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调研实践报告【优质3篇】
大学生村官调研实践报告 篇一
标题:大学生村官调研实践报告——乡村教育问题调查与思考
一、调研目的和背景
为了深入了解乡村教育现状,探索解决乡村教育问题的有效途径,我们作为大学生村官团队进行了一次乡村教育问题的调研实践活动。
二、调研内容和方法
我们选择了某县的几个乡村学校进行了调研。通过访谈、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等方法,我们收集了大量的数据和信息,深入了解了乡村学校的师资力量、教育设施、教学质量等方面的情况。
三、调研结果和问题分析
1. 师资力量不足:乡村学校普遍存在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一些学校甚至缺乏专业教师,导致教学质量参差不齐。
2. 教育设施落后:乡村学校的教育设施相对落后,教室、图书馆、实验室等资源匮乏,无法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3. 教学质量不高:由于师资力量和教育设施的问题,乡村学校教学质量普遍较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得不到有效培养。
四、解决思路和建议
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加大招聘力度、提高薪酬待遇等方式,吸引更多优秀的教师到乡村学校工作,提升教学质量。
2. 加大教育投入:政府应加大对乡村学校的教育投入,改善教育设施,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
3. 推行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机制:通过与城市学校合作,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提升乡村学校的教学质量。
4. 加强家校合作: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学校教育,与学校共同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促进教育质量的提升。
五、总结
通过这次调研实践活动,我们深入了解了乡村教育问题的现状和原因,并提出了一些解决思路和建议。我们相信,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乡村教育问题必将得到有效解决,乡村学生的教育权益将得到充分保障。
大学生村官调研实践报告 篇二
标题:大学生村官调研实践报告——乡村发展与产业升级问题分析
一、调研目的和背景
为了深入了解乡村发展与产业升级问题,推动乡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们作为大学生村官团队进行了一次乡村发展与产业升级的调研实践活动。
二、调研内容和方法
我们选择了某县的几个乡村进行了调研。通过实地考察、座谈会、访谈等方法,我们了解了乡村的产业结构、农产品加工、农村电商等方面的情况,并与相关专家学者进行了交流和讨论。
三、调研结果和问题分析
1. 产业结构单一:乡村经济主要依靠传统农业,产业结构单一,缺乏多元化发展的支撑。
2. 农产品加工水平低:乡村农产品加工环节薄弱,产品附加值低,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3. 农村电商发展不平衡:农村电商发展不平衡,一些地区缺乏电商基础设施和人才支撑。
四、解决思路和建议
1. 推动农业产业升级:通过引进新的农业技术和设备,培育新的农产品品牌,推动农业产业升级,提高农产品质量和附加值。
2. 加强农产品加工和品牌建设:鼓励农民参与农产品加工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培育地方特色品牌。
3. 加大对农村电商的支持力度:政府加大对农村电商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提供培训和扶持政策,促进农村电商健康发展。
4. 加强农民素质培养:通过开展培训和教育活动,提高农民的科技水平和经营能力,增强他们的创业意识和市场竞争力。
五、总结
通过这次调研实践活动,我们深入了解了乡村发展与产业升级问题的现状和原因,并提出了一些解决思路和建议。我们相信,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乡村经济将得到持续健康发展,乡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将得到明显提升。
大学生村官调研实践报告 篇三
关于大学生村官调研实践报告
1、选聘“大学生村官” 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动机不纯、素质不高、作风不实、形象不佳等一系列问题;具体表现在:
