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修社会实践报告通用(经典3篇)
思修社会实践报告通用 篇一
我校思修社会实践报告
一、实践活动背景
为了加强思修课程的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我校开展了一次思修社会实践活动。本次活动旨在让学生深入社会,实践思修课程的理论知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二、活动内容
本次实践活动以“关爱环境,共建美丽家园”为主题,学生们分为不同小组,前往社区、学校周边地区进行环境保护宣传和实践活动。活动内容包括垃圾分类宣传、环境整治、植树造林等。
在垃圾分类宣传方面,学生们制作了宣传海报,利用社区广场进行宣传活动,向居民普及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正确方法。在环境整治方面,学生们清理了学校周边的垃圾,清洗了街道上的污渍,使周边环境变得更加整洁美观。此外,学生们还参与了植树造林活动,为社区增添了一片绿色。
三、活动收获
通过这次实践活动,学生们不仅加深了对思修课程理论知识的理解,还提高了社会实践能力。他们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合作,如何组织活动,如何与社区居民进行沟通等。同时,他们也更加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积极行动起来,为社区的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活动反思
虽然本次实践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首先,活动的时间安排较紧,有些学生反映时间不够充分,导致活动无法做得更加细致完善。其次,活动的组织与协调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一些小组在活动过程中出现了沟通不畅、任务不明确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在下一次实践活动中进行改进,提前安排好时间,加强组织与协调,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综上所述,本次思修社会实践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学生们通过实践活动提高了社会实践能力,增强了社会责任感。我们相信,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他们将能够更加积极地参与社会实践,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思修社会实践报告通用 篇二
我校思修社会实践报告
一、实践活动背景
为了加强思修课程的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我校组织了一次思修社会实践活动。本次活动旨在让学生深入社会,实践思修课程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活动内容
本次实践活动以“创新创业,实现梦想”为主题,学生们分为不同小组,前往社区、企业等地进行创新实践活动。活动内容包括市场调研、产品设计、商业计划书编写等。
在市场调研方面,学生们组织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了解市场需求和竞争情况。在产品设计方面,学生们运用所学的思修理论知识,结合市场需求和自身创新能力,设计了各种创新产品,如智能家居、绿色环保产品等。在商业计划书编写方面,学生们根据产品设计和市场调研结果,编写了详细的商业计划书,包括市场分析、产品定位、销售策略等。
三、活动收获
通过这次实践活动,学生们不仅加深了对思修课程理论知识的理解,还提高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他们学会了如何进行市场调研,如何设计创新产品,如何编写商业计划书等。同时,他们也更加意识到创新创业的重要性,并积极探索自己的创业梦想。
四、活动反思
虽然本次实践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首先,学生们在市场调研和产品设计方面的专业知识还有待提高,需要进一步学习和实践。其次,活动的组织与协调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一些小组在活动过程中出现了任务不明确、合作不顺畅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在下一次实践活动中进行改进,加强专业知识的培训,加强组织与协调,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综上所述,本次思修社会实践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学生们通过实践活动提高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增强了创业意识。我们相信,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他们将能够更加积极地参与创新创业实践,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思修社会实践报告通用 篇三
