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群体存在问题及对策的调研报告最新(优质3篇)

篇一:农村留守儿童群体存在问题及对策的调研报告最新

近年来,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留守儿童是指父母或一方父母外出务工,将子女留在农村家中,由长辈或其他亲戚照看的儿童。留守儿童群体存在着诸多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和解决。

首先,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较为突出。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留守儿童常常感到孤独、无助和失落。他们缺乏与父母交流的机会,缺乏家庭温暖的环境,长期处于情感上的空虚和疏离中,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其次,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亟待解决。由于留守儿童家庭经济困难,很多孩子无法得到良好的教育资源。他们的学习环境比较差,教育质量较低,缺乏专业的学习指导和家庭支持,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进一步影响到他们的未来发展。

此外,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问题也值得重视。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照顾和关注,留守儿童容易饮食不规律、生活习惯不良,导致身体健康出现问题。同时,由于缺乏父母的教育和引导,留守儿童也容易接触到一些不良信息和影响,增加了他们受到侵害的风险。

为了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群体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对策:

首先,加强家庭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政府应加大对农村留守儿童家庭的关怀力度,提供专业的家庭教育培训和心理健康辅导,帮助父母提高教育水平和育儿能力,增强留守儿童的家庭关怀和安全感。

其次,完善留守儿童教育保障机制。政府应加大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投入,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教育资源,确保留守儿童接受良好的教育。同时,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学习指导和辅导,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帮助他们克服学习困难,提高学习成绩。

最后,加强对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关注。政府应建立健全留守儿童身心健康监测和干预机制,加强对留守儿童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全方位的关爱和支持,确保他们的身心健康。

总之,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涉及到孩子们的成长和未来,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来解决。只有通过加强家庭教育、完善教育保障机制和关注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才能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实现他们的全面发展。

篇二:农村留守儿童群体存在问题及对策的调研报告最新

随着城乡差距的加大和农村经济的不断转型,留守儿童问题在农村地区日益凸显。留守儿童是指农村父母外出务工,将子女留在家乡由他人照看的儿童。他们面临着诸多问题,需要我们的关注和帮助。

首先,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令人担忧。留守儿童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缺乏家庭教育的关爱和指导,导致他们的学习条件和机会有限。很多留守儿童在农村学校中学习资源匮乏,受到教育质量的制约,学习成绩较差,影响了他们的未来发展。

其次,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值得关注。长期与父母分离,缺乏家庭的温暖和关怀,留守儿童容易感到孤独、无助和失落。他们的心理健康容易受到影响,表现出焦虑、抑郁等问题,甚至可能产生自卑心理。

此外,留守儿童的生活照料问题也需要解决。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留守儿童的生活照料往往由长辈或其他亲戚承担。然而,由于这些人也可能有其他工作和照顾其他家庭成员的责任,他们无法全身心地照顾留守儿童,导致留守儿童的生活质量下降。

为了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群体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对策:

首先,加强留守儿童的教育保障。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教育资源,改善农村学校的教育条件。同时,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学习指导和辅导,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帮助他们克服学习困难,提高学习成绩。

其次,加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关怀。政府应建立健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机制,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和辅导服务。同时,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疏导和关怀,提供关爱和支持,帮助他们克服心理困扰,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

最后,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生活照料。政府应建立健全留守儿童生活照料服务体系,提供全方位的生活保障和照料服务。同时,加强对照料人员的培训和指导,提高他们的照顾能力和责任心,确保留守儿童的生活质量。

总之,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来解决。只有通过加强教育保障、关注心理健康和提供生活照料,才能为留守儿童创造一个更好的成长环境,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农村留守儿童群体存在问题及对策的调研报告最新 篇三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群体存在问题及对策的调研报告(2015最新)

  图1

  图2

  图3

  编者按 2012年毕节5名留守儿童因在垃圾箱生火取暖,造成一氧化碳中毒死亡的阴影还未散去,2015年6月9日晚,毕节七星关区田坎乡的4名留守儿童在家中死亡,悲剧又一次上演,引发了社会对留守儿童生存命运和困境的深深关切和担忧。来自全国妇联的数据显示,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已达6102.55万,其中独居留守儿童已达205.7万,留守儿童的心理和情感贫困程度比物质贫困更为严重。2014年5月,共青团中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组织实施了“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群体状况调查”,并最终形成了题为《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九个突出问题及对策建议》的课题报告。我们编发此报告,目的是呼吁全社会都来关心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关注他们学习、生活和心理面临的诸多问题,让上述悲剧不再上演。

