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山林当工厂办的调查报告(实用3篇)
把山林当工厂办的调查报告 篇一
近年来,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将目光投向山林资源,将其作为工厂的办厂地点。本调查报告旨在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和评估。
一、背景与动机
1.1 背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资源的不断消耗,传统的工厂办厂模式逐渐面临挑战。为了寻找新的办厂方式,一些企业开始将目光投向山林资源。
1.2 动机
将山林作为工厂办厂地点的动机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节约土地资源,通过利用山林资源来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二是环保意识的增强,山林资源的利用更加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三是降低生产成本,山林地区的土地价格相对较低,办厂成本更为可控。
二、实施情况
2.1 企业调查
通过对若干企业的调查发现,目前已有一定数量的企业将山林作为工厂的办厂地点。这些企业涉及多个行业,如制造业、农业等。其中,制造业占比较大,主要包括纺织、食品加工等。
2.2 山林资源利用情况
调查发现,大部分企业在选择山林地作为办厂地点时,会充分考虑山林资源的利用情况。例如,一些纺织企业会选择山林地区种植纺织原料所需的植物,以实现自给自足;一些食品加工企业则会选择山林地区种植农产品,以保证原材料的质量和新鲜度。
三、效果评估
3.1 环保效益
将山林作为工厂办厂地点可以减少对农田和自然环境的占用,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同时,山林地区通常空气质量较好,对于一些对环境质量要求较高的企业来说,办厂地点的选择更为合适。
3.2 经济效益
山林地区的土地价格相对较低,可以降低企业的办厂成本。另外,一些企业通过利用山林资源来实现自给自足,节约了采购成本,进一步提升了经济效益。
3.3 社会效益
将工厂办在山林地区,可以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此外,一些企业还会开展公益活动,回馈当地社会,提高企业形象。
四、问题与建议
4.1 问题
尽管将山林当工厂办具有一定的优势,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山火风险、生活设施不完善等。这些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解决。
4.2 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加强山林地区的防火工作,减少山火风险;二是增加生活设施的建设,提高员工的生活条件;三是加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积极参与当地社区建设。
综上所述,将山林当工厂办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实现资源的节约和环境的保护,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然而,要充分发挥这一方式的优势,还需要进一步解决所面临的问题,并加强相关政策的支持和引导。
把山林当工厂办的调查报告 篇二
近年来,将山林作为工厂办厂地点的现象越来越多,这一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实现资源的节约和环境的保护。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将山林当工厂办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山林地区通常位于偏远地带,交通不便,生活设施相对不完善。这给员工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一定的不便,降低了员工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因此,企业在选择山林地作为办厂地点时,需要充分考虑员工的生活需求,加大对生活设施的投入和建设。
其次,山林地区容易发生山火等自然灾害,给工厂的正常生产带来一定的风险。为了降低山火风险,企业需要加强山林地区的防火工作,加大对防火设施的投入,并培训员工的防火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另外,山林地区的居民相对较少,社区建设相对不完善。企业作为当地的一份子,应该加强社会责任意识,积极参与当地社区建设,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贡献。
