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市场调研报告【通用3篇】
蔬菜市场调研报告 篇一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追求和环保意识的增强,蔬菜市场逐渐成为了人们购买食品的重要选择之一。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当前蔬菜市场的消费特点、市场竞争情况以及未来发展趋势,以期为相关企业制定市场策略提供参考。
一、消费特点调研结果显示,当前蔬菜市场消费者主要集中在年轻人和家庭主妇群体。他们对食品的安全性和健康性有较高的要求,更愿意选择有机蔬菜和绿色食品。此外,消费者也对蔬菜的品质、口感和新鲜度有较高的关注度。
二、市场竞争情况蔬菜市场竞争激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价格竞争:由于蔬菜是消费者日常生活中必需的食品,因此价格成为消费者选择的主要因素之一。各个蔬菜供应商通过价格战争来争夺市场份额。
2.品质竞争:蔬菜市场的品质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因此供应商在质量上进行竞争,通过提供新鲜、优质的蔬菜来吸引消费者。
3.渠道竞争:蔬菜市场的渠道包括传统市场、超市、电商等多种形式,各个渠道之间进行激烈的竞争,争夺消费者的购买力。
4.品种竞争:消费者对于蔬菜的需求多样化,供应商通过推出新品种、改良品种等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三、未来发展趋势根据调研结果,未来蔬菜市场的发展趋势主要有以下几点:
1.有机蔬菜市场的增长:随着消费者对食品安全性和健康性的要求提高,有机蔬菜市场将会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2.农业科技的应用:农业科技的发展将会推动蔬菜市场的增长,例如温室种植、水培种植等技术的应用,能够提高蔬菜的产量和质量。
3.品牌的重要性:消费者对于蔬菜品牌的认知度逐渐提高,品牌化经营将成为蔬菜市场的主要趋势。
4.多元化的消费需求:消费者对于蔬菜的需求多样化,供应商需要根据消费者的需求进行产品创新和差异化经营。
综上所述,蔬菜市场具有较高的消费特点和市场竞争。未来,供应商需关注有机蔬菜市场、农业科技应用、品牌化经营和多元化消费需求等趋势,以制定合理的市场策略并提高市场竞争力。
蔬菜市场调研报告 篇三
为深入研究当前蔬菜市场运行情况,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意见,近期我们与商务部、农业部、北京市有关部门座谈,并向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山东莘县蔬菜种植大户了解情况,专题调研了蔬菜产销的最新情况。
一、当前蔬菜市场总体运行平稳
1-2月份全国鲜菜价格同比上涨2.7%,涨幅明显低于历年水平。预计随着天气转暖,加上蔬菜种植面积小幅增加(据农业部统计2月底580个蔬菜重点县监测点在田蔬菜面积同比增长3.9%),蔬菜上市量进一步增加,3-6月份蔬菜价格将呈现季节性下降走势。虽受成本刚性上升影响,较去年同期有一定涨幅,但预计同比涨幅不大。
蔬菜市场的平稳运行主要得益于以下有利因素:
一是市场供应增加。据农业部农情调度,20xx年全国秋冬蔬菜面积较20xx年增加400万亩,加上去冬今春气温普遍偏高,利于蔬菜生长,上市量增加。今年1月份全国580个重点县蔬菜产量86万吨,同比增长8.6%,2月份产量78万吨,同比增加5.3%;北京市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1-2月份蔬菜上市量同比增加了15%。
二是相关政策措施发挥实效。我委会同商务部先后下发了《关于做好20xx-20xx年度北方大城市冬春蔬菜储备工作的通知》、《关于保障当前蔬菜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的通知》、《关于及时投放冬春储备蔬菜保障节日市场供应的通知》,督促地方政府抓好蔬菜保供稳价工作,及时投放冬储菜,保障春节期间的市场供应。据统计,春节期间51个北方大城市共计投放蔬菜超过20万吨,有效地抑制了节前菜价的大幅上涨。据商务部监测,春节期间36个大中城市18种主要蔬菜价格比上月底上涨18.5%,涨幅比上年同期低4个百分点。
二、市场运行特点和发展趋势
