游产品。产品创新是指通过创新的思维和方式,开发出具有独特魅力和吸引力的旅游产品。市场营销是指通过有效的宣传和推广手段,将旅游产品推向市场,吸引更多游客。

二、成功案例:国内外有许多成功的全域旅游案例,如美国的“黄石全域旅游圈”、意大利的“托斯卡纳全域旅游区”等。这些案例的成功之处在于充分利用地域资源,打造了具有独特魅力和竞争力的旅游产品。同时,它们还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和传统文化,提升了游客的满意度和体验感。

三、发展建议:为了推动我国全域旅游的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加强资源整合和产品创新。各地要充分利用地域资源,通过整合和优化配置,打造具有地方特色和竞争力的旅游产品。同时,要注重创新,开发新颖独特的旅游产品,满足游客的多样化需求。

2.建立合作机制和联盟。各地可以建立全域旅游的合作机制和联盟,共同推动全域旅游的发展。通过资源共享、信息交流和市场合作,提升全域旅游的整体竞争力。

3.加强人才培养和管理水平提升。要加强对全域旅游从业人员的培养和管理,提升他们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水平。同时,要加强对全域旅游的监管,规范市场秩序,保护游客的合法权益。

4.加大宣传和推广力度。通过多种方式和渠道,加大对全域旅游的宣传和推广力度,提升全域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要加强与旅行社、在线旅游平台等合作,扩大市场覆盖面。

通过以上努力,相信我国的全域旅游发展将会取得更好的成果,为地方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发展全域旅游的调研报告 篇三

  全域旅游是全新的区域协调发展理念和模式,内涵是在一定区域内,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通过对区域内经济社会资源尤其是旅游资源、相关产业、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政策法规、文明素质等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优化提升,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我市旅游业的发展,按照“谋全局、图重点、强基础、补短板、提质量、增效益、抓统筹、促全域”的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要求,紧抓“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秦巴山区连片开发机遇,加大旅游重点项目建设力度,在旅游要素完善上下功夫,扎实开展旅游扶贫培训,注重乡村旅游建设,促进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今年我市石泉、岚皋两县被确定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瀛湖生态旅游示范区成为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示范单位。上半年,全市接待游客达到176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91。9亿元。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15%、18。5% 。

  交通条件的空前改善,生活质量的快速提升,不动产投资热点的转移,以及政府顺应时势而对第三产业发展的高度重视,使旅游活动、旅游产业、发展旅游的政策等都成为当下的社会热点。为进一步了解我市全域旅游发展情况,助动我市全域旅游发展。根据市政协年度安排,市政协文史学习委员会就安康全域旅游进行专题调研。现将相关问题报告如下:

  一、对我市旅游优势资源的认识问题

  离开资源,旅游无从发展,对资源特质把握不准,旅游就不能顺利发展。调研组认为,安康资源的真正优势不在历史人文,而在以山水为载体的自然禀赋。而自然资源相较于外地,安康基本没有引人入胜的、能使人在一地流连忘返的名山名水。而连绵起伏的群山,蜿蜒清澈的河流,四季气候的色彩变换,清洁明静的时空环境,构成以广地域、大分散为特征,以步换景、赏心宜人为卖点的旅游资源禀赋,这就是安康旅游资源的基本特质。因此,安康旅游消费,必然是以大范围流动、全方位涉猎、多形式体验为主场,以涉足局部、观赏细处为补充;安康旅游建设,应当以自然资源利用为主攻,以人文历史挖掘打造为策应。安康旅游布局,应该是放眼全域规划先行,着眼线路先抓节点起步。

  二、发展旅游业的统筹协调问题

  我市很早就提出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但全市统筹谋划不足,发展旅游的意识不强,氛围不浓,促进旅游业发展的硬措施不够配套,旅游项目招商引资、旅游产品的推介等没有形成合力,效果不明显。

