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留守儿童的调查报告【优质3篇】
给留守儿童的调查报告 篇一
标题: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
摘要:本调查报告旨在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通过对留守儿童进行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收集了大量的数据。结果显示,留守儿童普遍存在心理问题,如孤独、焦虑、抑郁等。同时,本报告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以提高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
1. 引言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留守儿童问题逐渐引起社会的关注。留守儿童是指父母或监护人因工作、生活等原因长期不与其共同生活的儿童。由于缺乏父母的陪伴和关爱,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备受关注。本调查旨在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提供参考。
2. 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的方式。问卷调查主要包括心理健康水平、自尊心和孤独感等方面的问题。个别访谈则通过与留守儿童进行面对面的深入交流,了解他们的具体情况和心理需求。
3. 调查结果
根据对200名留守儿童的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3.1 留守儿童普遍存在心理问题。约80%的留守儿童表示经常感到孤独,60%的留守儿童表示有焦虑情绪,30%的留守儿童表示有抑郁倾向。
3.2 留守儿童的自尊心普遍较低。约70%的留守儿童对自己的能力和价值产生怀疑,缺乏自信心。
3.3 留守儿童的社交能力较差。由于长期缺乏与同伴的交往,留守儿童在与他人沟通和交流方面存在困难。
4. 建议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4.1 加强留守儿童的心理援助。学校应设立心理咨询中心,为留守儿童提供心理咨询和辅导服务。同时,政府和社会组织也应加大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关注和支持。
4.2 增加留守儿童的社交机会。学校可以组织各种形式的活动,鼓励留守儿童参与其中,提高他们的社交能力和自信心。
4.3 加强家庭教育和亲子关系建设。父母和监护人应增加与留守儿童的沟通和交流,加强亲子关系,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
5. 结论
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亟待解决。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组织应共同努力,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好的心理健康支持和帮助,让他们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给留守儿童的调查报告 篇二
标题:留守儿童的学业状况调查报告
摘要:本调查报告旨在了解留守儿童的学业状况,通过对留守儿童进行问卷调查和学校成绩分析,收集了大量的数据。结果显示,留守儿童普遍存在学习困难和学业下滑的问题。同时,本报告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以提高留守儿童的学业水平。
1. 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父母选择外出工作,导致留守儿童问题日益突出。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缺乏家庭的关爱和监督,学业状况普遍不容乐观。本次调查旨在了解留守儿童的学业状况,为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提供参考。
2. 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学校成绩分析的方式。问卷调查主要包括学习动力、学习习惯和学习成绩等方面的问题。学校成绩分析则通过对留守儿童的成绩进行统计和分析,了解他们的学业水平。
3. 调查结果
根据对300名留守儿童的问卷调查和学校成绩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3.1 留守儿童普遍存在学习困难。约60%的留守儿童表示学习动力不足,40%的留守儿童表示学习习惯不良,如拖延和不专心等。
3.2 留守儿童的学业成绩普遍下滑。与非留守儿童相比,留守儿童的学业成绩明显较差,尤其在数学和语文方面表现不佳。
3.3 留守儿童缺乏学习支持和监督。由于长期不与父母同住,留守儿童缺乏学习的指导和监督,常常不能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和方法。
4. 建议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4.1 加强学校教育和辅导。学校应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辅导,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和指导,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动力。
4.2 加强家庭教育和监督。父母和监护人应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学习监督和指导,鼓励他们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培养独立学习的能力。
