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调查报告(精彩6篇)

幼儿园调查报告 篇一

幼儿园教育环境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

本次调查旨在了解幼儿园的教育环境,包括师资力量、教学设施、教学方法等方面,以为家长选择幼儿园提供参考。

二、调查方法

1. 问卷调查:我们通过发放问卷的方式,向家长收集相关数据。共发放问卷100份,收回有效问卷90份。

2. 实地观察:我们亲自前往幼儿园进行实地观察,了解教学设施、教学活动等情况。

三、调查结果

1. 师资力量:根据家长的反馈,幼儿园的师资力量整体较强。90%的家长认为教师具有专业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同时,80%的家长表示教师对孩子的关爱和引导都很到位。

2. 教学设施:幼儿园的教学设施较为齐全。100%的家长认为幼儿园的教室环境整洁舒适,教具和玩具种类丰富。此外,幼儿园还配备了音乐室、美术室、图书馆等特殊教室,为孩子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

3. 教学方法:家长对幼儿园的教学方法普遍持肯定态度。70%的家长认为幼儿园注重培养孩子的综合能力,采用了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另外,80%的家长认为幼儿园注重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通过手工制作、绘画等活动激发孩子的兴趣。

四、改进建议

1. 加强家园合作:建议幼儿园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定期组织家长会议和亲子活动,增进家长对幼儿园教育的了解,促进家园合作。

2. 增加户外活动:幼儿园可以增加户外活动的频率,让孩子接触大自然,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3. 引进更多教育资源:幼儿园可以考虑引进一些新的教育资源,如音乐教材、科学实验器材等,为孩子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

五、总结

通过本次调查,我们了解到幼儿园的教育环境整体较好,师资力量强大,教学设施齐全,教学方法多样化。但也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如加强家园合作、增加户外活动和引进更多教育资源等。希望幼儿园能够根据本报告的建议,进一步提升教育质量,为孩子们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

幼儿园调查报告 篇二

幼儿园教育质量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

本次调查旨在了解幼儿园的教育质量,包括教学内容、学生表现、家长满意度等方面,以评估幼儿园的教育水平。

二、调查方法

1. 学生表现观察:我们观察了幼儿园的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学习积极性、参与度、合作能力等。

2. 家长满意度调查:我们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向家长了解他们对幼儿园教育质量的评价。共发放问卷100份,收回有效问卷95份。

三、调查结果

1. 教学内容:根据学生表现观察,幼儿园的教学内容丰富多样,包括语言、数学、科学、音乐、美术等方面的知识。学生对这些内容有较好的接受度,表现出了较高的学习积极性。

2. 学生表现: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较为出色。他们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与同学合作完成任务。同时,学生们也展示了一定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表现出了较好的艺术素养和动手能力。

3. 家长满意度:根据家长的反馈,90%的家长对幼儿园的教育质量表示满意。他们认为幼儿园注重培养孩子的综合能力,关注孩子的个性发展,让孩子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成长。

四、改进建议

1. 拓宽教学内容:建议幼儿园在教学内容上进一步拓宽,引入更多的科学知识和实践活动,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和实践能力。

2. 个性化教育:幼儿园可以根据每个孩子的特点和兴趣,设计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和活动,帮助他们全面发展。

3. 提高家长参与度:幼儿园可以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定期组织家长会议和亲子活动,提高家长的参与度,促进家园合作。

五、总结

通过本次调查,我们了解到幼儿园的教育质量较高,教学内容丰富多样,学生表现出色,家长对幼儿园的教育质量也较为满意。但也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如拓宽教学内容、个性化教育和提高家长参与度等。希望幼儿园能够根据本报告的建议,持续提升教育质量,为孩子们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幼儿园调查报告 篇三

  一、概念界定

  衔接:衔接是指两个邻近教育阶段之间在教育工作上的相互衔接,它们应该在教育目的、任务、内容、方法、组织形式等方面互相衔接。 幼小衔接:幼小衔接是依照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协助儿童顺利地从幼儿园

  阶段过渡到小学阶段。幼小衔接是儿童身心发展的客观需要,是由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决定的,它主要包括外在学习环境的衔接和儿童内部精神的衔接。幼儿园和小学有不同的教学风格和不同的文化,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2]

  二、幼小衔接的现状

  钱玲玲在《宏观视角下的幼小衔接工作浅述》中提出幼小衔接一般并不作为幼儿教育的显性内容存在于幼儿园的工作中,而且,一部分幼儿园仅是为了应付教育主管部门提出的要求,因此幼小衔接工作有一定的被动性,不顾教学规律忽视幼儿成长特点,认为幼小衔接仅仅是幼儿园单方行为。[3]除此之外,王芳在《基于有效双向互动谈幼小衔接教育》中谈到,幼小衔接思想有共识,行动有偏差;知识内容衔接上缺乏系统性;衔接策略上不够务实;缺少系统的衔接操作方案。

