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国库会计业务风险防范与会计岗位调配问题调研报告(最新3篇)
浅谈国库会计业务风险防范与会计岗位调配问题调研报告 篇一
标题:国库会计业务风险防范的重要性与方法探讨
摘要:本文通过对国库会计业务风险的分析,探讨了风险防范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有效的方法与措施,以保障国库会计业务的安全与合规性。
一、引言
国库会计业务作为国家财政管理的核心环节,其安全与合规性对于国家财政的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金融创新的快速推进,国库会计业务所面临的风险也日益复杂和多样化。因此,加强国库会计业务风险防范势在必行。
二、国库会计业务风险的分析
1. 金融市场风险:金融市场的波动和不确定性给国库会计业务带来了较大的风险,包括利率风险、汇率风险和股市风险等。
2. 内部控制风险:国库会计业务的内部控制体系是否健全和有效,直接关系到业务的安全性和合规性。
3. 信息技术风险: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也给国库会计业务带来了新的风险,如系统安全风险、数据泄露风险等。
三、国库会计业务风险防范的重要性
1. 保障国家财政安全:国库会计业务是国家财政管理的核心,加强风险防范可以保障国家财政的安全和稳定运行。
2. 提高财政管理效率: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可以提高国库会计业务的效率,减少错误和风险的发生。
3. 维护社会稳定:国库会计业务的安全与合规性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只有确保资金的安全使用和合理分配,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维护社会和谐。
四、国库会计业务风险防范的方法与措施
1.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加强内部控制,完善风险管理制度和流程,确保业务的安全性和合规性。
2. 强化人员培训与管理:加强对国库会计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其风险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
3. 加强信息技术安全管理:建立完善的信息技术安全管理制度,加强系统的安全防护和数据的保护。
4. 增加外部监督与审计力度:加强对国库会计业务的外部监督和审计,提高业务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五、结论
国库会计业务风险防范是国家财政管理的重要任务,只有加强风险防范与控制,才能保障国家财政的安全和稳定运行。通过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加强人员培训与管理,强化信息技术安全管理,增加外部监督与审计力度等方法和措施,可以有效应对各类风险,确保国库会计业务的安全与合规性。
篇二
标题:会计岗位调配问题的研究与对策探讨
摘要:本文通过对会计岗位调配问题的研究,分析了该问题的现状和存在的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促进会计岗位的合理调配和优化配置。
一、引言
会计岗位的调配问题是组织管理中的重要问题之一,合理的岗位调配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效率,进而提升组织的绩效和竞争力。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会计岗位调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二、会计岗位调配问题的分析
1. 岗位匹配不合理:部分企业在进行会计岗位调配时,没有根据员工的实际能力和特长进行匹配,导致岗位与员工的不匹配。
2. 岗位变动频繁:一些企业存在岗位变动频繁的情况,导致员工无法稳定地适应新的岗位,影响工作效率和积极性。
3. 岗位晋升机会不公平:一些企业在岗位晋升过程中存在不公平现象,导致一些优秀员工的能力得不到充分发挥。
三、会计岗位调配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1. 建立科学的岗位调配制度:企业应建立科学、公正的岗位调配制度,根据员工的能力和特长进行合理的岗位匹配。
