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统计工作现状调研报告【经典3篇】
乡镇统计工作现状调研报告 篇一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乡镇统计工作在社会管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了了解乡镇统计工作的现状,本次调研报告对多个乡镇的统计工作进行了深入调查和分析。
一、乡镇统计工作的组织架构
通过对调研乡镇的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访谈,我们了解到乡镇统计工作的组织架构主要包括乡镇统计局、乡镇统计站以及各个村级统计点。乡镇统计局负责统筹规划、指导和监督乡镇统计工作,乡镇统计站负责具体的数据收集和整理工作,而村级统计点则是数据的来源单位。
二、乡镇统计工作的数据收集与整理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乡镇统计工作的数据收集和整理方式存在一定的问题。一方面,由于乡镇统计站人员数量不足、工作繁重,导致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工作无法及时完成。另一方面,部分村级统计点的数据上报不及时、不准确,影响了乡镇统计数据的质量。因此,乡镇统计工作需要加强人员配备和培训,提高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三、乡镇统计工作的数据应用与分析
乡镇统计工作的数据应用与分析是提供决策支持的重要环节。然而,在调研中我们发现,部分乡镇对统计数据的应用和分析能力较差,导致统计数据仅仅停留在收集和整理的层面,无法为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持。因此,乡镇需要加强对统计数据的分析和利用,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四、乡镇统计工作的信息化建设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乡镇统计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必然趋势。然而,在调研中我们发现,乡镇统计工作的信息化建设进展缓慢,存在着数据采集、存储和共享的问题。因此,乡镇需要加强信息化建设,推动统计工作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提高统计数据的质量和效率。
综上所述,乡镇统计工作在组织架构、数据收集与整理、数据应用与分析以及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为了提升乡镇统计工作的水平和质量,乡镇应加强人员培训、改进数据收集与整理方式、提高数据应用与分析能力,并推动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只有这样,乡镇统计工作才能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支撑和指导。
乡镇统计工作现状调研报告 篇三
乡镇统计工作现状调研报告
统计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是国家科学决策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统计的信息、咨询和决策服务作用日益凸现,越来越引起各级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乡镇统计工作是统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综合统计的重要基础。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乡镇统计基础薄弱、统计队伍不稳、管理体制不顺等问题日趋凸现,影响了基层统计数据质量,严重阻碍了统计事业的健康发展。借助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之机,**县统计局班子成员深入王子树乡进行专题调研,以此探求加强“双基”建设、提升源头数据质量的有效措施,为促进**统计工作科学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乡镇统计工作现状
2008年,**县统计局根据省、州、县人民政府的总体部署,完成了乡镇统计体制改革工作,全县9个乡镇统计站于2008年在各乡镇人民政府相继挂牌运行。9个乡镇统计站有编制19名,现实有统计人员11人,其中:新招录2人、调入1人、所属乡镇统计改革自然过渡8人。其中陇把镇统计站统计员用工方式为聘用。根据《统计法》规定,乡镇统计员主要负责农村基层统计工作,配合完成国家统计调查和地方统计调查任务。
二、乡镇统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乡镇统计是政府综合统计的重要基础,乡镇经济在全县总体经济中占有很大比重。积极推进乡镇统计基础建设,健全统计保障体系,对于提升统计数据质量,提高统计的科学性、准确性、权威性至关重要。但是,经过实施乡镇统计体制改革后形成的乡镇统计工作现状依然不容乐观。
(一)改革不彻底,改革目标不到位
纵观省、州、县出台的乡镇统计体制改革政策所明确的指导思想、目标、要求、基本原则都很理想,但由于各地的条件以及对统计工作理解、重视、支持的程度不一样,因此乡镇统计体制改革的效果也不尽相同。就**乡镇统计体制改革的情况来看,仅仅是人的理论归属问题和统计工作的安排上有了结果,改革政策上明确的其他改革目标尚未完全实现。
(二)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不匹配,统计人员不安心工作
统计工作无论是在统
计干部的切身感受上还是在社会公众的理解认识上,都是一项非常清苦、枯燥的工作,特别是处于统计最基层的乡镇统计员,为完成繁重的统计调查任务,常年抛家离子奔走于乡村之间,却由于统计工作经费的严重不足,与其他行业岗位相比,乡镇统计员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导致乡镇统计人员身心疲惫,厌烦情绪趋重。因此,乡镇统计员不安心工作形成两种倾向:一是各使奇招要求调离统计岗位;二是在工作上忽悠,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难以保证统计报表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三)统计人员加强学习的自觉性不够,统计业务水平亟待提高
乡镇统计站人员基本是从原乡镇统计人员过渡而来,没有更多的机会参与统计专业知识的培训和学习,对统计专业知识和计算机技术的掌握基本上处于初始状态,因此不能满足现代统计工作的要求和需要。导致乡镇统计站统计员学习不够、业务素质不高的主要因素:一是乡镇统计员在乡镇统计体制改革进入统计站时缺乏竞争性,属自然过渡,少数既没有专业知识又没有工作责任心的同志也进入了统计岗位;二是虽然在乡镇统计改革的方案中明确了人、财、物归属于县统计局管理,但由于乡镇统计基础设施建设及工作经费奇缺,加之乡镇人民政府人少事多的矛盾日趋突出的实际,乡镇统计站统计员在时间上、精力上、工作任务上更多的服从于乡镇党委政府的统筹安排,在办公及生活条件上更多的依赖于乡镇党委政府的帮助。因此乡镇统计站及统计人员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独立,其学习的自觉性在时间上没有得到保障,统计专业水平的提高也就无从谈起。
(四)统计经费严重不足,影响统计工作的正常开展
根据州、县出台的乡镇统计体制改革政策明确:“乡镇统计站的人员工资、办公等经费全部纳入县级财政预算,除正常的'公务经费外,每个乡镇统计站每年的工作经费不低于2万元。2008年每个乡镇统计站的工作经费按1万元的标准由财政支付,从2009年开始按每个乡镇2万元的标准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安排。”但由于县财政困难,无法将政策规定的经费标准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并及时拨付。在经费难以保证的前提下,乡镇统计站的基础设施建设、日常办公条件、统计人员的培训、外出调查等因缺乏资金的支持而无法得以正常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