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扶贫调查报告(通用3篇)
大学生扶贫调查报告 篇一
标题:大学生扶贫调查报告:当代大学生参与扶贫行动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摘要:本篇报告通过对大学生参与扶贫行动的调查和分析,探讨了当代大学生参与扶贫行动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通过调查发现,大学生扶贫行动的参与程度有待提高,同时存在着缺乏专业知识、缺乏有效组织和缺乏培训机会等问题。为了更好地推动大学生扶贫行动的发展,本报告提出了相关建议。
1.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大学生扶贫行动逐渐成为社会热点话题。然而,在实际的扶贫过程中,我们发现大学生参与扶贫行动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本篇报告旨在通过对大学生扶贫行动的调查和分析,探讨当代大学生参与扶贫行动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相关建议。
2. 调查方法与结果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共收集了500份有效问卷。通过对问卷结果的分析,发现以下问题:
2.1. 大学生扶贫行动参与程度有待提高
调查发现,有超过60%的大学生表示并没有参与过扶贫行动,其中有一部分原因是缺乏相关的信息和机会。另外,还有一部分大学生表示对扶贫行动不感兴趣,缺乏动力参与。
2.2. 大学生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
调查发现,近80%的受访大学生表示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导致他们在扶贫行动中感到无所适从。这也是大学生参与扶贫行动的一个重要问题。
2.3. 缺乏有效组织和培训机会
调查发现,大学生在参与扶贫行动过程中,往往缺乏有效的组织和培训机会。这导致他们在实际行动中面临困难和挑战,影响了扶贫行动的效果。
3. 讨论与建议
基于以上调查结果,本报告提出以下建议:
3.1. 提高大学生参与扶贫行动的意识
通过加强对大学生的宣传和教育,提高他们对扶贫行动的认识和意识,激发他们参与扶贫行动的热情和动力。
3.2. 加强扶贫相关知识的教育和培训
大学生在参与扶贫行动之前,应接受相关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为他们参与扶贫行动提供更好的支持。
3.3. 建立有效的组织和培训机制
为了更好地组织和管理大学生扶贫行动,应建立起有效的组织和培训机制,为大学生提供更好的支持和指导,提高扶贫行动的效果。
4. 结论
大学生扶贫行动是推动我国扶贫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然而,在实际行动中,我们也面临着一些问题。通过对大学生扶贫行动的调查和分析,我们发现大学生参与程度有待提高,同时也存在着缺乏专业知识、缺乏有效组织和缺乏培训机会等问题。为了更好地推动大学生扶贫行动的发展,我们应提高大学生参与扶贫行动的意识,加强对他们的培训和教育,建立起有效的组织和培训机制,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支持和指导。
大学生扶贫调查报告 篇二
标题:大学生扶贫调查报告:大学生参与扶贫行动的经验与启示
摘要:本篇报告通过对大学生参与扶贫行动的调查和分析,总结了一些大学生参与扶贫行动的经验和启示。通过调查发现,大学生扶贫行动的参与对于促进贫困地区的发展和改善贫困人口的生活具有积极的作用。同时,大学生参与扶贫行动也对大学生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报告总结了一些大学生参与扶贫行动的经验和启示,为今后的扶贫工作提供了一些建议。
1. 引言
大学生扶贫行动是当代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重要方式之一。通过参与扶贫行动,大学生能够亲身感受贫困地区的现状,了解贫困人口的需求,为促进贫困地区的发展和改善贫困人口的生活作出积极的贡献。同时,大学生参与扶贫行动也对他们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报告旨在通过对大学生参与扶贫行动的调查和分析,总结一些经验和启示,为今后的扶贫工作提供一些建议。
2. 调查方法与结果
本次调查采用深度访谈的方式,共访谈了20名大学生参与过扶贫行动的志愿者。通过访谈,我们总结了以下经验和启示:
2.1. 了解贫困地区的实际需求
大学生在参与扶贫行动之前,应了解贫困地区的实际需求,了解贫困人口的生活状况和所需帮助。只有真正了解了他们的需求,才能更好地为他们提供帮助。