  农村留守儿童成长面临社会、心理等多方面问题

  1.留守儿童的意外伤害凸显

  在过去一年中,有49.2%的留守儿童遭遇过意外伤害,比非留守儿童高7.9个百分点,遭遇割伤、烧伤烫伤、被猫狗抓伤咬伤、坠落摔伤和蛇虫咬伤、车祸、溺水、触电、中毒、火灾、自然灾害等各种意外伤害的留守儿童比例都高于非留守儿童,其中前四项分别高5.3、1.6、3.9和3.1个百分点(图1)。意外伤害的发生源于留守儿童安全防范意识和知识的缺乏,但更多的是父母及监护人履责不到位。

  2.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较差,学习兴趣不足

  留守儿童学习成绩较差,有20.4%的留守儿童自评学习成绩偏下,82.1%的人有过成绩下降的情形。留守儿童学习不良行为较多:没完成作业(49.4%)、上学迟到(39.6%)、逃学(5.5%)的比例分别比非留守儿童高8.6、4和1.3个百分点;不想学习(39.1%)和对学习不感兴趣(43.8%)的比非留守儿童高5.6和3.2个百分点。

  然而,有九成多留守儿童认为学习重要,其学习态度与状态的差异,一方面缘于普通农村学校培养目标单一与留守儿童教育需求多元化的矛盾,学习知识一旦脱离自身的发展基础和需求,学习兴趣自然就会大打折扣;另一方面与留守儿童自身的情况有关,因为缺少有效监督和应有的学习辅导,自我约束和管理能力较差,问题积累多了,势必影响学习的自信心。有58.1%的留守儿童表示在学习上遇到问题没人帮助,比非留守儿童高出5.8个百分点。

  3.留守儿童社会支持较弱,心理健康问题比较突出

  留守儿童的家庭支持弱化,“你最信任的人是谁”“你和谁最亲近”“你的心里话主要跟谁说”“遇到困难你会向谁求助”“谁经常鼓励你表扬你”5种情况的平均百分比,非留守儿童排前三位的依次是母亲、父亲和同学朋友,留守儿童则是母亲、同学朋友和父亲。母亲仍是留守儿童最重要的社会支持,但可以看到,留守儿童来自父母的支持较弱,而朋辈性倾向明显,由此带来的负面影响值得警惕。30.5%的留守儿童认为校园里或周边有不良帮派团伙,25.7%认为有同学加入不良帮派团伙,分别比非留守儿童高4.3和1.4个百分。老师对留守儿童的支持更多地体现在学习辅导上,情感支持相对欠缺。此外,还有17.6%的留守儿童表示社会支持主要来源是自己,这表明他们感知不到社会支持。

  社会支持状况是儿童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预测变量,社会支持弱化使得留守儿童消极情绪更多,经常感到烦躁(46.0%)、孤独(39.8%)、闷闷不乐(37.7%),以及经常无缘无故发脾气(19.7%)的都多于非留守儿童。

  4.留守女童负面情绪相对明显

  留守女童的自我接纳程度更低,对自己总体上感到满意(76.5%)和经常觉得自己是一个有用的人(64.4%)的女童比例比男童低5.9和8.6个百分点,而常常觉得自己不如别人的女童比例(40.7%)比男童高6.6个百分点。经常感到烦躁(47.6%)、闷闷不乐(38%)和无缘无故发脾气(21.5%)的女童比例比男童高3.7、1和3.5个百分点;女童自评父母外出后,自己比原来抑郁、焦虑、爱发脾气、胆小的比例也高于男童。此外,有42.7%的留守女童经常觉得孤独,不仅高于留守男童6.2个百分点,也高于非留守女童6.7个百分点(图2)。

  总体来看,留守女童负面情绪多、孤独感强。其原因:一是性别的差异使留守女童更需要父母的爱抚;二是家庭和学校的情感支持不能满足留守女童的心理需求;三是传统的社会角色期待加重了留守女童的心理负担。留守女童的家务负担远高于男童,也高于非留守女童。在为家庭转移更多劳动负担的同时,留守女童承受了更多的心理压力,这种心理压力与父母外出带给她们的心理影响叠加在一起,不仅影响了她们的身心健康,也可能会影响到她们未来的发展。

  5.留守男童问题行为令人担忧

  留守男童问题行为多,学习及校园生活中的障碍也多。留守男童迟到(41.8%)、逃学(7.4%)、受老师惩罚(73.5%)的比例比非留守男童高5.3、1.9和5.4个百分点;不想学习(40.4%)、对学习不感兴趣(44.8%)、很难集中注意力学习(64.4%)、没完成作业(54.8%)、成绩下降(83.2%)的比例比非留守男童高3~10.7个百分点,也都高于留守女童。

