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农村低保工作现状调研报告(优质3篇)
抓好农村低保工作现状调研报告 篇一
标题:农村低保工作现状调研报告:问题与挑战
摘要:本文通过对农村低保工作进行调研,发现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包括资金不足、标准不统一、审核程序繁琐等。文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旨在促进农村低保工作的改进和发展。
一、引言
农村低保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农村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重要手段。然而,目前农村低保工作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亟待解决。
二、问题分析
1. 资金不足
农村低保制度的实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然而现实中存在着资金不足的问题。一方面,财政拨款不足,导致低保金发放不及时、不足额;另一方面,低保标准过低,无法满足农村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
2. 标准不统一
不同地区对低保标准的制定存在差异,这给农村低保工作带来了不少困扰。一方面,标准不统一导致了低保资金的分配不公平,有些地区的困难群众得到的低保金较多,而有些地区则较少;另一方面,标准不统一也给审核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增加了工作的繁琐性。
3. 审核程序繁琐
农村低保的审核程序繁琐,办理手续复杂,需要提供大量的材料和证明,这给困难群众增加了很多负担。有时候,由于资料不全或审核流程不清晰,导致低保申请被拒绝或延误。
三、解决方案
1. 加大财政投入
政府应加大财政投入,确保农村低保资金的充足性。可以通过增加财政拨款、调整税收政策等方式,提高低保标准,确保低保金能够覆盖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
2. 统一标准
各地区应统一低保标准,确保困难群众享有公平的低保待遇。可以通过建立统一的标准制定机制,制定统一的标准和程序,确保低保金的公平分配。
3. 简化审核程序
简化农村低保的审核程序,减少困难群众的办理负担。可以通过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减少材料和证明的重复提供,加快审核速度,提高审核的准确性。
四、结论
农村低保工作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但通过加大财政投入、统一标准和简化审核程序等措施,可以解决这些问题,促进农村低保工作的改进和发展。希望政府能够高度重视农村低保工作,加大支持力度,确保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
抓好农村低保工作现状调研报告 篇二
标题:农村低保工作现状调研报告:改进与发展路径
摘要:本文通过对农村低保工作进行调研,总结了一些改进与发展的路径,包括加强宣传、建立健全制度、加强监督等。文章旨在为农村低保工作的改进提供参考。
一、引言
农村低保工作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农村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重要手段。为了进一步改进和发展农村低保工作,本文总结了一些改进与发展的路径。
二、加强宣传
加强农村低保工作的宣传,可以提高困难群众的知晓度和参与度。可以通过举办宣传活动、制作宣传材料等方式,向农村困难群众普及低保政策和程序,提高他们的申请意识和能力。
三、建立健全制度
建立健全农村低保的制度,可以提高低保工作的规范性和公正性。可以通过制定低保标准、明确审核流程、建立信息共享平台等方式,确保低保金的公平分配和审核的公正性。
四、加强监督
加强对农村低保工作的监督,可以提高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可以建立监督机制,加强对低保金的使用情况和审核程序的监督,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低保工作的公正和透明。
五、加强培训
加强对农村低保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和服务意识。可以通过组织培训班、开展培训课程等方式,加强对低保政策和程序的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
六、加强合作
加强与相关部门和社会组织的合作,可以提高农村低保工作的综合效能。可以通过建立跨部门的协作机制、与社会组织合作等方式,共同推进低保工作的改进和发展。