(一)蔬菜大流通格局日趋成熟,市场自我调节能力逐步增强。近年来,六个蔬菜重点优势产区加快发展,以批发市场为主体的流通网络初步构建,产销衔接水平和冷链储运能力逐渐提高,蔬菜“买全国、卖全国”的大流通格局已经形成,不少蔬菜品种初步实现了全年有序供应、均衡上市,蔬菜市场自我调节的能力逐步增强。以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例,每年蔬菜供应来源地历经由南向北、再由北向南,生产方式由露地向大棚、再由大棚向露地转换的过程,而山东、河北等传统产地目前市场份额仅为22%和17%,并呈下降趋势,其他大部分蔬菜来自华中、华南、西南和东北,市场蔬菜品种丰富,品种间调剂余缺的`空间大。
(二)大中城市蔬菜自给能力有所增强,政府调控手段得到丰富。一是大中城市政府加大设施蔬菜投入力度,提高自给能力。据农业部统计,今年北方地区日光温室面积较去年增加100万亩,往年冬季需要从南方长途运输的菠菜、油麦菜、小油菜等绿叶菜,今年由于北方大棚生产上市量翻番,价格明显低于往年。二是大中城市政府日益重视蔬菜市场调控工作,20xx年起实施的北方大城市冬春蔬菜储备制度对于人口百万以上大城市政府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调控要求,对于保障了元旦、春节及异常天气期间的蔬菜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成本因素推动价格刚性上涨,天气和周期性因素易造成短期波动。从年度情况看,受人工费、运费、农资等价格持续上涨,蔬菜综合成本明显上升,推动价格每年上一个台阶。如目前新发地市场工人工资已由20xx年每天100元涨至150元以上,山东寿光到北京的运费也从20xx年4000元/车(28吨)涨至6000-7000元/车。从季节情况看,由于生产向优势区域集中,当季产区遭遇恶劣天气减产,易造成供应断档;某个产区因气温等原因延迟或提前上市,就会与其他产区“碰头”,易造成滞销、“卖难”;生姜、大蒜、土豆、洋葱等根茎类蔬菜一季生产、全年消费,易产生较大的周期性波动。
三、进一步做好保供稳价工作的几点建议
针对蔬菜市场的运行特点,在总结近几年保供稳价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下一步建议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进一步督促各地落实“菜篮
子”市长负责制。
继续加大督促指导力度,推动已经出台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做好北方大城市冬春蔬菜储备工作,及时组织督促各地做好工作,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和做法,加强监督检查,确保措施发挥实效。同时,根据蔬菜市场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研究应对之策,丰富调控手段、提高调控能力。
(二)努力增强信息引导的针对性。
一是针对近年来局部灾害性天气多发问题,有关部门要加强对产区气候条件和蔬菜生长情况的监测预警和信息发布,引导生产基地、批发市场和运销大户加强信息沟通和产销衔接,及时开展跨区域调剂,提升应对突发灾害性天气的能力。
二是针对个别品种可能出现的周期性波动问题,有针对性和预判性地加强生产信息引导,减少种植的盲目性,促进蔬菜市场的平稳供应。
(三)继续降低蔬菜流通成本。
落实免征蔬菜流通环节增值税政策,切实减轻蔬菜流通企业税收负担;进一步落实支持产销衔接发展的政策措施,提高蔬菜产销从产地到销地直接对接的比重,减少中间环节费用;督促地方政府加大对农贸市场等各类零售网点的投入和补贴力度,增加蔬菜零售经营网点,加大对摊位费收取的监管力度。
(四)切实加大对流通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
一是要加快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减少流通损耗,增强市场自发的吞吐调节能力,减少灾害性天气和集中上市期的蔬菜价格波动。
二是进一步重视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改善农产品流通环境,并尽快形成一个覆盖全国、实时反映价格、有效引导产销的公共信息平台,满足全国大流通发展的需要,更好地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