  三、幼小衔接存在问题

  1) 幼小衔接小学化现象严重

  当前,我国幼儿园教育中普遍存在小学化倾向,这严重违背了幼儿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对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栾萍萍在《幼小衔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中指出,幼小衔接工作存在小学化问题,过度强调智育。赵旭曼认为幼儿园教育小学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教育内容上,片面强调科学性知识的学习;教学组织形式上,严重出现去游戏的现象;教育评测上,偏重技能和知识。[4]刘东在《对幼小衔接教育的再思考》中指出幼小衔接教育问题的表现存在盲目超前化,追求形式。张宏在《幼小衔接中的问题与策略》中提到幼小衔接中小学化现象严重。

  2) 幼小衔接的单向性

  栾萍萍、黄俏乐、刘东、钱玲玲等都认为幼小衔接工作中存在单向性问题,即在不少地

  区,幼儿园积极的开展幼儿的入学准备工作,主动向小学靠拢,在教育要求、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方面尽量接近小学,但小学很少考虑初入学儿童的特点,不能主动与幼儿园对接,形成衔接上的一边倒。汪薇在《基于幼儿心理发展的幼小衔接问题探究》中提到幼儿园单向衔接与家长小学缺乏沟通。

  3) 幼小衔接片面化和表面化

  《幼儿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教育的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

  [5]幼儿情感、态度、能力、技能等方面的发展。” 然而,有些幼儿园严重忽略这一指导纲要,

  在体智、德、美四育中,重视“智”的衔接,特别是近年来,幼儿园对幼儿智力因素极为重视。黄俏乐在《幼小衔接现状及策略研究》中提到幼小衔接有片面衔接和形式上的衔接。刘东认为幼小衔接过于表面化,追求形式,忽视了衔接的内容、过程,衔接浅层次、表面化。

  4) 家长理念落后、陈旧影响幼小衔接

  王后玉、秦志敏、杨凤芹均强调家长观念与时俱进的重要性。随着我国计划生育计划的实施,各家庭越来越重视独生子女的教育,同时,知识经济时代迫使家长考虑如何使子女在有限的学习时间中尽可能多的掌握人类优秀文化知识,以期为儿童未来提供足够的竞争力,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家长的教育功利性和狭隘性。

  5) 幼儿园师资力量薄弱,幼小教师沟通不畅

  张宏、张燕、陈景凡、王雅明等认为幼儿园师资薄弱,幼儿教师与小学教师很少对幼儿发展进行探讨和沟通。20xx年,我国颁布了《幼儿园教师资格条例》,进一步完善了幼儿园教师资格制度。但是,相比国外的幼儿教育师资而言,我国在教师资格申请的严格性、教师资格证的多样化、教师职后培训保障等方面相对较弱。在教师资格申请的学历规格上,只要具备幼儿师范学校毕业的基本学历即可申请,非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的人员只要通过相应地将教师资格考试即可申请。在教师职后培训上,幼儿教师的“国培”和“市培”等政策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为教师职后教育提供了保障,但这仍然满足不了我国庞大的学前教育师资培训需求。

  四、 解决幼小衔接问题的策略

  1) 树立正确的衔接观念

  教师应转变观念,把幼小衔接工作看作是促进儿童顺利地实现从学前期自身发展特点交替、转化、升华的发展过程,是儿童身心发展的量变与质变的统一。所以应从幼儿入园开始,培养其社会性适应能力,培养幼儿稳定的情绪、对活动的态度以及各种行为习惯,使幼儿逐步产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样才是为小学打基础,为人的一生发展奠定基础。赵旭曼提到幼儿园应该树立正确的办园理念,明确办园宗旨;家长应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2) 加强幼儿园、小学、家长的多方衔接

  黄俏乐在《关于幼小衔接指导策略方面》指出应当从幼儿园、小学、家长三方面端正对幼小衔接的态度,树立正确的幼小衔接观念。赖瑛在《浅谈幼小衔接的问题与对策》中提出幼儿园是做好幼小衔接的关键因素,家庭是幼小衔接不可缺少的因素。王雅明认为应当加强幼儿园、小学、家长之间的交流。

  3) 社会适应能力的衔接

  教育部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合作对幼小衔接问题进行了长达四年的研究后认为,儿童入学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社会适应性这个方面。多年来,传统的幼儿园正规教育更多的是为幼儿入学做心理准备,但是幼儿的社会性适应能力明显不足,要进一步加强幼儿自理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让幼儿学会自己动手、动口、动脑,面对问题,教师把权利和责任交给孩子,让儿童自己解决,教师则注意事态发展,必要时引导帮助幼儿逐渐脱离成人的直接照顾。王冰冰认为在幼小衔接中要逐步强化学习常规要求,初步养成学习习惯,引导、培养、提高幼儿的自理能力。赵月娥在关于幼小衔接解决策略中提到,幼儿园应该以能力衔接为重点,科学制定儿童入学初期的生活和学习制度,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康建琴在《幼小衔接——关注孩子的学习适应准备》中提到幼小衔接应该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重视孩子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以及提高孩子的语言理解能力。