4.3 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机会。学校和社会组织应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机会,如图书馆、学习社区等,为留守儿童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
5. 结论
留守儿童的学业状况需要引起重视。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组织应共同努力,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好的学习支持和帮助,提高他们的学业水平。
给留守儿童的调查报告 篇三
给留守儿童的调查报告
范文1
本课题的“农村留守儿童”主要指农民工子女,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工作,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不能和父母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父母外出打工后,孩子留在了家中(主要在农村)或父母早出晚归打临工而无法照顾的儿童,他们被称为留守儿童。他们一般与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中的一人,或者与上辈亲人,以及父母亲的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本课题以留守儿童和农民工子女为调查对象,深入浅出地分析、研究、思考,探讨并加深了对农民工子女的心理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等认识。
一、调查说明
(一)调查目的
目前,社会上最广泛关注的就是关于“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了解留守儿童和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存在的原因及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和学习状况,通过对农村留守儿童情况的调查,对问题的分析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见,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法。
(二)调查内容
1.开展留守儿童和农民工子女教学活动。
2.为留守儿童和农民工子女做心理辅导。
3.调查活动。①调查留守儿童的生活情况,包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②调查留守儿童的教育情况。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③调查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④留守儿童的心事调查。
(三)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法:我们设计了一份《农村留守儿童和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研究》调查问卷,请留守儿童和农民工子女对问卷中的问题进行不记名选择与作答。我们发放调查问卷共300份,收回240份,回收率为80%。我们的问卷共设有50道题.调研结果显示,受调研活动的男女比例为52:48。从调查人群的年龄角度看,在10岁以下的人占30%,10岁以上占70%。
2.访谈法:通过面对面的交谈,来收集各个层次的人对留守儿童问题的看法和意见。
二、情况汇总
1.父母的工作问题。在被调查者中,“父母都出去打工了”的占70%,“父亲出去打工”的占15%,“母亲出去打工”的占10%;“在县城内打工”的占15%“跨县、跨市打工”的占25%,“跨省打工”的占60%。
2.监管照顾问题。在调查中发现,留守儿童监护人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小学文化程度及文盲的占到60%。监护人教育孩子的知识来源于自己摸索的`占49.5%,从长辈那里学来的占33%,而通过专门的家庭教育培训班或家长学校学习的仅占3%。近30%的监护人很少或从不主动与孩子聊天,关心最多的是孩子的学习,其次是生活情况,过问孩子情绪问题的只占13%。监护人的不重视,大多数的老师也认为留守儿童大都是“双差生”、“问题生”,缺乏正确的引导,是许多留守儿童养成诸多不好的习惯,严重的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在被调查者中,“你的父母不在你身边时,你和谁生活在一起?”,60%的被调查者与“(外)祖父母”生活在一起,20%的被调查者与“亲戚”生活在一起,18%的被调查者与“其他人”生活在一起,2%的被调查者则“自己住”。
3.心理态度问题。大多数留守儿童性格内向、孤僻、倔强、与人交往少。在不开心时,都会出现一些“想早点长大独立”,“想让父母安慰自己”,“觉得没有人关心自己”,“觉得别人看不起自己或自己不如别人”超长的想法;有些还甚至想离家出走,多为男孩。可以看出,留守儿童渴望父母的关怀与社会的关注,希望多与父母进行心灵的沟通交流,有的因父母不在家而感到遭受歧视、孤独无助、悲观寂寞。因此,有相当一部分的留守儿童学生学习成绩普遍偏差、作业常常不按时完成、有孤独感和失落感的倾向,不愿与其他同学和小朋友交流、有娇纵、任性等坏脾气……调查显示,相当一部分的同学心理状态不佳。在被调查者中,“你是否担心父母在外打工会出事?”,其中,“很担心”的占33%,“有点担心”的占46%,“不担心”的占19%;“你是否觉得自己很棒、很优秀?”,“我很棒,我做的很好”的占33%,“我做的很一般”的占54%,“我做的比很多人差”的占11%,其余2%的被调查者则称“我做什么都不成功”。
4.学习问题。从调查情况看,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多数处于中下游,成绩优秀的较少。学龄留守儿童中,学习优秀占15.9%;学习良好,占35.9%;学习成绩一般,占43.7%;学习成绩较差占4.4%。其中,有72.6%的留守儿童在学习上遇到困难需要辅导时首选的是老师,单独选择监护人或哥哥姐姐辅导的仅占18.7%。对于“你对学习的态度如何?”这一问题,“听老师话,十分刻苦”的占21%,“听老师话,比较刻苦”的占45%,“一般,不爱听老师话”的占28%,“不努力,不爱听老师话”的占6%。“有没有在课后复习知识?如果没有,是什么原因呢?”,“经常复习”的占31%,“很少复习,没时间”的占19%,“偶尔复习,想不起来”的占36%,“很少复习,不喜欢”的占13%。
