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乡贫困状况的调研报告【精选3篇】

我国城乡贫困状况的调研报告 篇一

我国城乡贫困状况的调研报告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然而,城乡贫困问题仍然存在,并且呈现出一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为了更好地了解我国城乡贫困状况,我们进行了一项调研工作。

首先,我们对城乡贫困的概念进行了界定。根据国际上的常见定义,贫困是指人们无法获得基本生活所需的最低收入或资源。在我国,贫困标准主要根据人均年收入来确定,人均年收入低于国家规定的贫困线的人被视为贫困人口。

调研结果显示,我国城乡贫困状况存在明显差异。在城市地区,贫困现象主要集中在老旧工业基地、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这些地区面临着产业结构调整、失业率上升、社会保障不完善等问题,导致一部分人口陷入贫困。而在农村地区,贫困主要由于农业生产能力低下、基础设施不完善、教育医疗资源不足等原因引起。

其次,我们调查了贫困人口的特征和生活状况。调研结果显示,贫困人口中,老年人、妇女和残疾人的比例较高。这些人群的贫困原因多样,包括退休金水平低、就业机会少、受教育程度低等。此外,贫困人口的生活状况也较为困难,他们普遍缺乏基本的医疗保障、教育资源和住房条件。

最后,我们对解决城乡贫困问题提出了建议。首先,政府应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扶贫力度,通过发展产业、增加就业机会等方式提高当地人民的收入水平。其次,应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地区的生产能力和生活水平。此外,应加大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和帮助,提供更多的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资源。

总之,我国城乡贫困问题是一个复杂而严峻的挑战。通过对城乡贫困状况的调研,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问题的本质和特点,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希望政府、社会各界和个人共同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共同富裕的目标。

(作者:XXX,单位:XXX)

我国城乡贫困状况的调研报告 篇二

我国城乡贫困状况的调研报告

近年来,我国城乡贫困状况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为了更好地了解和解决这一问题,我们进行了一项调研工作。

首先,我们调查了贫困人口的数量和分布情况。调研结果显示,我国目前的贫困人口数量约为亿人,主要分布在农村地区。而在城市地区,尽管贫困人口数量相对较少,但由于城市贫困问题的特殊性,其影响程度较大。

其次,我们分析了贫困问题的原因和特点。调研结果显示,我国城乡贫困问题的根源主要包括经济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不合理、教育资源不足、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等。这些问题相互交织,导致了城乡贫困问题的复杂性和严重性。

接着,我们调查了贫困人口的生活状况和需求。调研结果显示,贫困人口的生活状况普遍较为困难,他们面临着就业机会少、住房条件差、医疗保障不足等问题。此外,他们也对教育、文化娱乐等方面的资源需求较大。

最后,我们对解决城乡贫困问题提出了建议。首先,政府应制定更加精准的扶贫政策,确保扶贫资金和资源的有效利用。其次,应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地区的生产能力和生活水平。此外,还应加大对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投入,满足贫困人口的基本需求。

总之,我国城乡贫困问题是一个复杂而严峻的挑战。通过对城乡贫困状况的调研,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问题的本质和特点,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希望政府、社会各界和个人共同努力,实现城乡贫困问题的根本解决和社会的共同富裕。

(作者:XXX,单位:XXX)

我国城乡贫困状况的调研报告 篇三

我国城乡贫困状况的调研报告范文

  我国在“十一五”时期,我国将处于人均gdp从1000美元到3000美元的紧要发展阶段,是推进和实现经济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时期。正确预测和分析“十一五”期间城乡贫困人口发展趋势,对于完善相关社会保障制度,促进社会公平与和谐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十一五”期间城市贫困人口趋势分析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城市贫困问题日益突出。在各种贫困线计算方法中,以家庭为计算单位的最低生活保障线被普遍接受,国家据此建立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十五”期间,城市低保对象稳定在2200万人左右,基本实现“有进有出”的动态管理。在城市低保对象中,三无人员、下岗失业人员及其家属是城市低收入人口的主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最低生活保障线的确定考虑了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投入情况,低保对象的范围与当地城市贫困人口总数不完全一致,二者略有差别,但前者较为直观、全面地反映了城市的贫困状况。

  我国城市贫困的原因较为复杂,既包括个人因素,也包括社会因素。前者如疾病、伤残、劳动能力、劳动偏好、就业机会等,后者如失业、劳动力市场壁垒、社会再分配制度等。我国现阶段城市贫困人群中,绝大部分因社会因素致贫。由于我国尚未建立起成熟和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及其相关的利益调节和分配制度,影响城市居民收入的结构性、制度性因素仍然存在,“十一五”期间,我国的城市贫困问题仍然较为突出。

