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贫困大学生调研报告【实用3篇】
高校贫困大学生调研报告 篇一
标题:高校贫困大学生的现状与挑战
摘要:本篇报告旨在调查和分析高校贫困大学生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通过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的方式,我们了解了他们的经济状况、学习和生活情况以及面临的困境。调研结果表明,贫困大学生面临着诸多困难,如经济压力、学业困难和心理压力等。最后,我们提出了一些建议,以帮助这些学生克服困境,提升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质量。
1. 引言
高校贫困大学生是指在经济上较为困难的学生群体,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上面临着很多困境。本次调研旨在了解这些学生的现状和挑战,从而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2. 方法
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相结合的方式。我们在多所高校选择了一定数量的贫困大学生进行调查,并通过个别访谈的方式进一步了解他们的具体情况和困境。
3. 调研结果
3.1 经济状况
调研结果显示,大部分贫困大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较差,他们的父母或家庭无法提供足够的经济支持。因此,他们需要通过勤工俭学、贷款或寻找兼职工作来支付学费和生活费用。
3.2 学习情况
由于经济压力和时间限制,贫困大学生往往无法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学习中。他们需要同时兼顾工作和学业,导致学习时间和精力的不足。此外,一些贫困大学生在学习上遇到了困难,需要额外的学习支持和辅导。
3.3 生活情况
贫困大学生的生活条件也较为拮据,他们往往无法享受到一些基本的生活设施和娱乐活动。此外,他们也面临着心理压力和社交困境,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他们可能无法参与到一些社交活动中。
4. 挑战与建议
4.1 经济支持
为了帮助贫困大学生克服经济困境,学校和社会应提供更多的经济支持,如提供奖学金、减免学费以及提供勤工俭学机会等。
4.2 学习支持
学校可以设立专门的学习辅导中心,为贫困大学生提供学习支持和辅导。此外,学校还可以开展一些学习技巧培训,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效果。
4.3 社会关怀
社会应关注贫困大学生的生活情况,提供必要的社会关怀和支持。同时,也可以组织一些社交活动,为贫困大学生提供更多的社交机会。
5. 结论
贫困大学生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但通过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我们可以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让他们克服困境,实现自身的发展。同时,我们也应该关注贫困大学生的问题,提高社会的关注度,共同营造一个更加公平和包容的社会环境。
高校贫困大学生调研报告 篇二
标题:高校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困境及干预措施
摘要:本篇报告主要调查和分析了高校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困境,包括压力、焦虑和自卑等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干预措施。通过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我们了解到贫困大学生在心理上面临着很大的困境,需要得到相关的心理支持和帮助。最后,我们提出了一些干预措施,以帮助贫困大学生改善心理健康状况。
1. 引言
贫困大学生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往往面临着更多的心理困境。本次调研旨在了解他们的心理状况和需要,以便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
2. 方法
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的方式。我们在多所高校选择了一定数量的贫困大学生进行调查,并通过个别访谈的方式了解他们的具体心理困境和需求。
3. 调研结果
3.1 心理压力
调研结果显示,贫困大学生普遍面临着较大的心理压力。经济困境和学业压力使他们感到焦虑和无力应对,可能出现情绪低落、疲劳和失眠等问题。
3.2 自卑和自尊
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贫困大学生可能产生自卑情绪,觉得自己与其他同学存在差距。这种自卑感会对他们的自尊心造成伤害,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3.3 社交困境
贫困大学生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可能无法参与到一些社交活动中,导致他们在社交方面面临困境。这种社交困境可能加剧他们的孤独感和心理压力。
4. 干预措施
4.1 心理支持
学校应设立心理咨询中心,为贫困大学生提供心理支持和咨询服务。心理咨询师可以帮助他们减轻压力、调整情绪,并提供应对困境的建议。
4.2 自尊感强化
学校可以开展一些自尊感强化的活动,如心理讲座、自我成长训练等,帮助贫困大学生树立积极的自我认知,提升自尊心。
4.3 社交支持
学校和社会可以组织一些社交活动,为贫困大学生提供更多的社交机会。同时,可以鼓励富裕学生主动关心和帮助贫困大学生,营造一个更加友好和包容的校园环境。
5. 结论
贫困大学生在心理方面面临着很大的困境,但通过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我们可以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帮助,帮助他们改善心理健康状况。同时,我们也应该加强对贫困大学生的关注,提高社会的关注度,共同营造一个更加关怀和支持的社会环境。
