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暑期社会实践报告【最新3篇】
留守儿童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篇一
标题:关注留守儿童暑期社会实践的意义
在现代社会中,留守儿童问题日益突出,他们由于父母外出务工而长期留在农村,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和社交环境。为了关注留守儿童的成长和发展,我们组织了一次留守儿童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本报告将介绍这次实践活动的过程和意义。
这次实践活动的目标是通过社会实践的方式,为留守儿童提供一种全新的学习和成长机会。我们组织了一系列丰富多样的活动,包括参观博物馆、图书馆、科技馆等文化场所,参加劳动体验活动,开展社区服务等。通过这些活动,我们希望能够帮助留守儿童开阔视野,增强社会交往能力,提高自身素质。
在这次实践活动中,我们发现留守儿童的学习兴趣和动力都非常高。他们积极参与各种活动,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求知欲。通过参观文化场所,他们了解到了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拓展了自己的知识面;通过劳动体验活动,他们学会了劳动的价值和意义,培养了一定的劳动习惯和责任感。这些经历对于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此外,这次实践活动还为留守儿童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社交环境。他们在活动中结交了新朋友,增进了彼此之间的了解和友谊。这对于他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他们平时缺乏家庭陪伴,社交能力相对较弱。通过这次活动,他们学会了与他人相处,学会了分享、合作和互助,这对于他们的人际关系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总的来说,这次留守儿童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对于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他们扩展了知识面,培养了劳动习惯和责任感,提高了社交能力和人际关系。我们希望通过这次实践活动能够引起更多人对留守儿童问题的关注,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关爱和支持,共同努力为他们创造更好的成长环境。
留守儿童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篇二
标题:留守儿童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启示
在这次留守儿童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我们深刻地认识到了留守儿童问题的严重性,并从中得到了一些启示。在这篇报告中,我将分享我们的观察和反思,希望引起更多人对留守儿童问题的重视。
首先,我们发现留守儿童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关爱。由于父母长期外出务工,他们在家中缺乏家长的指导和陪伴。这导致他们的自理能力和生活技能相对较弱。在实践活动中,我们发现很多留守儿童不太会做家务,不懂得照顾自己和他人。因此,我们认为需要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生活教育和技能培养,使他们能够独立自主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其次,我们注意到留守儿童在社交能力和人际关系方面存在困难。由于长期缺乏与同龄人的交流和互动,他们的社交能力相对较弱,对于与他人的沟通和合作存在障碍。在实践活动中,我们通过各种交流和合作的机会,帮助他们培养了一定的社交能力和合作意识。然而,这仅仅是一个开始,我们认为需要更多的社交训练和支持,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
最后,我们也认识到了社会的责任和义务。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有责任关注和支持留守儿童的成长和发展。他们是社会的未来,他们需要我们的关爱和帮助。通过这次实践活动,我们深刻地认识到了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并将继续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多的关爱和支持。
总之,通过这次留守儿童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我们对留守儿童问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从中得到了一些启示。我们认为需要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生活教育和技能培养,帮助他们更好地照顾自己和他人;同时,也需要提供更多的社交训练和支持,帮助他们适应社会环境。最重要的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多的关爱和支持,共同为他们创造更好的成长环境。
留守儿童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篇三
留守儿童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留守儿童问题如今已经成为了一个社会性问题。基于组织需要和我们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我们针对留守儿童问题在附近的农村进行了实地的调查和走访。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发现农村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心理等方面存在着比较突出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及政府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协同合作。