  五、述评

  在已有关于幼小衔接的研究文献中,对幼小衔接存在问题并提出解决策略的研究文献较多,许多学者都认为幼小衔接主要存在小学化、片面性、单向性、表面性等问题,因而无意识地缩小了衔接的范围,把衔接局限为知识上的准备和延伸,一味地强调读、写、算等方面的能力训练。我们发现在已有研究中存在以下问题:1)基于城市幼小衔接进行的研究较多,而对农村幼小衔接进行的研究较少;2)绝大多数是对正常幼儿进行的研究,而忽视了特殊儿童的幼小衔接工作;3)研究人员开展研究主要关注学校与幼儿园,而较少关注家庭和社会对幼小衔接的影响;4)已有研究绝大部分是以成人的视角研究幼小衔接,而忽视了幼儿这一主体研究对象。

  参考文献:

  [1]高敬.幼儿园课程[M].浙江教育出版社.20xx(8):284

  [2]赖瑛.浅谈幼小衔接的问题与对策[G].学前教育.20xx(9)

  [3]钱玲玲.宏观视角下的幼小衔接工作浅述[J].内蒙古教育.教职版.20xx(10)

  [4]赵旭曼.我国目前幼小衔接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分析[J].少年儿童研究.20xx(7)

  [5]高敬.幼儿园课程[M].浙江教育出版社.20xx(8):290

  [6]王芳.基于幼小双向互动谈幼小衔接教育[J].教师100(教师版).20xx(4)

  [7]刘东. 对幼小衔接教育的再思考[G].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xx(1)

  [8]王雅明.浅谈幼小衔接教育的现状与对策分析[J].学前教育.20xx

  [9]陈景凡.浅析我国幼小衔接中的问题与策略[J].当代教育论坛.20xx(11)

  [10]程诗杰. “幼小衔接”现状背后的冷思考[G].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xx(2)

  [11]王后玉.家庭教育在幼小衔接中的角色定位[J].课程教学教材研究(幼教研究).20xx(1)

  [12]秦志敏.家园同步,做好幼小衔接[J].家教世界.20xx(20)

  [13]栾萍萍.幼小衔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学理论20xx(27)

  [14]黄俏乐.幼小衔接现状及策略研究[J].校长阅刊.20xx(06)

  [15]陶翠萍,林存敬.小学幼小衔接教育工作初探[J].科教文汇(中旬刊).20xx(2)

  [16]张娜.论幼小衔接对提升义务教育质量的贡献[J].教育导刊.20xx(6)

  [17]王声平.幼小衔接研究评析[J].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学报.20xx(1):61-66.

  [18]王冰冰.谈幼小衔接策略[J].吉林教育.20xx(13)

  [19]张宏. 幼小衔接中的问题与策略[J].齐齐哈尔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xx(3)

  [20]杨凤芹.幼小衔接——家长工作的五个一[J].好家长.20xx(6)

  [21]康建琴.幼小衔接——关注孩子的学习适应准备[J].教育导刊.20xx(4)

幼儿园调查报告 篇四

  一、幼儿园环境创设简述

  幼儿园环境创设,主要是指教育者根据幼儿园教育的要求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需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幼儿生活环境中的教育因素,并创设幼儿与环境积极作用的活动场景,把环境因素转化为教育因素,促进幼儿身心主动发展的过程。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这里所说的环境是广义的环境,指幼儿园教育赖以进行的一切条件的总和。它既包括人的要素,又包括物的要素;既包括幼儿园内的小环境,又包括与幼儿园教育相关的园外环境,如,家庭、社会、自然等。

  环境是幼儿园课程的组成部分,但西北农村幼儿园由于经费缺乏、信息闭塞、师资力量薄弱等种种原因,导致幼儿园环境创设一直属于薄弱环节。

  二、西北农村公办幼儿园环境创设的现状调查

  1.室内环境创设以教师作品为主,缺乏幼儿作品展示

  根据调查发现,这些幼儿园的室内环境创设大多都是以教师作品为主,要么就是用成品的东西来装饰,很少甚至没有幼儿作品,把环境创设仅仅定义为对教室的简单布置,忽略了教室环境对幼儿的教育作用。

