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预习方法研究开题报告【优选3篇】
初中语文预习方法研究开题报告 篇一
题目:初中语文预习方法研究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语文学科在初中阶段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对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学素养以及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而语文预习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环节之一,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研究初中语文预习方法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二、研究目的与内容
本研究旨在探究初中语文预习方法,以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和兴趣。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初中语文预习方法的类型和特点;
2. 不同类型的初中语文预习方法对学生学习效果和兴趣的影响;
3. 探索适合初中学生的有效语文预习方法;
4. 分析初中学生在语文预习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
三、研究方法与步骤
本研究将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问卷法和实验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具体步骤如下:
1. 收集和整理相关文献,了解已有的初中语文预习方法研究成果;
2. 设计调查问卷,调查初中学生在语文预习中的实际情况和需求;
3. 根据调查结果,选择适合初中学生的语文预习方法进行实验;
4. 进行实验并收集数据,分析不同语文预习方法对学生学习效果和兴趣的影响;
5. 结合实验结果,总结初中语文预习方法的优缺点,并提出改进和优化建议。
四、研究预期成果
通过本研究,预期可以得到以下几个方面的成果:
1. 形成初中语文预习方法的分类和特点,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参考;
2. 分析不同语文预习方法对学生学习效果和兴趣的影响,为教师和学生选择合适的预习方法提供依据;
3. 发现初中学生在语文预习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为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和提供个性化辅导提供参考;
4. 提出初中语文预习方法的改进和优化建议,为学校和教师提供指导。
初中语文预习方法研究开题报告 篇二
题目:初中语文预习方法研究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初中语文学科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学科之一。而语文预习作为学习的重要环节,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研究初中语文预习方法,提出科学有效的预习策略,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教育价值。
二、研究目的与内容
本研究旨在探究初中语文预习方法,以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和兴趣。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了解初中学生的预习习惯和预习效果;
2. 探究不同类型的预习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的影响;
3. 分析初中学生在语文预习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
4. 提出符合初中学生特点和需求的科学有效的语文预习方法。
三、研究方法与步骤
本研究将采用问卷调查法和实验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具体步骤如下:
1. 设计问卷,调查初中学生的预习习惯和预习效果;
2. 根据问卷结果,选择适合初中学生的语文预习方法进行实验;
3. 进行实验并收集数据,分析不同语文预习方法对学生学习效果和兴趣的影响;
4. 结合实验结果,总结初中语文预习方法的优缺点,并提出改进和优化建议。
四、研究预期成果
通过本研究,预期可以得到以下几个方面的成果:
1. 了解初中学生的预习习惯和预习效果,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参考;
2. 分析不同语文预习方法对学生学习效果和兴趣的影响,为教师和学生选择合适的预习方法提供依据;
3. 发现初中学生在语文预习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为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和提供个性化辅导提供参考;
4. 提出初中语文预习方法的改进和优化建议,为学校和教师提供指导。
初中语文预习方法研究开题报告 篇三
一、选题缘由
时代在发展,好多学校的生源都来自于外来务工子弟,这些学生的家庭教育及环境的普遍薄弱,导致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较强,课前没有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使得教学互动难以展开,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使语文教育教学质量难以提高。所以学生必须掌握预习方法,才能有效地提高语文学习水平。
二、理论依据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改变过去的传授式学习方式,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体,发展的主体,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一基本理念将教学活动定位于学生的学先于教师的教,即以学生的预习活动启动教师的教学活动。预习是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能力,利用教材工具书及其他辅导资料,自己去感知新知识,获取新知识的一种学习方法。预习,是上好课的前提,是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了解课文的一个重要的学习方法,是学生学会读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必由之路。因此,必须激发学生预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到主动,由不自觉到自觉,由要我预习变成我要预习,从而提升预习的有效性。可见,预习是语文教学活动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必要途径,更是提高语文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
三、课题研究目的.、意义
1、通过研究提高学生对预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
2、通过研究,引领学生掌握正确科学的预习方法,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3、通过学习相应的理论知识,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学研究的能力。课题的实施会促使教师深入学习理论,以研促教、以研助学,教、学、研相互融合,在实践中成长,从而提升教师教学研究的能力。
四、课题研究内容
1、学生预习习惯的培养研究。
2、研究针对不同体裁的课文选择合适的预习方法。
3、语文教师课前预习指导研究。
4、探索适合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教学体系,打造新课程下高效课堂的教学研究。
五、课题研究的途径与方法
1、教育调查法:对学生进行有关课前预习人数、课前预习兴趣等方面的调查问卷,经科学的统计分析后,得出较有说服力的数据或结论。如此实证分析,一方面,可为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提供依据;另一方面,可为研究的结果提供支撑性材料。
2、文献研究法: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查阅与课题相关的基础理论、应用理论资料,及时分析整理,充实本课题的理论基础,促进研究的深入。
3、经验总结法:在研究过程中,及时总结各阶段的成果与不足,()撰写阶段性小结和有关教学案例。
4、案例研究法:教学中以初一语文课本教学作为案
例研究,辅助课题研究。
六、研究计划
准备阶段 (2014.12月—-2015.1月)
1.用文献研究法进行理论搜集和学习研究,了解教科研前沿动向。
2.设计调查表,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3.通过调查确定研究方法、内容及措施。
实施阶段 (2015.1月——2015.5月)
1、根据课题研究目标设计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分析,进行实证性研究。重点在初一年级四班进行实验。
2、请本学科教师配合听课评课,听取教师对课的评价,特别是对课堂预习设计的意见和建议。
3、指导预习方法,下发预习方法的指导材料,帮助学生了解一般的预习语文的方法。让学生懂得因文因人而异,适合的方法才是最好。掌握几种适合自己的预习方法。
4、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及时记录实施过程和效果,根据实施的情况和反馈的结果,及时调整改进语文预习方法的策略
5、布置预习内容任务,分阶段分内容有计划有步骤的加以训练巩固。初步打算定为课外自主预习与课内自主预习。
总结阶段(2015.5月――2015.6月)
1.收集整理课题研究的过程性资料,实施第二次调查,与第一次调查进行对比,进行分析、归纳、总结。
2.撰写研究报告,书写结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