思修社会实践报告通用范文
通过参加一些实践性活动巩固所学的理论,增长一些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和技能,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思修社会实践报告范文,欢迎阅读查看。
篇一:思修社会实践报告
今年暑假注定是忙碌而充实的,因为学校和思修课的要求,我们需要进行暑假的社会实践活动,可以选择调研活动,也可以选择在暑假期间外出打工。我选择了打工。本来我打算到我姐姐介绍的苏宁电器去做接线小姐,但由于我们放假放得实在是太晚了,这份工作就被别人抢去了。没办法,我只好靠我妈妈的关系,进到她所在的公司上班。因为是私人企业,老板是我的舅舅,所以我分配到的工作相比其他来公司实践的学生要轻松些。舅舅的公司做的是出口贸易,生产赛马用的马具出口到香港,英国等赛马十分流行的地方。我所做的工作就是给已经生产好的产品贴上标签,清点后装箱。虽然简单,却十分重要,因为这是所有生产环节中的最后一环,出了一点差错就会影响出货进度,我必须兢兢业业才能避免出错。
其实每天贴标签,装箱也是很枯燥无味的,我也在工作之余向我妈妈发过牢骚,但这不就是工作吗?即使以后我踏上了真正的工作岗位,认了一个职务之后,每天所要做的也不过就是一样的事情。一样的工作,不一样的是心态。心态调整好了,每天都充满干劲儿,若是心态没有到达最佳状态,就没有继续下去的动力。
其实我的专业是商务英语,我本以为做了这份工作我是接触不到与我专业有关的事的。但巧的是,舅舅公司里的英语翻译一职在这一阶段真好空缺,而出口贸易总得和外国人打交道,所以我这唯一学英语的大学生就顺理成章的暂代了英语翻译的职位。虽然一开始时外国公司发来的全英文的电子邮件需要花费掉我很长的时间来理解,但随着日子的推移,我与外国公司经理的MSN交流也顺利了许多。当我得知通过我和外国公司的交流顺利达成几笔交易的时候,内心的喜悦之情瞬间膨胀,兴奋得快要飘起来的感觉真的难以形容的美妙!通过自己的劳动种出的果实总是格外香甜。
短暂又难忘的实习旅程就像白驹过隙般,飞速而逝,而这其间的感受也像五味瓶酸甜苦辣咸一应俱全,在每日紧张充实的工作环境中不觉间已经走过了一个月,回首这一个月的实践活动,我的内心充满着激动,也有着无限的感慨。
这次的暑假实践让我对今后就业工作有了以下几点认识:
一、在社会上要善于与别人沟通。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让我认识更多的人。如何与别人沟通好,这门技术是需要长期的练习。以前我从没有与他人一起工作的经验,使我与别人对话时不会应变,谈话时有冷场,这是很尴尬的。与同事的沟通也同等重要。人在社会中都会融入社会这个团体中,人与人之间合力去做事,使其做事的过程中更加融洽,更事半功倍。别人给的意见要听取,耐心、虚心地接受。
二、在社会中要有自信。自信不是麻木的自夸,而是对自己的能力做出肯定。没有社会工作经验没有关系。重要的是认同自己的能力不比别人差。社会工作经验也是积累出来的,没有第一次又何来第二、第三次呢?有自信就能使自己更有活力更有精神。
三、在社会中要克服自己胆怯的心态。开始放假的时候,知道要打假期工时,就有些害怕了。自己觉得困难挺多,社会经验缺乏,学历不足等种种原因使我觉得自己很渺小,懦弱就这样表露出来。几次的尝试就是为克服自己内心的恐惧。如妈妈所说的'“在外面你就要学会厚脸皮,不怕别人的态度如何的恶劣,轻松应付,大胆与人对话,工作时间长了你自然就不怕了。”其实有谁一生下来就什么都会的,小时候天不怕地不怕,尝试过吃了亏就害怕,当克服心理的障碍,那一切都变得容易解决了。战胜自我,只有征服自己才能征服世界。有勇气面对才是关键,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
四、工作中要不断地丰富知识。知识犹如人体血液。人缺少了血液,身体就会衰弱,人缺少了知识,头脑就要枯竭。
如今就业环境不容乐观,竞争形式日趋激烈,忧虑和压力于时时困扰着将要走出大学校园的大学生们。打工实践虽然很短,但是在这段时间里,我们却可以体会一下工作的辛苦,锻炼一下意志品质,同时积累一些社会经验和工作经验。这些经验是一个大学生所拥有的“无形资产”,真正到了关键时刻,它们的作用就会显现出来。
我们大学生除了学习书本知识,还需要参加社会实践。因为很多的大学生都清醒的知道,“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人不是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我们要在社会实践中培养独立思考、独立工作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参加一些实践性活动巩固所学的理论,增长一些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和技能。因为知识要转化成真正的能力是需要依靠实践的经验和锻炼的。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和日新月异的社会,我觉得我们应该转变观念,不要简单地把暑期打工作为挣钱或者是积累社会经验的手段,更重要的是借机培养自己的创业和社会实践能力。
