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调查报告的(通用3篇)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的 第一篇内容
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外出打工或其他原因,长期在农村留守的未成年孩子。他们通常由爷爷奶奶或其他亲属照顾,而父母则在城市工作。近年来,留守儿童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因为他们面临着许多心理和社会问题。
首先,留守儿童面临着亲情缺失的问题。由于父母不在身边,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的爱和关怀。这种缺失会给孩子们带来孤独感和情感上的空虚。他们常常感到无法与父母沟通,无法得到及时的安慰和支持。这种亲情的缺失可能会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其次,留守儿童面临着教育问题。由于父母不在身边,他们无法得到良好的教育资源。农村地区的教育条件相对较差,留守儿童可能无法享受到优质的教育。他们可能没有机会上好学校,接受良好的教育。这将严重影响他们的学习成绩和未来发展。
此外,留守儿童还面临着安全问题。由于缺乏监护,他们容易成为犯罪分子的目标。他们可能遭受身体或心理上的虐待。在一些偏远地区,留守儿童也可能面临道德问题,例如早婚和早育。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健康和幸福。
为了解决留守儿童问题,政府和社会应采取一系列措施。首先,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提高教育资源的均等化。其次,政府应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监护和保护。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可以提供心理辅导和关爱服务,帮助留守儿童建立起健康的心理状态。最后,社会应加强对留守儿童问题的宣传和关注,提高公众的认识和关注度。
总的来说,留守儿童问题是当前社会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他们面临着亲情缺失、教育问题和安全问题。政府和社会应共同努力,采取措施解决这些问题,为留守儿童提供一个良好成长环境。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的 第二篇内容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劳动力纷纷外出打工,留下了大量的留守儿童。他们长期生活在乡村,由老人或其他亲人照顾,而父母则在城市打拼。留守儿童问题已引起广泛关注,因为这个特殊群体面临着许多挑战。
首先,留守儿童面临着心理健康问题。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他们常感到孤独和失落。缺乏父母的关爱和陪伴,容易导致他们产生情感上的问题,例如抑郁和焦虑。心理健康问题对他们的学习和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其次,留守儿童面临着教育问题。由于父母不在身边,他们无法得到良好的教育资源。农村地区的教育条件相对较差,留守儿童可能无法享受到优质的教育。他们可能无法上好学校,接受良好的教育。这将影响他们的学习成绩和未来发展。
此外,留守儿童还面临着身体健康问题。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照顾和关注,他们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可能不够健康。他们可能缺乏运动和营养,容易患上各种疾病。这对他们的身体发育和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为了解决留守儿童问题,政府和社会应采取一系列措施。首先,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提高教育资源的均等化。其次,政府应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监护和保护,确保他们的身心健康。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可以提供心理辅导和关爱服务,帮助留守儿童建立起健康的心理状态。最后,社会应加强对留守儿童问题的宣传和关注,提高公众的认识和关注度。
总的来说,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复杂而严重的社会问题。他们面临着心理健康、教育和身体健康等多方面的问题。政府和社会应共同关注和努力,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好的关爱和保护。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健康成长,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的 篇三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的范文
农村的留守儿童越来越多,很多班主任都谈及到留守孩子难管理,管不好。小编整理了留守儿童调查报告的范文,欢迎欣赏与借鉴。
社会问题