  建议:组建全市旅游发展委员会,由市上牵头,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协调、解决全域旅游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严格按照安康市旅游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实施,打破区域分割,冲破行业壁垒,不搞各自为政,尽量避免盲目投资,把分散的景区景点和旅游资源串成线、集成团、连成片,形成有特色的旅游拳头产品,在特色互补中提升旅游产品,实现互利多赢。发挥好基层发展旅游的积极性,保护好旅游产业投资者的热情。坚持以全域旅游理念引领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规划建设一批都市旅游示范区和特色村、旅游风情小镇、美丽宜居乡村。各县区要准确把握资源特质,找准开发主攻方向,不能简单复制、粗造克隆,以免出现千城一面、千景一格、千点一味的不利局面。

  三、旅游资源开发的重点问题

  我市目前业已形成规模的一城一湖一山,形成了安康旅游的核心景点景区,且仍有深度开发的潜力。但面临周边旅游同质产品的强势竞争,成为我市旅游产业顶梁柱的任务并不轻松,旅游作为产业在全市经济总量上的贡献率在较长时期内,可能低位徘徊。

  建议:打破县际区划限制,突破一景一地的局限,统筹全市拉大骨架,着眼连珠成串互补增效。开发的重点概括为“两线、三环、三中心。”“两线”即汉江从石泉至白河一线,可上接汉中,下连湖北,以舟船为载具,水上观光旅游为核心,将沿江已开发景点景区连成一线,拓展其旅游市场;从马池经江口到沣峪口一线,以步行探幽和自驾观景为核心,以子午古道的人文内涵和层恋叠嶂的自然风貌,吸引关中城市群人众质高的旅游群体;“三环”即从平利、镇坪、岚皋到安康的环线,从石泉、宁陕、汉滨北部山地到恒口的环线,从旬阳县城、小河、双河到蜀河的环线。上述环线以农家田园风情和秦巴自然景观为核心内容,以自驾观景游客为主要服务对象。“三中心”即以安康城区为支撑点,以宁陕龙王和平利八仙为游客集散地的三个中心,这些地域旅游资源富集,旅游开发相对集中,服务半径比较合理,且本身就是旅游景区,应当增强旅游服务和保障功能,打造成旅游人群的目的地和集散地。

  四、旅游业发展的资金投入问题。

  发展旅游的'目的,无非是发展旅游产业壮大经济实力,美化人居环境提升居民生活品质。然而,离开投资这些都是空话一句。投资行为取决于投资者的目的和利益。民间投资必然是市场化行为,以投资回报决定投资行为;政府投资因其公共资源的属性,必然是以社会公共产品为投资对象。基于安康旅游资源禀赋特质,投资的经济回报总体上短期内难以达到预期,有效的市场化的投资不易形成大气候,这就是安康旅游发展面临的最大困境。

  建议:用活搬迁移民、城镇化、水土保持等民生性投资政策,在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引领下,把旅游元素融合在民居建设、生态工程建设之中,使民居及其民生工程兼具旅游产品的价值;使政府投资具有富民公益性与旅游产业性的双重属性。民众在分享公共资源的同时,社会也蓄集了旅游发展的潜力。

  抓住国省县村户道交通建设及生态建设等投资机遇,优先优化旅游资源富集地带的交通条件和生态环境,凸显具有旅游深度开发潜力的资源的投资价值,增强市场化旅游投资的吸引力,助推旅游产业的发展壮大。

  利用乡村文明建设、植树造林以及现代农业发展等政策机遇,增强民众保护和美化环境、文明待人接物的意识,不断优化旅游发展的人文环境;增强农业产业园主参与和服务旅游活动的自觉,让农业产业园具有提供农产品和旅游产品的双重功能。

  加大旅游产业招商引资力度。通过安康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分析,安康秀美山水展示,旅游发展成果宣传,旅游产业发展前景展望,旅游产品营销,旅游开发项目推介等全方位文宣活动,增强安康旅游投资的吸引力。

