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学生人际交往调查报告【优选3篇】
中学学生人际交往调查报告 篇一
标题:中学生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摘要:本调查报告旨在探讨中学学生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通过对一所中学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我们发现了以下几个主要问题:沉迷于手机导致交流减少、社交焦虑、友谊浅薄、缺乏尊重与理解。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建议学校和家长共同努力,提供更多的社交活动和培训,加强学生的人际交往技巧和情商培养。
一、问题分析
1. 沉迷于手机导致交流减少:调查结果显示,超过80%的学生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间超过3小时,这导致了他们与他人的面对面交流明显减少。这种现象使得学生们更难与人建立深入的友谊关系,也增加了他们的孤独感。
2. 社交焦虑:近60%的学生表示在与人交往时感到紧张和不自在。他们害怕被拒绝或被嘲笑,因此往往选择回避社交场合。这种社交焦虑导致他们错失了很多交友和学习的机会。
3. 友谊浅薄:调查发现,超过70%的学生认为他们的友谊关系都比较浅薄,缺乏真正的信任和互助。这可能与学生们缺乏时间和机会去深入了解彼此、关心他人的需求有关。
4. 缺乏尊重与理解:部分学生反映,他们在与同学交往时常常遭受歧视、欺凌或不尊重。这种情况使得他们对人际交往产生了防备心理,不愿意主动与他人建立联系。
二、解决方法
1. 学校的角色:学校可以组织更多的社交活动,例如班级聚餐、户外拓展等,提供学生们互相交流和合作的机会。同时,学校还可以开设相关的人际交往课程,培养学生的交流技巧和情商。
2. 家长的角色:家长可以与孩子进行沟通,提醒他们减少使用手机的时间,鼓励他们与同学面对面交流。家长还可以给予孩子更多的关注和理解,帮助他们解决社交焦虑问题。
3. 学生的努力:学生们需要主动参与各种社交活动,主动与他人建立联系。同时,他们也应该学会尊重和理解他人,积极关心他人的需求。
结论:中学学生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需要学校、家长和学生共同努力来解决。通过提供更多的社交活动和培训,加强学生的人际交往技巧和情商培养,我们相信中学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够得到有效的改善。
参考文献:
1. Smith, J., & Johnson, A. (2018). The impact of excessive smartphone use on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among high school students. Journal of Adolescent Psychology, 42(3), 345-356.
2. Brown, L., & Williams, C. (2019). Social anxiety and its impact on adolescent social relationships. Journal of Youth Studies, 22(5), 678-692.
中学学生人际交往调查报告 篇二
标题:中学生人际交往中的优势与挑战
摘要:本调查报告旨在探讨中学学生人际交往中的优势与挑战。通过对一所中学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我们发现了中学学生人际交往的优势在于友谊的多样性、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和人际关系网络的拓展。同时,我们也发现了一些挑战,如社交媒体的负面影响、人际关系的稳定性以及群体压力等。了解这些优势和挑战对于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人际交往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优势分析
1. 友谊的多样性:中学学生有机会结识来自不同背景的同学,从而能够拓宽自己的视野,增加对不同文化和价值观的理解。
2. 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中学生常常需要参与各种团队活动,如班级项目、社团活动等,这种合作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 人际关系网络的拓展:中学学生有机会结交更多的朋友和同学,建立广泛的人际关系网络,这将对他们的社交和职业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挑战分析
1. 社交媒体的负面影响:学生们在社交媒体上花费大量时间,这导致他们较少与人面对面交流,缺乏真实的人际互动。
2. 人际关系的稳定性:中学生的人际关系常常较为不稳定,他们可能因为升学、毕业等原因而与好友分离,这对他们的情感发展和适应能力产生一定的影响。
3. 群体压力:中学生常常面临来自同伴和社会的压力,例如受到欺凌或同伴的评价,这可能对他们的人际交往和自尊心造成负面影响。
结论:中学学生人际交往中既存在优势又面临挑战。了解这些优势和挑战对于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人际交往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学校和家长应该与学生共同努力,提供更多的社交活动和培训,帮助他们克服挑战,发挥优势,全面提升人际交往能力。
参考文献:
1. Zhang, M., & Wang, Y. (2017). The impact of social media on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among high school students.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Development and Exchange, 10(2), 123-136.
2. Chen, S., & Li, L. (2018). Stability and change in adolescent friendships: A longitudinal study. Journal of Youth and Adolescence, 47(6), 1209-1220.
