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袋的危害调查报告(最新3篇)
塑料袋的危害调查报告 篇一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塑料袋的使用量也急剧增加。然而,塑料袋的过度使用给环境和人类带来了严重的危害。本报告将对塑料袋的危害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首先,塑料袋的制造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塑料袋主要由石油提炼而成,其制造过程会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加剧了全球变暖的问题。此外,塑料袋的生产过程中还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和废气,对水源和空气造成了污染,严重影响了生态环境的平衡。
其次,塑料袋的使用对动物和植物造成了危害。塑料袋往往会被丢弃在大自然中,它们被风吹到树木上或被雨水冲进河流,对树木和水生生物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很多动物误食了塑料袋,导致肠道堵塞甚至死亡。此外,塑料袋的长期存在性非常高,会使土壤无法正常通气,影响作物的生长,对农业产生负面影响。
此外,塑料袋的回收利用率较低,大部分塑料袋最终都成为了垃圾填埋场的一部分。垃圾填埋场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且塑料袋的分解时间非常长,可能需要几百年乃至上千年才能完全降解,对土地资源造成了长期的浪费。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应采取以下解决方案:
首先,减少塑料袋的使用。可以采取使用可重复使用的环保袋替代塑料袋,或者在购物时尽量减少使用塑料袋的数量。
其次,推广塑料袋的回收利用。政府可以加大对塑料袋回收利用的扶持力度,鼓励企业和个人参与塑料袋的回收,将其进行再加工利用。
最后,加强环境教育宣传。通过开展环保主题的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塑料袋危害的认识,增强环保意识,培养垃圾分类和环保习惯。
总结来说,塑料袋的过度使用给环境和人类带来了严重的危害。我们应该采取积极的措施,减少塑料袋的使用,推广回收利用,加强环境教育宣传,共同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
塑料袋的危害调查报告 篇二
随着现代生活的便利化,塑料袋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品之一。然而,塑料袋的广泛使用也带来了一系列的危害。本报告将对塑料袋的危害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首先,塑料袋的制造和使用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塑料袋主要由石油提炼而成,其制造过程会排放大量的废气和废水,对空气和水源造成污染。此外,大量的塑料袋被丢弃在大自然中,不仅影响了风景,还会对土壤和水生生物造成损害。塑料袋的分解时间较长,可能需要几百年甚至上千年才能完全降解,对环境造成了持久的负面影响。
其次,塑料袋的使用给动物和植物带来了危害。很多动物会误食塑料袋,导致肠道堵塞甚至死亡。塑料袋还会缠绕在动物身上,使其无法正常活动,造成生理和心理的伤害。对植物来说,塑料袋的存在会阻碍其通气和光合作用,影响生长和繁殖。
此外,塑料袋的回收利用率较低,大部分塑料袋最终都成为了垃圾填埋场的一部分。垃圾填埋场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且塑料袋的分解时间长,会对土壤和地下水造成污染。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我们应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减少塑料袋的使用。可以倡导使用环保袋替代塑料袋,或者在购物时尽量减少使用塑料袋的数量。
其次,推广塑料袋的回收利用。政府可以加大对塑料袋回收利用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和个人参与塑料袋的回收,将其进行再加工利用。
最后,加强环境教育宣传。通过开展环保主题的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塑料袋危害的认识,增强环保意识,培养垃圾分类和环保习惯。
综上所述,塑料袋的过度使用给环境和生物带来了严重的危害。我们应该积极采取措施,减少塑料袋的使用,推广回收利用,加强环境教育宣传,共同保护我们的环境和生态。
塑料袋的危害调查报告 篇三
关于塑料袋的危害调查报告
