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矛盾问题调研报告(优质3篇)
土地矛盾问题调研报告 篇一
标题:土地矛盾问题的主要原因和影响
摘要:土地矛盾是指土地资源供需矛盾和土地使用冲突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土地矛盾问题的调研分析,总结了土地矛盾问题的主要原因和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一、土地矛盾问题的主要原因
1. 城市化进程加速: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导致了对土地资源的需求激增,土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2. 土地利用方式不合理:土地资源的利用方式不合理是导致土地矛盾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大量的耕地被非农业用地占用,导致耕地面积减少,农业产能下降。
3. 土地承载力超负荷:过度开发和滥用土地资源,导致土地承载力超负荷,严重威胁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二、土地矛盾问题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1. 经济发展受限:土地矛盾问题限制了经济发展的空间和速度,影响了工业、农业和服务业的发展。
2. 社会稳定性下降:土地矛盾问题容易引发社会矛盾和冲突,不仅影响社会稳定,还可能导致社会不公平现象的加剧。
3. 生态环境受损:土地矛盾问题导致大量的生态环境破坏,水土流失、水源减少、生态系统紊乱等问题日益严重。
三、解决土地矛盾问题的措施
1. 实施土地资源的合理规划和利用:制定科学的土地利用规划,合理安排城市建设用地和农业用地,减少非农业用地占用耕地的现象。
2. 加强土地管理和监管:加强土地资源的管理和监管,规范土地使用行为,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保护农业用地和生态用地。
3. 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强农业现代化建设,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农民收入水平,减少对土地资源的需求。
4. 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加大对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的力度,恢复土地生态功能,提高土地承载力。
结论:土地矛盾问题的解决需要多方合力,政府、企业和公众应共同努力,制定和执行科学的政策和措施,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土地矛盾问题调研报告 篇二
标题:土地矛盾问题的地区差异及对策分析
摘要:土地矛盾问题是我国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不同地区的土地矛盾问题具有一定的地区差异性。本文通过对不同地区土地矛盾问题的调研分析,总结了不同地区土地矛盾问题的特点和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一、东部地区土地矛盾问题
1. 特点:东部地区土地资源相对紧缺,城市化进程快速,土地利用压力大,土地矛盾问题突出。
2. 原因: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工业化程度高,对土地资源的需求量大,土地承载力有限,导致土地矛盾问题的加剧。
解决策略:加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促进农村土地流转,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二、中部地区土地矛盾问题
1. 特点:中部地区土地资源相对丰富,但存在着农村土地闲置和城乡土地利用不平衡的问题。
2. 原因:中部地区农业发展相对滞后,农村土地利用方式单一,城市化进程相对缓慢,导致土地利用不平衡和闲置现象的出现。
解决策略:推动农村土地流转和集约化利用,加强农业现代化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土地利用结构。
三、西部地区土地矛盾问题
1. 特点:西部地区土地资源相对丰富,但存在着生态环境破坏和耕地面积减少的问题。
2. 原因:西部地区经济欠发达,农业发展水平低,大量耕地被占用和破坏,导致土地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解决策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加大对农业投入和支持力度,提高土地利用效益。