  第一,失业问题将继续存在。失业是市场竞争和经济转轨的产物,也是贫困最主要的原因。相对稳定的职业和收入为城市低收入人群提供了现实的经济收入,保证了他们的基本生活需求。反之,将陷入贫困。根据调查,下岗、失业是城市贫困的最主要原因。考察失业问题的主要指标是失业率。多项研究结果表明,当前我国城镇失业率应在7%左右(如莫荣在2002年通过对50余名国内学者和官员两轮调查得出的失业率为7.07%),已经接近国际公认的失业警戒线;“十一五”期间城镇就业形势依然十分严峻,结构性失业难有大的改观,失业率必将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上。

  第二,劳动力市场壁垒仍坚而不破。由于改革不到位,我国的劳动力市场存在许多制度壁垒,并在短期内难以消弭。经济资源的垄断、就业机会的歧视、劳动力流动的限制,使不同行业、企业,不同就业方式下的同等劳动能力所获得的劳动报酬不一样,导致一部分人收入低下;同时,使不具竞争力的低收入劳动者的岗位“固定化”,他们难以通过改换职业而改变收入状况。失业人员

再就业大多只能选择小商小贩、临时工等非技术性职业,收入较低,且收入增长率有越来越低的趋势。因此,对相当一部分劳动者来说,即使努力工作也难以改变低收入状况,他们中的一些人将成为城市贫困人群。

  第三,再分配制度短时期内难以完善。我国的再分配制度由于制度设计缺陷、配套措施不到位等因素,预计在今后几年之内,难以完全发挥收入调节的功能。一方面,经济改革使城市低收入职工的福利性、物质性收入降低甚至取消,而原来由单位负担的大宗消费,如医疗、住房、养老等的支付责任转移到职工个人,使低收入者的消费负担超出其支付能力。另一方面,作为再分配制度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保障覆盖面窄、保障水平有待提高,城市低收入人群的生活、医疗、教育等基本需要难以得到有效保证。

  第四,城市“新穷人”持续涌现。“十一五”期间,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将保持增长势头。2006—2010年,平均每年新增劳动力966万,如按照70%的劳动参与率计算,平均每年新增劳动力供给676万,将有200多万人难以就业,

  形成城市“新穷人”。此外,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耕地被征用。据统计,全国现有完全失去土地,或失去大部分土地,所拥有土地不足以维持生活的被征地农民5000万人。由于征地安置补偿不到位,许多失地农民变成城市“新穷人”。随着城市化的加快、劳动力市场供给的有限性及相关改革的配套制度滞后,城市“新穷人”将维持一定规模。

  综合考虑以上因素,以动态管理下的低保对象为参照,预计“十一五”期间,我国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城镇贫困人口数量将保持在2200万至2500万人之间,占城镇非农业人口的5%左右。这部分人员应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并成为医疗、教育、住房救助的重点对象。

  二、“十一五”期间农村贫困人口趋势分析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农村地区存在大面积的贫困人口。目前对农村贫困人口的界定,多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农村绝对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群(相对贫困人口)为主。事实上,除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绝对贫困人口外,农村贫困人口还包括已获救助的特殊困难人群:一是已经享受生活救济而收入高于绝对贫困线,但必须继续救济,否则将陷入贫困的特殊困难人口。如许多地方的五保供养标准达1000多元,远高于绝对贫困线,但五保对象无收入来源,必须对其进行救济。二是部分经济发达地区收入高于绝对贫困线、享受社会救助的农村低收入人口。如北京、上海市农村绝对贫困人口为零,而2004年底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分别为7.5万和9.1万人。

  农村贫困是个十分复杂的问题,除贫困农民居住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自身发展能力外,下列因素将影响我国“十一五”期间的农村贫困人口数量。

  第一,惠农政策的有限性。尽管国家采取了一些有效战略措施,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但还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偏远山区或老病残等困难群体的脱贫致富问题。同时,由于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的基础不稳固,农民脱贫的难度明显加大。根据黄季昆等人的研究,中国的大多数农产品价格已经超过国际市场的平均价格,而多数农产品的生产成本也高于发达国家。农民依靠农产品价格回升带来收入增长和脱贫,当属不易。

  第二,开发式扶贫的局限。国家针对贫困农民开展了大规模的、持续的扶贫运动,其思路经历了从“救济式”到“开发式”,从“输血”到“造血”的历史嬗变,逐渐探索出了“开发式扶贫”的'新模式,但其效果不够明显。一是扶贫项目效益不高,一些地方对乱铺摊子、管理不当,只重脱贫的数量和速度,对贫困农民创收能力关注不足,效益不佳。二是扶贫贷款到村、到户、到项目难,一些地方出现了“贷富不贷贫”的现象。三是资金投向不均。开发式扶贫包括项目投资,修建基础设施,发展教育和卫生事业,改善生态环境等内容。但许多地方将实施重点集中在帮助农民和农村企业投资生产性项目以及基础设施建设上,而对教育等关涉贫困农民自身发展能力的投资相对薄弱。事实上,近几年,扶贫资金每年都在300亿元以上,如果直接发放给2000万贫困人口,平均每人每年可获得1000多元,远高于绝对贫困线。