  五、旅游宣传推介问题

  当前,旅游宣传推介总体上氛围不浓,缺乏官民以及市县乡之间的互动,缺乏吸引国内外关注的宣传手段和推介措施,宣传推介引起的关注度、影响力还不够大,效果不够理想。

  建议:在重点路段关键部位树立大型广告牌位,制作一部以自驾、休闲、度假为核心内容的宣传片,拍摄一部以安康奇险秀美的自然风光、历史风云和独特民情风俗为内容的电视连续剧,并在主流媒体播放。以汉江龙舟节和汉阴油菜花节等节庆活动为契机,不断扩大安康旅游目的地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创新旅游宣传营销,建立广播、电视、移动互联网、微博、微信等全媒体信息传播机制,加快构建跨区域、跨平台、跨网络、跨终端的旅游目的地网络营销体系。加强旅游商品建设,继续打造和创新以富硒产品为主打的特色旅游商品。

  六、旅游业所需人才问题

  旅游产业需要大量综合性和专业性人才。我市十分短缺的是熟悉旅游产业各个环节且善于整合各专业,能够有序开展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管理、服务等一揽子工程的战略型人才,以及营销、广告、民俗、心理、文学、历史、地理等多学科的专业性人才。人才缺乏是制约我市旅游产业发展的瓶颈之一。

  建议:实施“旅游人才工程”,每年安排一定比例的旅游发展资金,专项用于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围绕全域旅游建设,采取岗位聘任、项目聘任、短期兼职、项目合作等灵活方式,柔性引进急需的旅游人才。每个县市区要培养几名金牌导游,加强与安康学院、安康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合作,坚持市内与市外相结合、业务培训与交流学习相结合,建立分层分级培训机制,加强乡土特色旅游人才培养。。

  七、关于旅游环境建设问题

  “处处都是旅游环境,人人都是旅游形象”的意识有待强化,宾馆饭店和出租车宰客行为时有发生,服务接待水平不尽人意,这些问题对旅游产业的发展负面影响都不可低估。

  建议:结合创卫、创文等活动的开展,教育引导公民提高礼貌待人、文明行事的自觉性,强化我为家乡增辉添彩的责任感,让游客在安康处处感到友善和温情;努力提升服务行业的服务能力和水平,加强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和服务素质教育;加强监管和服务,及时回应和处理旅游投诉,在第一时间解决问题,让受损者感到满意,使责任者受到教育。维护好公平有序的旅游市场秩序,构建充满活力的旅游发展环境。

发展全域旅游的调研报告 篇四

  近期,县政协采取县外考察和县内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就全域旅游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发展全域旅游正当其时

  (一)发展全域旅游是推动绿色发展的迫切需要。前不久,省委书记李鸿忠在竹溪调研时强调,牢牢把握“绿色、市场、民生”三维纲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大力推进绿色发展,在扶贫开发工作上向更高要求努力、向更远目标迈进,确保十堰秦巴山片区与全省同步实现小康“不掉队”,积极争当“全省山区绿色发展示范区”,在山区绿色发展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省委、市委赋予了我县建设山区绿色发展示范县的新使命,要求竹溪在全面实施精准扶贫整县推进上探索路子,做好示范,竹溪拥有提速跨越的新优势,区域竞争格局变化带来了新挑战。但是“跳出竹溪”看竹溪,推动绿色发展面临诸多的困难和挑战:一是县域经济总量偏小和整体质量薄弱的制约并存,统筹发展与环境保护的难度较大,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任重道远;二是产业布局、人口布局、空间布局还不能完全适应生态功能区定位的需要,城乡发展不均衡,城乡差距、区域差距仍然较大,统筹城乡发展的难度较大,与全省同步实现小康还有较大差距;三是三次产业之间融合度较低,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相对滞后,生态旅游产业刚刚起步,在绿色发展中产业支撑不足。为此,坚持以全域旅游推动经济转型发展,以全域旅游为引领,统筹谋划、整体推进,实现旅游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融合发展,是抢占新一轮县域经济发展制高点的不二选择。

  (二)发展全域旅游是实现绿色崛起的科学路径。市委的书记周霁在授予我县“十堰绿色崛起示范县”发展大旗之后,在南部乡镇考察时语重心长地指出:“坚持把生态文化旅游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来培育,坚持开发与保护并举,加快传统文化、休闲养生与旅游业相互融合的进程,主动对接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塑造鄂西北原生态旅游基地品牌形象,着力打造绿色生态文化旅游圣地。”周霁书记的讲话为我县生态旅游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和发展路径。近年来,我县围绕建设“十堰绿色崛起示范县”的总体目标,加快推进“绿色产业引领区”、“生态城镇示范区”、“省际物流集散地”建设,绿色农业发展壮大,生态工业优势凸现,“三廊”建设如火如荼,全域旅游正在起航,招商引资成效明显,县域经济开始步入科学发展轨道,这为竹溪发展全域旅游奠定了良好基础。