七、结论
农村低保工作是保障农村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重要手段,也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加强宣传、建立健全制度、加强监督等措施,可以进一步改进和发展农村低保工作,确保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希望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能够共同努力,促进农村低保工作的持续改进和发展。
抓好农村低保工作现状调研报告 篇三
抓好农村低保工作现状调研报告
农村低保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有效地保障了农村贫困群众的基本生活,维护了农村的社会稳定和谐,对此抓好农村低保工作现状调研,了解更多情况。下文是yjbys小编搜集整理的关于调研报告的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xx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这是基于世情、国情和党情的新发展提出来的,不仅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而且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得民心,顺民意,符合时代发展要求。民政工作自古以来就与民众的基本事务密切相关,无论是观照历史还是反观现实,“以人为本”都是民政的基本内涵,也是民政工作的本质要求,更是民政事业的发展灵魂和永恒的主题。因此,我们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必须围绕“科学发展,服务民生、解决民困”这一主题。在服务民生方面,当前正由解决基本民生向着力改善民生发展,在发挥社会保障“兜底”作用的同时,逐步向提升社会福利水平迈进。最近,我们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深入浓河、富林、三站、乌鸦泡4个乡镇,对农村低保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调研,在掌握情况的同时,对如何创新农村低保工作,提升农村群众生活水平作了认真思考。
一、自然情况及经济发展状况
我县是省级贫困县,全县辖8个乡镇、82个村,211个自然屯。总人口23.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0.8万人。截止XX年3月末,全县农村低保户3473户、5379人,
占农业人口总数的5%;农村低保边缘户1716户、3260人,占农业人口总数的3%;农村五保户718户、738人,占农业人口总数的0.68%。XX年财政收入11441万元;农村人均收入6202元;农村居民年人均支出2854元。二、农村低保工作开展情况
我县自XX年下半年实施农村低保制度。几年来,在省市民政部门的指导下,经过认真调研,科学确定保障标准,规范审批程序,加强监督管理,并出台了配套政策、法规,使全县农村低保工作步入规范化管理轨道。XX年,全县共支出农村低保资金304万元,XX年预算资金310万元(县财政匹配67万元)。农村低保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有效地保障了农村贫困群众的基本生活,维护了农村的社会稳定和谐。
(一)致贫原因分析
农村低保户致贫有以下四个主要原因:一是年老体弱,二是因病致贫,三是因残致贫,四是因无地(或地少)造成家庭生活困难的。依据低保档案和此次抽查情况统计,我县XX年底3610户农村低保户中,因年老体弱丧失劳动能力致贫户有1204户,占低保户总数的33.4%;因病致贫的有971户,占低保户总数的26.9%;因残致贫的有606户,占低保户总数的16.8%;因无地(或地少)等其它原因致贫的有829户,占低保户总数的22.9%。
(二)主要做法
1、加强领导,完善工作机制。县政府成立了由主管县长任组长,各乡镇、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农村低保工作领导小组”,完善工作机制,强化目标管理,把农村低保工作摆上重要工作日程。
2、认真调研,科学确定保障标准。按照“低标准起步,逐步提高”的原则,经过认真调研,在保证满足困难群众基本生活需求的前提下,考虑物价、经济发展水平和县财政承受能力等综合因素,确定我县农村低保标准为年720元,这个标准符合当时我县农村的实际情况。同时,随着农村低保制度的不断完善以及县域经济的发展,实现了农村低保标准和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同步提高。