  第三,农村社会救助对象稳中有增。农村税费改革前,“三提五统”承担了五保供养、农村低保等大量救助费用,救助对象一度达到2500多万人。农村税费改革后,救助经费来源渠道主要是财政投入,救助对象大幅缩减,一些贫困农民得不到相应的救助,生活较为困难。最近两年来,农村社会救助的投入和救助水平呈恢复性增长。2004年,已经纳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或特困户定期定量生活救济,因享受救济而脱离绝对贫困状态的有1730万人,2005年上半年为1786万人,增长3.3%。

  综上所述,“十一五”期间,我国的农村贫困人口约为4000—4200万人,其中需要救助的绝对贫困人口约2000—2400万人(按照2000—2004年年均减少5%计算,2010年应为1920万人),已纳入常年救助范围(标准高于绝对贫困线)、需要继续救助的困难群众1850—2100万人(按照2004—2005年上半年纳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或特困户定期定量生活救济的人数增长3.3%计算)。

  三、“十一五”期间特殊贫困人群趋势分析

  城乡贫困残疾人口数量测算。据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对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统计数据分析,目前我国有各类残疾人约6000万人,而且这一数量具有相对稳定性,其中贫困残疾人1372万,占全国6000万残疾人的五分之一多。目前,享受政府救助的残疾人为549.9万,尚有822.1万人没有得到社会救助。生活困难的艾滋病患者、患者家属和患者遗孤数量预测。据卫生部统计,到2003年底,我国有艾滋病感染者84万人,到2010年,全国感染艾滋病病毒人数将达到1000万或更多。如按照艾滋病病毒平均潜伏期为8年计算,到2010年,我国艾滋病病人将达100万人或更多。有关专家测算,在艾滋病低流行的情况下,到2010年,我国将产生13.8万艾滋病孤儿;在中度流行情况下,将产生20万艾滋病孤儿;在高度流行情况下,将产生26万艾滋病孤儿。同样,艾滋病患者遗留下来的孤老也将达到10-20万人。由于治疗费用比较高,艾滋病感染者患病后往往造成家庭生活困难,而患者遗留下来的孤儿和孤老更是无所依靠,需要政府救助。

  通过上述分析,“十一五”期间,我国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城镇贫困人口为2200-2500万人;全国农村贫困人口约4000-4200万人。城乡贫困人口合计为6200—6700万人左右,其中包括1372万贫困残疾人和270万生活困难的艾滋病患者、患者家属和遗孤。

  2010年我国将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从“十五”期间我国经济与社会的统筹发展来看,社会收入差距拉大的现象在“十一五”期间也将持续存在——消减收入差距,涉及到相关政策和制度的建立与完善,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取得明显效果。而我国在基尼系数的变化、国居民收入差距、地区收入差距变化方面都处于相当危险的临界点。而贫富差距拉大必然会影响国内消费需求,导致有效需求不足。影响社会生产效率提高和资源有效配置,同时对对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带来一定影响。同时,贫富分化助长了社会上的无责任化倾向和信任危机,使人们的道德面貌发生了令人忧虑的变化,人际关系趋于功利化、冷漠化。据统计,2004年民政部信访总量持续攀升,群众上访数量居高不下,集体上访大幅增加。全年共办理来信11874件次,解答电话访10000余次,办理网上信访2500余次,接待来访10189人次。综合分析,全部信访案件中,超过一半的案件涉及到城乡各类特殊困难群众的生活安排。

  四、国际上为解决贫富差距加大的经验做法

  从国际上来看,人均gdp从1000美元增加到3000美元这个发展阶段对于任何国家来说是非常重要、关键的时期。这个阶段可能有两个前途:如果制度完备、措施到位,社会能够保持稳定,国家可实现更加快速的跨越式发展;反之,如果各方面矛盾处理不好,贫富差距拉大、社会不稳定等将使国家建设功亏一篑,发展停滞甚至倒退。为解决这一时期的贫富差距问题,各国采取了一些措施,主要做法和经验有重视利用税收杠杆,建立公共财政,加大社会保障支出以缩小国民收入差距。

  在税收政策上,大部分国家都实行个人收入调节税,对高收入者课以较高税负,并征收较高税率的社会保障税,广泛筹集社会保障资金。同时,部分国家征收遗产税,鼓励公民将个人财产捐赠于社会公益事业,以调节收入不均。在财政政策上,大多数国家都实行公共财政政策,将国家财政支出侧重于维护社会公平,除一部分用以支撑国家机器正常运转和进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外,重点投入义务教育、卫生保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公共领域。通过财政对社会财富的二次分配,进一步缩小贫富差距。