为了进一步推动将山林当工厂办的方式,我们提出以下建议:一是政府部门应加大对山林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和投入,提高山林地区的交通和生活条件;二是企业应加强社会责任意识,积极参与当地社区建设,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贡献;三是企业应加强山火防控工作,提高员工的防火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降低山火风险。
综上所述,将山林当工厂办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实现资源的节约和环境的保护,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然而,要充分发挥这一方式的优势,还需要解决所面临的问题,并加强相关政策的支持和引导。只有通过持续的努力和改进,才能更好地实现将山林当工厂办的目标。
把山林当工厂办的调查报告 篇三
把山林当工厂办的调查报告模板
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为我们的各级政府发展社会生产力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大舞台。作为山区乡镇,如何选准经济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如何确立一个凝聚民心,干有所成的工作思路,把群众的切身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必须把握山区特点,加快发展林业,把山林当工厂办,努力实现林业经济可持续性和效益性的良好统一,促进财政增效、农民增收、经济发展。怎样把山林当工厂办呢?笔者进行了一些探讨。
一、“四个各占一半”写照镇山林的现状
镇国土总面积为24万亩。其中山林面积22万亩,以松、栎为主的森林面积为11万亩,杂灌林面积为10万亩,路网及其它用地约1万亩。据历年造林统计,全镇共改造多种经营基地4.5万亩,其中杉树2万亩、板栗1万亩、茶叶0.3万亩、柑桔等水果0.5万亩、银杏0.2万亩、杜仲0.2万亩,黄姜0.3万亩。形成山林面积中森林面积与杂灌面积各占一半,杂灌林面积中已改造成为多种经营基地面积与待改造的面积各占一半,多种经营基地面积中现有存在面积与荒芜面积各占一半,现存多种经营基地中有收益面积与没有收益各占一半。这四个各占一半,充分写照了现有山林优弊两个侧面,它说明了的山林面积大,而且土壤肥沃,植被资源丰富,杂灌林面积大,可开发的潜力大;同时也暴露出了过去的开发利用不力,只栽不管、开发无效益、山林管理混乱等诸多问题。
镇有九千人民,人民人均所享有的耕地不足1亩,但人均享有的山林确有24亩。人民吃饭靠田,致富要靠山。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山区人民必须紧紧依靠山林,发展林业这个优势产业,才能全面实现小康目标。
二、“四不”是遏制山林生产经营低效的主要症结
1、产权不明。
镇山林体制变更几经周折,86年推行两山合一,把集体划给农民实行责任管理的山林作价卖给农民,将责任山、自留山合并统归为自留山。农民经营两年后,88年又搞两山分离,把责任山收归集体,再由集体管理经营。时隔6年,也就是94年,全镇又来一次分山到户,把集体山林再次作价给农民。事隔不到半年时间,各村先后又从农民手中收回了山林管理经营权,唯有关庙岗村将山林一次性卖给了农民,由农民管理经营至今。山林的产权虽然有“集体”山林、自留山林之分,但集体山林由谁管,怎么管,如何开发利用?都没有明确的管理人和管理办法,更没有山林长、短开发规划,导致农民的自留山管理的好,开发利用的也较好,而集体山林谁砍都行,没有人去管。过去集体出资开发的经济林,由于无力管理经营下去,放任自流,集体无力管,群众因不是自己的产权不能管。产权不明,资源浪费,是山林生产经营低效的一大症结。
2、机制不活。
山林资源开发经历了15个春秋,一部分基地基本形成规模。如镇级开发的天台山千亩茶场,改造的先锋千亩板栗场,关庙岗村开发的500亩田家坪桔场,三里岗、双河等村开发的百亩果园场,铁坪村开发的百亩油桃基地都初具规模,但是经营机制不灵活,经济效益低下。天台山茶场总投资300多万元,建成全市规模最大的茶叶基地,由于经营机制等问题,投入不足,管理不力,没有发挥最大效益。先锋板栗场作为包袱给了白泥村,白泥村及管理人员均实行杀鸡取蛋的方法,每年在近万棵板栗树上索取约2万斤板栗。田家坪桔场2万棵桔树每年以5000元的承包价包给了农民,三里岗、双河、铁坪等村把百余亩甚至是几百亩的经济林丢弃,没有发挥出经济效益。这些经济林基地正因为产权不清晰,所有者虚设,经营者缺位,缺乏约束机制。经营机制不灵活,难以面向市场,是山林生产经营低效的又一大症结。
