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欠发达地区下山异地脱贫工作的调研报告(通用3篇)
县欠发达地区下山异地脱贫工作的调研报告 篇一
随着中国脱贫攻坚战的深入开展,各地区纷纷采取不同的措施来帮助贫困地区群众实现脱贫。在县欠发达地区,下山异地脱贫工作成为一种有效的扶贫方式。本调研报告旨在对县欠发达地区下山异地脱贫工作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调研背景
县欠发达地区由于地理条件、产业基础等原因,贫困程度相对较高,传统的扶贫方式难以取得明显效果。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政府推出了下山异地脱贫工作,即将部分贫困群众安置到富裕地区,通过务工等方式增加收入。
二、调研方法
1. 采访贫困地区群众:了解他们对下山异地脱贫工作的认识和态度,以及实施后的收入变化和生活改善情况。
2. 调查富裕地区用工情况:了解他们对贫困地区劳动力的需求和接纳情况。
3. 分析政府政策和措施:研究政府在下山异地脱贫工作中所采取的政策和措施,以及实施效果。
三、调研结果
1. 贫困地区群众对下山异地脱贫工作持积极态度,认为这是一种机遇,可以改变他们的生活状况。
2. 富裕地区对贫困地区劳动力需求量大,但接纳程度有待提高,主要原因是对贫困地区劳动力的素质和稳定性存在疑虑。
3. 政府在下山异地脱贫工作中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如提供培训、补贴等,但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政策执行不到位、信息不畅通等。
四、建议
1. 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提高贫困地区群众对下山异地脱贫工作的认识和接受度。
2. 加大对贫困地区劳动力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技能和素质,增加在富裕地区的就业机会。
3. 政府部门应加强政策的宣传和执行,确保政策能够真正惠及贫困地区群众。
4. 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加强贫困地区和富裕地区之间的信息交流,提高富裕地区对贫困地区劳动力的接纳程度。
通过本次调研,我们了解到县欠发达地区下山异地脱贫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成效,但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只有进一步加强政府、社会和个人的合作,才能够更好地推动下山异地脱贫工作,帮助更多贫困地区群众实现脱贫目标。
县欠发达地区下山异地脱贫工作的调研报告 篇二
随着中国脱贫攻坚战的深入进行,下山异地脱贫工作成为贫困地区群众实现脱贫的一种重要方式。本调研报告旨在对县欠发达地区下山异地脱贫工作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和可能的解决办法。
一、调研背景
下山异地脱贫工作是指将贫困地区的部分群众安置到富裕地区,通过务工等方式增加收入,改善生活。县欠发达地区因为地理条件、产业基础等原因,贫困程度相对较高,采取下山异地脱贫工作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扶贫方式。
二、调研方法
1. 实地走访贫困地区:了解贫困地区群众的生活状况、收入来源等情况。
2. 与贫困地区群众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对下山异地脱贫工作的认识和期望。
3. 调查富裕地区用工情况:了解他们对贫困地区劳动力的需求和接纳情况。
4. 分析政府政策与实施:研究政府在下山异地脱贫工作中所采取的政策和实施效果。
三、调研结果
1. 贫困地区群众普遍持积极态度,认为下山异地脱贫工作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2. 富裕地区对贫困地区劳动力需求量大,但接纳程度有待提高,主要原因是对贫困地区劳动力的素质和稳定性存在疑虑。
3. 政府在下山异地脱贫工作中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如提供培训、补贴等,但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政策执行不到位、信息不畅通等。
四、建议
1. 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提高贫困地区群众对下山异地脱贫工作的认识和接受度。
2. 加大对贫困地区劳动力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技能和素质,增加在富裕地区的就业机会。
3. 政府部门应加强政策的宣传和执行,确保政策能够真正惠及贫困地区群众。