  表:世界各国社会保障支出情况

  国家或地区社会保障和福利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社会保障税占中央政府经常性收入比重(%)。

  1980-1985年1994-2000年1990年1999年

  伊朗2.63.988

  新加坡0.40.7

  加拿大8.29.21620

  美国6.85.43532

  巴西5.912.73134

  德国13.116.95348

  罗马尼亚6.910.62334

  俄罗斯7.532

  西班牙12.813.03839

  在社会保险制度尚不完善的情况下,南非等一些发展中国家将救助事业放在了突出位置。

  世界银行研究表明,由于经济基础较为薄弱,广大发展中国家基本上没有建立起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尤其是社会保险事业比较薄弱。在这一情况下,发展中国家普遍对社会救助工作比较重视,社会救助资金投入占财政支出的比例较大。南非废除种族隔离制度,成立多民族民主政府后,注重发展社会事业,在社会保险制度尚未全面建立的情况下,南非政府把社会救助事业作为优先发展的重点,建立并实施了老年人救助、残疾人救助、老兵救助、儿童救助、社会贫困救助等救助制度,取得了良好成效。统计资料显示,近年来,南非政府不断提高救助标准,扩大救助范围,社会救助资金预算资金投入逐年增加。2000/01年度,南非社会救助支出(包括救助资金和社会救助工作所需支出)约占gdp的2%;2004/05年度占gdp的3%;2005/06年度的支出预计可达到gdp的3.4%,占政府总支出的13.5%。

  对比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经验做法,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再分配功能亟待全面整合提升。以社会救助为例,2001-2004年,我国社会救助资金占gdp的比例不足0.2%,占国家财政支出的比例不到1%,属于世界上社会救助资金投入比例最低的国家之一。

  因此,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市场体系的过程中,全面评估并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不断修正相关社会保障制度,扩大保障覆盖面、提高保障水平是现代化建设刻不容缓的要务之一,是缓解贫富分化的首选良方。其中,在“十一五”期间或未来十年到十五年内,全面建立和实施以扶贫济困为目的,保障城乡低收入人群基本的生活、医疗、教育等的基本需求,具有前瞻性、规范而缜密的社会救助制度尤为紧迫和必要——毕竟,让城乡低收入人群平等、充分地参与分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就是尊重和保障他们的最重要的人权。

相关文章

科主任年终述职报告(通用5篇)

导语:述职报告是指各级各类机关工作人员,一般为业务部门陈述以主要业绩业务为主,少有职能和管理部门陈述。主要是领导干部向上级、主管部门和下属群众陈述任职情况,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科主任年终述职报告,希望能够...
工作报告2019-08-02
科主任年终述职报告(通用5篇)

交通局行政处罚实施情况自查报告(精选3篇)

为规范行政处罚行为,提高行政执法水平,根据市区政府法制办《关于开展行政处罚实施情况自查的通知》(铜府法[20**]9号)要求,我局近3年间实施行政处罚的情况,进行了认真自查,现汇报如下,请予指示。  ...
工作报告2012-04-06
交通局行政处罚实施情况自查报告(精选3篇)

法制宣传日简报(优秀3篇)

国家要贯彻落实好法制工作。下面是小编整理提供的法制宣传日简报范本,欢迎阅读参考!希望大家采纳!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的栏目! 篇一 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如火如荼的开展的同时,为了增强全体教师的法制观念...
工作报告2013-02-04
法制宣传日简报(优秀3篇)

自我成长分析报告范例【实用3篇】

自我成长分析报告范例 【#报告# 导语】自我成长就是自我反思,自我更新,自我教育的能力,是人的基本素质之一,以下是整理的自我成长分析报告范例,欢迎阅读!  篇一:  人生总是变幻无常,你永远也不知道下...
工作报告2012-04-06
自我成长分析报告范例【实用3篇】

物流员工试用期工作总结报告【优选3篇】

物流员工试用期工作总结(一) 我有幸来到物流公司工作,不觉已经工作了将近三个月的时间。在这几个月的工作中我深切感受到物理工作需要员认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同事们团结奋发的干劲,体会到的是物理人作为拓荒者的...
工作报告2014-04-04
物流员工试用期工作总结报告【优选3篇】

大学学生会公关部部长的述职报告【优选3篇】

一、内部建设 我们相识在20xx年的9月,一教的五层,严格的面试,精彩的表现,憧憬的眼神。 经过层层考验,32名20xx级新同学脱颖而出,9月25日,红榜公示,全部新干事收到并回复确认短信,20xx届...
工作报告2015-04-04
大学学生会公关部部长的述职报告【优选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