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的调查报告【实用3篇】
留守儿童的调查报告 篇一
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或监护人长期离乡打工或其他原因,而被迫留在农村家中生活的儿童。这个问题在中国农村地区已经存在了很长时间,对于儿童的成长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篇调查报告将通过实地调研和数据分析,探讨留守儿童面临的问题和可能的解决方案。
调研结果显示,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着心理和社交问题。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他们缺乏家庭温暖和安全感,容易感到孤独和无助。很多留守儿童没有得到良好的教育和指导,导致自身价值观和人际关系出现问题。此外,他们也面临着身体健康和营养不良的风险,因为父母无法时刻关注他们的饮食和生活习惯。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首先,政府应该加强对农村地区的关注,提供更多的教育和心理支持资源。可以通过建立留守儿童之家或者设立临时监护机构,为他们提供安全的居住环境和全面的关怀。其次,我们建议学校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和帮助。可以设立专门的辅导班,提供心理咨询和学习指导,帮助他们适应学校生活并提高学习成绩。此外,家庭和社会也应该共同努力,提供更多的关爱和陪伴,缓解留守儿童的孤独感。
总结而言,留守儿童面临着多方面的问题,需要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努力来解决。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才能让留守儿童得到良好的成长环境和发展机会。
留守儿童的调查报告 篇二
随着中国农村地区劳动力外流的加剧,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一个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本篇调查报告将通过对留守儿童的访谈和数据分析,探讨他们面临的困境和可能的解决方案。
访谈结果显示,留守儿童普遍面临着教育和心理健康问题。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他们缺乏家庭教育的指导和监督,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和学习动力不足。同时,由于缺乏父母的陪伴和关怀,留守儿童更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此外,一些留守儿童还面临着性侵犯和虐待等安全问题,由于缺乏监护人的保护,他们更容易成为受害者。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首先,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提高教育资源的均衡性。可以通过建立农村寄宿制学校和提供免费的教育资助,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机会。其次,社会应该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和支持。可以通过建立志愿者组织和社区项目,为他们提供心理咨询和社交活动,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此外,家庭也应该积极参与孩子的成长,通过电话、视频通话等方式与留守儿童保持联系,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鼓励。
总结而言,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复杂且严重的社会问题,需要政府、社会和家庭共同努力来解决。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才能为留守儿童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使他们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留守儿童的调查报告 篇三
关于留守儿童的调查报告范文
留守儿童问题如今已经成为了一个社会性问题。基于课题需要和我们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我们针对留守儿童问题在某些偏僻的农村惊醒了实地的调查和走访。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发现农村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心理等方面存在着比较突出的问题,要解决
这些问题,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及政府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协同合作。留守儿童问题是近年来出现的一个新名词。随着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入城市,在广大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即为留守儿童。
调查显示,本地的留守儿童中有大部分处于0—14周岁。父母外出打工后,与留守儿童聚少离多,沟通少,远远达不到其作为监护人的角色要求,而占绝对大比例的隔代教育又有诸多不尽人意处,这种状况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亲情饥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学习受到影响。
在当地留守儿童问题如此严重的情况下我将我在调查中发现的几个问题整理如下:
一、留守儿童存在严重的“亲情饥渴”。