3、龙头不在。
农民想种什么自己不知道,农民种什么什么不值钱。是因为农民摸不到市场信息,看不准千变万化的市场需求。解决这一问题,就是要政府建自己的龙头企业,让龙头企业引导农民调结构,种适销对路,市场需求,价格看好的农产品。镇前几年也建了几个龙头,一个天台山制茶厂,现在连自己的茶叶也制不了,销不出,更谈不上带动农户或其它茶场。一个天台山菌种厂,没有坚持发展下去,现名不存、实也亡。种羊场、产业公司场是自燃自灭,至今一个龙头企业也没有。龙头不在是山林生产经营低效的再一大症结。
4、科技含量不高。
板栗品种劣、颗粒小,宜生虫,油桃喜裂口,柑桔皮黑、味酸、不宜储藏,茶叶叶小、片薄、鸡爪。这些就是我们目前生产的产品。由于管理粗放,自生自长,导致产品质量低劣,究其原因是农民在生产中没有学习科学技术,没有运用科技进行栽、育、管。所以生产出的产品质量劣,产量低。山林生产经营科技含量低是导致低效的最大症结。
三、“四引”才能实现林业效益的最大潜能
1、转机制,引导农民发展林业产业。
开发山林资源,就是要把山林当工厂去办,把山林资源开发从农业生产方式向企业化管理方式转变,逐步实现其经营市场化、核算指标化、管理企业化。实现这一转变,必须创新林业生产经营机制,实行集体山林私营。这样,产权明晰,农民才有积极性,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林业产业的发展更具生命力。打破集体经营山林“大锅饭”,转变经营机制和模式,切实保护林农利益,坚持走民营化道路。采取拍卖经营权、承包经营、租赁经营、出让荒山、荒坡、荒水滩经营权等手段,逐步把集体所有的山林全部私营化。政府只搞宏观引导,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科技培训及运用,引导农民投资开发,吸引外资买断开发,攀高结亲联合开发,退耕还林全面开发,实现兴一个产业,活一方经济,富一方人民的发展林业产业之路。
2、扶龙头,引导农民走产业化发展路。
林业生产能不能发展,能不能形成产业,成为大拳头、大块头,关键是看它有没有龙头带动。发展林业生产,壮大林业产业,首先要加快经营山林的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采取多种途经,创造性地开展拓商引龙,改制育龙,政策扶龙,品牌强龙。龙头企业发展了,才能够带动农民走产业化发展路,公司联基地,基地联农户的产业化的模式形成了,才能推动山镇林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也可以带活运输业、销
售商和服务业,达到建一龙头,带一产业,一业兴,百业旺之目的。3、扬特色,引导农民调整奔富路。
山区充分利用丰富的山林资源发展特色产业是借势发展的唯一途径。山林经济的着力点要突破性发展养羊、种菇、种姜、植树四大产业。我镇养羊业通过政府引导,财政、信用社扶持,已形成一定规模,全镇养羊量达到1.5万只,阳辰种羊场养殖基地已经启动,养羊业已逐渐成为我镇利用山林植被资源发展壮大的'一项产业。为此,要继续突破性地发展养羊产业,办好种养场,引进培育良种,扩大养殖规模,强化技术指导,开发羊制品的加工企业,实现养殖、屠宰、加工、销售一条龙,做大羊产业文章。香菇生产资源在我镇得天独厚,如何发展壮大这一产业,关键在于市场发育。一是要建立起自己的自营出口基地;二是要在香菇深加工上做文章,建设香菇系列产品加工厂带动香菇产业的发展。同时,要攀高结贵,依托宝源集团的夹板厂、盐池皂素厂这两棵大树,与他们联姻,大力发展以意杨为主的退耕还林、植树造林和黄姜种植,把山林当田种,建成山川秀美的绿色银行。
为了实现大调整、大发展、大收效目标,我们必须抓科技服务不放松。
一要引科技,要针对相关产业项目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联姻,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用科技扶持产业的发展;
二要学科技。要采取请进来讲,走出去学的方法,培养一大批不走的科技人员。
三要科技示范。要建设一批科技示范园、示范场、示范区、示范户,有计划的组织开展技术培训和信息指导,实施能人带动战略,一个人带一片,一片带一村,一场带一镇,走科技兴产业之路。
4、强封管,引导农民把山林作银行办。
在开发林业产业的同时,还要做到依法经营。要坚决执行严格封、规范伐、全面栽、科学用的管理方法,实行开发改造自由,承包经营自主,山林管理放权,销售砍伐依法。要继续加大林业法规宣传力度,形成群众相互监督,村级严格管理,林业部门严格执法,林业公安严肃查处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林政网络管理体系。使林业产业朝着发展、依法、开放、有序的方向迈进,营造一个工厂式的绿色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