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理论意义【最新3篇】
开题报告理论意义 篇一
在科研工作中,开题报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不仅是整个科研工作的起点,也是决定研究方向和目标的基础。开题报告的理论意义十分重要,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科研工作的目的和意义,为我们的研究提供指导。
首先,开题报告的理论意义在于帮助我们明确研究的目标和问题。在开题报告中,我们需要对研究领域进行充分的调研和分析,明确研究的背景和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通过对问题的准确定义和界定,我们可以明确研究的目标和需要解决的问题,从而为我们的后续研究提供明确的方向和目标。
其次,开题报告的理论意义在于帮助我们选择适当的研究方法和方法论。在开题报告中,我们需要对研究方法进行详细的阐述和论证,说明为什么选择这种方法,以及这种方法的合理性和可行性。通过对研究方法的选择和论证,我们可以确保研究的科学性和可靠性,提高研究的效果和成果。
此外,开题报告的理论意义还在于帮助我们做好研究的计划和安排。在开题报告中,我们需要明确研究的时间和资源安排,制定合理的研究计划和进度表。通过对研究计划和进度的详细规划,我们可以提高研究的效率和质量,确保研究的顺利进行。
综上所述,开题报告的理论意义非常重要,它可以帮助我们明确研究的目标和问题,选择适当的研究方法和方法论,以及做好研究的计划和安排。通过开题报告,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和深入地理解研究的意义和意义,为我们的研究提供指导和支持。因此,在科研工作中,我们应该重视开题报告的理论意义,认真对待开题报告的写作和准备工作。
开题报告理论意义 篇二
开题报告是科研工作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它的理论意义不仅体现在研究的目标和问题的明确上,还体现在研究方法和研究计划的选择上。
首先,开题报告的理论意义在于帮助我们明确研究的目标和问题。在开题报告中,我们需要对研究领域进行充分的调研和分析,了解研究的背景和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通过对问题的准确定义和界定,我们可以明确研究的目标和需要解决的问题。这样,我们就可以在后续的研究中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和目标,避免盲目性和随意性,提高研究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其次,开题报告的理论意义在于帮助我们选择适当的研究方法和方法论。在开题报告中,我们需要对研究方法进行详细的阐述和论证,说明为什么选择这种方法,以及这种方法的合理性和可行性。通过对研究方法的选择和论证,我们可以确保研究的科学性和可靠性,提高研究的效果和成果。同时,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还可以提高研究的可操作性和可实施性,避免出现困难和问题,保证研究的顺利进行。
此外,开题报告的理论意义还在于帮助我们做好研究的计划和安排。在开题报告中,我们需要明确研究的时间和资源安排,制定合理的研究计划和进度表。通过对研究计划和进度的详细规划,我们可以提高研究的效率和质量,确保研究的顺利进行。同时,合理的研究计划还可以帮助我们合理分配时间和资源,避免浪费和损失,提高研究的经济性和效益性。
综上所述,开题报告的理论意义非常重要,它可以帮助我们明确研究的目标和问题,选择适当的研究方法和方法论,以及做好研究的计划和安排。通过开题报告,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和深入地理解研究的意义和意义,为我们的研究提供指导和支持。因此,在科研工作中,我们应该重视开题报告的理论意义,认真对待开题报告的写作和准备工作。
开题报告理论意义 篇三
开题报告理论意义模板
课题研究是教育科研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对于课题研究,开题报告(计划或方案)如同建筑师的蓝图。有了好的开题报告,才能使研究工作者有计划、有系统、有组织地开展研究工作,以保证课题研究任务的顺利完成。因此,制定开题报告是课题由设想转化为实际行动的关键步骤。
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一、选题依据(拟开展研究项目的研究目的、意义)
(1)研究目的
期待可能性理论产生于二十世纪初的德国,在大陆法系国家的刑法理论中研究探讨的比较多,不过由于我国对期待可能性理论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在许多问题上还没有形成一个较为统一的意见,直到今天,对期待可能性理论的价值以及理论本身,都没有居绝对优势地位的学说。
虽然对于期待可能性刑法理论上尚争论不休,但其合理意义早已存在于刑事司法实践中,这是不争的事实。
因此本文着重对期待可能性理论进行研究,先简要介绍期待可能性理论的概念界定,理论基础和形成发展等基础法律问题,再分析期待可能性理论的地位和适用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见解,最后在对期待可能性理论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刑法对期待可能性理论借鉴的一些浅见,希望对立法和理论研究能有所启发。
(2)研究意义
期待可能性理论的积极意义在于考虑行为人本身的实际情况,不强人所难,能达到事实上的合理性和实质正义,不给被告人附加多余义务。
因此,通过对期待可能性理论的研究,可以给刑事责任的认定提供人性的标尺,使刑事责任认定更加合乎情理、充满人性,引入期待可能性理论对我国的刑法理论和刑事立法都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并且在刑事司法方面也可以发挥其独特的作用,对现实许多疑难、争议案件可作出令人信服的阐释,更容易实现我们司法公正与合理的目标。