亲情的抚慰与关怀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地的留守儿童中大部分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对自身变化、人际交往等方面有着自己的理解与认识,同时也面临许多方面的问题和烦恼,需要有渠道倾诉,有亲人安慰。但由于留守儿童的父母长年在外务工,有的半年、一年、甚至几年都难以给孩子打一个电话、写一封信、见一次面,以此维系亲情很难勾通思想,倾听烦恼,给孩子予以足够的关怀。有的父母多年不与孩子见面,至使孩子遗忘了父母的相貌,更谈不上有何亲情。
二、大多数留守儿童学习成绩中等偏下。
尽管有许多留守儿童也表现出了强烈的求学愿望,然而,留守儿童实际学习情况却不容乐观。从总的调查情况来看,留守儿童只有2%的成绩优秀,10%的成绩中等偏上,成绩中等或中等偏下水平和相当差的却占到了88%!这主要是由于心理问题的干扰以及学习自控力较差所造成的。在我们的问卷中,有绝大部分的留守儿童反映无人督促学习,这反映出监护人本身的态度和能力减弱了原有家庭的监督作用,影响了他们自控力的'形成。
三、心理封闭和情感世界问题。
据调查显示,留守儿童监护人对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介入较少,关注不够。由于远离父母,缺少了起码的与父母交流的机会,而监护人又无暇顾及他们的情感变化,这对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极为不利,常引发种种心理病症,如感情脆弱、自暴自弃、焦虑自闭、缺乏自信、悲观消极。
四、监护人缺乏保护意识导致的意外伤害比例较大。
由于大部分留守儿童属于未成年人,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对突发性事件也缺乏应变和自救能力,没有父母的直接监护,容易受到不法分子的侵害和利用。加上不少留守儿童上学路途较远,经常起早摸黑赶路,人身安全令人担忧。
五、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较差。
大多数留守儿童自我控制能力不强,生活习惯不良,表现在不讲卫生、不换衣服、挑食挑穿、乱花钱;有的留守儿童行为习惯较差,在家里不听代养人教导,顶撞祖辈、不服管理、我行我素。
六、监护人自身综合素质偏低。
调查发现集留守儿童监护人大多数是老年人,年纪较大,文化层次不高,有的是文盲或半文盲,他们不知道从心理上关心孩子、照顾孩子,不能在学习上给予帮助和指导,在教育态度、教育方法上还是老一套,与孩子在交流沟通上存在困难。
当地留守儿童大致存在以上问题,当然还有更多的问题需要我们用心去发现。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却是我们不容忽视的,留守儿童问题已经不仅仅是一个教育方面的问题,它已逐步变为一个社会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有待以家庭、学校、社会及政府各方面共同努力,协调合作。对此,我有以下建议:
一、 家庭方面
目前多数农民文化程度不高,他们误以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家长只要给钱给物当好“后勤部长”就可以了,至于读书是学校和老师及儿童自己的事情,家长是没有什么责任的,他们一般认为儿童学习成绩的好坏是由儿童个人的素质决定的。家长应该改变这些不正确的思想,树立“子不教,父之过”的教育责任观,明确教育子女是自己的应尽之责,家长自身文化水平的高低并不影响对子女的教育。即使在外地务工,也要把教育孩子的那份责任承担起来,与学校、社会形成合力,把教育孩子的工作做好。应主动与子女的任课老师、村主任联系,加强沟通。向老师说明自己的情况,了解子女的发展变化,共同商讨教育孩子的策略和方法,这样才不致于使“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方面出现盲区。家长还应加强与“监护人”联系及亲子间的沟通。及时掌握孩子的学业、品行及身体健康状况,并通过各种方式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进行指导,要求“监护人”一定要保证孩子充分的学习时间,一定要嘱咐其对孩子的严格要求,加强生活和学业的监护。
另一方面,应采取多种方式,注意与孩子的沟通交流。沟通的时间间隔越短越好,保证熟悉孩子的生活、教育情况以及孩子的心理变化;沟通内容力求全面、细致,沟通中父母要明示他们对孩子的爱与厚望,希望孩子能理解他们的家境与现状,通过沟通以了解孩子的生活、学习、情感变化;沟通方式可以多样化,除电话外,可采用书信等进行交流。每一个孩子都是一块无暇的“翡翠”,只要心里装有父母和亲人的爱,他们就有积极向上的原动力,就会学得更棒,做得更好
二、学校方面
(1)、建立健全留守儿童档案
及时向监护人和外出务工家长通报其成长情况,形成学校、家庭共同教育的局面。教师应承担起家长或监护人的部分责任,多与留守儿童交流谈心,提高亲密信赖程度,给予更多关爱和正面引导。
(2)、为与留守儿童沟通提供方便
可开通亲情热线电话,为外出务工家长与子女沟通提供方便,权衡利弊,最好能建立起封闭式教育。
三、社会方面
净化社会环境,加强对学校周边环境的监督管理力度,尤其是网吧、游戏厅、录像厅等,这些不良社会环境对自制力比较差的儿童存在着很大的吸引力,容易误入歧途。
总之,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综合性问题,既牵涉到教育方面,也关乎心理、社会、法律、经济等方面。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解决,影响的不仅仅是孩子的成长,同时也影响到他们的父母能否在外安心的工作,更远的会影响到社会的安全和稳定。因此,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及成长的根本出路就在于全社会能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和重要性,从而使大家自发自觉的来关爱、帮助、支持留守儿童,提高农村教育水平,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让祖国的花朵饱含着生机,期待着怒放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