2. 加强员工培训与发展:企业应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发展,提高其综合素质和能力,为岗位调配提供有力支持。
3. 完善绩效评估体系:建立完善的绩效评估体系,将绩效作为岗位调配的重要依据,提高岗位晋升的公平性和透明度。
4. 加强沟通与反馈:企业应加强与员工的沟通与反馈,及时了解员工的需求和意见,优化岗位调配方案。
四、结论
会计岗位调配问题的解决是组织管理的重要任务,只有建立科学的岗位调配制度,加强员工培训与发展,完善绩效评估体系,加强沟通与反馈等措施,才能实现会计岗位的合理调配和优化配置。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效率,也有助于提升组织的绩效和竞争力。
浅谈国库会计业务风险防范与会计岗位调配问题调研报告 篇三
浅谈国库会计业务风险防范与会计岗位调配问题调研报告
近几年,经济金融的发展,财税体制的变革,促使国库会计业务有了飞速的发展。为此,人民银行总行专门开发了《国库会计核算系统(2.0版)》(以下简称《系统》),并配套印发了《国库会计管理规定(试行)》,具体明确了国库岗位设置和岗位职责。试行二年多来,由于种种原因,基层国库一直被人员与岗位、业务与制度等实际问题交织和困扰着。国库业务发展后,如何合理配置人力资源的问题,不可避免地摆在了各级国库的面前。
一、国库业务发展的现状
多年来,国库一直以“财政预算出纳”的身份,按照财税体制,依托银行清算体系,对收缴入库的财政资金进行划分、报解,并据此进行统计分析和监督管理。国库业务相对简单、直观。进入新世纪,由于财税改革、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启动、人民银行职能转换以及经济发展和多方管理的强化,使直接为财税服务的国库处于了风口浪尖,业务发展之快、核算内容之广、管理项目之多,对国库丛业人员的冲击之大前所未有。
1、国库会计业务操作形式的变化。改革开放以来,国库业务核算手段经历了手工操作─半手工半计算机─以省和市为单位开发的各种程序─全国统一的核算系统─集核算和清算为一体的综合系统。国库核算内容发生了结构性变化,从单纯的报解核算到国库成为独立的核算体系,参加了票据交换,使用了国库内部往来和加入了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国库会计岗位设置更加完整,增加了资金清算、事后监督、检查辅导等岗位。
财税改革带来国库业务的变化。一是征收机关范围扩大,由于纳入财政预算管理的非税性收入增加,导致诸如环保局、墙改办等非财税征收部门预算收入的征收机关,且类似情况将呈燎原之势发展。二是代征方式多样化和多级次多种类分成增加。如由于一些市级大型企业建在县级区域,市级征收机关随之下设,它所征收的收入就会出现分资金多级次划分,同时非性收入和基金等多种类的划分也以较快的.速度在发展。三是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实施,加大了国库会计对财政支出的审核监督业务。
经济发展和多方管理的强化对国库业务的冲击。改革开放后,经济迅速发展,纳税人和税收都呈几倍的增长。税务部门撤消了税收过渡户,减少了汇总填票的形式,并不断规范收缴程序,保证及时入库。财政部门加强了支出管理,采取了细化支出项目、支出部门等方式。
上述三方面的原因,使得目前的各级国库会计的业务数量、风险隐患、经理难度成倍增长,国库人员特别是基层国库人员不足的问题突出地显现出来。为了维持业务的开展,不得不“东拼西凑”,“明一套暗一套”。
二、现阶段国库业务操作中存在的问题
1、安全风险增加。国库会计核算的风险点是其出入口增加清算方式之前,风险点有三处,包括入口的二处和出口的一处,入口一是从会计营业部门划来的资金,二是财政、税务送达国库的拨款、退库和资金划转。出口只有一个,就是通过与会计营业部门之间使用的“行库往来”账户,而且这个出口,还有会计营业部门这道重要防线予以保护。增加清算功能后,其风险点就成为六处了。这些风险点,除保留以前的三处外,票据交换、国库内部往来和支付系统都是国库资金不经任何防线就能直接划出的关口。这些风险点中,三处风险点在新增加的资金岗,所以为资金岗配备素质高、懂业务的人员也就成为防范国库资金风险的必要。
人员岗位配置紧张带来的问题。新的核算系统和清算方式开通后,完整的核算至少需要九名人员,所以基层国库会计岗位与人员不协调的现象非常突出。
⑴人民银行县(市)支行,由于其国库部门不能单独设立,原有的专职人员大部分只有三到四名,在核算人员增加一倍还少的情况下不得不采取由会计部门兼职国库岗位的设置模式。国库会计业务虽然是人民银行会计核算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执行《中国人民银行会计制度》,但是国库业务因其会计对象、职责和任务以及服务对象与中央银行会计业务有着先天的不同。所以会计人员兼职的国库岗位不可能是业务量大、专业核算强的明细岗和综合核算岗,只能兼职与会计业务有着异曲同工的资金岗。这样,集国库资金五分之四风险为一体的资金岗却是由会计工作缠身、不能主动应岗的会计人员兼职,影响国库工作的进度和质量且不说,就是核算系统为资金安全设置的层层防线,也几乎是形同虚设。
