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大学生论文开题报告(实用3篇)
最新大学生论文开题报告 篇一
标题: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原因与对策研究
摘要: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备受关注。本文旨在通过深入分析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为大学生就业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问题;原因;对策
一、研究背景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大学毕业生数量的不断增加,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凸显。大学生就业不仅关系到个体的生计问题,也影响着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因此,研究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原因与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目的
本文旨在通过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深入分析,找出影响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原因,并根据这些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1. 研究内容
本文将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1)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现状分析;
(2)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主要原因;
(3)针对不同原因提出的对策与建议。
2. 研究方法
本文将采用文献研究、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等方法,收集相关数据与信息。通过统计分析和逻辑推理等方法,对研究对象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四、预期结果与意义
通过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原因与对策进行研究,预计可以得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结果:
(1)明确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主要原因;
(2)提出一系列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3)为大学生就业提供参考和借鉴,促进大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的提高。
本研究对于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实际价值。
最新大学生论文开题报告 篇二
标题:大学生创业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创业政策的扶持,大学生创业成为当前的热点话题。本文旨在研究大学生创业意愿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推动大学生创业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因素;研究
一、研究背景
大学生创业既有助于促进就业,也有助于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因此,研究大学生创业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对于推动大学生创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目的
本文旨在通过对大学生创业意愿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探索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形成机制,为大学生创业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1. 研究内容
本文将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1)大学生创业意愿的现状分析;
(2)影响大学生创业意愿的主要因素;
(3)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形成机制。
2. 研究方法
本文将采用文献研究、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等方法,收集相关数据与信息。通过统计分析和逻辑推理等方法,对研究对象进行深入分析,并探索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形成机制。
四、预期结果与意义
通过对大学生创业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预计可以得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结果:
(1)明确大学生创业意愿的现状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2)揭示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形成机制;
(3)为推动大学生创业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研究对于推动大学生创业,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际价值。
最新大学生论文开题报告 篇三
最新大学生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开题答辩是对选题是否恰当、研究能否如期进行的一个初步检测,在答辩过程中,答辩评委往往会提许多不曾想到的问题。下面YJBYS小编为你送上最新大学生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一】
试论班级管理策略
一、选题目的和意义
1、目的:
传统意义上的班级管理通常是以班主任为班级管理主体,班主任具有绝对的说一不二的主导权,班级的健康运行与否及成长命运与班主任休戚相关。随着科学发展的新潮流,创新时代席卷而来,“人本教育”、 “个性发展”、“合作学习”等班级管理理念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应时而生,它们真正具体到班主任班级管理中,各种问题凸显,发人深省。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领导与被领导的上下级关系并没有消退,甚而愈演愈烈。强化对于班主任班级管理策略的提升,能够有效的改善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冲突现象,同时也能营造一种和谐的管理关系。
2、意义:
本文通过对班级管理策略进行探究,试图探索分析新时期班主任班级管理策略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改善措施,丰富和发展了素质教育所倡导的“以人为本,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班级管理策略的班主任班级管理理论。因此,本课题的探究在奠定理论基石的同时,对于促进“以生为本”的全面实施及班级管理策略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及现实意义。概括性的来说,通过对于班级管理的策略的探讨,能够有利于学生全面化发展、有利于班主任专业化发展、有利于学校和谐化发展。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拟研究的主要内容
研究方法、手段和途径
三、论文提纲
试论班级管理策略
摘要
1•相关概念
1.1班主任
1.2班级管理
2班级管理特征及基本任务
2.1班级管理的特征
2.2班级管理的基本任务
3班级管理现状问题
3.1集权化管理
3.2缺乏人格魅力
3.3缺少心理辅导
3.4忽视赏识
4班级管理优化建议
4.1科学角色定位
4.2强化责任意识
4.3强化人文关怀
4.4注重心理沟通
4.5促进激励认同
总结
参考文献
四、参考文献
[1]齐学红主编.班级管理[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7.
[2]钟启泉.班级管理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8.
[3]魏国良.学校班级教育概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3.
[4]林冬桂,张东,黄玉华.班级教育管理学[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6.
[5]唐劲松.点击中美课堂一中美教学模式操作性比较[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12.
[6]易红郡著.英国教育的文化阐释[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0.