现在城市污染越来越严重了,在空气中含有大量的有毒气体,这些看不见的气体也恰好是引发疾病的主要因素。可这些污染环境的杀手正是我们天天都在用的塑料包装袋,塑料袋的确给我们生活带来了方便,但是这一时的方便却带来长久的危害。恰逢本学期电大行政管理专业学生社会实践调查活动,为此我对“塑料包装袋到底有什么危害”?笔者取本单位职工作为调查对象,就职工对塑料袋危害情况展开了一次调查。目的是通过此次调查活动,了解职工对塑料袋引起环境污染的认识情况,并且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如何保护环境,让更多的人能够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倡导、带动身边的亲朋好友也加入到保护环境的行列中来。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
***********随机调查职工30名。
(二)调查方法
问卷、座谈、个别访谈。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基本情况及问题
1、绝大多数职工家庭成员对塑料袋的危害性基本上形成共识,但仍有一些人存有模糊认识。
从调查统计来看,45。9%的人认识到塑料袋是会污染环境,所以改善塑料袋的使用方式和使用频率是缓解能源约束、减轻环境压力、保障经济安全的得力之举。有63。6%的人平均每天使用2个以下个塑料袋,21。6%平均每天使用3至4个塑料袋,如果将其使用数量降低,这又能减少不少白色污染。65。4%的人认为使用无害化的代替品来代替塑料袋的方法是最值得提倡的,这说明大部分人的思维方式还是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的。56。4%白色污染问题的治理关键在于个人环保意识的养成,29。2%的人认为白色污染问题的治理关键在于政府,这说明从自我做起,加上政府的推动,我们完全有能力去改变现状的。
2、人们的环境意识还靠进一步提高
城市居民的环保观念虽比前几年有所提高,开始关注环境问题,但还没有落实到自身的行动上,随手抛弃废物,乱倒、乱堆废旧塑料包装物的行为随处可见。新闻媒介对“白色污染”的报导大多集中在以纸代塑和采用可降解塑料等技术方面,缺少对居民日常行为的引导教育。塑料包装物的生产、经营单位和消费者没有责任感,既没有履行义务的内在动力,也没有回收、利用、处置废旧塑料包装物的`外部压力。
3、保护环境降低白色污染的具体措施还有待完善
对“您觉得哪些包装方式比较环保,值得推广?”的多选回答中75。2%人为“大多使用环保布袋”,50。7%的人为“降解回收利用的塑料袋”,47。9%的人为“纸袋”,46。7%的人选“背包”,44。9%的为“其他”。可见保护环境,告别白色污染工作的主要措施为使用环保布袋子、降解回收利用的塑料袋、纸袋、背包等,但并不是绝大部分人都采取了这些生活措施,仍有相当一部分人还没有开始真正提倡健康生活。
(二)原因
1、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和个别人素质不高
塑料袋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我国每年都要消耗大量的塑料袋。在我国,每天光买菜就要用掉10亿个塑料袋,至于其他各种塑料袋的用量更每天在20亿个以上。到超市、集市购物由商家提供塑料袋,也早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习惯。
但塑料袋在为消费者提供便利的同时,却也因为过量使用及不易回收处理等原因,造成了严重的能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特别是超薄塑料袋容易破损,加上我国人民的环保意识薄弱,在使用后大多被随意丢弃,散落在城市街道、旅游区、水体中、公路和铁路两侧造成了“视觉污染”并成为“白 色污染”的主要来源。
2、没有全国性的专门法规
防治“白色污染”不能光靠企业或个人的自觉性,应有强制性措施,约束公民和餐饮、交通等行业的工作人员的行为。如,要求企业或个人对自己生产、经营、消费活动中产生的废旧塑料包装物进行回收利用;对随意抛弃、堆放废旧塑料包装物的行为进行处罚等。但迄今为止,我国还没有制定这方面的全国性法规。
3、缺少相关的经济政策
要调动废旧塑料包装物的回收、加工、利用企业的积极性,需要给予这些企业以优惠政策。现有的综合利用优惠政策尚不足以使废旧塑料包装物回收利用行业形成良性的市场机制。为了不增加政府负担,同时体现“污染者付费”的原则,应要求产生废物者自行回
收利用,不能自行回收利用的企业或个人要交纳回收处理费,用于对回收利用者的补偿。这种做法在国外已较为普遍,我国,目前还没有这类经济政策。
4、管理工作跟不上
城市、风景旅游区、交通干线、水域的“白色污染”主要是管理不力造成的。餐饮、商业、铁路、水运部门对经营活动中产生的废旧塑料包装物没有采取严格的管理措施,听任顾客直接扔在地上或水中,甚至一些工作人员对已收集起来的废物又抛弃到车窗外或水中。城市街道和旅游区的配套设施还不健全,商场、饭店、公园等繁华地段的垃圾箱密度太低,还没有设置分类垃圾箱。市容环卫部门虽有规定禁止乱扔废物,但执法、检查的人员少,有法不依、有禁不止的现象较为普遍。
5、管理思想不统一