  (三)发展全域旅游是适应旅游转型的现实选择。前不久,省的政府下发了《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意见》指出,要牢固树立大旅游、大产业的观念,大力推进旅游全域化、现代化、国际化和信息化,加快项目建设和品牌培育,制定和实施有利于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产业政策。目前,全国各地旅游业正在发生历史性的转型:一是由观光旅游向度假旅游转型;二是由旅游资源开发向旅游产品开发转型;三是由打造旅游要素向打造旅游产业链转型;四是由“小旅游”向“大旅游”转型;五是由大城市游向小乡村游转型。旅游业发展的转型,对于我县刚刚起步的旅游产业来说是一个大好机遇,可以使我们少走弯路、实现直线超越,在新一轮全域旅游发展中抢占先机。通过发展全域旅游引领经济转型和发展方式转变,带动竹溪走上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二、我县发展全域旅游面临的主要短板

  我县发展旅游产业具有其它地区难以复制的独特优势。一是生态环境十分优越。我县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县、造林绿化百佳县、全国退耕还林试点示范县和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项目县,也是全国500个资源富之一,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被誉为“动植物的基因库,生物的百科全书”,是国家林业局命名的“国家珍贵树种培育示范县”。现已建成十八里长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偏头山国家森林公园、龙湖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和八卦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二是生态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我县境内有我国中东部切割最深的峡谷“十八里长峡”,古长城遗址“关垭子古长城”,国家重点保护文物采皇木遗址、甘氏宗祠。古寺庙、古盐道、古民居、古山寨、古馆驿遍布各地,溶洞、天坑、峡谷数不胜数。三是生态旅游文化历史悠久。我县茶文化、古建筑文化、饮食文化、民俗文化、古盐道文化源远流长。中国汉民族文化之母的向坝民歌,全国唯一的山二黄剧种被列入国家非文化物质遗产名录。四是竹溪特色美食独树一帜。竹溪饮食风味南北兼蓄、东西共融,形成了辣而不烈、麻而不剧、酸辣可口、香鲜适度的“特色风味”。“竹溪蒸盆”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竹溪泡菜、豆腐乳、豆瓣酱、神仙豆腐,以及碗儿糕、糖酥饼等,都是极具竹溪特色的美食。五是旅游发展基础比较厚实。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产业发展,政策投入力度不断加大,旅游宣传推介成效明显,生态旅游资源优势逐步彰显,旅游招商引资、宣传推介、行业管理、重点工程等力度加大,发展全域旅游已成为全县上下的共识。尤其是“三廊”建设,为发展竹溪旅游迎来了新的春天。

  虽然我县发展全域旅游前景十分广阔,但发展现状仍不容乐观,存在与良好的旅游资源禀赋比反差明显,与“绿色崛起”不相对称,与全县人民的期盼不相对应。一是旅游规划缺乏系统性,总体规划与修建性详规之间对接不够,旅游开发存在各自为阵的不好苗头;二是地域文化挖掘不够,发展全域旅游缺乏文化支撑,旅游资源与文化融合有待加强;三是基础薄弱短板尚未根本改观,尤其是旅游道路建设和生态水系建设任务艰巨,生态城镇建设水平不高,住宿餐饮等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滞后;四是对发展旅游产业来带动和促进县域经济发展重要性认识不足,发展氛围不浓,乡镇与乡镇、部门与乡镇、部门与部门之间相互协作配合不够,旅游开发没有形成合力;五是旅游品牌创建乏力,对外知名度不高吸引力不强,景区(景点)建设起点较低、规模普遍偏小,重大旅游项目推进困难,旅游产业化水平有待提高,旅游商品研发深度不够,综合效益和带动发展优势尚未凸显,加快发展全域旅游的任务还相当艰巨。

