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学生调查报告(优质3篇)
我国大学生调查报告 篇一
近年来,我国大学生的生活压力不断增加,他们面临着学业压力、就业压力、人际关系压力等多重压力。为了更好地了解和解决大学生面临的问题,我们进行了一项调查。在这次调查中,我们采访了500名大学生,涵盖了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的主要压力来源是学业压力。超过80%的受访者表示,他们感受到了巨大的学业压力。这主要是因为大学课程内容繁杂,学习任务重,不少学生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来完成作业和准备考试。此外,就业压力也是大学生面临的重要问题。近年来,就业形势严峻,许多大学生担心自己无法找到满意的工作。这种担忧进一步加大了他们的心理压力。
除了学业压力和就业压力,人际关系压力也是大学生普遍面临的问题。近60%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在与同学、室友和老师之间存在一定的沟通障碍和矛盾。这主要是因为大学生的社交圈子相对较小,相互之间的了解和沟通不够。此外,家庭压力也是大学生面临的挑战之一。超过40%的受访者表示,他们感受到了来自家庭的压力,这可能是因为家长对他们的期望过高,或者家庭经济状况不佳,无法提供足够的支持。
针对大学生面临的问题,我们认为有以下几点建议。首先,大学应该提供更多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支持服务,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压力。其次,学校应该加强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和沟通,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此外,学生也应该主动参与社交活动,扩大自己的社交圈,增加与他人的互动。最后,家长应该理解和支持孩子的选择,减少对他们的过高期望和压力。
总之,大学生面临着学业压力、就业压力、人际关系压力等多重挑战。通过对大学生的调查,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扰,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希望我们的调查报告能够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为大学生提供更好的支持和帮助。
我国大学生调查报告 篇二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推进,我国大学生的就业形势面临着新的挑战。为了更好地了解大学生就业状况和问题,我们进行了一项调查。在这次调查中,我们采访了500名大学生,涵盖了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日益增加。超过70%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对自己的就业前景感到担忧。这主要是因为当前的就业市场竞争激烈,许多大学生面临着就业岗位不足的问题。此外,大学生就业困难还体现在专业对口度不高、薪资待遇不尽如人意等方面。近60%的受访者表示,他们找到的工作与自己的专业不太相关,这使得他们在工作中面临更多的困难和挑战。此外,超过40%的受访者认为自己的薪资待遇不够理想,无法满足自己的生活需求。
针对大学生就业问题,我们认为有以下几点建议。首先,大学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教育,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就业市场和行业需求。其次,学校应该与企业建立更紧密的合作关系,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和就业岗位。此外,政府也应该出台更多的就业政策,鼓励企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良好的薪资待遇。最后,大学生也应该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通过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培训课程,增强自己的实际能力和经验。
总之,我国大学生的就业形势面临着新的挑战。通过对大学生的调查,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他们的就业需求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希望我们的调查报告能够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为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提供更好的解决途径。
我国大学生调查报告 篇三
我国大学生调查报告范文
有时候我甚至觉得,上大学就是把父母的血汗钱给糟蹋了!他们辛辛苦苦挣钱供我上学,可我念出来之后,不但养活不了他们,连自己都养不了。”一口气说完这些话,小赵沉默了好一会儿。
“那你后悔上大学吗?”
“后悔!”回答很干脆。
一个月前,小赵从北京农业大学毕业,找到了一份工作——保安,每月800元。
小赵说什么也不甘心,他和其他三个准备考研的同学一起,租了一间不到20平方米的民房,白天忙着复习考研,晚上去麦当劳打工挣点儿钱。“上了高中就要考大学,考了大学还得考研,但是实际没学到什么东西,就是拿了个文凭。”他无奈地笑了笑,“虽说后悔,但也是身不由己,像是一种惯性。我现在发现,要想有出头之日只能接着考研。”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与腾讯网新闻中心联合开展了一项调查(共有8777人参与),结果显示,34.7%的受访者在谈到自己的大学生活时,都觉得“后悔”。