  2.室内环境创设缺少主题,以“美”为目的进行布置

  幼儿园环境的创设要求有鲜明的主题,并且要根据不同的参照来更换主题。调查中的幼儿园大多为了让教室美而布置教室,从而让布置教室变为一种负担,环境对幼儿的教育价值也归零了。

  3.室外环境的创设没有明显的活动区,游戏区存在安全隐患

  室外缺少应该为幼儿准备的区角,如,玩沙区、玩水区、饲养角等,只是简简单单地种了些花草树木,这些花草树木也都是根据学校的需要,由老师种的,并没有幼儿的参与。同时,游戏区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大部分没有为孩子在大型玩具下面铺上塑胶地板、橡胶地垫之类有保护性的东西。

  三、西北农村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建议

  1.室内环境创设应该结合农村特色创设

  作为农村幼儿园,室内环境的创设,应该结合农村特色来创设。如,可以用玉米秆、玉米叶、麦秆等来源于生活的材料做秋天的主题墙,可以切半块洋芋插上牙签当刺猬,用毛线做粘贴画等。

  2.室外环境的创设应以对幼儿无意识教育影响为主

  室外可根据当地气候、地理环境等因素,创设种植区、动物饲养角等,让幼儿自己参与、美化环境的同时认识动植物生长的过程。同时,在对小动物的喂养过程中,贯穿热爱小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教育。这种在幼儿自己动手过程中受到的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影响,对幼儿的教育作用胜过任何苍白的语言。

  3.环境创设应该以幼儿为主

  不管是室外还是室内环境的创设,都应该强调幼儿的参与,在参与的过程中,幼儿能学会很多语言没办法教会的东西,比如,孩子之间的合作、分工及在参与过程中的安全问题。

  4.环境创设应该有主题、有弹性,坚持全面性、一贯性原则

  每一次环境的创设都要有它的主题,比如,以季节变换为主题,或者以植物分类为主题,或者以天气变换为主题等,一成不变的环境只会限制和阻碍儿童的发展。幼儿园环境创设还应紧跟时代的潮流,联系孩子的生活实际,让园内环境和园外环境一致。这样才能及时有效地捕捉孩子观察事物的切入点和着重点。比如说,现在孩子对“奥特曼”“喜洋洋”这一动漫形象的兴趣浓厚,我们在教学时可以把这类形象搬到课堂上来,可以让“奥特曼”“喜洋洋”作为问题提出,以牵动孩子解决问题的心理,也可以“字宝宝卡片”“奖励贴纸”代替他们的形象,让这些静止的具体环境活在课堂上,走进孩子兴趣范围。

  5.幼儿园应该从制度上规范对环境创设的要求

  俗话说,制度引领行为。所以,我们所有的活动如果有合理的、切实可行的制度来引领的话,一切都会井然有序。借此建议,幼儿园应该出台相关的条款,将幼儿园环境的创设要求等加进去,以规范幼儿教师对环境创设的理解和行动。

  6.提高幼教工作者的专业素养是关键

  作为农村幼儿园老师,只有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才能更好地为幼教事业服务。首先,依照有关法规,通过学习,改变思想认识,更新教育观念,提高职业道德水平。其次,幼教工作者要结合当地特色,遵循教育规律和幼儿生理及心理特点,摆正自己在教育活动中的位置,突出幼儿的主体地位,营造良好的氛围,保教并重,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习惯,促进他们各方面全面、均衡发展。再次,爱岗敬业,树立良好的幼儿观,关心、爱护幼儿,把幼儿教育作为毕生的追求。

幼儿园调查报告 篇五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幼儿园工作的根本需要,贯穿于幼儿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必须渗透到幼儿在园内的各项活动中去。新入园的幼儿急需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常规教育、习惯养成教育至关重要;幼儿的许多不良行为习惯也是导致事故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幼儿来自不同的家庭,受其家庭环境的影响,幼儿的行为习惯有较大差异,指导家庭与幼儿园配合进行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也是幼儿园不可忽视的工作。

  为了更好的搞清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受哪些因素制约与如何使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及时了解培养家长意识和观念,特设计两份问卷进行初期的调查工作。希望通过问卷调查,能够进一步了解影响幼儿行为习惯的主要因素,以便在以后的幼儿园一日活动中更加有效地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也为家长提供参考意见,使家长在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幼儿养成教育的调查分析