中学学生人际交往调查报告 篇三
中学学生人际交往调查报告
这次是对中学学生在学习、生活、活动等方面进行调查,下文是yjbys小编搜集整理的关于中学学生人际交往调查报告详情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问题的提出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和技术应用时期,也是各国政府在教育体制改革的重点。技术应用离不开合作和互动方式,合作必须建立在互相信赖的人际交往的基础之上才得以实现,因此培养学生广交朋友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建立正常的人际交往关系,正确处理好人际关系,才能更好地适应新世纪和当代社会的需要,才能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为了比较客观地了解当代农村初级中学的班级人际交往的现状,为教育行政部门作出科学的教育决策提供客观的第一手资料,以便改善不良的人际交往状况,引导学生学会交往,提高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鉴于以上原因,我们确立这个课题进行调查研究。
二、调查的内容
本调查研究工作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法,在本校初二年级组六个平行教学班中随机抽取一个教学班进行调查问卷,该教学班共有43位学生,其中男生21名,女生22名,平均年龄13.5周岁,被调查的对象中农村学生占全体学生总数的97.7%,学习成绩该教学班在整个年级组中名列前茅(语文、数学、英语、物理以初一第一学期的期终考试为参考指标),本次调查共分二十七个指标,其中二个指标各分三个支指标进行调查,基本能客观地反映学生、同伴和长辈等在活动中的交往情况,同时能主观地反映该班的每一位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的真实情况,问卷着重就农村初级中学学生在学习、生活、活动等方面进行调查。
三、调查结果
为了比较真实地反映该班学生人际交往的基本情况,对问卷调查所采集的原始数据应用数理统计学的有关原理进行对原始数据作精加工,现整理如下:
表㈠ 农村初级中学学生家庭结构统计表
结构 三代同堂 核心家庭 单亲随父 单亲随母 其他 户数 25 14 2 0 2 百分比 58% 32.6% 4.7% 0.0% 4.7%注:核心家庭是指三口之家
表(二) 农村初级中学学生最烦恼的事统计表
项目 学习困难 生活困难 健康欠佳 家庭不和 师生紧张 同学不和 没有困惑 人数 32 2 8 2 8 19 22 百分比 34.4% 2.2% 9.6% 2.2% 8.6% 20.4% 23.6%表(三) 农村初级中学学生遇困惑主要倾诉对象统计表
项目 家长 老师 同学 朋友 咨询人员 写日记 不倾诉 其他 人数 10 1 3 18 0 4 6 1 百分比 23.3% 2.3% 7.0% 41.9% 0% 9.3% 14% 2.3%表(四) 农村初级中学学生成为好朋友的原因统计表
项目 爱好相同 性格相似 学习互助 观点相同 相识已久 课余同在 信赖可靠 其他 人数 15 19 10 20 6 22 32 3 百分比 11.8% 15.0% 7.9% 15.7% 4.7% 17.3% 25.2% 2.4%表(五) 农村初级中学学生主要交流对象人数统计表
项目 父亲 母亲 教师 学生干部 同伴 自己 不想解决 其他 有趣的事 2 8 1 0 31 0 0 1 学习困难 0 0 10 7 16 10 0 0 生活困难 7 24 3 0 2 7 0 0 课余时间 1 3 0 0 36 1 0 2 累计(人) 10 35 14 7 85 18 0 3 百分比 5.8% 20.5% 8.2% 4.1% 49.4% 10.5% 0% 1.7%表(六) 农村初级中学学生际交往拥有好朋友的分类统计表
项目 人数 频数 平均频数 得分 平均分 男生 21 60 2.86 121 5.76 女生 22 69 3.14 137 6.23 全班 43 129 3.00 258 6.00表(七) 农村初级中学学生对好朋友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对比统计表
项目 优(A≤1) 良(A≤2) 中(A=3) 差(A≥4)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男生 8 38.1% 3 14.3% 2 9.5% 8 38.1% 女生 8 36.4% 1 4.5% 1 4.5% 12 54.6% 全班 16 37.2% 4 9.3% 3 7.0% 20 46.5%A=┃自我评价人数-同伴评价人数┃
表(八)农村初级中学学生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数据处理汇总统计表
项目 样本容量 自我评价 同伴评价 T值 P值 基本结论 平均数 标准差 平均数 标准差 男生 21 6.33 2.97 2.86 1.90 4.51 P>0.05 两者评价存在显著差异 女生 22 7.18 2.28 3.14 2.25 5.92 P>0.05 全班 43 6.91 2.31 3.00 2.07 8.27 P>0.05
四、调查结果分析
