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调研报告(通用3篇)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调研报告 篇一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日益受到重视。为了更好地了解当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情况,我们进行了一次调研,并撰写了以下报告。
一、调研目的与方法
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了解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及探讨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调研方法主要包括问卷调查、访谈和实地观察。
二、调研结果
1.农村居民对精神文明建设的认知程度有待提高。调研发现,部分农村居民对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解存在一定的模糊性,甚至存在一些误解。这需要相关部门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村居民的认知水平。
2.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投入不足。调研发现,目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经费投入较少,建设规模较小。这导致一些农村地区的文化设施建设不完善,文化活动的开展也受到限制。因此,需要加大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资金投入,提升农村文化建设水平。
3.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有待丰富。调研发现,目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主要集中在文化设施建设和文化活动开展上,缺少对农村居民精神需求的满足。因此,需要进一步丰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开展更多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满足农村居民的精神需求。
4.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主体责任有待明确。调研发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责任主体不明确,相关部门和组织之间的协作不够紧密。因此,需要明确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主体责任,加强各相关部门和组织之间的合作,形成合力。
三、建议与对策
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村居民的认知水平。通过各种渠道和形式,向农村居民普及精神文明建设的知识和意义,增强他们的认同感和参与度。
2.增加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资金投入。相关部门应该加大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资金支持,推动文化设施的建设和文化活动的开展。
3.丰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除了加强文化设施建设和文化活动的开展外,还应该注重农村居民精神需求的满足,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道德伦理讲座等活动,提升农村居民的精神文明素质。
4.明确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主体责任。相关部门和组织应明确各自的职责和任务,加强协作,形成合力,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
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有了更清晰的认识。相信在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将取得更大的成就。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调研报告 篇二
近年来,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成效显著,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为了更好地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我们进行了一次调研,并撰写了以下报告。
一、调研目的与方法
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了解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进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以及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措施。调研方法主要包括问卷调查、访谈和实地考察。
二、调研结果
1.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调研发现,近年来,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在政策支持和社会关注的推动下,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农村居民的文化素质和道德水平有所提高,文化设施的建设和文化活动的开展得到了加强。
2.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调研发现,一些地区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仍存在投入不足、内容单一、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另外,一些农村地区的文化设施建设滞后,文化活动的开展受到限制。
3.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需要加强协作和合作。调研发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涉及多个部门和组织,但相关部门和组织之间的协作和合作不够紧密,工作推进存在一定难度。
三、建议与对策
1.加大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投入力度。各级政府应加大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资金投入,提升农村文化设施的建设水平,丰富文化活动的内容和形式。
2.丰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除了加强文化设施的建设和文化活动的开展外,还应注重农村居民精神需求的满足,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道德伦理讲座等活动。
3.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协作和合作。相关部门和组织应加强沟通与协调,明确各自的职责和任务,形成合力,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进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相信在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将取得更大的成效。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调研报告 篇三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调研报告