[7]郭毅主编.班级管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5.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二】
一、题目:汉语介词“在”,“跟”,“对”,“从”和韩语助词的对比较
二、指导教师对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的具体内容要求:
一、选题背景
介词在汉语语法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汉语虚词中,由于介词功用较为复杂、涉及因素较广,汉语学习者经常会在使用时出现各种偏误,所以介词教学成为对外汉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介词是虚词,没有实在的词汇意义,但是介词有很重要的语法功能,在句法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对数量有限的介词进行分类分析,是我们深入介词研究的一个有效方法。对于对外汉语教师来说,把类别名称教授给汉语学习者并不难,但是对于理性意义近似、同一功能类的介词,就需要在教学的时候多下功夫,否则往往会造成汉语学习者的误用、混用。对于介词的研究,以往大多停留在单个介词的分析、描写与应用方面,而对于易混介词的异同缺少系统的辨析。本文的研究就在于弥补以往著作和作品中对于易混介词研究的不足,不仅对每个介词的意义、用法都进行条理性的解释,还注重它们用法的不同,并对留学生出现的介词混淆进行合理的解释,为对外汉语介词教学方法提供新的启示。
二、选题目的
随着中韩两国关系的不断发展,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交流日益频繁,韩国人学习汉语的热情也呈明显的`上升趋势,近年来,到中国学习汉语的留学生中,韩国学生人数一直是最多的,韩国国内也出现“汉语热”,目前韩国有142所大学开设了中文课,而且即将在中小学开设中文课。因此非常有必要进行专门的对韩汉语教学研究。
留学生在汉语习得过程中感觉最难把握的往往是虚词,所以虚词教学一直是我们对外汉语教学的重点。介词及介词短语作为虚词的一个重要部分,更是我们考察外国人汉语认知规律的一个重要内容。汉语介词虽然数量不多,但在句子中的语法、语义及语用功能却十分突出。韩语属于黏着语,在韩语里,词在句中的关系是由各种各样的词尾来表示的,汉语介词表示的语法关系几乎都可以对译成韩国语的格助词或动词。几个介词可以译成一个格助词或动词,一个介词也可以译成几个格助词或动词。因而容易混淆.特别是那些意义相似或相近的介词更是令人头痛。韩语没有汉语介词的概念,因此在韩国学生的口语及书面语中,存在着大量的介词偏误。介词成为韩国学生汉语学习中的难点,也是对韩汉语教学和研究的重点之一,弄清二语习得的容易混淆的地方,也是这篇文章的研究目的。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情况
五、研究内容
六、研究进度
七、参考文献
[1]. 马云鹏主编.课程与教学论[M].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005
[2]. 李泉著.对外汉语教学理论思考[M].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5
[3]. 赵金铭主编.对外汉语教学概论[M]. 商务印书馆, 2004
[4]. 袁振国主编.当代教育学[M].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4
[5]. 陆俭明著.作为第二语言的汉语本体研究[M].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5
[6]. 黄冰编著.第二语言习得入门[M].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7]. 陈昌来著.介词与介引功能[M]. 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2
[8]. 刘月华等著.实用现代汉语语法[M]. 商务印书馆, 2001
[9]. 张斌主编.现代汉语虚词词典[M]. 商务印书馆, 2001
[10]. 侯学超编.现代汉语虚词词典[M].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王建勤主编.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研究[M]. 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1997
[11]. 李临定等编写,吕叔湘主编.现代汉语八百词[M]. 商务印书馆, 1980
[12]. 周文华. 介词“对”不同义项的中介语使用情况考察[J]. 华文教学与研究. 2011(01)
[13]. 王笑艳. 留学生使用“关于”一词的偏误分析[J].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3)
[14]. 周小兵,刘瑜. 汉语语法点学习发展难度[J]. 华文教学与研究. 2010(01)
[15]. "HSK动态作文语料库"课题组. “HSK动态作文语料库”正式开通[J]. 世界汉语教学. 2009(01)
[16]. 高亚云. 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韩国留学生“不”和“没(有)”否定结构习得研究[D]. 北京语言大学 2009
[17]. 何薇. 汉语常用对象类介词的分析与教学[D]. 苏州大学 2004
[18]. 高霞. 现代汉语介词“在”、“跟”、“对”、“从”的对英汉语教学研究综述[J].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08(12)
[19]. 吴漪萍. 韩国留学生使用介词“在”的偏误分析及教学对策[D]. 扬州大学 2013
[20]. 胡颖. 基于对外汉语教学的介词“在”和“于”研究[D]. 湖南师范大学 2012
[21]. 钟芳杰. 基于对外汉语教学的介词“对”和“给”的对比研究[D]. 湖南师范大学 2012
[22]. 刘乐乐. 基于中介语语料库的汉语介词习得研究[D]. 辽宁师范大学 2012
[23]. 李彩凤. 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介词“在”与“从”的对比研究[D]. 暨南大学 2011
[24]. 张会兰. “从”类介词研究[D]. 华东师范大学 2009
[25]. 欧慧英. 同义介词“从”和“由”的对比研究[D]. 北京语言大学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