2.2. 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关系
在扶贫行动中,大学生应与当地政府和相关机构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关系。只有与他们合作,才能更好地推动扶贫工作的开展,实现更好的效果。
2.3. 发挥自身优势,开展有针对性的扶贫行动
大学生在参与扶贫行动时,应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和特长,开展有针对性的扶贫行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贫困地区的需求,实现扶贫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3. 讨论与建议
基于以上总结,本报告提出以下建议:
3.1. 加强大学生的培训和教育
为了更好地推动大学生扶贫行动的发展,应加强对大学生的培训和教育。通过培训和教育,提高大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为他们参与扶贫行动提供更好的支持。
3.2. 建立良好的组织和管理机制
为了更好地组织和管理大学生扶贫行动,应建立起良好的组织和管理机制。通过建立机制,为大学生提供更好的支持和指导,推动扶贫工作的开展。
3.3. 加强与当地政府和相关机构的合作
大学生在参与扶贫行动时,应加强与当地政府和相关机构的合作。只有与他们合作,才能更好地推动扶贫工作的开展,实现更好的效果。
4. 结论
大学生参与扶贫行动对促进贫困地区的发展和改善贫困人口的生活具有积极的作用。通过对大学生参与扶贫行动的调查和分析,我们总结了一些经验和启示。为了更好地推动大学生扶贫行动的发展,我们应加强大学生的培训和教育,建立良好的组织和管理机制,加强与当地政府和相关机构的合作。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扶贫工作的开展,实现更好的效果。
大学生扶贫调查报告 篇三
大学生扶贫调查报告
经过了3个月的细致调查分析之后,近日,中国扶贫基金会发布了专门针对“在校期间基本生活费用难以达到学校所在地最低伙食标准,且无力缴纳学费及购置必要学习用品,日常生活没有经济保障”的“贫困女大学生”生活状况调查结果,结果显示:38.1%的特困女大学生每个月从家里得到的生活费在100元以下;15.7%的特困女大学生来自独生子女家庭,25.3%的来自城市家庭;非西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来的特困女大学生一样贫困;特困女大学生有三难:求学难,勤工俭学难,找工作难,甚至连谈恋爱都是一种妄想……
一个案例
“油多了不好。”记者劝孟娜打一些油多一点的菜的时候,她这样说,并执意要记者多吃一些带肉的菜,而她只要了一份1元钱的炒粉丝。这还是在记者在场的情况下,如果是平时,她只要8毛钱的豆腐、土豆或者6毛钱的白菜。
孟娜是中国农业大学车辆工程专业XX级学生,她的家乡在河南柘城。孟娜家里一共有6个兄弟姐妹,还有一个70多岁的爷爷,加上父母,一共有9个人。XX年,孟娜考上了中国农业大学车辆工程专业,父亲卖光了家里能卖的所有粮食,借遍了所有能借钱的亲戚朋友,才把她送到了北京。
孟娜所在的专业每年需交学杂费共6200元。孟娜没那么多的钱,她身上总共不过2300元。她拿出1400元交了学杂费,自己留下900元做1年的生活费用
。没有交上的学费只能慢慢补。学校每个月给每个学生发放107元的生活补贴,孟娜还在学校申请到一个勤工俭学的机会。在那间放了40多台电脑的屋里,孟娜每天用半个小时进行清理,这样下来,每个月能挣上80来块钱。
孟娜不敢上街买东西,一要花车费,二来东西贵。前几天实在太热,她花20元买了一件t恤;实在没有鞋穿了,又花30元买了一双鞋。孟娜柜子里还有一件春天买的外套,值19元。
孟娜是学校里的特困生,但她并不是惟一的。在中国扶贫基金会调查的农、林、师范类高校中,像孟娜这样的特困女大学生,超过了学生总人数的15%,她们“在校期间基本生活费用难以达到学校所在地最低伙食标准,且无力缴纳学费及购置必要学习用品,日常生活没有经济保障”。而中国扶贫基金会这份《贫困女大学生调查报告》显示,在一般的综合性院校,特困女大学生的比例也达到了8%。
五组数字
●15.7%来自独生子女家庭
接受调查的贫困女大学生中,19.4%来自农业大学,6.6%来自林业大学,6.6%来自医科大学,15.3%来自师范大学,52.2%来自综合大学。70%以上的贫困生来自“老、少、边、山、穷”地区,农村经济不景气,家里缺少劳动力,致使收入只够维持温饱。同时,由于近几年城市贫困家庭尤其是下岗职工家庭数量日趋加大,下岗职工的再就业率比以前有所下降,使城市家庭供养大学生也面临诸多困难。在此次调查的高校贫困女大学生中,就有25.3%的贫困生来自城市家庭,其余74.7%来自农村。来自城市的`贫困女生中,绝大多数都来自双亲家庭,只有11.9%的女大学生来自单亲家庭,0.5%的贫困女大学生是孤儿。另外,15.7%的贫困女大学生来自独生子女家庭,84.3%的贫困女大学生来自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子女的家庭。