  某县综治委的同志说留守男童是当地犯罪青少年的重要群体,称他们为“110的后备大军”。其原因:一是缺乏有效的监管,这是留守男童不良行为相对突出的直接原因。男生成熟较女生晚,更需要来自父母的监控,否则在日常生活中难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难以理解、掌握和内化社会所提倡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从而导致价值观和行为偏差。数据显示,留守男童更赞同诚实守信的人容易受欺骗(55.1%)、一夜成名的人令人羡慕(47.1%)和做好事经常得不到好报(39.0%)等说法,比留守女童高4~6个百分点。

  二是家庭中父亲角色的缺失对留守男童影响较大,本次调查中有91.9%的留守儿童父亲外出或双亲外出。父亲外出缩小了儿童的生活和活动空间,也使得家庭中缺少权威形象,使男孩的管教和监督变得更为困难。此外,对于男童而言,父亲还提供了男子的基本模式,供其参照和认同,父亲远离不利于留守男童的性别认同。

  6.青春期叠加留守使得初二现象更为显著

  初二留守学生在学习及校园生活方面遇到的障碍更多,上学迟到(49.8%)、逃学(8.7%)、不想学习(62.8%)、对学习不感兴趣(67%)、听不懂老师讲课内容(86.3%)、遇到问题没人帮助(68.4)、没做完老师留的作业(62.7%)以及被老师惩罚(75.2%)比例均高于初二非留守学生,分别相差2.3~14.4个百分点。

  初二留守学生与父母的关系更差,经常和妈妈交流(64.3%)、经常和爸爸交流(57.9%)的比例低于初二非留守学生4.1和8.7个百分点,而被父母训斥吓唬(22.8%)的初二留守学生比例最高。唯有初二留守学生把同学朋友视为最重要的社会支持来源(43.4%),重要程度甚至超过了母亲,其中的某些负面影响值得关注。

  初二学生处于青春发育期,身心急剧发展变化,存在着种种发展的可能性,他们具有叛逆、盲目、易受外界影响、情绪变化大、成绩两极分化普遍、违纪违规频繁等特征,又具有可塑性、主动、追求独立等特点。对于初二留守儿童来说,青春期的`影响与父母外出务工的影响叠加,放大了种种问题。

  7.父母外出对小学四年级儿童影响更大

  在四年级到初三6个年级的留守儿童中,过去一年,有3.6%的四年级儿童遭遇触电,比例最高;而非留守四年级儿童为1.5%,比例最低。在上网的留守儿童中,有26.9%的四年级儿童玩网络游戏,9.9%在网上浏览色情暴力内容,在6个年级中位于前两位。此外,有10.6%的四年级留守儿童在生病后选择自己忍着。

  外出父母及代理监护人,因为觉得这个阶段的孩子长大了,已经适应校园生活而又尚未面对升学压力,容易对其放松监管。这不仅使得他们更易遭受意外伤害,也忽视了他们一些不良品德和行为的滋生和发展。按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划分,十岁左右的儿童正是道德水平从他律向自律过渡的关键阶段,需要更多的关注和引导。

  感觉父母外出后自己更容易被欺负(23.7%)、被歧视(19.8%)、性格比原来内向(41.7%)、胆小(18.9

%)的四年级留守儿童比例在6个年级中也最高。他们经常想念父母(76.7%)、担心见不到父母(59.2%)、担心父母不爱自己(34.6%)的比例最高,比初三学生高21.3、25和11.1个百分点。

  8.寄宿留守儿童对生活满意度相对较低

  寄宿生的日常生活习惯较差,曾用吃零食代替吃饭的寄宿生(49.6%)比非寄宿生高10.5个百分点,平均每天睡眠9小时以上的寄宿生(15.2%)比非寄宿生低5.9个百分点。学习和校园生活状况更糟糕,上学迟到(49.2%)、没完成作业(54.6%)、不想上学(45.6%)、对学习不感兴趣(48.9%)、听不懂老师讲课(62.9%)、很难集中注意力学习(56.7%)、成绩下降(78.5%)以及被老师惩罚(67%)的寄宿生比例均高于非寄宿生,相差5.9~12.6个百分点。