留守儿童问题是近年来出现的一个新名词。随着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入城市,在广
大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即为留守儿童。调查显示,我们所在地的留守儿童中有大部分处于1—14周岁。父母外出打工后,与留守儿童聚少离多,沟通少,远远达不到其作为监护人的角色要求,而占绝对大比例的隔代教育又有诸多不尽人意处,这种状况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亲情饥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学习受到影响。
一、留守儿童存在严重的“亲情饥渴”。
亲情的抚慰与关怀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地的留守儿童中大部分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对自身变化、人际交往等方面有着自己的理解与认识,同时也面临许多方面的问题和烦恼,需要有渠道倾诉,有亲人安慰。但由于留守儿童的父母长年在外务工,有的半年、一年、甚至几年都难以给孩子打一个电话、写一封信、见一次面,以此维系亲情很难勾通思想,倾听烦恼,给孩子予以足够的关怀。有的父母多年不与孩子见面,至使孩子遗忘了父母的相貌,更谈不上有何亲情。
二、大多数留守儿童学习成绩中等偏下。
尽管有许多留守儿童也表现出了强烈的求学愿望,然而,留守儿童实际学习情况却不容乐观。从总的调查情况来看,留守儿童只有2%的成绩优秀,10%的成绩中等偏上,成绩中等或中等偏下水平和相当差的却占到了88%!这主要是由于心理问题的干扰以及学习自控力较差所造成的。在我们的问卷中,有绝大部分的留守儿童反映无人督促学习,这反映出监护人本身的态度和能力减弱了原有家庭的监督作用,影响了他们自控力的形成。
三、心里问题及情感世界问题。
据调查显示,留守儿童监护人对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介入较少,关注不够。由于远离父母,缺少了起码的与父母交流的机会,而监护人又无暇顾及他们的情感变化,这对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极为不利,常引发种种心理病症,如感情脆弱、自暴自弃、焦虑自闭、缺乏自信、悲观消极。
四、监护人缺乏保护意识受到的危害比例较大。
由于大部分留守儿童属于未成年人,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对突发性事件也缺乏应变和自救能力,没有父母的直接监护,容易受到不法分子的侵害和利用。加上不少留守儿童上学路途较远,经常起早摸黑赶路,人身安全令人担忧。
五、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较差。
大多数留守儿童自我控制能力不强,生活习惯不良,表现在不讲卫生、不换衣服、挑食挑穿、乱花钱;有的留守儿童行为习惯较差,在家里不听代养人教导,顶撞祖辈、不服管理、我行我素。
六、监护人自身综合素质偏低。
调查发现留守儿童监护人大多数是老年人,年纪较大,文化层次不高,有的是文盲或半文盲,他们不知道从心理上关心孩子、照顾孩子,不能在学习上给予帮助和指导,在教育态度、教育方法上还是老一套,与孩子在交流沟通上存在困难。
当地留守儿童大致存在以上问题,当然还有更多的问题需要我们用心去发现。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却是我们不容忽视的,留守儿童问题已经不仅仅是一个教育方面的问题,它已逐步变为一个社会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有待以家庭、学校、社会及政府各方面共同努力,协调合作。对此,我有以下建议:
一、家庭方面
目前多数农民文化程度不高,他们误以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家长只要给钱给物当好“后勤部长”就可以了,至于读书是学校和老师及儿童自己的事情,家长是没有什么责任的,他们一般认为儿童学习成绩的好坏是由儿童个人的素质决定的。家长应该改变这些不正确的思想,树立“子不教,父之过”的教育责任观,明确教育子女是自己的应尽之责,家长自身文化水平的高低并不影响对子女的教育。即使在外地务工,也要把教育孩子的那份责任承担起来,与学校、社会形成合力,把教育孩子的工作做好。应主动与子女的任课老师、村主任联系,加强沟通。向老师说明自己的情况,了解子女的发展变化,共同商讨教育孩子的策略和方法,这样才不致于使“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方面出现盲区。家长还应加强与“监护人”联系及亲子间的沟通。及时掌握孩子的学业、品行及身体健康状况,并通过各种方式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进行指导,要求“监护人”一定要保证孩子充分的学习时间,一定要嘱咐其对孩子的严格要求,加强生活和学业的监护。
另一方面,应采取多种方式,注意与孩子的沟通交流。沟通的时间间隔越短越好,保证熟悉孩子的生活、教育情况以及孩子的心理变化;沟通内容力求全面、细致,沟通中父母要明示他们对孩子的爱与厚望,希望孩子能理解他们的家境与现状,通过沟通以了解孩子的生活、学习、情感变化;沟通方式可以多样化,除电话外,可采用书信等进行交流。每一个孩子都是一块无暇的“翡翠”,只要心里装有父母和亲人的爱,他们就有积极向上的原动力,就会学得更棒,做得更好。
二、学校方面
(1)、建立健全留守儿童档案
及时向监护人和外出务工家长通报其成长情况,形成学校、家庭共同教育的局面。教师应承担起家长或监护人的部分责任,多与留守儿童交流谈心,提高亲密信赖程度,给予更多关爱和正面引导。
(2)、为与留守儿童沟通提供方便
可开通亲情热线电话,为外出务工家长与子女沟通提供方便,权衡利弊,最好能建立起封闭式教育。
三、社会方面
净化社会环境,加强对学校周边环境的监督管理力度,尤其是网吧、游戏厅、录像厅等,这些不良社会环境对自制力比较差的儿童存在着很大的吸引力,容易误入歧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