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就业调查报告(推荐3篇)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就业调查报告 篇一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城乡差距的缩小,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成为了一种普遍现象。为了提高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各级政府和相关机构纷纷推出了各种培训项目。本报告旨在调查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就业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对于提高就业能力和增加收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近八成的受访者表示,在参加培训后,他们的就业机会明显增加,薪资也有所提高。其中,技术类培训和创业培训获得了较高的满意度,这与当前社会对技能工人和创业者的需求密切相关。
然而,调查也发现了一些问题。首先,培训机构的质量参差不齐,有的培训课程内容过于简单,无法满足实际需求;有的培训机构虚假宣传,承诺就业机会却无法兑现。其次,一些受训者在参加培训后仍然面临就业困难,主要原因是他们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和专业技能。此外,一部分受训者面临的就业机会相对较少,多数只能选择在城市的低技能岗位上工作,收入相对较低。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首先,加强对培训机构的监管,确保培训课程的质量和实用性。政府和相关机构可以建立评估体系,对培训机构进行评级,鼓励优质培训机构提供更多实用的课程。其次,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员的实际工作技能。培训机构可以与企业合作,提供实习机会,让学员在实际工作中学到更多的技能和经验。同时,政府可以提供一定的补贴和奖励,鼓励企业提供更多的实习岗位。最后,加大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支持力度,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培训资源。政府可以通过招聘会、创业指导等方式,为农村劳动力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并提供相应的培训和扶持政策。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就业是农村经济发展和城乡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加强培训质量,提高学员的实际工作技能,增加就业机会和培训资源,可以进一步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发展,实现农村劳动力的增收和可持续发展。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就业调查报告 篇三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就业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调查目的要明确,从根本上来说,就是为了掌握实际情况,有助于制定和执行正确的方针政策,使我们各项工作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下面YJBYS小编为你送上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就业调查报告。
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号角已经吹响,如何在西部大开发的浪潮中抓紧历史机遇,将我市的民生事业推向前进。近期,市劳动就业局对我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就业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并在深入研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形成了本报告。
一、基本情况
xx市总人口74.5万人,农业人口 30.2万人(占总人口的40.5%),其中农村劳动力16.78万人。近来年,我市按照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解决民生问题的要求,围绕就业服务、信息网络、职业培训和社会保障“四大平台”建设,通过各种
扶持和保障政策,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初步形成了“政府引导、市场就业、有序转移、保障权益”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新格局。2008年以来,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9.88万人(次),工资总收入11.74亿元,人均6650 元。其中今年1—8月转移就业6.85万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14.17%,工资总收入3.61亿元,人均5270元,预计年底可达7000元。二、我市主要做法及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提高思想认识。一是实行层层目标管理考核机制。市委、政府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绩效考核内容,实行目标管理,年终考核奖罚。各级党委、政府加大宣传力度,在全社盈造了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良好氛围。
二是制定优惠政策,降低就业门槛。我市把农民工就业管理纳入城市公共就业服务体系降低农民工进城的门槛,吸引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有效解决劳资双方关系问题和农民盲目外出或权益没保障及企业主 “招工难”等一系列问题。2010年,xx市委、市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城镇化发展的意见》(石党发〔2010〕44号),打破城乡二元户籍管理体制,在全市实行“一元化”户籍管理制度。打破城乡分割的就业和社会保障体制,创新失业登记制度,对进城落户无业农村劳动力办理失业登记,优先安排并享受相关政策待遇,建立城乡一体的就业培训制度和统一的劳动力市场,整合各类培训资源,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力度,对初高中毕业生未能继续升学的农村青年鼓励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在校期间的培训费、技能鉴定费由市、县本级财政给予相应补助。
(二)加强组织培训,提高就业技能。牢固树立抓培训就是抓就业的理念,把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作为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重要措施来抓。根据农村劳动力参加培训的意愿,利用冬季农民工返乡、农闲时间,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工作,提高农民工转移就业的积极性。针对农民特点,引导农民在做大做优做特设施农业中创大业、创新业。培训服务重心下移到农民家门口,把培训班办到乡村,提高了培训组织化程度。近几年,分别在xx县的13个乡镇、xx区的6个乡镇和xx区的隆湖开发区开办了电焊工、瓦工、架子工、钢筋工等专业培训班,并进行职业技能培鉴定,落实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取得了明显效果。截止目前全市已累计培训农村劳动力10万人,培训后转移就业率达到80%以上。
(三)加强市场建设,促进转移就业。大力培育和发展一批经营灵活、运作规范、遵纪守法的劳务中介组织和劳务经纪人队伍,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目前,全市共有带领500人以上转移就业的劳务中介公司22家,带领100人以上转移就业的劳务经纪人 75人,带领30人以上转移就业的农村能人317人,发挥他们联系市场紧密、获取信息快捷、组织灵活高效的优势,最终形成政府宏观管理、中介组织转移、服务体系健全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经营模式,确保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可持续发展。近年来,我市60%以上的农村富余劳动力是通过劳务中介组织和劳务经纪人带动就业的.。