  20x年9月至10月间,我对甘州区上秦镇的5所幼儿园的儿童进行调查研究,对象是家长和幼儿,共发放调查问卷150份,内容涉及幼儿在家表现好与差的行为习惯,家长对3-6岁幼儿进行良好养成教育的态度,家长对幼儿养成教育的方式选择情况。围绕幼儿的生活卫生习惯、学习习惯、文明礼仪、交往意识、安全意识及良好的意志品质。 调查结果:家长一致反映幼儿在家表现好的行为习惯有:能按时作息、入睡、起床、进餐、饮水,在成人提醒下能有礼貌的与熟人打招呼,愿意与家人分享物品,讲卫生、有一定的自我服务能力,愿意帮助家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如擦桌子等),知道外出要有人陪同,知道红灯停、绿灯行、行人走人行横道等简单交通规则,喜欢看书听故事、喜欢观察、动脑问为什么。家长一致反映幼儿在家表现差的行为习惯有:生活中对家人依赖性比较强,比较挑食,任性、自我为中心,控制能力较差,不爱护图书玩具和用具,物品用后不主动放回原处、不乐意及时整理,文明、友好交往能力弱,与同伴合作协助意识弱,不善于倾听、人多时不乐意等待,做事无计划、拖拉、缺乏条理性。

  经过对问卷的统计发现:有着良好的行为习惯占28%左右,习惯一般的占50%,习惯不良的占22%。

  二、思考和建议

  (一)问卷引发的思考

  1、学前期幼儿处于心理发育阶段,对事物的认识肤浅,辨别是非能力低,具有受“模仿性”和“暗示性”的特点,为此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更要注重“言传身教”的功能。家长和教师都扮演着不可或缺的施教者角色,对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有着潜移默化的引导性和示范性作用。

  例如:本次问卷调查中,在家庭教育方面,做到有了好东西让父母吃的只占33%;自己吃饭,不让妈妈喂,不挑食的占53%;晚上做到独睡一床的只占31%;有做客的一般礼仪也只占54%;不独占玩具、人多时会等待的只占59%;不爱护图书玩具和用具的要占70%。在幼儿园教育方面,有良好洗手习惯,不推不挤的只占59%;保持坐、立、行正确姿势的也只占59%;在园吃饭吃点心保持桌面清洁的仅占38%;上课注意力集中、积极参与讨论,自觉遵守集体规则的占60%。在家园共育方面,做到轻拿轻放物品的占59%;别人讲话不插嘴、不乱嚷嚷、做到认真听的占70%;做到及时整理玩具物品和做完事再玩的只占46%和32%;学会用恰当方式解决同伴之间矛盾的只有8%。从这一结果来看,部分家长和教师没能充分发挥应有的榜样示范作用,对幼儿的养成教育急需进一步加强。

  因此,如何和幼儿多进行沟通,取得相互间的信任,如何更有效的发挥成人潜移默化的言传身教作用,是每一个家长和教师都值得深思的问题。只有做到这一点,教才有实效,学才有所成,养成教育才有实效性。

  2、穿衣、吃饭、喝水这些在成人看来再简单不过的生活内容,构成了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点点滴滴。所以,良好习惯的养成,需要从幼儿时期这一关键阶段就进行培养,需要教师、家长密切配合,倾注温情、付出心血。

  3、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只靠幼儿园是远远不够的,家庭教育将起到很大的作用。著名教育家陈鹤琴指出:“良好习惯之养成与否,家庭教育应负重要的责任。”幼儿行为习惯主要受家庭环境影响,家长自身的道德行为素质如何,家长对孩子行为关心的程度直接影响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家庭环境和睦,父母双方相敬如宾,尊重长辈,在家常与孩子交流,与其共同完成适当的家务,与其共同面对难题

  动脑解决,幼儿的行为习惯也就好,各方面发展也较优秀,反之则差。

  (二)建议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来源于生活,完善于生活,通过幼儿一日生活及特定活动来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是习惯养成教育的基本渠道。针对本次问卷调查,对我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提出五点意见:

  1、教师要端正自身的师德,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日常行为表现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幼儿。教师要以身作则,通过言传身教感染幼儿、教育幼儿。要求幼儿做到的,教师首先要做到。古人说得好:“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针对幼儿的不同行为表现,教师要结合各种活动及时做出肯定的评价,及时强化好的行为,纠正不良的行为;尤其是对幼儿表现出来的好的行为及时肯定和表扬,使幼儿的认知行动化;恰当处理幼儿认识水平与能力行为之间的矛盾,引导幼儿发挥自我强化功能,坚持良好的行为,改变不良的行为,并持之以恒。