5.人际关系问题。“在学校里的朋友多吗?”,回答“很多”的占41%,“不是很多”的占47%,“很少”的占11%,“没有”的占1%。对于“你是否喜欢呆在角落,害怕陌生人?”这一问题,回答“喜欢,害怕”的占15%,“喜欢,不害怕”的占37%,“不喜欢,害怕”的占9%,“不喜欢,不害怕”的占39%。
范文2
我们实习的地方是相对较贫困的农村地区。这个地方生活条比较艰苦,自然环境也较为恶劣
,人民的生活水平不高,很多人为了改变这中现象,在社会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年轻人纷纷外出到沿海发达地方打工。在这些外出打工的年轻人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上有老,下有小”的这一类型!年轻人外出大工就把家里的孩子留给父母和亲戚来照顾!这就是大部分“留守儿童”的来源!我所教的班有96个学生,其中就有30多个孩子是“留守儿童”。这些孩子差不多都是班里的问题学生!学习成绩普遍偏差、作业常常不按时完成、有孤独感和失落感的倾向,不愿与其他同学和小朋友交流、有娇纵、任性等坏脾气……
范文3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这些孩子由于父母长年在外务工,留守在家由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戚朋友作为临时监护人,由他们照管孩子的一切,当然其中还存在家中无人看管的现象。根据留守儿童家庭状况,家庭环境及临时监护人的文化素质,年龄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留守儿童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无能为力,只管“吃”的放纵型。
这部分儿童主要是在那些生活条件差、监护人监护能力低的家庭。这些人群年老、体弱、文化低、见识少、负担重。他们由于家境不富有,在家得种一大家人的田地、喂养猪牛等,他们天天忙于农活,根本就无暇顾及孩子了。他们仅仅对孩子煮煮饭、洗洗衣而已,特别到了农忙季节,连吃饭都顾不上,很多孩子就得自己煮饭或挨饿。许多孩子还承担起家里全部家务事,有时,连几岁地孩子也得下地干活儿。至于如何教育孩子,对于“听话”的孩子很满意,不听话的孩子只是说说而已。关心学习更无从谈起。对于孩子心里想的什么?需要什么?有什么感受?都一概不知或是根本没想到要关心。其实,这一现象在留守儿童家庭里普遍存在。他们的父母忙于挣钱,自己和祖父母忙于农活、家务,对自己的教育、成长都无人关心,使自己本应得到温暖、关爱的童年变为“早熟的大人”。
(2)隔代教育,只顾“给”的溺爱型。
很多留守儿童都是独生子女,父母不在家,由公公婆婆看着。由于代沟所致,爷爷奶奶更心痛孩子,在家里各方面都给予“关爱”,常常是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宁愿自己吃苦受累,不吃不喝,也要让孩子玩好、吃好,对于生活细节不予指导或误导。出现了问题往往是包庇、怂恿,严重的说说而已。这样,孩子养成了娇气、任性,习惯以自我为中心,缺乏互助互爱体验,怕困难、怕挫折。于是孩子受家里人的宠爱,家庭教育的艰巨性由此加大。宠坏的孩子越来越不“听话”,经常对人无礼貌,喜欢惹是生非,学习懒散……。
(3)寄居他家,无法管的放纵型。
农村留守儿童中,有一部分孩子是被父母寄养在亲戚家或朋友中的。被寄居的孩子总有一种寄人篱下的感觉,因为他们毕竟不是和自己的亲人一起生活起居。他们中有一些人总感觉在亲戚家里毕竟没有在自己家里那样自由,束手束脚的,看起来胆小怕事,很本份,但一旦离开了亲戚,就像老鼠离开了猫,他们就无法无天了。也有一些孩子胆子很大,亲戚根本管不住,有的可以跟亲戚顶撞,亲戚稍微说重了,就怀恨在心或是逃离出走,使得亲戚无可奈何而不敢管教,就只能放任自流了。
因此,这个群体的孩子通常出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1、学生成绩不佳,在校表现不优。进入学龄阶段的儿童一天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其主要任务是学习: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创造。但据调查,农村留守儿童群体中,小学阶段的学习兴趣还比较浓,学习成绩和在校表现都还较好,优秀的也不少。但到了初中阶段,情况就发生了变化,极少的留守儿童能表现为优秀,我们调查中发现,初中留守儿童中学习成绩和在校表现都优秀的不到10%,良好的不到30%,学习和生活习惯都很差且行为出现问题的儿童却占了近30%,而且在所有“问题儿童”中,留守儿童占80%。
2、亲情缺失严重,心理发展异常,。青少年期是个性发展和形成的关键时期,父母的关爱、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教育对青少年个性的健康发展起着无法替代的作用。但是,农村留守儿童们由于其父母长时间不在身边,家庭的“缺陷”使留守子女无法享受到正常的亲情关爱,生活中的烦恼无法向亲人倾诉,成长中的困惑无法得到父母的正确引导和鼓励......久而久之,无助感,失落感和被遗弃感逐渐形成,严重影响着留守子女心理的健康成长。调查中,我们发现绝大多数留守儿童与父母很少见面,缺少沟通。其中,与父母见面半年一次的为53%,一年一次的为44%,两年一次的有3%,还有一个孩子的父母双双外出六年未曾回过一次家。农村留守儿童在个性心理上表现极为异常,有这样两种典型“症状”:一是性格内向、孤僻、自卑、不合群、不善于与人交流;二是脆弱、脾气暴躁、冲动易怒。
3、父爱母爱失常,孩子志向模糊。外出务工的父母由于长期不在孩子身边,内心往往会出现一种愧疚感,加上在外打工,经济较为宽裕,对这些孩子生活的经济支付能力较强。因此,他们往往对孩子采取物质补偿的方式来表现自己对孩子的全部的爱,孩子要什么就可以非常轻易的得到什么,从不迟疑也从不打半点折扣。这种爱的方式,在儿童的心理边逐渐形成了儿童的“金钱万能”的价值观和“逍遥享乐”的人生观。他们没有任何勤俭节约与艰苦奋斗的概念,没有人情味,没有正确的取向与人生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