4. 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加强贫困地区和富裕地区之间的信息交流,提高富裕地区对贫困地区劳动力的接纳程度。
通过本次调研,我们了解到县欠发达地区下山异地脱贫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成效,但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只有进一步加强政府、社会和个人的合作,才能够更好地推动下山异地脱贫工作,帮助更多贫困地区群众实现脱贫目标。
县欠发达地区下山异地脱贫工作的调研报告 篇三
县欠发达地区下山异地脱贫工作的调研报告
[内容提要]下山异地脱贫工作是省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程的重要内容,也是山区农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工作的重要途径。本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眼我县欠发达地区实际,全面贯彻省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作会议精神,阐述了我县下山脱贫工作现状、存在的问题,分析了深层次原因,并提出了下一步工作对策。指出在工作形势上要把握四大机遇,在软环境上要出台三级政策保障,在硬件建设上要抓好三种形式开展,在配套工作上要坚持三方面工作并举。文章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我县欠发达地区下山异地脱贫工作的基本现状;第二部分,我县欠发达地区下山异地脱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第三部分,我县欠发达地区下山异地脱贫工作对策与措施。
由于受当地的自然资源、社会资源等具体情况的约束,我县一些欠发达地区的确出现一方水土难以养活一方人的现象,这些地方大部分呈现为“三少四缺”(少水、少电、少路,缺能源、缺资金、缺技术、缺人才)状态,就地脱贫制约因素多,难度较大。只有把握机遇,立足实际,充分利用我县欠发达地区优惠政策,大力实施下山异地脱贫战略,才能实现这些地区的农民稳步脱贫。为了进一步摸清我县欠发达地区下山异地脱贫工作状况,笔者对2000年全省百乡扶贫攻坚工程实施以来的全县下山异地脱贫工作进行了总结,并对全县25个欠发达乡镇20xx—20xx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作规划展开了调查研究,以期为我县下一步实施下山异地脱贫战略提供决策依据。
一、我县欠发达地区下山异地脱贫工作的基本现状
目前我县36个乡镇中列入省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程的乡镇有25个,其中省财政重点扶持的有12个。自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实施以来,共投入2000多万元用于下山脱贫点建设,全县共建成下山异地脱贫点68多个,占地40多万平方米,安置下山农民1.2万户、4.3万人,下山脱贫工作的有效开展的同时,全县欠发达地区社会经济也取得明显改观,突出表现在两增两减。两增:一是欠发达地区经济总量明显增长。几年来全县新增特色基地300多个,规模面积达到95000多亩,20xx年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09.8亿元,比XX年68.9亿元增长59.4%。二是欠发达地区农民收入明显增加。20xx年12个省级欠发达乡镇农民人均收入达1973元,比XX年1364元增加609元,年增幅达11.1%。两减:一是贫困村数量明显减少。XX年全县贫困村总数达375个,到20xx年全县人均收入1500以下的贫困村减少到15个,共减少了360个。二是贫困人口数量明
显减少。全县人均收入低于1000元的贫困人口从XX年末的17万人减少到20xx年的2.6万人,减少了85%。农民生活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虽然,欠发达乡镇社会经济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贫困现状依然严峻,根据20xx年浙江省统计局“欠发达县(市、区)乡镇贫困状况及扶贫成效统计监测”表明:到20xx年底,全县36个乡镇中人均收入低于省相对贫困标准1500元的贫困户共33425户、115387人,占全市贫困人口总数的四分之一,占全县总人数的9.4%;人均收入1000元以下的共有9352户、26685人,占全县总人数的2.2%。其中25个欠发达乡镇人均收入1500元以下的共有25761户、93055人,占25个乡镇总人数的22%,12个省财政重点扶持的欠发达乡镇人均收入1500元以下的.共有10238户、37867人,占12个乡镇总人数的27%,呈现出贫困面大,分布相对集中,贫困人口绝对收入低的特点。具体情况如下表:
二、我县欠发达地区下山异地脱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下山异地脱贫工作是一项重大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政策性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新问题新情况也层出不穷,概括起来主要以下两方面。
一方面对农民来说有四难:
一是下山难。山区广大农民家庭经济困难,下山脱贫搬迁成本较高,经济上的制约成为山区贫困农民下山最大的障碍。此外贫困地区有些农民等靠要思想严重,也不想下山。
二是扎根难。一些贫困地区农户下山来,受各种社会因素影响而举步维艰。由于政策影响而带来的诸如户口、孩子入学、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等问题也时常困扰着下山脱贫的农户。由于小聚居的风俗习惯作用,当地居民的排他性出给下山脱贫居民带来了不便。
三是就业难。山区农民的自身素质普遍不高,劳务就业信息闭塞,随着经济的发展,改革的深入,市场对人才资源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受市场经济影响而产生的激烈竞争使贫困地区的农民在劳动力市场上难以占有一席之地。一些已经外出就业的山区劳动力由于素质普遍较低,在当前较为激烈的就业岗位竞争中渐趋淘汰,成为下山农民就业新的问题。
四是断奶难。由于长期生活习惯和经济因素影响,使下山脱贫农户和山上的土地资源又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一方面,有些下山脱贫的农民不想舍弃原有的祖业,继续刀耕火种,另一方面山上的粮食蔬菜也是他们一部分生活之源。断奶难的现象,束缚了下山农民的思想,使他们放不开手脚,下山脱贫变成了一种形式,一旦由于经济等因素冲击,又会把他们打回到下山→上山的老路上去。
另一方面对社会和政府来说有四差:
一是下山脱贫起点低,对象总体状况差。根据浙江省统计局“欠发达县(市、区)乡镇贫困状况及扶贫成效统计监测”表明:到20xx年底,全县居住在深山高山的还有15428户、54477人,其中12个省财政重点扶持的欠发达乡镇住在深山高山的还有9135户、30111人。这部分人口中大多数人均收入在1500元以下,经济状况差,下山脱贫难度大。
二是社会生活条件落后,基础设施差。各欠发达乡镇总体上路面窄,铺筑率小,等级低。不仅是昌禅、莒溪等贫困乡镇,像望里、括山等平原乡镇,沙石路段还大量存在。全县目前机耕路完好率不到70%,平原和半山区还有部分贫困村没通机耕路,如昌禅乡9个行政村就有4个行政村不通机耕路。义务教育基础条件落后,全县还有破旧危房3万多平方米亟需改造。乡村医疗设施简陋,安全卫生用水在欠发达地区基本上是空白,导致肠道病、皮肤病频发,因病返贫现象突出。基础设施的落后,成了阻碍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的瓶颈因素。
三是我县欠发达地区农业龙头企业起步晚、见效差。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我县农业生产初步形成了八大企业、八大基地,但是,这些农业龙头企业存在以下不足:一是规模小。到目前为止,我县上亿元的农业龙头企业还没有;二是档次低。像我县马站四季柚、沿浦紫菜等,分别有上万亩的基地,但是只是低层次的加工,生产出来的产品社会再生产附加值小;三是抗市场风险能力弱,像我县岱岭乡前年由于蘑菇市场波动,加上本身产品品质问题,仅此一项就损失230多万元,全乡人均收入降低200多元。
四是各级财政自身困难,扶贫资金来源不足,政府自身扶持能力差。县级财政可用资金少,单靠县级财政扶贫难以为继,而大多数乡镇财政严重负债运行,累计负债总额超过3000万元,全县贫困乡镇村级集体经济空壳的村175个,占贫困地区总村数的40%。据初步预算,全县仅水电路三项基础设施建设初步投入需要1亿元左右,而20xx年全县扶贫资金包括省、市、县在内共投入2000多万元,远远不能满足欠发达地区脱贫致富要求。
究其深层次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是还未形成一套规范的下山异地脱贫工作机制。从村级下山农户申请,乡镇汇总上报,到县级论证审批,各地在时间进度和程序上都不一致,年初应该上报的,有些乡镇拖到年中报表才上来,而有些乡镇没有统一汇总,由村民直接送到县一级。在县级有关职能部门当中,也存在工作不协调的现象,如我县龙港新美洲下山异地脱贫点,在20xx年末就已经做好征地规划设计等前期准备工作,由于土地政策处理等问题,现在工程还没有启动建设。
二是下山异地脱贫工作政策还未落到实处。20xx年,我县针对下山脱贫农户搬迁落户中存在的实际困难,县府专门召开县长办公会议,出台了《@@县下山脱贫工作实施办法》,协调下山异地脱贫点用地审批手续,为移民建房提供优惠政策,明确免收耕地开垦费,水电费,副食品基金,耕地占用税;白蚁防治费,图纸设计费,测量费按最低标准的50%收取等等,为下山脱贫提供政策保障。但在实际操作中,有些部门单位为了局部利益,往往置这些政策于不顾,导致农户下山异地脱贫成本一再增加,下山路上困难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