高校贫困大学生调研报告 篇三
高校贫困大学生调研报告
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扩招和收费制度改革的全面实施,高校贫困大学生的比例也逐年上升。据教育局公布数据显示现在已达到了在校生的20-30,由于经济上的拮据,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不仅受到了影响,而且面临的心理压力比其他学生要大得多,有些极易转化为心理上的问题。就此,我以重庆工商大学02经济学班为调查对象,采用访谈的方式进行了深入调查,调查时间为2005年9月10日——2005年9月12日,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贫困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心理,人际交往,奋斗目标,压力状况,自我认识等方面。调查的目的是为了更深入的了解现在高校贫困学生的生活现状,进而给予他们提供更切实有效的帮助。
调查内容及结果:
一,贫困生主要来自相对落后的农村及西部地区
在被调查的该班级中,总人数为40人,贫困生(向学生处递交特困生申请的学生)人数为7人,占了班级总人数的17。5,其中来自农村的占了6名,所占比例高达86,另外来自西部地区的有两名,占了贫困生的30,由此可见,地区性的差异和城乡贫富差异在这里尤为突显。例如,其中刘某同学来自山东的一个农村,其父母均为农民,家庭经济来源主要依靠不足5亩地的产出,年收入不足3600元,另外还有一个弟弟也在读高中,哥哥被迫辍学在外打工,经济压力十分沉重,象该同学的这种情况在从农村来的贫困生中具有很大的普遍性,这也是农村问题的一
个延伸。二,贫困学生在生活方面比较节俭,消费的主要目的是为解决基本生活需要
在调查中发现,其中四名贫困生的月生活费在200元以下,再除去生活中必需的一些开支,(如电话费约5元/月,水电费约10元/月,上网费5元/月,日用品费15元/月,偶尔添加衣物平均费用约30元/月,应对突发性事情的准备费用约20元/月),剩下的用于每天的伙食费不足四元钱,所以大部分贫困学生平时都很少吃荤菜,与普通学生的伙食费(早餐面包牛奶约3元,午餐一荤一素约3元,晚餐两素约2元,共约8元/天),对比之下相差近一倍,如果遇到生病之类的意外事情,则很难保证最基本的生活要求,其中一名同学讲到她平时在寝室收集空的矿泉水瓶子,攒下的一点钱有时还能应付一下这样的突发事情,这在其他同学看来也许会觉得不可思议,但这正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情,这也充分体现了贫困学生艰苦的生活状况,在被问到"您的消费主要用于哪些方面"这一问题时5名(高达71)同学回答是解决基本生活需要。在被问到"您寒暑假是否回家"这个问题时,7名同学均表示暑假没有回过家(除非有特殊情况必须回去),3名同学寒假会回家过年,其余4名同学表示有时会回家但不是每次都回。在回答"学费来源"这一问题时,有7名同学是通过贷款或是父母借债筹集,另外其中4名同学由于之前的学费没有争取到助学贷款而到至今拖欠未交,由此可见,贫困学生背负着相当重的经济债务负担。在问到"您购物时考虑的主要因素是什么"这个问题时,几乎所有的同学回答是价格,其次有2名同学回答是质量,而回答品牌和款式的却很少。另外在调查中发现,在贫困生当中使用手机的人数很少,尤其是低年级的。所调查的对象是属于即将毕业的班级,本班的贫困生也大都面临着找工作,但是在被调查的7名同学中只有两名在本学期才刚开始使用手机,而且还都是买的二手的,另外5名同学则表示到月底正式开始找工作时再考虑买手机的问题。
三,贫困学生中在学习方面反映出较严重的两极分化
绝大部分的贫困学生都具有很强的积极进取精神,但有少部分的贫困学生由于过为沉重的生活压力和精神压力,而导致无心学习,荒废了学业。另外贫困学生对成功具有较高的期望。调查数据显示,班内评比奖学金是按照班级人数的17。5的比例来计算的,也就是有7名同学可以获得奖学金的名额,就在这7名同学里有5名都是贫困生,这大大高于学校奖学金的发放比例。同时在获奖层次中,一,二等奖学金获得者中只有一名是非贫困生,另外在被调查的7名同学中有四名同学正在紧张的准备考研,一名同学也在努力备考注册会计师,其余两名表示由于家庭经济原因选择先工作,等经济状况有所缓解的时候再准备进一步深造。可见大部分贫困学生的成绩在各自班级都是较优秀的而且都很有进取心。在调查中问到"您在业余时间主要干什么"这一问题时,5名同学回答是自习,两名同学回答是在图书馆看书,可见,绝大部分贫困学生都是比较勤奋刻苦的。正是因为他们的贫困现状使他们对成功产生了强烈的渴望,急切希望摆脱现在的贫困的生活局面,进而回报父母改善他们的生活状况。而唯一可行途径就是努力学习,因此他们的学习日标非常明确,也就更加勤奋刻苦。其中来自河北的一名贫困生讲道,她在其他的方面没有办法跟别人比,唯一一点就是要让自己在学习方面很出色,让其他同学在这方面认可她。但是也有的少数贫困生由于生活精神等各方面的压力,使他们产生了很严重的自卑心理,对现实表现出逃避的态度,如,班内张某同学来自重庆一个偏远的郊县,家庭经济情况很不好,故无法交纳高额的学费,在那时贷款名额很紧张,最终他还是未能争取上,由于害怕被别人看不起而越来越自我封闭,并且经常逃课导致在期末考试中有四门没有通过,在上到大二时便退学到外地打工去了。由此可见,贫困生在心理上反映出来的"贫困"更应该引起社会的关注。
四,贫困学生总体上具有乐观的心态和远大抱负,但是有的同学由于心态不平衡,在被人歧视等外界压力下抱负心理变成了报复心理
在被调查的7名贫困生中有5名同学在回答"您认为贫困是什么"这一问题时,认为是种自强自立的财富。在问及"家庭经济状况对自身发展的影响"时,有6名同学表示有一定影响,可见大多数贫困学生对于贫困,经济状况均有一种较为理性的态度,常言道"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贫困生相对一般的学生心理都更加成熟些。但在调查中,也仍有同学认为贫困是一种灾难,为自己的贫困出身而自卑,痛苦。在被调查者中的赵某讲述由于她家里很穷,所以被她的亲戚朋友们看不起,她心里一直很压抑,觉得社会对自己太不公平,对有钱人产生仇恨,甚至怨恨自己父母,怨恨自己的家庭。她一直很努力的学习成绩也很优秀,她想以此让那些曾经看不起她们家的人对她刮目相看,当她听说她的其中一个亲戚出了车祸后心里感觉很高兴,有种报复的快感。由此折射出的一个问题就是贫困大学生中存在较严重的极端偏激,认为"为富必不仁",形成了扭曲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