  2、行为习惯养成要靠培养引导,各种技能的获得与培养注意力有着重要的关系。幼儿许多良好行为习惯与其缺乏自信和注意力有关,成人要有意识地创设能够引起孩子注意的环境,适时引导;陪孩子一起进行能引起他注意的活动,多做需要专心致志的活动;让孩子明确具体活动的目的,并不断激发兴趣。例如上课发言、参与讨论较差的幼儿大都胆小、缺乏自信,教师要创设适度的锻炼机会:刚开始,先让他们在别人后边发言,重复别人的话;之后让回答较简单的问题;自信心培养起来后,再让他们独立回答问题,鼓励他们主动参与讨论,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3、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要家园共育,因为家庭是幼儿成长发展的第一个环境,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教师,家庭对幼儿教育的影响是幼儿园不可替代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项系统工程,没有家长的配合,教育目的难以真正实现。我们发现必须积极和家长取得密切联系,从改善家庭环境入手,共同创造良好的家园合作关系,才能培养出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比如定期召开家长会,让家长了解到孩子的自我肯定意识和要求;让家长与孩子进行正面交流和沟通,既增进家长与孩子的相互理解,也可改变家长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为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中的自我教育与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同时家长还应成为幼儿行为教育的榜样,成为幼儿良好

  行为养成的监督者,时时处处注重自身的言行举止。家长还要对幼儿的良好行为做出适当的表扬、鼓励,以实施正确引导;发现幼儿不良行为习惯要当场纠正,决不能迁就或依赖别人。如培养幼儿物品用后放回原处,家长要配合幼儿园做到统一标准、统一要求。如果幼儿在幼儿园是一种要求,在家里又是另一种要求,就很难使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会使幼儿在思想上造成混乱而无所适从。

  4、家长要十分关注孩子接触的社会环境,引导他们远离行为习惯不好的人群,提高幼儿辨别是非好坏的能力,为幼儿创造有利于行为养成的环境。如培养幼儿独立睡眠方面,家长不能娇惯孩子,要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可以播放优美而轻柔的催眠曲使幼儿入睡,利用听故事等一些较为安静的活动使幼儿尽快入睡;幼儿被、褥的薄厚、软硬要适宜;室内光线要柔和,空气清新,温度适宜;睡前要提醒孩子大小便;不哄拍、不抚摸、不借助辅助物,让幼儿逐步养成躺在床上独立、快速地入睡习惯。

  5、幼儿园要加大对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培养力度,制定一系列的检查、评估制度,积极营造良好的养成教育氛围,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保教人员要将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渗透于一日活动之中,做到月有计划,周有活动,日有记录。细心观察每位幼儿的活动表现,抓住活动中每一个稍纵即逝的教育契机,引导、教育和强化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及时写好观察记录进行反思,不断总结积累经验,提升幼儿养成教育水平。

  三、结论

  总之,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家庭、社会、幼儿园不可忽视的教育任务,也是全社会形成高度文明的必由之路。在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同时,也要高度重视家庭教育、社会环境的反向影响。著名生理学家巴甫洛夫说过:“各种各样的习惯都是一种连锁条件反射系统。”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是一个长期反复训练的过程,既要按一定的要求去做,还要长期坚持,不能间断;需要每一个个体用不懈的毅力去坚持,养成教育才能落到实处,取得成效。

幼儿园调查报告 篇六

  现今社会对幼儿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日趋成为热点。幼儿心理健康常常表现为:良好的意志;积极的情绪;对现实的态度(如分享、谦让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具体地说,“分享”是指儿童与他人共同享用物品,它是儿童亲社会行为的一种表现,也是心理健康教育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分享”的对立面是“独占”、“独享”。

  在新小班幼儿的教育活动近一个多月中,我发现“独占”、“独享”行为在小班幼儿中表现得更为普遍和严重。从幼儿的长远发展来看,一个能在物质上和精神上同别人分享自己东西的人,才是一个心理健康、人格健全、为社会所需要的人。因此为了使我们的幼儿在将来能信心十足地走向社会,立足与人群之中,迎接人生的种种挑战,我认为从小班起培养孩子的分享行为是十分必要的,它有利于健全人格和良好人际关系的发展。

  一、调查对象:

Xx县幼儿园小班的30名幼儿

  二

、调查方法:

采用观察方法和自由式的访谈法相察。

  观察方法是分别对幼儿园中活动进行为期五个星期的随机观察。

  三、调查内容和过程:

  观察案例1:一次晨间活动,卓卓正在玩木马,这时西西跑过来就抢,卓卓急得大叫起来,委屈地说:“你为什么抢我的木马?”洋洋回答道:“好玩的玩具,大家要轮着玩。”卓卓不服气地说;“我还没有玩够呢!你为什么抢?”西西说;“光你想玩,我也想玩一会儿!”两人你一言我一语,争辩不止。木马在两人的手中,你夺来,我抢去,眼看“战争”即将爆发了。这时,老师发现了,走他们的面前,一把抢过轮胎并训斥道:“不要抢了,老是吵架,真不能干,你们谁也别玩了,都回教室看书去!”两人失去了玩具,又被老师批评了一顿,只好灰溜溜地回教室了……