3、加强管理,规范操作。一是出台《**县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细则》、《**县农村居民家庭收入计算标准》等政策文件,增强了低保工作的可操作性。二是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规范操作,增强了低保工作的透明度。按照农村低保申报审批程序的规定,严格把关,逐项落实,重点把住村委会调查、村民代表评议、乡镇复查、民政局抽查和两次公示五个关键环节,确保全县农村低保工作顺利开展。三是加强动态管理,提高低保资金的使用效率。按照“应保尽保,应退尽退”的原则,每年组织乡镇和村屯对全县农村低保对象进行年度复查,同时通过开通举报电话、临时抽查、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视察低保工作等方式,接受群众和社会各界的监督,对死亡和收入变化人员及时进行清理和调整,做到及时审批、及时调整、及时清除。四是规范资金的`管理和发放,做到审批、发放两条线。低保资金实行专户存储、专帐管理、专款专用,社会化发放。五是加强档案管理,按照市局要求一次达标。六是实施“分类施保”,根据低保对象家庭收入的不同,采取就近靠档的办法,拉开档次,区别管理。
4、开展专项救助,进一步解决低保对象的生活困难。近几年,围绕健全和实施城乡低保制度,县政府开展了农村特困医疗救助、教育救助、灾害救助、法律援助、住房救助等专项救助活动,进一步减轻了低保对象的生活负担,低保对象的生活水平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5、加强宣传,提高农村低保制度的社会效应。通过印发传单和电视辅导等形式宣传低保政策,不留政策死角。
6、准确核定收入,为确定低保对象提供依据。
家庭收入是界定农户入保的基本条件,因为农户居住地域的差别,家庭经济来源的不同,主要成员劳动能力的强弱,土地质量的差异,经营管理水平的高低,赡养抚(扶)养能力等因素影响,准确地计算贫困户家庭收入非常困难。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根据实际情况,农村低保《细则》和《农村居民家庭收入计算标准》中,对家庭收入计算的内容,赡养抚(扶)养费的计算和不计入家庭收入的内容做出了原则的规定。在实施过程中因地因户制宜,做到既有原则性的计算标准可参照,又不死搬硬套,解决了家庭收入计算难的问题。
三、存在问题
(一)需要进一步明确县、乡(镇)、村低保管理机构,增加管理人员。
(二)亟待需要上级对工作经费问题做出明确规定,保证低保工作的正常运转。
(三)农村低保标准偏低,难以维持保障对象的基本生活,应该进一步调整。
(四)农村独立生活的老人要求低保问题突出。通过调查发现,一些原本和子女在一个户口的老人为了要低保,把自己的户口单列出来,或把原本属于自己的耕地过户给子女,要求最低生活保障。
四、提高农村村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的建议和意见
(一)合理确定农村低保标准。农村低保标准的高低,直接影响低保对象家庭的生活水平。根据座谈大家认为:确定低保标准应该以农村低保对象维持最低生活水平来确定。根据市场菜篮法测算,全县农村居民年最低消费支出1180元,建议农村低保标准定在1200元,平均补差额在750元。这个标准既可以保障农村低保对象的基本生活,又可以缩小与城镇低保标准的差距。
(二)合理确定农村低收入标准。对农村低保边缘户实施救助是完善社会救助体系、解决低收入家庭生活困难的一项惠民政策,但就我县而言,由本县财政筹集救助金是非常困难的。现在开展的救助只是发放国家一次性救助金、合作医疗救助、民政部门的医疗救助和社会救助。如果探讨发放救助金标准,可根据当地财政承受能力和边缘户生活水平而定,我们认为,比农村低保年人均标准提高200--300元为宜。
(三)合理确定保障面,做到“应保尽保”。按照1200元标准调查测算,我县农村低保人数将达到6040人,保障面为5.6%,该比例基本达到“应保尽保”。
(四)合理确定乡镇、村的民政工作机构、职级、名称、人员配备、办公经费和场所及交通工具。我县各乡镇均设民政办公室,为股级科室,人员大乡镇设4人(**镇),其余乡镇设2人,由于近几年社会救助工作量大幅度增加,建议乡镇增加一名专职人员负责社会救助工作;村级民政工作始终由村委会完成,没有单设机构,工作任务基本由村会计兼任。办公经费年1.5万元至2万元;办公室保证2间,每个乡镇民政办配备一台微型面包车,每个乡镇配备一台电脑(与县局联网)。村级民政工作仍然由会计兼任为宜,每月发给一定数量的工作补贴。
贫困救助是一个长期的社会现象,因而,加强社会救助工作,切实发挥其在保障民生中的兜底作用也是长期的,必须进一步加强。农村低保工作是保障农村人民群众基本生活的最后一道兜底线、安全网,在调节收入分配、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作为县级民政部门,我们一定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认真落实政策,适时调整低保补助标准,加大分类救助力度,健全动态管理机制,进一步规范操作,确保农村低保工作健康顺利地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