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毕业即失业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对于大学生考任村官,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纷纷出台了优惠政策,为大学生解决就业难题找到了一条有效途径。大学生报考村官的积极性空前高涨,甚至出现了大学生退学争选村官,博士后争聘村官的现象。但跟一些报考村官的大学毕业生谈心,他们最直接的动机就是考任村官有相对诱人的工资待遇,相对安稳的工作岗位。有的大学生刚被考录为村官,就急着托关系,找门子,要求直接进入条件较好的乡镇机关工作,根本不想去农村施展才华,发挥作用。接受艰苦条件的磨练,经受农村工作得历练,显然心里准备不足。考任村官无非就是先找一份相对安稳的工作,获取一个考任公务员加分的难得机会,将其作为将来跳出农村的有效踏板,合同期满后,再通过考取公务员,重新回到城里工作。大学生刚刚走出校门,即使是从小生活在农村的大学生,由于一直忙于学业,对农村的'事情也知之不多,了解甚少。光有书本理论,没有实践经验,心高能低,眼高手低,用理论指导实践不会用,不管用,又不愿付苦、不肯屈身向广大群众学习,向老同志学习,向基层实践学习,致使工作无起色,与大学生能力素质不相符。大学生刚刚走出校门,需要老同志领着适应一下农村工作环境,调整一下角色定位也在情理之中。有的甚至入村一年多,没有撰写过一篇有价值、有见地的调研报告,大学生村官的应有价值没有在实践中充分体现出来。有的大学生村官工作能力不高,却摆谱派头十足,没做什么实质性的工作,就把尾巴翘到天上,不知天高地厚;有的大学生村官对村情不十分了解,就乱发议论,品头论足,甚至拉帮结派,人为制造矛盾,影响班子团结;有的不去在提高“知民度”上下真功夫、苦功夫、实功夫,而是挖空心思攀龙附凤、攀权结势提高“知名度”,千方百计为自己登高升迁搭梯子、找路子。群众戏说,现在大学生村官不是来“炼金”,而是来“镀金”的,与咱群众心离得远,指望不上,高攀不起。
2、“大学生村官”
岗位作用发挥难;具体体现在:大学生村官呈现“三冷”、“三热”现象,上级热、下级冷;媒体热;家长冷;村民热,村干部冷。不少大学生村官成了 “困置设备”。
农村经过这么多年人力资源的单向输出而不输入,农村人力贫困已是事实,但这并不说明派下去的大学生村官就一定能真正派上用场,叫大学生村官,但实际上又不是官,处于一种十分尴尬位置。目前的大学生村官呈现“三冷” “三热”现象:上级热、下级冷;媒体热;家长冷;村民热,干部冷的局面。
第一个热冷现象是:中央政府很热,要选派十万大学生村官下基层,各级县以上政府也层层加码,好不热闹,但你去问一问乡镇领导,不少人会大倒苦水,说你编制要五年只减不增,目前还要把已有大批的乡镇干部大大缩减,让他们如何开展工作?他们心里对大学生村官计划其实是冷冷的,挺为难的。
第二个热冷现象是媒体热,家长冷。媒体对大学生村官一般都是重墨浓抹,因为大学生村官是新生事物,所以要多多宣传。不少媒介也大炒热炒明星村官,却对这个群体的大部分无所作为不愿或者不敢披露。而与此对照的是,家长冷得出奇,许多家长,尤其是农村的家长,是特别不愿意孩子当村官的,好不容易鱼跃龙门,通过考大学跳出了农村这个“穷炕”,现在学了几年又跑回农村来了,搞得许多家长在众乡友面前抬不起头,有无法交待的味道。而城里的家长更不愿让孩子到农村当村官了,因为农村那么穷,那么苦,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苗苗,从小到大都没有吃过苦,现在大学毕业了,却要到农村吃苦去,城里的家长们那能放心?
第三个冷热是村民热,村干部冷。村民热,是村民认为比起原有的村干部,大学生可能更有热情,也更愿意为村民做实事,村民与村干部本来就是一对怨家,不少村民对大学生村官抱有新鲜的感觉,但村干部的压力就大了,可能会觉得这些大学生村官迟早会抢了他们的位置,所以不少当地村干部表面也可能赞成,但内部却很是惧怕。
大学生村官岗位职责模糊与大学生知识结构欠缺是两大成因。
大学生村官的岗位设置不清楚,非官非民,角度很模糊。“大学生村官”既不是村民,又不是村官,对村级管理没有监督权,也没有组织管理权。工作岗位不明确,基层没有指派具体任务。大学生村官一般选聘结束后也没有多少实际的培训与指导,不少大学生村官被扔进“茫茫人海”,让他们自己去“玩”。面对农村复杂的工作,不少初入社会的大学生感到一片茫然,不知如何应对。
不少大学生知识结构欠缺,也不知道如何做农村工作,大学生在校学到的各种知识与农村实际相脱节,也是造成他们无用武之地的重要原因,近年来,大学生毕业后当“村官”的越来越多,但是,对大学生“村官”所需要的各种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却没有进入高校对大学生的培养过程。
解决对策
1.思想上的“扎根”问题
2.工作上的“深入”问题 3.能力上的“提高”问题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人才是关键。但大学生“村官”知识的结构性欠缺阻碍着他们优势的发挥。问题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缺乏运用专业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人际沟通能力较弱,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和业绩。三是组织管理经验缺乏,从目前大学生“村官”构成来看,大部分刚刚离开学校,没有或极少拥有相关社会工作经验。四是自我激励能力有待提高,农村环境复杂,工作繁琐,面对困难和挫折,更需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如何弥补自身的不足,完善知识结构,将其尽快转化为实际工作能力,都需要通过培训和管理等工作加以解决。
总之,要解决所出现的各种问题,需要政府、社会、农村、各高校以及“大学生村官”个人的一道努力,从而真正发挥出“大学生村官”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