据2000年五普资料显示,中国农村留守儿童近2000万人。有专家推算和保守估计,近年14岁以下的留守儿童至少在4390万以上。在一些农村劳动力输出大省,留守儿童在当地儿童总数中所占比例高达18%-22%。父母双方都外出流动,儿童不能与父母在一起生活的情况在全部留守儿童中超过了半数,比例高达56.17%。因人口流动引发的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
监护不力
据统计,80%以上的留守儿童是由祖父母隔代监护和亲友临时监护,年事已高、文化素质较低的祖辈监护人基本没有能力辅导和监督孩子学习。农村学校受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教学理念的局限与制约,针对留守儿童的需求提供特殊有效的教育和关爱力不从心,学校与家庭之间缺乏沟通。家庭和学校监护不力,导致相当数量的留守儿童产生厌学、逃学、辍学现象。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及初中教育的在学率都低于正常家庭儿童,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的研究显示,进入初中阶段以后,留守儿童在校率大幅度下降,14周岁留守儿童的在校率仅为88%。
缺乏抚慰
据西部某劳务输出大省在一县域内的调查显示:70%的父母年均回家不足3次,有的甚至几年才回家1次;近30%的留守儿童与父母通话、通信频率月均不足1次。由于父母长期外出,留守儿童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遇到心理问题得不到正常疏导,极大地影响了其身心健康形成人格扭曲的隐患,导致一部分儿童行为习惯较差,并且极易产生心理失衡、道德失范、行为失控甚至犯罪的倾向。南方沿海某省一项调查显示,19.6%的留守儿童觉得自己不如人,11.4%觉得自己受歧视,9.5%有过被遗弃的`感觉。北方某省的一项调查显示,在青少年犯罪中留守儿童所占比例已高达20%。
疏于照顾
监护责任不落实,监护人缺乏防范意识,儿童防护能力弱,农村留守儿童容易受到意外伤害,甚至成为不法分子侵害的对象。公安部门统计数据显示,被拐卖的儿童群体中,第一位是流动儿童,第二位是留守儿童。女孩受到性侵害又不能及时得到父母帮助,极易酿成严重后果。
二、心理问题
心理问题是农村留守儿童最值得关注的问题。长期的单亲监护或隔代监护,甚至是他人监护、无人监护,使留守儿童无法象其他孩子那样得到父母的关爱,家长也不能随时了解、把握孩子的心理、思想变化。这种亲情的缺失使孩子变得孤僻、抑郁,甚至有一种被遗弃的感觉,严重地影响到了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这些心理方面的问题,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行为,使他们不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学校、社会都经常出现一些与其他孩子不一样的行为,这些行为常常超越道德、法律底限。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约5800万人,其中14周岁以下的农村留守儿童约4000万人。2010年5月25日发布的《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活动调查分析报告》显示,32.9%的家长每天会和孩子联系一次,39.8%的家长每周会同孩子联系一次,21.1%的家长每个月才和孩子联系一次,4.9%的家长每年才和孩子联系一次,1.3%的家长甚至和孩子没有联系。由于长期远离父母,逾四成以上留守儿童感到孤单,三成以上留守儿童出现心理卫生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性格柔弱内向
留守儿童年龄幼小就离开父母,父母关爱严重缺失,尽管有些是爷爷奶奶或亲朋监管,但毕竟与父母亲疏不同,一遇到麻烦就会感觉柔弱无助,久而久之变得不愿与人交流,性格内向。
自卑心理障碍
儿童大都具有攀比心理,具有强烈的自豪感,而父母不在身边,他们就像失去了坚强的依靠和保护,因此和有些父母在身边的孩子相比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障碍,有的甚至自暴自弃,丧失信心,学习不求上进。
孤独无靠心理
父母外出使孩子在家里感到空落感到孤独,近而产生心里骚动和抑郁等问题。
产生怨恨父母的心理
少数孩子不理解父母,认为家里穷,父母没有能耐,才外出打工,由此产生怨恨心理,有的孩子在父母回家后说疏远父母,和父母产生情感隔膜,甚至怨恨父母无情。
为此我们根据以上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原因及其分析和对留守儿童心理状况的了解,为了更好地让那些留守儿童健康快乐成长,我们提出了建立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
1、建立“留守儿童“成长档案,以学校为单位,对全部‘留守儿童’的生活思想、学习和家庭教育情况进行调查摸底,逐一登记造册,建立反映其进步与不足的成长记录档案,并实行动态跟踪及进归档、分类管理、信息共通的工作程序,根据档案记录情况有效的做好工作。
2、建立“留守儿童”家长联系热线,通过书信、电话、家访召开家长会等形式,与“留守儿童”的家长主动沟通,经常联系,让家长及时了解掌握孩子的情况。
3、培训“留守儿增设一些课程内容和生活能力训练内容,提高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增强生活自理能力,养成良好生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