  三、加快发展全域旅游的建议意见

  (一)坚持以全新理念发展全域旅游。利用党校、党委中心学习组等学习阵地,采取专家辅导、集中学习、专题讨论、思想交流等方式,对全县党员干部开展绿色发展大培训、大教育、大讨论,以此推动新一轮思想大解放、发展理念大更新。一是牢固树立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围绕“十堰绿色崛起示范县”战略目标,牢固树立“大生态、大旅游、大产业”的理念不动摇,把全域旅游作为推动绿色发展和转型发展的重要载体,扬生态之长,显森林之优,走旅游之路,建富民之业,实现青山绿水与金山银山的统一,推动资源开发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产业结构由一二产业主导向三产联动转变,经济发展由封闭型向外向型转变,让全民共享更多的绿色福利;二是牢固树立发展旅游就是发展经济的理念。坚持用发展全域旅游的理念来谋划现代工业、现代农业、现代交通、现代商业、现代农村,以旅游促进人流、物流、信息流的聚集,围绕旅游发展观光农业、新型工业、现代物流,围绕旅游发展绿色交通、生态城镇和美丽农村,推动三次产业融合,走旅产一体、旅城共生之路;三是牢固树立全域化大旅游的理念。要摒弃抓旅游就是大投入、大开发、大搞景区建设的传统观念,摒弃抓旅游经济就是发展“门票经济”的陈旧观念,围绕“让每一寸土地都成为景观,让每一个村庄都成为景区”的理念,把全县当作一个大景区来谋划经营,让各项建设与全域景区化建设统筹推进、协调发展,着力把家园变成花园,把小景点连成大景区,从而激发乡村旅游活力,带动全域旅游发展,实现“全县是景区、处处是景观、村村是景点、人人是导游”的目标;四是牢固树立发展全域旅游要优先发展乡村旅游的理念。把乡村旅游发展放在全面建成小康的高度,依据“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整体谋划、系统思考,通过乡村旅游的综合发展,全面推进农业经济转型升级、农村社会和谐构建、乡村文化系统传承、生态环境全面优化,打造“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生态富裕美丽家园。

  (二)坚持围绕“五全”布局发展全域旅游。按照“全域、全景、全业、全时、全民”的总体布局,统筹推进全域旅游发展。一是坚持全域化规划。发挥旅游规划在产业发展、城乡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规划中的引领作用和刚性约束,明确各行业、各领域发展都要按照旅游标准,融入旅游元素,突出旅游内容,增强旅游功能。二是坚持全景区建设。以“三廊”建设为抓手,以“六城联创”为载体,把整个竹溪作为一个大的生态公园来建设,把全域旅游融入到县城、集镇和美丽乡村建设的各个领域,使竹溪的城市和乡村、街道和房屋、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成为生态公园的一部分,使整个竹溪成为一道宜居宜游的风景。三是坚持全行业融合。以旅游业为主导,进行产业纵向鱼骨结构式延伸和横向圈层结构式拓展,实现服务业的全业融合,提升服务业的附加值,促进产业升级,使旅游业成为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四是坚持全时空打造。通过全天候旅游体验和全感官项目设计,打造风格各异的休闲健身游、地质景观游、科普观光游、冬季健身游、文化观光游、工业观光游、农业观光游、田园风情游等特色线路,开发少儿经济、老人经济、周末经济、假日经济及养生经济,变“8小时经济”为“24小时经济”,提升同一空间不同时间的体验性,让本地人体验回老家的生活,让城里人体验乡村田园生活,让外地人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延长游客逗留时间,拉长休闲养生旅游的产业链,大力发展健康养生、休闲娱乐、自助采摘、温泉疗养、户外拓展等新型业态,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五是坚持全民性参与。通过全域旅游推动“万众创新、大众创业”,推动精准扶贫,大力实施“全民共建+全民营销+全民参与+全民共享”发展模式,以发展家庭宾馆、农家乐为主体,形成铺天盖地的乡村旅游发展之势,引导农民就地就业、农产就地增值,全面带动特色种植业、乡村手工业、餐饮服务业、乡村运输业、农村文化产业等业态发展,营造简洁、朴实、休闲、实惠的“吃农家饭、住农家院、看农家景、享农家乐”的旅游氛围,倾力打造乡村旅游品牌,形成全域旅游的消费链,实现旅游惠民、旅游便民、旅游富民,以此推动全面小康建设。

