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公益活动社会实践报告(通用3篇)
大学生公益活动社会实践报告 篇一
标题:助力乡村教育 培育未来希望
近年来,大学生公益活动在社会实践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我校志愿者团队积极参与了一项关于乡村教育的公益活动,旨在改善农村地区的教育环境,培育更多未来的希望。通过这次实践,我深刻认识到了乡村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大学生公益活动的价值。
我所参与的公益活动是与某农村小学合作,为孩子们提供辅导和关爱。在活动开始之前,我们先对学校的情况进行了了解。这所小学位于一个相对贫困的地区,学校条件简陋,师资力量不足。孩子们大多数都是留守儿童,他们的家庭缺乏教育资源和关注。因此,我们的目标是通过为孩子们提供学习辅导和心理支持,帮助他们改善学习成绩和生活状态。
在活动中,我们志愿者们制定了详细的计划。每天下午,我们会前往小学,与学生们一起进行学习辅导。我们会根据孩子们的年级和学科安排不同的辅导内容,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在辅导过程中,我们注重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们主动思考和互动,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同时,我们也会组织一些课外活动,如绘画、手工制作等,丰富孩子们的课余生活。
通过这次公益活动,我深刻认识到了乡村教育的挑战和机遇。乡村教育面临着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资源匮乏等问题,但同时也有着培养未来希望的重要使命。通过大学生公益活动,我们可以为乡村教育注入新的力量和希望。我们的辅导和关爱可以让乡村孩子们更好地接受教育,改善生活状况,实现自身价值。
作为一名大学生志愿者,我深感责任重大。这次公益活动不仅帮助了乡村孩子们,也让我收获了很多。通过与孩子们的交流,我看到了他们的潜力和渴望。我也更加明白了教育的力量和社会责任。我深信,只要我们大学生持续投入公益活动,助力乡村教育,培育更多未来的希望,我们的社会将会变得更加美好。
大学生公益活动社会实践报告 篇二
标题:关爱环境 传递绿色希望
大学生公益活动在社会实践中的另一个重要领域是环保。我们的环境正面临着严重的污染和破坏,大学生公益活动为保护环境、传递绿色希望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所参与的环保公益活动让我深刻认识到了环境保护的紧迫性以及大学生的责任。
我所参与的环保公益活动是与当地社区合作,开展垃圾分类宣传和清理行动。我们选择了一个人流密集的公园作为活动的地点,通过悬挂宣传标语、发放宣传册等方式向市民宣传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同时,我们组织了一次大规模的垃圾清理行动,邀请社区居民一起参与,共同清理公园内的垃圾。
在活动中,我们遇到了许多挑战和困难。首先是宣传的难题,许多市民对垃圾分类的重要性缺乏了解,需要我们一遍又一遍地解释和说明。其次是清理行动中的协调问题,人员众多,需要合理分工,确保每个地区都能得到适当的清理。最后是环保意识的培养,我们希望不仅仅是一次活动,而是能够引起人们对环保的长期关注和行动。
通过这次公益活动,我深刻认识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我们的环境正面临着日益严重的污染和破坏,垃圾分类等环保行动势在必行。大学生公益活动为保护环境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平台,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人们的观念和行为习惯,推动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
作为一名大学生志愿者,我深感责任重大。环保公益活动不仅仅是一次行动,更是一种责任和态度。我们大学生应该积极参与环保行动,从点滴做起,传递绿色希望,共同建设美丽的家园。
通过这次环保公益活动,我不仅仅是一个参与者,更是一个行动者和传递者。我深信,只要我们大学生持续投入公益活动,关爱环境,传递绿色希望,我们的社会将会变得更加美好。
大学生公益活动社会实践报告 篇三
2017大学生公益活动社会实践报告
我们追求的是和谐社会,和谐的要义应当是让社会中更多的人体会到幸福,而公益事业正是以人类幸福为终极目标,是可以承担和凸显和谐这一含义的载体。我们看到凡是公益事业繁荣的国家,人民生活也相对幸福,社会更多体现出一种欣欣向荣的景象。作为具有高素质的当代大学生,按理说应该有将进入回报社会的阶段,而实际情况又如何呢。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重庆市区大学生参与公益事业的情况。以“大学生参与公益事业”为主题,以问卷形式对重庆市主城区的高校大学生进行实地调查。了解作为国家“栋梁之才”对于公益事业的态度、看法及遇到的问题,以及对于我们大学生参与公益事业的意义认可程度,对他们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对以后的公益事业发展提出自己的几点建议。