⑵中心支库目前处于诸多矛盾的中心地带,新的核算系统运行后,一方面集中本级或下级的明细和汇总核算为一身(有的中心支库还核算多级国库业务),另一方面还保留有管理、辅导、检查下级国库和经收处的职责,而且面临着越来越重的分析调研任务。核算系统的岗位设置,
使中心支库疲于应付核算和逐步开通的新业务,不能兼顾管理与调研分析工作,其服务质量无从保证。⑶代理支库由于代理行的体制、利益和重视程度不同,其国库人员多采用专职兼职各半或违一人多岗。乡镇国库则以兼职为主,这种现象造成风险隐患加重,代理质量低下。
3、操作流程中存在的问题。
操作流程中明确规定可以兼岗的只有资金清算中的四种清算方式的记账可以为一人,复核可以为一人,这样国库会计核算体系完整地运作至少需要9人。其风险点:一是明细记账人员要对各种收入缴款书、拨款、退库等凭证的真实性进行审核。二是资金清算岗要将各种相应的资金审核后再划拨到各商业银行和上解到上级国库。为保证资金安全,系统先后采取了五层防范:一是采取了为明细记账和资金清算岗分别配置了复核人员。二是资金岗使用密押形式控制异地划转资金。三是综合核算与征收机关和上下级国库进行对账。四是事后监督再对所有业务进行核对。五是会计主管对许多特殊业务情况、大额资金进行审批,每月检查所有业务。从这种岗位设置现状来看,国库的资金安全防范体系真可为“铜墙铁壁”了。但是实际操作中,正是这种多层防范,重复劳动,责任不明的现状一方面滋生了操作人员相互依靠,互相扯皮的思想。别一方面导致了国库会计人员增量不增质的现状。并且这种操作流程还存在重复操作多、效率低、安全保障错位的问题。
⑴重复操作多:有的业务需要资金岗与明细岗分别记账与复核,也就是说一笔资金在系统内就要经过四人四次操作。这样业务量和操作人员在没有任何主观因素的情况下,客观上就增加了二倍。
⑵核算效率低:业务量较少的支库,操作人员在系统内操作的时间并不多,又因为资金岗与明细岗不能相互兼任,所以操作人员的大部分时间浪费在互相等待中。如某县支库,按业务量高峰的中旬计算:预算收入虽有400笔,但资金岗按交换行登记票据交换登记簿最多4笔,接收和发送票据交换差额1至2笔,向上级国库上划资金2笔,再加上只有少数业务日发生的拨款10笔,全天,资金岗只有18笔业务(这18笔业务全部与明细岗重复操作),却占用了二个人。
⑶安全保障错位:业务风险点的增加,并不意味着所有资金岗的业务都有风险,都需要层层把关。如:明细岗每日报解后生成的上划款项,这部分款项经明细岗和资金岗核对一致后,分别向上级国库发送明细通讯和资金报文,上级国库的两岗接收后核算系统会自动进行核对,如果有问题,上下级国库都会及时发现。特别是县支库开通国库内部往来后,县支库于中心支库的业务发生必须是同一日,所以这部分资金不会出现风险。退一步讲,即使是出现了错误,这部分资金仍然在国库内部流动,不经拨款、转账和退库,是不会出去国库,形不成资金风险的。所以这部分国库资金完全不需要耗费时力的编押、核押,押错时再发送查询查复。同时,这部分资金如果不使用“报单”,使用内部二联次的凭证,就避免了补充报单三联中有一联没有任何意义做法。也就是说国库资金应区分其性质对待,不是一味地有了清算功能就“狼来了”所以要“一棍子打死”。
三、业务岗位及操作的改革设想
1、改进《系统》,简化岗位,使用专职人员。《系统》应将资金岗与明细岗合而为一,设置核算记账岗和复核岗,预算收入业务:同城票据交换岗审核第一关,再有核算记账岗和复核岗采用分别录入总金额和明细金额的方法进行核对。明细金额报解后,自动生成上划上级国库的资金,记账岗发送明细通讯,复核岗发送汇总金额通讯。拨款、退库与划款等国库部门的款项,核算记账岗和复核岗分别审核录入后,同城的由票据交换岗再审后方可提出,异地资金由核算复核岗按支付系统或内部往来方式发出。对于国库内部往来资金,改变所有款项都需要编押的做法,只对经过异地国库划往商业银行的款项进行编押。
这样改变后,操作人员不但由9名减少为7名,业务量减少许多,也不影响事后监督和会计主管职责的行使,业务量较少的县支库,会计主管还可兼事后监督,系统维护人员则由行内科技人员兼职。那么,这样的支库只需要五名国库专职人员,对于人员非常紧张的县支行,还是能够保障的。
2、设计使用国库内部资金往来凭证。可以借鉴中央银行会计四集中后使用内部凭证的做法。凡属于国库内部资金往来,不需要使用重要空白凭证的“报单”,统一使用一式二联的内部凭证,一联做接收账户的传票,另一联做对应账户凭证的附件。
3、开发事后监督程序,进一步加强其职责的行使。目前,事后监督仍然使用手工笔对方式,是否认真核对每一笔账务没有制约机制。当务之急是要开发使用事后监督程序,强制事后监督岗每日即对上一日的所有账务进行逐笔监督。真正为国库资金安全筑起一道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