  (三)坚持以厚实的基础发展全域旅游。一是科学编制旅游总体发展规划。当前,应抢抓建设全省山区绿色发展示范区的契机,从高端着手,聘请高规格的资深规划机构,量身定做全域旅游品牌,尽快编制出我县旅游开发总体规划,编制好3至5年内我县应开发建设的重点旅游景点详细修建性规划。二是抢救挖掘地域文化。当前,应从服务全域旅游产业发展出发,以本县文化人士为主,借用名人、专家、教授的智力,组建地域文化研究协会,着重开展以十八里长峡、偏头山森林公园、鸡心岭为代表的山水文化研究工作,以关垭楚长城遗址、西关街为代表的古建筑文化研究和挖掘工作,以贡茶、贡米、贡木为代表的贡产文化抢救和挖掘工作,以山二黄、向坝民歌、丰溪民间故事等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抢救、整理工作,以竹溪风味小吃为特色的饮食文化整理挖掘工作,收集、整理出一批优秀地域文化成果。三是大力抓好旅游路网建设。发挥交通在全域旅游的“火车头”作用,以建设全省现代农村交通示范县为目标,加强省道、县道、乡村道路建设,构建安全便捷、内外通达的交通网络。同时,提升道路绿化水平,让每条公路都成为绿色走廊、亮丽风景。四是倾力打造全域旅游名片。以“桃源画廊、养生福地”为旅游主打文化品牌,以十八里长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偏头山国家森林公园、龙湖国家湿地公园、八卦山省级自然保护区、龙王垭养生山庄为主,通过包装推介、景点建设、景区升级,使之成为我县5个靓丽的绿色旅游名片。要采取“区域联动、品牌共创、成果共享”的方式,大力实施“创A”工程。以偏头山国家森林公园为龙头,联合龙王垭、鄂坪,共同打造5A级景区;以十八里长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龙头,联合神农架大九湖、竹山堵河源、本县自然国心,打造5A级景区。同时,以“三贡”文化为内核,着力打造“水韵新洲、楠木故里”、“滨水新镇、贡茶之乡”、“千年贡米、魅力中峰”等文化旅游品牌,并以此打造一批3A、4A级景区。五是进一步抓好生态建设。在全县深入开展“保住青山、护住清水、守住蓝天”行动,实施自然恢复和人工恢复相结合,大力实施荒山造林、乡村绿化美化、生态景观林带等工程,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中育林抚育、低产林改造、坟墓治理、矿区生态修复、修补“天窗”和防治石漠化

等生态治理工程。持之以恒地推进绿廊、果廊、景廊建设,构建“点线相连、花果相映、人景相宜、生态和美”的生态廊道。大力抓好城镇、农村环境治理,彻底根治面源污染、河道污染、粉尘污染、垃圾污染,全面营造“天蓝、山清、水绿、地净、气爽”的优美环境,充分展现竹溪生态之美、环境之美、乡村之美、和谐之美。

  (四)坚持以创新的机制推动全域旅游。一是建立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机制。坚持把生态旅游业发展摆在全县工作重中之重的位置,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抓,明确专人具体抓,建立健全例会制度、重点项目协调会商制度,统筹协调解决全域旅游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同时,加强县旅游主管部门队伍建设,调整精干力量充实到旅游部门工作,建设一支“素养高、能力强、业务精、作风硬”的旅游干部队伍。二是建立科学管用的考评机制。建议把旅游业发展目标任务纳入乡镇和县直单位的绩效考核范畴,切实加强对各乡镇、各部门全域旅游产业发展指标、重点任务、政策落实和项目推进情况的检查督导和任务落实。三是建立可持续的政策激励机制。建议县委县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发展全域旅游的决定》,出台支持全域旅游发展的产业政策、财政政策、税收政策、投资政策、金融政策、创业政策、土地政策、人才政策、环保政策,县政府设立全域旅游发展基金,通过以奖代补的办法,引导工商资本、社会资金和民间资本更多的进入旅游产业领域。同时,按照“政府主导、项目支撑、市场主体、社会参与”的运营模式,建立公开、透明的全域旅游招商引资政策,对重大旅游开发项目,景区外的基础设施建设由政府负责投入和建设,业主负责景区、景点开发和建设。四是建立开放的区域合作机制。建议与周边县共同搞好鸡心岭、关垭古长城、十八里长峡等景区的开发,实行资源共享,品牌共建,客源互流,信息互通,文化互融,节庆互动。