  寄宿留守儿童各种需求的未满足程度高:一是学习辅导不足,不能满足寄宿留守儿童的学业需求。寄宿生表示晚自习经常有老师答疑的仅有四成(40.4%)。二是生活单调,不能满足寄宿留守儿童的精神需求。寄宿生学习之余或节假日最经常做的是在宿舍和同学聊天(50.1%),其次是在室外锻炼、玩耍(38.5%)和看电视(24.5%)。三是情感支持不足,不能满足寄宿留守儿童的心理需求。七成多(76%)留守儿童表示在住校期间想家,仅两成多(23.9%)表示生活老师会经常找他们谈心。四是管理不到位,不能满足寄宿留守儿童的成长需求。寄宿学校的软硬件设施较差,生活卫生设施配备与维护状况不容乐观,就餐满意率仅六成多;安全状况堪忧,有87.5%的寄宿生表示宿舍中发生过丢失财物的现象,57%表示宿舍里有同学拉帮结派欺负别人。

  低龄寄宿趋势明显。有35.2%的留守儿童是从小学就开始寄宿的,其中15%从小学四年级及以下就开始寄宿,寄宿留守儿童从小学高年级不断向下延伸,少数学校还出现了一年级甚至是幼儿园就开始寄宿的现象。

  9.母亲外出的留守儿童整体状况欠佳

  父母都在外地的留守儿童最多,占51.7%,其次是父亲外出的,占40.2%,母亲外出的最少,占8.1%,但母亲外出的留守儿童在各个方面的问题最突出。他们生活习惯更差,网络不良行为更多,意外伤害更多,对留守生活的负面体验也更高;学校表现更糟糕,遭受欺负的比例更高;在自我接纳和人际交往方面,母亲外出的留守儿童表现矛盾,他们觉得自己更有用,同时也觉得别人比自己运气好;他们觉得自己更受人欢迎,但不愿意和别人谈话聊天;他们认为自己的好朋友更多,但无助感最强。

  美国心理学家约翰·鲍威尔对亲子依恋的研究结论是:心理健康最基本的要求在于婴儿应该有与母亲(或稳定的代理母亲)之间的连续不断的温暖、亲密的关系。他深信,早期依恋特征对个体后期发展有重要影响,而且早期依恋的发展是不可逆的,一旦错过关键期,儿童依恋难以重新建立,个体会出现情感不稳定的状况,面对挑战时也容易出现易怒情绪。

  母亲外出的留守儿童虽然面临学习生活中的重重困难,对现在生活的满意度最低,但他们没有放弃对自己和生活的信心,仍旧表现得积极向上,他们中有94.4%希望自己成为一个更好的人,比父亲外出的高2个百分点;有87.8%对未来怀有希望,比父母外出的高6.3个百分点(图3)。

相关文章

农村社会经济调查报告【推荐4篇】

新农村建设是利国利民的重要举措,也是破解“三农”难题,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战略抉择,非常鼓舞人心,深得民心。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提供的关于农村社会经济的调查报告,内容如下:  【农村社会经济调查报告一】 ...
工作报告2019-05-02
农村社会经济调查报告【推荐4篇】

乡镇工会半年工作汇报【通用4篇】

工会最基本的职能就是把职工利益放在第一位,只有维护好职工的合法权益,工会才能显示出它应有的社会地位,下面的是小编分享的与乡镇工会半年工作汇报有关的文章,欢迎继续访问应届毕业生公文网!  乡镇工会半年工...
工作报告2014-07-09
乡镇工会半年工作汇报【通用4篇】

残联工作述职报告【精彩3篇】

如果你不会述职报告,那么小编为你提供残联工作述职报告范文,帮助你提高写作水平。 我作为单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分管领导,深知县残联是县委、县政府联系广大残疾人的桥梁和纽带。认真履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
工作报告2011-04-08
残联工作述职报告【精彩3篇】

测绘地理信息行政执法的自查报告(优秀3篇)

20XX年,我认真落实依法测绘工作各项措施,着力夯实依法测绘基...
工作报告2017-03-02
测绘地理信息行政执法的自查报告(优秀3篇)

幼儿园教职工述职报告【通用3篇】

2017年转眼过去了,回顾这一年来的工作,有成绩也有不足。这一年来我始终坚持贯彻《幼儿园工作规程》,自觉履行教师职责,能对照新《纲要》来进行教育改革尝试,教育目标明确,态度端正,关心幼儿,爱护幼儿,为...
工作报告2011-07-06
幼儿园教职工述职报告【通用3篇】

营销类论文开题报告【通用3篇】

在经济发展的今天,营销是常见的工作,而对应的专业也变得炙手可热。那么,营销类的论文开题报告怎么写呢?小编这儿为大家整理了一篇范文。 一、选题目的 主要结合具体的企业实践,一方面加深理解市场营销的基本原...
工作报告2017-08-01
营销类论文开题报告【通用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