  观察案例2:阳阳带来一个陀螺,并告诉老师,她是带来和小朋友一起玩的。自由活动时,阳阳高兴地拿出自己的陀螺,但他只愿意让小朋友看,不准别人摸他的陀螺。老师说:“阳阳今天真乖,把玩具带来给小朋友玩,你把玩具给×××玩一下,好吗?”阳阳低头看了看自己的陀螺,犹豫了一下递给了小朋友。接下来,阳阳的视线一直没有离开过自己的玩具,也不让玩具离自己太远。

  观察案例3:果果正想拿玩具柜上的小火车玩,睿睿走到他跟前,一把夺过小火车,果果毫不示弱想夺回来,两人开始争抢玩具,边抢还边说:我的,我要玩的……。这样的事情在小班幼儿中屡见不鲜。在他们的意识中以为“我喜欢的东西就是我的”。

  四、调查结果与分析:

  调查表明,我国的学龄前儿童是缺乏分享行为的。尤其是小班幼儿,他们刚从家庭进入幼儿园这个大集体中,其角色、生活内容、环境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在这样的环境里,幼儿需要与同伴相处,与集体融和。但在几年的教学现状中,我发现小班幼儿的独占(玩具、食物等)行为是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这个年龄阶段的幼儿十分缺乏分享的意识,而这些表现出强烈独占倾向的幼儿大多性格孤僻,不会与同伴相处,处处总以自我为中心,这使我意识到如何培养小班幼儿初步的分享意识是幼儿教育的一个重要问题。

  影响分享行为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家庭环境因素。

  近年来,家庭居室独门独户化,为幼儿“独占”、“独享”行为的滋生提供了温床。孩子们一生下来就成为家庭的“核心”,缺乏兄弟姐妹共同生活以及谦让友爱的经验。家庭环境的独立化、小型化和家长的不良教养态度,对孩子的分享行为产生一定影响。

  2.物质因素。

  除了家庭环境以外,有部分原因也是由物质本身造成的。有时我们会发现,孩子表现得非常小气,不愿与他人分享,很可能是他拥有的东西太少了,或者太喜欢这个东西了。还有的孩子不肯分享是因为太珍惜自己的东西,怕别人弄坏他的玩具。

  3.幼儿自身的心理因素。

  (1)有很多孩子在玩同一玩具及交换时发生争吵,往往是因为不懂得恰当的商议、沟通及分享的方法。有些孩子只愿意和少数特定的人分享。还有些幼儿即使已有了分享与谦让的意识,但在用行动表达时却截然相反,这充分说明了幼儿品德发展中出现了言行不一致的现象,要将分享转化为自觉的行动,还需要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分享能力。

  ⑵其次是要树立幼儿分享意识,自觉产生分享愿望。

  要树立幼儿的分享意识,首先应提高幼儿的道德认识,要让孩子懂得分享行为的意义,因为幼儿品德形成,需要幼儿经历认知,情感到行为习惯养成这样一个过程这需要通过亲身体验才能真正认识。小班幼儿常常是通过观察和模仿来学习的。因此,文学作品中的适当的正面形象最有利于幼儿分享认知的培养。我发现《孔融让梨》、《金色的房子》、儿歌《分果果》中都蕴藏着与人分享、感受快乐的内容,我还将日常生活中有关分享助人的内容编入故事,使幼儿在欣赏故事,讨论故事、理解故事的同时,明白有关道理,懂得正确的方法,知道分享不仅能使他人得到快乐也能使自己快乐。如帮助幼儿分析“为什么孔融把大的梨让给别人,自己吃小的?”“大家为什么表扬孔融?”等问题,使幼儿懂得分享和谦让是一种优良的品质,鼓励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孔融学习。通过情感体验,使幼儿产生自觉、稳定的行为,感受进行分享行为的快乐。

  ⑶在日常生活中有效渗透“分享”内容,提供多样的实践活动。

  在日常生活中,幼儿一同游戏、分享的机会是很多的。教师要抓住每一个教育契机,将“分享”内容有效渗透到一日活动中。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小班幼儿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开展了一系列的主题活动“好吃的食物”、“水果沙拉”、 “我最喜欢的玩具”等,鼓励孩子从家里带一些自己喜欢的零食及图书玩具来园,让孩子们充分感受“我把好吃的东西给你,你很快乐。”“我把玩具给别人玩,别人也把玩具给我玩,玩具越来越多,我们越来越快乐。”在活动中既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更让幼儿真正地体验到了分享的愉悦。

  在结构游戏、角色游戏中常发生因喜爱同一种玩具而发生的争执现象,分析原因后我们引导孩子间必须共同商量,友好合作,互相配合,这样才能使游戏顺利进行下去,分享共同游戏的快乐。