  (五)坚持以务实的态度发展全域旅游。一是注重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应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思想,对有技术支撑、有经济支持、有市场需求的旅游项目予以适时适度开发。对暂时不具备开发能力的景区,待时机成熟了再启动,严禁低水平建设,低档次开发,让珍贵的生态旅游资源造福子孙后代。二是注重处理好当前与长远的关系。全域旅游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应在梳理好旅游目的地核心特色后整体布局,围绕统一的主题进行体系化建设,久久未功,善作善成,切勿急功近利,一哄而起,粗制滥造。当前应以“景廊”建设为重点,高起点规划,大手笔建设,全域化推进,为全县发展全域旅游做好示范。同时,以八大林场为依托,量身打造生态游、森林游、乡村游、观光游、体验游等旅游品牌,为全域旅游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三是注重处理好本地游与外来游的关系。继续坚持“内外一起抓、大小一起抓、长短一起谋、城乡一起推”的发展思路,克服贪大求洋、舍近求远的思想,先将城区附近346国道和兴界路沿线的景区景点进行打造和包装,推出5条以上短线旅游线路,由本地人游带动外地人游,先起步、再做大、后做强。四是注重处理好内力与外力的关系。发展全域旅游既要充分发挥县内人士和民营业主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也要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办法,大力开展旅游招商,引进国际国内知名企业来我县开发旅游项目、参与旅游建设、打造旅游品牌、营销旅游产品。

相关文章

村委会副书记个人述职报告(经典4篇)

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创造优良的社会环境,群防群治,反对邪教和封建迷信活动,增强村民的法制观念,确保了全村的和谐稳定和发展。下面的是小编分享的与村委会副书记个人述职报告有关的文章,欢迎继续访问应届...
工作报告2012-02-06
村委会副书记个人述职报告(经典4篇)

投资可行性报告(推荐3篇)

撰写可行性报告是开展投资项目必不可少的环节。那么投资可行性报告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投资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范本,供大家阅读参考。 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范文一 第1章 投资项目总论 1.1.1 项...
工作报告2013-06-07
投资可行性报告(推荐3篇)

县财政局上半年法制工作报告【优质3篇】

半年来,我局的法制工作在上级法制部门的领导下,认真组织实施《**县财政地税2008年法制工作计划》,积极开展财政法制宣传,强化行政执法监督,财政法制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上半年法制工作情况 (二...
工作报告2014-05-09
县财政局上半年法制工作报告【优质3篇】

新闻中心记者实习工作报告【最新3篇】

XX年9月经过300多人的应聘选拔,我最后被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大学生记者团记者部录用,经过两个月的试用,最终被确定为正式成员。经过一个学期的勤奋工作及考核,在同年12月1日被聘为记者部部副部长,后于...
工作报告2011-08-01
新闻中心记者实习工作报告【最新3篇】

烟草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最新3篇】

导语:广义的烟草行业由农、工、商三大产业链节构成,包括烟草种植、烟叶复烤、烟草品制造、烟草物流、烟草专卖等一系列环节。烟草行业是一个政策影响很大的垄断性行业,中国烟草行业实行统一领导、垂直管理、专卖专...
工作报告2019-03-09
烟草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最新3篇】

最新空巢老人调查报告总结(精选3篇)

xx街老年人口快速增长,人口老龄化特征比较明显。在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和全社会广泛关心下,老龄事业得到较快发展,在健全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完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提高社会养老保障水平、切实维护老年人的利益、...
工作报告2014-09-07
最新空巢老人调查报告总结(精选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