一、调查基本情况
(一)调查范围、方式、内容
本次调查范围:针对在重庆市主城区沙坪坝区高校内的大学生为对象,主要为本科生,无专业年龄之限。
调查方式:以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并与接受调查者进行一定内容的询问,对特别影响大学生参与公益事业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
调查内容:主要是关于大学生参与公益活动的时间,参与的方式以及获取信息的途径,对于他们参与公益事业的动机以及参与过程中受到的障碍因素,对于我们大学生参与公益事业的意义认可程度等内容。
(二)调查样本情况
本次调查发放问卷60份,返回有效问卷共54份,调查了54位重庆市主城区的大学本科生。
1.样本分布情况:在所被调查的对象中,大学一年级学生的有6位,二年级的有21位,在大三的有22位,处在大四的有5位。在被调查的对象中,其中一年级学生占11.1%,二年级的学生数占38.9%,大三的学生占40.7%,大四的学生为9.3%。
2受调查者的基本情况:所调查中,男生为30人,所占比例为55.6%;女生为24人,占总数的44.4%。
二、大学参与公益事业的热情度
针对大学生参与的热情度问题,主要以他们对于公益事业的态度、大学期间是否参加类似活动以及在参与过程中遇到挫折会怎么办的三个题目进行分析。如果大学生支持参与公益活动,就会首先自己从心理上就有付出的准备,遇到挫折会有怎么办,处理得好就会继续参与。
对于大学生参与公益活动的态度调查结果,有30人持以肯定的态度,所占比例为55.6%,而近有30%的人不大支持大学生参与。在大学期间是否参与过公益组织的一些活动,占比例为 70.4%的大学生表示参加过公益活动,而有29.6%的大学生表示是由于时间限制、不了解相关信息 没有兴趣、其他原因等未曾参与过。依据相关分析,参加过公益组织活动的25人抱以支持的态度,而没有参加过的8人就不太支持,结果如下图:
从中可以看出,应该是大学生从心理上接受公益事业,要支持公益事业的发展。态度上的转变就意味着更多的大学生会积极参与。大学生不热心于社会公益活动,很大程度上就源于大学生本身对公益活动理念的认知不佳,参加公益活动的方式有很多,而逃避公益活动的理由也有很多,“时间限制”、“没有不了解相关信息”等原因为措辞。在缺乏正确理念的情况下,我们看到身边的不少同学不愿奉献,或者单纯追求奉献的直接回报,甚至不知道何为奉献。
而在参与过公益活动的38名学生遇到挫折后会怎么办结果见下表:
A.当作锻炼自己,更加振奋
9
23.7%
B.接受教训,继续工作
15
39.5%
C.受到打击,退出活动
12
31.6%
D.感到委屈,再不参加活动
2
5.3%
可看出63.1%的同学即使受挫折,也会继续参与下去,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克服困难,较大部分同学的热情度是挺高的。二、大学参与公益事业的方式及获取信息的途径
主要针对参与过公益活动的38名学生调查,从而得知他们参与过爱心捐助类、各类大型赛会志愿者、慰问福利院、 交通协管员、支教等哪些公益活动,靠何种方式来为公益事业做出自己的应尽的贡献。
获得信息的渠道越广泛,参与公益事业的途径就更加便捷,更有利于找到适合自我的活动从而改善参与的效果。以我市的公益组织了解状况以及通过什么渠道来获得公益活动的信息为主题,对参与过公益活动的进行调查。
由此图可以看出,在参与过公益活动的387名学生中,慰问类的活动有63.2%的人参与过,为参与最多的活动,出于大学生的同情心以及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利用自己的时间做出一定的`爱心奉献。55.3%的学生表示自己做过各类大型赛会志愿者,大型赛会需要较多的志愿服务者,而大学生也能利用这个机会把自己学的一些东西用在实处。47.4%的学生参与过爱心捐助类的活动,当然学生时代自己并没有多少资金来捐,更多的应该是书籍、旧衣物、献血等。支教类的活动应该理解为不是长期支教,短期的利用寒暑假或周末等时间的志愿活动。
参与这些活动的信息是从哪里获取的,通过什么方式,公益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公益机构,对于我市的公益机构了解程度如何,这些问题通过调查有一定的了解。
A.志愿服务机构
7人
18.4%
B.学校团委、学生会、志愿服务团体
18人
47.4%
C.网络
27人
71.1%
D.自发的志愿者团体
18人
47.4%
E.同辈群体(朋友、同学)及其他志愿者
14人
36.8%
F.报纸、电台、电视等媒体
12人
31.6%
从统计的数据可以看出,网络时代的发达,信息量较大,71.1%的人都是从网络上获取相关信息,就成为了他们联系公益事业的主要途径。近有一半人都是从学校团委、学生会、志愿服务团体以及非正式的自发的志愿者团体也是获取信息,这些志愿者机构都会负责的招募一定志愿者为社会相关问题尽力,当然这些志愿机构是公益信息的集散地,所以要利用好这种资源,发展公益组织。
对于我市公益机构了解状况,仅有18.4%非常了解公益组织,而71.1%的人更多的只是知道一些,并不知道关于我市公益机构太多的情况。
由此可知,需要更好的宣扬公益组织的知名度,树立在大学生心目中应有的形象,也要成为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