结论:不同地区的土地矛盾问题具有一定的地区差异性,解决土地矛盾问题需要因地制宜,采取相应的政策和措施。政府应加强土地管理和监管,推动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土地矛盾问题调研报告 篇三
土地矛盾问题调研报告
中央一号文件下发后,特别是我省落实农业税全部取消和粮食直补政策后,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种地积极性,但也由此带来了一些矛盾,特别是因土地承包问题引发的矛盾尤为突出,从去年以来,全县共发生上访330件,涉及人员在千人以上。
一、土地矛盾形成的主要原因
从上访反映的问题来看,造成土地矛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十二个原因。
(一)普通的上访案是二轮土地承包时农户由于各种原因未分到承包地问题,约占上访案的'75%。一是户口在本村,全家已搬迁外地多年,按照饶河县二轮土地承包规定未能分到承包地;二是因二轮土地承包前欠集体“两提”款、计划生育罚款或在化解农村不良债务时不愿分摊村集体债务等,土地被抽回;三是婚出婚入妇女因两地承包时间不统一或村定土政策等一些妇女分到土地或地被抽回;四是因当初落户手续不全或与村有不要地协议未分得地;五是二轮土地承包后新增人口要求分地。
(二)特殊的上访案是机动地发包不合理、土地经营权流转纠纷案,约占有10%。一是机动地发包时间过长,有的长达30年,合同不规范;二是因村欠个人债务,抽出村民地抵债年限过长,农民要求毁约还地;三是农户之间土地转包、转让,现因政策调整引发合同纠纷。
(三)比较棘手的案件是土地权属不清,通过行政手段难以解决的纠纷案,纷占15%。一是地方与森工林场地权属不清,农户已开垦多年荒地,有的已办了国有土地证,有的已纳入集体土地台账,可林场近年来却以在其林业区域内强行收回引发矛盾。二是国有土地与集体土地权属不清、界限不明。农户在集体耕地周边开垦的荒地,已向集体交积累多年,并纳入集体土地台账,可有的土地却被土地部门以1983年后开荒地应属国有荒地,办理了国有土地证,有的地被乡************对外发包引发矛盾。四是集体确实既无地源又无经济实力解决解决应享受土地承包地未分地的纠纷。
二、对策和建议
(一)强化教育。
通过法制宣传教育,提高村两委成员及村民的守法意识和合同意识,规范村两委的发包行为。严格执行《农村土地承包法》第19条规定,按5个程序签订承包合同:村民会议选举产生承包工作小组;承包小组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拟定并公布承包方案;召开村民会议讨论通过承包方案;公开实施承包方案;签订承包合同。同时,扼制村委的各种侵犯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苗头性行为,将纠纷消灭在萌芽之中.
(二)加强领导。
必须把解决农村土地纠纷问题纳入重要工作日程,成立由主要领导挂帅的组织机构,抽调得力干部,集中时间和精力搞突破。各级农业部门要切实负起责任,在宣传政策、制定方案、接待上访、组织协调等方面发挥职能作用;各级财政部门要在落实“一免两补”政策和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及配套改革中,把解决农村土地纠纷作为重要内容一并推进;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对农村和农民的土地权属案件要依法加快办理;各级农村经营管理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切实加强农业承包合同管理,搞好土地承包纠纷案件的合同仲裁,维护农民和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合法权益。对因农村土地承包纠纷引发的农民群体性上访、越级访和重复访案件,实行领导包案制,要责任到人,一抓到底。要认真处理好因土地承包纠纷引发的上访问题,切实把矛盾化解在基层,真正做到不回避、不掩盖、不推诿、不拖拉,敢于并善于解决各种矛盾,坚决防止因农村土地纠纷问题而引发恶性案(事)件。
(三)政策疏导。
稳定和巩固土地承包关系是保障农民权益、维护农村稳定的基矗二轮土地承包政策执行不到位,操作不规范导致农村土地承包关系混乱错杂,是土地
承包纠纷的根源。因此,各级要正视农村土地承包现状,建立规范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涉农部门和司法部门要开展政策下乡活动,深入讲解土地承包法和其他相关政策法规,现场解答农民的问题,让农民熟悉政策,掌握政策,运用政策。(四)分流农民。
真做好无地和少地农民的思想工作,积极帮助这部分农民增加收入。各级组织和广大干部要认真负责地做好没有分到或只分到少量承包地农民的思想工作,积极帮助他们通过承包其它集体资源、发展养殖业和多种经营、外出务工等途径拓宽增收渠道。对在县城就业的农民有关部门要进行免费技能,并在税费征收上予以优惠,鼓励闲散农民进城经商,减少农村土地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