我国相当多的地区对“白色污染”的危害性认识不足,防治“白色污染”问题还未提上议事日程。有的地方主张以纸代塑或使用可降解塑料来解决“白色污染”,有的地区则主张靠回收利用来解决问题,管理思想还不统一。
6、监督和执行不到位
我国的限塑令一出,意味着我们的生活习惯将要不可避免的要发生改变,又要回到拎着菜篮子买菜的生活。因此引发了众多的观点和言论。其中有部分人可能习惯了塑料袋在生活中带来的便利性,忽略了它所造成的危害而持反对意见。
三、对策与建议
此次调查从总体可以看出,家庭低碳生活工作刚刚开始,虽然取得了一定成就,但在一些方面还应采取措施,加大力度。
1、要加强宣传,广泛发动,在全社会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良好氛围
一要利用报刊、网络、板报、宣传手册和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大张旗鼓地宣传杜绝塑料袋危害的重大意义,相关的方针政策、法规制度和先进典型。通过宣传,进一步提高居民的资源忧患意识和节约意识,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二要加大环保的宣传力度,要通过各种形式,向社区居民发放宣传资料、科普读物,介绍和宣传日常环保生活知识和技巧,把家庭节约资源知识宣传普及到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三要组织好每年一度的节能宣传周、城市节水宣传周及世界环境日、地球日、水宣传日活动。要紧紧抓住群众所关心的热点和焦点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深入采访和报道,特别是对破坏环境、浪费资源的各种行为和观念展开批评,对严重的案例予以曝光。四要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理念及相关知识渗透在各级各类的学校教育教学中,从小培养儿童“节能是美德健康要环保”的新理念。
2、国家改进塑料袋制作工艺
采用可降解塑料。在塑料包装制品的生产过程中加入一定量的添加剂(如淀粉、改性淀粉或其它纤维素、光敏剂、生物降解剂等),使塑料包装物的稳定性下降,较容易在自然环境中降解。目前,北京地区已有19家研制或生产可降解塑料的单位。试验表明,大多数可降解塑料在一般环境中暴露3个月后开始变薄、失重、强度下降,逐渐裂成碎片。如果这些碎片被埋在垃圾或土壤里,则降解效果不明显。使用可降解塑料有四个不足:一是多消耗粮食;二是使用可降解塑料制品仍不能完全消除“视觉污染”;三是由于技术方面的原因,使用可降解塑料制品不能彻底解决对环境的“潜在危害”;四是可降解塑料由于含有特殊的添加剂而难以回收利用。
3、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我国于前不久由国务院办公厅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下发《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通知指出:鉴于购物袋已成为“白色
污染”的主要来源,今后各地人民政府、部委等应禁止生产、销售、使用超薄塑料购物袋、并将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自2008年6月1日起,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4、开展告别白色污染生活社区志愿者活动
组织社区志愿者向居民宣传告别白色污染意义及知识;监督和举报违法用能、排污等现象和行为;采取记录家庭购物袋使用频率、减少垃圾排放等方式,动员社区居民在日常生活中自觉提倡布袋出行购物。
5、搭建环保生活社区平台
可在每个社区委派一至几位低碳生活巡查员,定期巡视,对各家各户的环保可持续发展情况进行监督指导,还可在社区设立乱扔垃圾、浪费资源行为的曝光栏(台)、举报电话和节约资源光荣榜,积极发挥居民监督作用。
6、国家法律法规的支持
尽快制定颁布国家防治“白色污染”的有关法规,明确生产者、销售者和消费者回收利用废旧塑料包装物的义务和法律责任。应对塑料包装物的生产、经营、消费等各个环节,分别制定具体的控制措施和引导政策,控制不易回收利用的废旧塑料包装物的产生量,鼓励提高废旧塑料包装物的回收利用率。
结尾
告别白色污染首先需要一种态度,然后形成一种习惯,最后定型为一种价值观。积极倡导和推广健康的生活,需要我们进行观念破冰;布袋出行的生活要落到实处,政府的引导至关重要;公众参与是告别塑料袋时代的社会基础。广大公众要戒除“便利嗜好”,从传统的便捷模式向健康模式转变,养成健康、无污染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本次调查活动,如果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塑料袋的危险性,让更多的人能够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倡导、带动身边的亲朋好友也加入到保护环境的行列中来,就是调查的最大收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