二、文献综述内容(在充分收集研究主题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提出问题,找到研究主题的切入点,附主要参考文献)
1、期待可能性的概述
(1)刘昌强、崔志鑫在《穿越的路径》中主张从狭义上理解期待可能性,认为期待可能性是指仅从行为时的外部情况考虑,期待行为人不为犯罪行为而为其他适法行为的可能性。
(2)崔兰、崔志强在《论刑法中的期待可能性》中主张从广义上理解期待可能性,认为期待可能性是指根据行为人行为时的各种因素,能够期待行为人选择合法行为,如果不能期待行为人实施其他适法的行为,就不能对行为人的'行为要求承担一定的责任。
2、期待可能性理论的地位
(1)龙立豪,马六生在《论期特可能性理论在我国刑法中的适用》中主张故意、过失构成要素说,他们认为应当把期待可能性置于故意、过失中来理解,期待可能性是故意和过失的构成要素,包含在故意与过失之中,有期待可能性,就存在罪过心理,无期待可能性,就无罪过心理。
(2)陈兴良在《刑法学》期待可能性一章中主张与责任能力、故意或过失并列的第三责任要素说,他认为期待可能性作为客观的责任要素,与责任能力以及作为主观要素的故意、过失构成责任的三大要素,只有三者同时具备,行为人才具有有责性。
(3)姜晓贞在《论期待可能性理论及其与我国刑法的关系》中主张阻却责任事由说,认为期待可能性不是与责任能力、故意或过失并列的第三责任要素,也不是故意、过失构成要素,而应当将不存在期待可能性的情形,理解为一种责任阻却事由。
(4)马克昌在《德日刑法理论中的期待可能性》中主张可罚的阻却、减少责任说,他认为没有期待可能性的场合,如同没有责任能力的场合一样,并不是成为没有责任,只是成为没有可罚的责任。
3、期待可能性的判断标准
(1)陈兴良在《期待可能性问题研究》中主张行为人标准说,他认为以行为人自身的具体情况为标准,根据此人在此时此景之下是否能够实施适法行为来确定。
(2)舒洪水在《期待可能性理论的哲学基础与本土化思考》中主张国家标准说,认为应当以期待行为人实施适法行为一方的国家或国法秩序为标准,考虑其具体要求。
(3)卢蕊在《期待可能性判断浅析》一文中主张平均人标准说,她认为应当把平均人放到行为人的处境看是否能够期待他们实施适法行为,根据平均人是否会实施与行为者同样的行为来确定。
(4)付立庆在《人权标准说—认定期待可能性有无的一种新标准》中主张人权标准说,将期待可能性有无之认定应以被期待者之人权之充分关注为旨趣。
4、我国刑法对期待可能性理论的借鉴
(1)杨兴培在《期待可能性的实践批评》中对于期待可能性的引入持否定态度,他认为在法治社会里,对各种违法犯罪行为的评价与认定,应当坚持“规范在前、价值在后”的基本原则,而不是颠倒,期待可能性作为一种人文价值,虽然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应当让位于刑法规范。
(2)高晓飞在《期待可能性理论中国化的困境与思路》主张引入期待可能性,他认为引入期待可能性有利于促进我国刑法基本理念变革,有利于合理解释我国刑法中的一些重要理论问题,使刑事责任认定更加合乎情理、充满人性。
我认为目前学术界对于期待可能性理论的研究存在很多问题,尤其是对于期待可能性的地位和判断标准两个问题,学者们的争论就一直没有中断过,因此造成了期待可能性理论在适用上的一系列问题,使得刑事责任的确定缺乏人性的标尺,使得现实许多疑难、争议案件难以作出令人信服的阐释。
鉴于期待可能性存在的理论价值,我认为应当对期待可能性的概念、地位和判断标准作进一步研究,确定一个统一的标准,进而提出我国刑法对期待可能性理论借鉴的一些浅见,希望对立法和理论研究能有所启发。
参考文献:
[1]刘昌强 崔志鑫.《穿越的路径》.载《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第7期
[2]崔兰 崔志强.《论刑法中的期待可能性》.载《企业家天下》2009
[3]龙立豪 马六生.《论期特可能性理论在我国刑法中的适用》.载《湖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第2期
[4]陈兴良.刑法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5]姜晓贞.《论期待可能性理论及其与我国刑法的关系》.载《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9月第5期第29卷
[6]马克昌.《德日刑法理论中的期待可能性》.载《武汉大学学报》20021月第1期
[7]陈兴良.《期待可能性问题研究》.载《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6第3期
[8]舒洪水.《期待可能性理论的哲学基础与本土化思考》.载《法律科学》2008第3期
[9]卢蕊.《期待可能性判断浅析》.载《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098月
[10]何立庆.《人权标准说---认定期待可能性有无的一种新标准》.载《杭州商学院学报》2002第4期
[11]杨兴培.《期待可能性的实践批评》.载《金陵法律评论》2008第1期
[12]高晓飞.《期待可能性理论中国化的困境与思路》.载《人民检察》2010第5期
三、研究方案(主要研究内容、目标、研究方案)
主要研究内容:
第一部分,期待可能性理论概述,主要研究期待可能性理论的概念、形成与发展过程和理论基础。
第二部分,期待可能性理论的地位,主要分析主流学说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第三部分,期待可能性理论的适用问题,包括判断标准和适用范围。
第四部分,主要谈我国刑法对期待可能性理论的借鉴意义。
研究目标:
通过对期待可能性理论的研究和分析,对我国刑法理论对期待可
能性理论的借鉴提出一些浅见,希望对立法和理论研究能有所启发。研究方法:
文献分析法、比较研究方法、实证分析法。
四、进程规划(各研究环节的时间安排、实施进度、完成程度)
1.20113月10日前,完成论文初稿并提交指导老师;
2.20114月15日前,完成论文修改稿并提交指导老师;
3.20115月30日前完成论文第三稿提交指导老师审阅与定稿;4.20116月10日前,提交论文答辩稿,准备论文答辩;
5.20116月18-19日,参加论文答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