上大学——投入产出不划算
现在有种流行的说法叫做“经营人生”。作为“经营者”,不少大学生对上大学的投入产出比表示了不满。他们认为自己投入了过多的时间与金钱——四年的学习时间与高昂的学费,可收获的是“没学到什么有用的东西”、“念了四年,出来还是找不到工作”。
之所以会“后悔”,调查显示,51.5%的人认为,自己在大学里“没学到什么有用的东西”。几年前,上海交通大学、清华大学博士生导师刘西拉教授,在两校大四年级成绩比较好的学生中进行的一次调查也发现,2/3的学生对大学前三年的.课程“不满意”,觉得“没什么收获”。
“所谓的专业其实并不专,公共课要求很多,而且这几年我花在英语上的时间占了一大半。我真不知道为什么古汉语专业对英语有这么高的要求。”一名汉语言专业的大三学生说起这些,还是觉得“很郁闷”。
对此,高等教育研究学者、上海交通大学的熊丙奇教授认为,我国的高等教育本身确实需要改革。“现在50%以上的大学生将经历主要用在外语学习上,考四六级、考gre、考托福、考雅思等等。相反,他们对专业课投入的精力却很少。另外,现在大学开设的很多课,都不是学生想学的专业知识,而是规定学、要求学的课程。”
调查发现,让一些人觉得“后悔”的原因,还有“念了四年,出来还是找不到工作”(39.2%)。据教育部公布的统计数字,xx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为115万,xx年,第一批扩招本科生进入就业市场后,毕业生人数超过212万。到了xx年和xx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分别增长到330万与413万。
伴随着数倍于以往的毕业生数量,近年来,大学生找工作的难度越来越大,期望也越来越低。据介绍,扩招之前,应届大学毕业生的目标月薪普遍在2500~3000元,而到了xx年,求职毕业生主动将月薪要求降至1000元、800元、500元,一些人甚至不惜“零工资就业”。
与此同时,大学的学费却一路看涨。自1994年至今,国内大学学费从每年几百元一路飙升至每年5000~8000元不等,10年间学费猛涨20倍。大学四年,学生的花费在4万~8万元。“大学质量和收费不符,特别是二类大学。”一名参与调查者留言说。和他一样,19.0%的人因为觉得“学费太高,得不偿失”而后悔上大学。
不上大学——没文凭后悔一辈子
有意思的是,尽管调查中只有47.6%的人明确表示“不后悔”,但被问到“如果重新选择会怎样”时,60.1%的人都说,自己仍然会选择上大学。
“因为现在找工作要看文凭啊!”小赵的想法代表了很多人对当今大学价值的认可与判定,“网上有一句话我非常赞同:上大学后悔四年,不上大学后悔一辈子。”
对此,熊丙奇解释说,“上大学=好的工作单位=有保障的生活”,这在中国几乎成了一条人人认可的社会定律。长期以来,人们总是认为,考上某大学,就意味着获得这所学校的学历文凭,也就意味着推开了通往成功的大门。换句话说,不上大学就意味着没出路。而另一方面,长久以来,很多用人单位认为,招高学历的员工才是硬道理,在高学历的基础上再考虑员工的工作能力。这就导致更多的学生一味追求高学历,造成人才浪费。
调查发现,尽管67.2%的人赞成“扩招后大学生越来越不‘值钱’了”的说法,但也有44.7%的人承认“上大学找不到工作,不上更找不到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28%的受访者表示,如果重新选择,自己会“上个高职,学门手艺”。有网友留言说:“当初我一心想上大学,可现在想起来,真应该听父亲的话,中学毕业去读个高职。那样的话两三年就能出来工作了,有门手艺工作也好找。”
北京某技校机电一体化专业毕业生小陈,在北京经济开发区一家合资企业实习一年后,顺利留下了。和他一样,大部分技校生都能找到实习单位并顺利签约。踏实肯干、操作技能熟练、可塑性较强,愿意从基层做起,
且便于管理、稳定性强是技校生就业优势所在。有资料显示,近几年,XX市技校毕业生签约率均在95%以上。
根据XX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公布的统计数字,截至去年年底,XX市至少缺口8万名高级技能人才。也有数据表明,当下社会急需的、月薪超过5000元的“十大职位”中,高级技术工人占了4个。
对大学的期待越来越功利化了
另一种论调也在蔓延——“考不上好大学=没有工作=白读书”。
为了上一个好大学,1999年,上海457名上线考生放弃高考志愿,此后几年,放弃大学入学机会的学生有增无减,高考复读班的“录取分”越来越高。对此,熊丙奇教授曾分析说,不少学生和家长都认为,上大学是投资。现在上不同层次、不同质量的大学,投资的时间和金钱几乎没有差别,可今后的就业前景、发展空间却有天壤之别。笔者在采访中也发现,越是非重点学校毕业的学生,“后悔”者的比例也越高。
对于“后悔上大学”的问题,一方面,大学自身确实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另一方面,公众对于大学的期待,已经渐渐超出了“接受教育”本身,出现了功利化的倾向。调查中,24.6%的人认为“拿到大学毕业证书才是最关键的”,20.6%的人赞成“不上大学多没‘面子’”的说法。
熊丙奇说,我们有一种思维定势:上大学是农村、贫困地区孩子的惟一出路。在这样一种逻辑中,接受教育的目的是“跳出农门”,如果这个目标达不到,上学就没有多少价值了。如果把这种逻辑再继续下去,“新读书无用论”——上大学学费太高,毕业了还是一样找不到工作,还不如早点儿打工去——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对此,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葛剑雄教授曾谈到,我们把过多的希望都与念大学联系起来,比如说离开农村、改变身份、提高社会地位等等。他认为,对一个人能力的评价,不能只看一张文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