●93.7%月生活费不足200元
贫困女大学生的生活消费水平都很低,在校期间基本生活费用难以达到学校所在地最低伙食标准,且无力缴纳学费及购置必要学习用品,日常生活没有经济保障。调查显示,贫困女大学生的父母每月能支付给她们的生活费在100元以下的有38.1%,100元到200元之间的有44.3%,在200元以上的仅为17.6%。贫困生每月生活费支出在51元到100元之间的占28.7%,支出在101元到150元之间的有37.9%,200元以下的比例总共达93.7%。
在吃饭以外的消费上,有13.7%的贫困女大学生根本没有经济能力购买学习用品,49.8%的贫困女大学生每月个人学习用品支出只能在20元以下。高达56.6%的贫困女大学生没有购买服装的经济能力,还有25.2%的每月服装支出只能在20元以下。65.9%的女大学生无力购买化妆品,还有31.5%的贫困女大学生月支出能力只能在20元以下。
此次调查的贫困女大学生中,有45.6%的贫困女大学生生活困难,只能靠勤工俭学勉强维持;有42.2%的贫困女大学生生活紧张,手中的钱必须用心计划,才能维持生活;还有高达6.6%的贫困女大学生生活特别困难,已经无法维持,不能继续上学。
●84.7%的人承受经济困难的压力
因为贫困,女大学生们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业余生活有诸多阻碍。调查显示,84.7%的贫困女大学生承受着家庭经济困难的压力;60.2%的承受着学费书费上升的压力;48.5%的承受着生活费上升的压力;42.0%的承受着学习紧张的压力;还有28.1%的承受着考试不理想的压力和怕与同学谈论钱方面事情的压力。
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28.2%的同学不愿让他人知道自己的心事,36.8%的学生选择向过去的同学倾诉,31.4%的选择向现在的同学倾诉,28.0%的向家人倾诉,17.4%向学校、教师倾诉。
在课余时间的安排上,有66.2%的贫困女大学生的业余活动是勤工俭学;有83.8%的贫困女大学生的业余活动是学习,只有9.6%贫困女大学生有休闲、娱乐活动。勤工俭学的工作主要是校内勤工俭学和家教,所占比例分别为50.3%和45.5%。
贫困女大学生为了学费和生计,不得不利用课余时间甚至上课时间外出打工挣钱。挣钱只是为了解决温饱问题,根本谈不上增添学习用品、书籍、资料等,更谈不上进行形象建设。有56.6%的贫困女大学生不买服装,有65.9%的贫困女大学生不买化妆品。
●仅有4.1%的贫困女大学生赞成恋爱
因为经济的贫困的环境的压力,谈恋爱对贫困女大学生来说成为了奢侈品。调查显示,仅有4.1%的高校贫困女大学生持赞成态度;有34.7%的贫困女大学生认为无所谓;有26.8%的贫困女大学生不赞成;还有34.4%的贫困女大学生甚至都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在个人将来就业的问题上,有2.8%的贫困女大学生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只有6.7%的贫困女大学生对于个人将来就业没有信心,茫然不知所措;有43.1%的贫困女大学生认为自己毕业后应该有一份工作;有47.4%的贫困女大学生对自己很有信心,认为毕业后会有一份称心的工作。
在接受帮助的问题上,86.1%的贫困女大学生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愿意接受他人的帮助。82.5%的贫困女大学生希望在学费上得到帮助,40.3%的希望在生活费上得到帮助,38.2%希望得到培训,24.2%的人希望得到心理指导。
●73.0%的人籍贯在非西部地
此次调查发现,来自非西部地区的女大学生和来自西部地区的学生一样贫困。有27.0%的高校贫困女大学生籍贯在西部地区,有73.0%的贫困女大学生籍贯在非西部地区。
非西部地区的贫困女大学生生活困难,靠勤工俭学勉强维持的比例为47.2%,高于西部地区5.6个百分点;西部地区贫困女大学生生活紧张,手中的钱用心计划,可以维持的比例为45.6%,高于非西部地区4.8个百分点。
无论是西部地区还是非西部地区的贫困女大学生,都承受着很大的学习生活压力。西部地区贫困女大学生承受来自于家庭经济困难、生活费上升、学习紧张和考试不理想的压力比例分别为:86.8%、51.7%、45.9%、32.2%,分别高出非西部地区2.6、4.3、5.2、5.8个百分点;非西部地区贫困女大学生承受来自于看不到个人前途、生活单调、怕与同学谈论钱方面的事和无知心朋友的压力比例分别为:11.8%、16.3%、28.9%、25.3%,分别高出西部地区1.6、2.6、3.0、19.9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