  ⑷通过示范榜样和移情训练,促进幼儿分享行为的发展。

  洛克的《教育漫话》中指出:“儿童的举止大半是模仿出来的”。爱模仿正是幼儿的共同特点,利用榜样的力量感染孩子,同样可以达到培养好行为的目的。孩子的模仿对象主要有以下几类:一是父母、老师等孩子身边的重要成人:二是经常在一起玩耍的小伙伴:三是书本、电视等媒介里的主人公。越是孩子喜爱的人,对他的影响作用也就越大。教师在幼儿心目中有很高的威信,教师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关系,会对幼儿产生直接的影响。

  移情训练是指在提高儿童善于体察他人情绪,理解他人情感,从而与他人共享的训练方法。利用移情的手段,让幼儿学会站在他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感受他人的愿望、情感,从而逐步形成自身积极的、正确的内心体验。有一次,恬恬小朋友吃了两份水果,结果另一位小朋友没有水果了,我就组织幼儿讨论:“没有水果吃的小朋友心里怎么样?”我又问极极“如果你吃不到水果,你高兴吗?”以后我就让恬恬来发水果、发图书,使她感受分享的快乐。还有一次看到电视里猫抢走了小老鼠的食物,我就请小朋友想想“小老鼠没有东西吃会怎么样?如果是你会怎么做呢?”这样自然的移情训练对幼儿的分享行为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有效地提高了幼儿分享行为的表现。正如霍夫曼所指出的那样,移情是亲社会行为的推动力。因此,我们成人应善于抓住日常生活中所抓住的情感状态,从而来培养幼儿互助、分享等一系列亲社会行为。

  ⑸家园共育、走进社区,让温馨的家庭、社会环境成为形成幼儿良好分享品质的摇篮。

  家庭教养方式对幼儿情感的影响是不容忽视。因此我们还必须通过各种形式向家长宣传在孩子面前言传身教的重要性。由于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园“两点一线”的生活方式居多,孩子很少参加社会公共活动。让孩子自带礼物走进敬老院去慰问孤老,自己表演一些拿手的歌舞、讲故事节目,当老人们看到孩子们天真灿烂的微笑,都露出了欣慰的笑脸,孩子们也和孤老们一起快乐地分享着“关心人与被关心人”的幸福滋味。

  总而言之,在研究中,我发现分享是幼儿获取快乐的一种较高层次的行为,它包含的内容是多方面的,不仅指能与人共享物质与精神方面的快乐,也指与人分担忧愁。因此我们不但要重视培养幼儿学会物质分享,更要进一步引导他们尝试与周围的人分享快乐、分担忧愁,我们将多开展一些“让孩子们知道分担别人忧愁,帮助别人解决困难原来也是件快乐的事”这样的实践活动,使孩子们的分享意识得以进一步的巩固与深化

相关文章

社区国庆假期工作汇报【优秀3篇】

十一国庆长假来临,**社区广大居民及社区干部在社区党总支周到、细致、有序的安排下度过了一个愉快而有意义的假期。现将假期工作报告如下:28日召开了节前工作会议,总结了节前各方面的社区工作及对假日期间和期...
工作报告2014-07-01
社区国庆假期工作汇报【优秀3篇】

餐饮市场调查报告【最新3篇】

民营企业居多;市场繁荣活跃,竞争激烈,酒店餐饮行业有喜有忧,下文是yjbys小编搜集整理的关于餐饮市场调查报告相关范文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通过近期对xx酒店餐饮业市场的情况进行的摸底来看,本地...
工作报告2016-09-02
餐饮市场调查报告【最新3篇】

环卫工作汇报(经典6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很多时候都需要进行汇报,汇报可以以某个具体项目为单位进行汇报,也可以以某个阶段的工作为单位进行汇报,怎样写汇报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环卫工作汇报范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
工作报告2015-07-01
环卫工作汇报(经典6篇)

食品安全工作报告(优质3篇)

食品(食物)的种植、养殖、加工、包装、储藏、运输、销售、消费等活动符合国家强制标准和要求,不存在可能损害或威胁人体健康的有毒有害物质以导致消费者病亡或者危及消费者及其后代的隐患。食品安全既包括生产安全...
工作报告2018-01-03
食品安全工作报告(优质3篇)

幼儿园安全自检自查报告(经典3篇)

安全,是人类生活最基本最重要的条件。为了保证幼儿的安全,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必然引起家庭、幼儿园和社会的重视对幼儿园安全做一个自查是很有必要的,以下关于2017年幼儿园安全自检自查报告是小编为各位读者们...
工作报告2014-06-06
幼儿园安全自检自查报告(经典3篇)

电力工会工作情况自查报告【精选3篇】

为更好地落实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根本方针,充分发挥工会作为党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进一步调动广大职工在改革、发展、稳定中的积极作用,努力构建和谐企业,促进县局深化改革和加快发展的步伐,根据地电...
工作报告2018-09-01
电力工会工作情况自查报告【精选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