(四)加强维权保障,和谐劳动关系。加强劳动执法监察、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2009年受理农民工投诉案件452起,为5561名农民工讨薪2292 万元。在维权方面还通过组建劳务产业工会,发展农村劳动力加入工会组织,解决好就业后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协调用人单位与务工人员签订劳动合同,参加社会保险,维护合法权益。对农村劳动力开展“送技能、送法律、送文化、送健康”四送活动,增强农村劳动力守法务工、文明务工和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
(五)搭建服务平台 ,提供就业服务。大力开展“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等活动,召开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专场招聘洽谈会,积极推荐农村劳动力就业。自20XX年以来共组织各类招聘洽谈会 128场,共有 2837家单位参加洽谈会,进场求职人员56300人,达成就业意向18977 人。
另外针对我市脱水蔬菜企业和枸杞采摘用人情况,加强与宁xx区市县的联系和沟通,引入近万名农村劳动力解决脱水蔬菜企业和枸杞采摘用人紧缺问题。
(六)扶持自主创业,实现以创业带动就业。鼓励引导在外务工经商农民工返乡自主创业,积极培养和扶持创业带头人,实现“一人创业、带动一方致富”,形成创业带就业,以就业促创业的良性循环。制定出台了《xx市实施“创业富民工程”的意见》、《xx市促进服务业发展暂行办法》、《xx市支持创业小额担保贷款管理办法》等政策措施,对农村劳动力返乡创业给予小额贴息贷款支持,各县(区)建立农村劳动力创业园,扶持鼓励农村劳动力返乡创业,培育出了一批创业典型。截止8月末,全市个体工商户发展到 2.7万户,培育小老板4189 人,兴办创业实体1924个,扶持创业实体升级203 个,创建孵化基地和创业园30个。创业促就业倍增效应明显,累计创造新就业岗位24597 个。创业收入成为城乡居民收入的重要增长点,2009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409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420元,分别比2007年增长34.7%和 30.1%;创业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效果明显,2009年地方财政收入22.65亿元,比2007年增长66.54%。四年来,共投入全民创业专项资金 7398.8万元,设立小额担保贷款基金1900万元,累计发放小额贷款16767万元,扶持创业3933户,贷款贴息412.6万元。带动就业 13899人。将小额创业贷款最高额度提高到50万元。探索实施了政府免担保的贴息贷款方式,解决了担保基金紧张的问题。
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劳动力自身素质偏低,外出务工就业难。2009年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75.9%,无职业技能的占62.2%。由于文化程度低,专业技能差,大部分只能从事工资较低、劳动强度大的建筑、餐饮等脏、累活,外出务工就业难。劳动力素质的低下既制约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规模和速度,也制约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层次的提高。
(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还存在制度障碍及自身认识不足。一是农村劳动力进城谋生成本高,无力在城镇购置住房,安家落户;二是大部分农民工离乡不离土,不愿放弃土地而进城安家,大部分是在农闲季节进城打短工,不愿签订劳动合同,人员流动性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用人单位的正常生产。三是80后出生的人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存在眼高手低的现象。
(三)多部门培训,培训工种单一。农村劳动力培训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农牧、工会、民政、残联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进行培训,造成重复培训,短期、简单工种培训多,不能从根本上提高劳动者的就业技能。
(四)失业保险基金列支范围窄,农民工培训经费不足。
按照有关政策规定,从失业保险基金提取的职业培训补贴,只能用于城镇下岗职工,而不能用于农村劳动力职业介绍和培训,不适应当前城乡就业一体化和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
(五)基础设施不健全,制约了工作的有效开展。目前,村、乡镇工作机构不健全,人员、经费不到位,基层就业服务平台无现代化的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离城乡一体化统筹就业要求还有很大差距。
三、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几点建议
(一)结合实际,给予相应政策支持。xx市是自治区统筹城乡发展试点城市,今年市委、政府在推动城镇化进程中,打破了城乡二元户籍管理体制。建议扩大失业保险基金支出范围,从失业保险基金提取职业介绍补贴和职业培训补贴,可用于xx市城乡居民培训和就业,使失业保险基金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二)加大经费投入,整合培训资源,强化监管力度。一是
各级政府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经费有计划地列入财政预算,保证职能部门的培训经费,使我市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抓得更实、抓得更好、更能出成效。二是切实解决多部门培训,重复培训,培训工种单一的问题。一方面争取政策支持,加大部门培训资金的投入,充分发挥多部门培训资金的效益,加强财政、审计部门对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另一方面对农村劳动力多部门培训从业务管理上进行整合,统一开发计算机管理软件,避免重复培训,提高培训质量。
(三)加大培训力度,建立职业技能培训与转移就业联动机制,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大力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就业准入制度,把未能继续升学的农村初高中毕业生作为培训重点,鼓励农村劳动力参加技术含量较高、培训周期较长、就业前景较好的职业技能培训,通过培训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由体力型转向技能型转变,增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能力。
(四)完善政策体系,加快城镇化进程步伐。根据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城镇化发展的意见》,各职能部门结合实际,制定相应的配套政策,推动城镇化进程。
(五)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网络建设,进一步强化现有县、乡、村网络功能,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提供信息服务;建立以村为基础,以乡为单位,以县(区)汇总的农村劳动力资源库,建立农村劳动力登记的制度,做到人员底数清、择业意向清、职业技能清、家庭情况清,以确保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实名制及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六)加大农村劳动力创业的政策支持。按照自治区、xx市关于大力推进全民创业的相关政策,对农村劳动力与城镇人员实行同样的优惠政策,加大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扶持有创业意愿和创业能力的农村劳动力返乡创业。发展设施农业和新特色种植,兴办农副产品加工和流通企业,带动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