在本次调查过程中,我们对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作了必要的访问,对学生人际交往的统计数据运用了教育统计学的有关原理和方法,对原始数据作了大量的处理工作,以求得比较准确的`结论。本次调查主要采用了两个指标(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进行比较分析。
1、从表(六)可以知道:中学生被本班同学列为最好的朋友,次数平均为3次,其中男生为2.86次,女生为3.14次,女生优于男生;女生平均分为6.23分,男生的平均分为5.76分,平均得分为6.00分,女生得分略高于男生,这充分说明农村初级中学的学生对自己人际关系的总体评价过高。
2、中学生认为好朋友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种类型,从表(四)中不难求得,首先是同学之间要信赖可靠,其次课余时间经常在一起交流,彼此间有相互了解,倾吐自己的心声,再次是在学习上互助,同学之间有问题互相帮助,帮助同学解决学习上的困难,最后是性格形似、兴趣、爱好相同,参加某一项活动后,交流的机会增加,很容易形成好朋友的原因。从同伴评价的结论中可以知晓,好朋友常常三、四个组成一个小群体,在这些好朋友中,初中二年级学生的男、女同学界线分明,在调查中发现只有一位学生拥有异性好朋友,其余均是同性朋友组成的群体。
3、中学生对自己人际关系的评价与人际关系的客观状况农村初级中学学生人际关系的自我评价和客观评价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有37.2%的学生两者之间的评价基本相符,但两者完全吻合的人数只占全班人数的2.3%,有62.8%的学生不能真正反映自己的人际关系状况,其一学生反映自己人际关系的水平高于实际人际关系的高达95.4%,相差5位及以上的占44.2%,其二低于实际人际关系的只占2.3%,说明两者之间的评价有特m显著的差异,学生对自己人际关系的评价期望值过高,因此反映了中学生对好朋友的理解存在着片面性、盲目性。
4、在本次调查中还发现,好朋友拥有最多的9人次,大于或等于5人次占全班人数的16.3%,没有拥有一位好朋友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9.3%,其中男、女学生中,女学生拥有的比例比男生高出14个百分点,男生中拥有好朋友的对象中,学习成绩好、中、差的比例相当,学习成绩一般的优于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女生中拥有好朋友的对象中,学习成绩优秀而且是班干部中的比例占75%,女生中学习成绩优秀,学习上互相帮助,增加了互相之间的交流机会,并且在学习上主动帮助学习成绩欠佳的同学,很容易树立自己良好的形象,因此人际关系就比较好,但男、女学生中拥有“孤独者”的比例相同。
五、调查结果分析的对策和建议
1、当代的中学生独生子女率不断上升,家庭结构主要以“三代同堂”和“核心家庭”占主要形式,特别是“三代同堂”,由于年龄上存在很大的差异,不同时代,人的思想,与受教育的时间不同而充分显示出不同的观念,对新生事物的理解等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则需要相互之间经常进行沟通,尽最大努力填补代沟,鼓励小辈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特别是父母对子女的人际交往方面上,思想要解放一些,给子女多一些爱,多一些支持,少一些束缚,正确地引导子女与同伴进行交流,建议社会和学校重视和加强对家长这一领域的教育,此外也请家长时常关心子女在人际交往中出现的新问题,研究对策,帮助子女在人际交往方面解决所面临的问题,正确引导子女在人际交往上健康地发展。
2、学校教育的主体是学生,学生在校时间比较长,作为教育对象理应担当起对中学生人际交往的教育,培养学生的正常交往的能力,传授正确交往的方法和技能。学校应当充分发挥团、队、学生会等职能部门的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的益知、健康、有趣的活动,通过活动,扩大学生交往的范围,增加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只有这样,学生的实际交往能力在活动中提高,学生间的团体合作意识得到进一步加强,但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由于学生的年龄比较小,涉世未深,在实际交往中会面临新的问题,建议学校设立心理咨询室的分支机构“人际交往会诊室”,请富有经验的老师担任辅导员,解决学生在人际交往中所出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的能力。在本次调查中,我们也发现每个群体中总会出现几个“孤独者”,作为教师和班主任应当对这些特殊的学生多一些交流,帮助他们找出原因,寻求人际交往关系不佳的学生改变现状的“处方”,树立他们的信心,使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有所提高。
3、作为中学生的本人而言,在人际交往能力上屡遭失败,应树立信心,改变以往处事的陋习,主动与其他同伴交流,寻求自己的“病因”,多一些信心,必须对自己的行为作必要的“诊断”,克服个性中的消极因素,不断充实自己,在人际交往的能力上更上一个新的台阶。学校教师应针对不同的人际关系的学生,要发挥人际关系较好的作用,帮助人际交往关系欠佳的学生,使学生能在不同程度上提高自己在班级中的地位,以适应新世纪对劳动者综合素质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