精神文明建设在中国近代发展的语境为改革开放新词语,将精神文明及物质文明并列的两种文明的理论及政策语汇。下面YJBYS小编为你送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调研报告。
在今年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上,中宣部刘奇葆部长作出重要批示,指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要牢牢把握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根本任务,坚持以人为本、重在建设,以美丽乡村为主题,深化农村文明创建,着力培育新型农民、建设文明乡风。近年来,XX市紧紧围绕美丽乡村建设,突出抓好民风建设和环境整治,坚持城乡统筹、一体推进,推动培育践行核心价值观各项任务落细落小落实。
一、近年来XX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情况和成效
近年来,XX市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摆上重要位置,突出抓好农民道德素养培育和农村文明程度提升,努力创新形式载体、拓展内容渠道,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成效。
一是文明新风广为弘扬。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指引,在镇村、社区普遍设立道德讲堂,每年举办“道德评弹”、模范事迹报告等活动超过150场,道德讲堂成为基层群众的精神家园。开展“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寻访身边道德模范新闻行动”,充实市、镇两级凡人善举典型库,试点发布“善行义举榜”,开展道德模范评比表彰、“六个一”关爱礼遇等活动,先后推出梅李镇薛馥华、支塘镇曹留保等5位来自农村的“中国好人”,为群众树立起具有时代气息的价值导向。以支塘镇蒋巷村、虞山镇梦兰村等一批文明村为榜样,实施“十村万户”乡风文明示范工程,制订“十
好文明户”村规民约,推出“同吃同住”养老敬老、文明户“福利变奖励”等措施,推动形成文明、醇厚的乡风民风。二是文化民生大为改善。农村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实现提档升级,建立覆盖全部行政村的“四位一体”综合信息服务体系,“四馆一站”免费开放,在沙家浜、古里等镇推广农村有线智慧社区,数字电视实现村村通,用户总数超过21万户。“三下乡”、“村村演”等文化惠民活动每年举办公益巡演、广场文艺超过300场,各地开展的文化活动也受到群众热烈欢迎,海虞镇“红杉树书场”、尚湖镇“兰花艺术团”,评弹、戏曲月月都有演出,梅李镇以“孝爱”为主题组织“孝廉、孝和、孝德”系列文化活动,董浜镇设立灯谜一条街,推出灯谜竞猜等节目,使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各地还结合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精心培育地方特色文化,虞山镇民举办的俗文化、农副产品、文明成果“三进城”,广受XX市民欢迎,梅李镇“孝爱文化”、董浜镇“灯谜文化”、古里镇“藏书文化”,汲取了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逐步打响了品牌。
三是文明创建扎实推进。优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新风杯”考核办法,考核部门由 35个精简为12个,考核内容由双百分压缩为100分,改变年终集中检查方式,更加注重日常工作考核,进一步调动了基层工作积极性,2013年,XX市9 个镇全部通过省级文明镇考评,实现“满堂红”,沙家浜镇荣获江苏省文明镇标兵称号,16个村、4个社区获评省级文明村、社区,梦兰村被授予江苏省文明村标兵荣誉。城乡文明创建互动频繁,一批省级文明单位和村社结对共建,全市结成近百个共建对子,促进发展要素向农村集聚、城市文明向农村延伸。扎实推进志愿服务工作,建立170多个村级志愿服务站,“虞城热心人”、“仁风古里”等一批志愿服务团队做大了影响,“海虞妈妈”助学关爱志愿服务行动获评省级优秀志愿服务项目。
四是关心农村未成年人成长。在蒋巷村建立XX市首个省级未成年人社会实践基地,2013年,XX市青少年活动中心与蒋巷村基地“强强联合”,形成“一体两翼”的教育模式,截止目前,累计接纳中小学生社会实践近10万人次。各地还依托51个学校乡村少年宫、17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45个校外辅导站,组织“七彩的夏日”、“缤纷的冬日”、“我们的节日”等主题活动,辛庄镇设立“德善基金”关爱青少年成长成才,沙家浜镇开展以“红色文化”为特点的校园教学,形成了“一镇一品”德育特色,清理网吧、打击游贩等校园周边环境清理行动实现常态化开展,为青少年成长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
总体来看,这些年我们所做的工作,丰富了农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激发了农村文明创建活力,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动城乡一体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基本现代化成就的有力支撑,是社会各个方面、广大农村干部群众共同努力的结果。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少数领导对精神文明建设重视不够,一些农民的公德意识、集体观念淡薄,道德冷漠、伤风败俗的人和事时有出现,少数村级党组织软弱涣散,难以起到战斗堡垒和示范带头作用,镇村发展差距呈扩大之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发展还不均衡;文明创建工作的内容、形式相对单一,工作动力和延续性显得不足,载体建设水平还有待提高;公共文化设施使用率偏低,文化活动对年轻人吸引力不强,基层文化队伍整体素质参差不齐,文化产品和服务能力还不能满足群众需求;农民的道德意识、价值取向、文化认同趋于多样,少数人参与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性不高,一些不健康不科学不文明的现象还不同程度存在。对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在实践中加以解决。
三、关于今后工作的建议和对策
当前,XX市正处在全面深化改革、推进转型升级的重要时期。现代化建设实践,需要做可以做的事情很多,从某种意义上说,最艰巨繁重的任务还是在农村。因此,在新形势下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农民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转变、农村社会和谐稳定,显得尤为迫切。今后一个时期,我们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要始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紧紧围绕美丽乡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战略,坚持教育引导为先,着力抓好民风建设和环境治理,全面提升农民思想道德素养和农村社会文明程度,让农村“环境更美、风尚更美、人文更美、秩序更美、创业更美”,为建设“美丽常熟”创造良好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