大学是一个小社会,步入大学就等于步入半个社会。我们不再是象牙塔里不能受风吹雨打的花朵,通过社会实践的磨练,我们深深地认识到社会实践是一笔财富。社会却是一所更能锻炼人的综合性大学。只有正确的引导我们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于社会,投身到社会实践中去,才能使我们发现自身的不足,为今后走出校门,踏进社会创造良好的条件,才能使我们学有所用,在实践中成才,在服务中成长,并有效的为社会服务,体现大学生的自身价值。大学是一个教育我、培养我、磨练我的圣地,我为我能在此生活而倍感荣幸。社会是一个很好的锻炼基地,能将学校学的知识联系于社会。实践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运用所学知识实践自我的最好途径。亲身实践,而不是闭门造车。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的飞跃。增强了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步入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一个月短暂而又充实的实习,我认为对我走向社会起到了一个桥梁的作用,一个过渡的作用,是人生的一段重要的经历,也是一个重要步骤,对将来走上工作岗位也有着很大帮助。通过这次的实习,我通过亲身体验社会实践让自己更进一步了解社会,在实践中增长见识,锻炼自己的才干,培养自己的韧性,更重要的是检查一下自己所学的东西能否被社会所用,自己的能力能否被社会所承认,找出自己的不足和差距所在。在这种地方,看得到机会,挑战。有时会把自己与那些出入写字楼的同样年轻的人比较,心里真的感受到那很明显的差距,当然,这种差距并不是一时一日而起,所以,出到外面,一个正确的心理定位但显得格外重要,不然,常常因为比较把自己看得很不平衡,而迷失自己的方向,那些在我们前头的人们,可以当作是榜样,但不可过多的去计较,自己能做到何种程度,应该有一个很明了很中性的认识,不能过于攀比,更不可自以为是。
结束工作的时侯,心里就有一种很渴望的感觉,明白了自己与社会所需的要求,因为现在毕业求职,特别是对于像自己一般的人的时侯,是社会,职业选择自己,而不是自己去选择职业,这应该就是所谓的先就业再择业吧。
虽然这是我的一次社会实践,但我认为这是一次成功的,有用的,受益匪浅的社会实践,这将会对我的以后学习起很大的帮助,也将为我积累下更多的社会经验。
篇二:思修社会实践报告
20**年11月26日,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二年级学生汪洋,在帮助同学抓小偷过程中被歹徒刺中心脏而光荣牺牲;20**年8月26日,重庆丰都县18岁的中学学生涵与同学外出游玩时,跳入水中救落水同学,溺水身亡;20**年10月24日,湖北长江大学的15名同学在长江边为救两名落水儿童搭起了人梯,儿童得救了,但陈及时、方招、何东旭三名同学却英勇献身
20**年12月31日,浙江工业大学大三学生杨济源因抓小偷在离学校不足200米的地方被捅伤,在医院不治身亡。21岁的杨济源是天津蓟县人。20**年12月31日22时许,犯罪嫌疑人杨某、卜某某、马某某、张某某等4人在浙工大北门附近行窃时被杨济源和几位大学生发现。杨某被大学生扭获后,在挣脱过程中用随身携带的刀子将杨济源捅伤致死,并与马某某、张某某等一起逃离现场。据事后杨济源的同学说,杨济源是班长,那天晚上本来要和其他班的班长一起召开班长会议,但由于最近同学的手机总被偷,杨济源决定和其他几个同学一起去校门附近抓小偷。可谁也没有想到,善良的杨济源就这样一去不复返,成为我们心底永远的遗憾和怀念。
20**年1月1日上午,浙江工业大学的论坛里专门开辟了“纪念杨济源”的板块,两小时即已达到2000多帖。杨济源在校内网上最后的签名就是“男人可以没才,可以没钱,但是不可以没责任感”,传遍了校园,成为同学口口相传的名言。“泣别英雄,杨济源走好。”1日傍晚时分,学校在体育馆为杨济源设置了灵堂。直至22时,灵堂门口仍排着队,人流慢慢地移动,在沉重悲怆的哀乐中,许多与杨济源素不相识的同学手持白菊,走到杨济源的遗像前三鞠躬。
从相关的高校网络论坛到媒体的评述,再到社会各界对烈士的褒扬,字里行间无不在促使人们思索:在大学生群体中不断涌现的舍生取义精神,给我们这样的启示?
英雄,不分年龄和年代。80后、90后正值青春年少的大学生,意气风发,充满理想和抱负,保持着一颗善良纯真的心,为了捍卫责任和正义,甚至可以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无数大学生赶往灾区,为遭遇灾难的人们送去温暖和希望。北京奥运会的胜利召开,不能说没有千千万万大学生志愿者的无私付出,如此庞大的规模,这在世界各国是罕见的。他们的奉献精神让整个时代为之感动。面对我们的大学生,他们身上闪耀的高尚品质,那些圆滑世故、良心早已泯灭的人难道不感到汗颜吗?事后的纪念和怀念,无论是授予荣誉称号还是给予物质奖励,都于事无补,也是远远不够的。我们的社会还要学会如何去保护这些英雄的人们,保护他们,就是保护一种精神、一种品质,让这种精神远远传承下去。
20**年10月24日,为救两名落水少年,湖北长江大学10多名大学生手拉手扑进江中营救,两名少年获救,而3名大学生不幸被江水吞没,英勇献身。这是一条令人倍感沉重的消息。()三个青春灿烂的生命以一种高尚的方式瞬间离我们而去,三个家庭却又势必因此而承受巨大悲痛。许多同学都对这10多名大学生特别是英勇献身的3人致以了崇高的敬意。
“生命至上原则”近些年时常被人提及,这一原则具有许多合理性和积极的现实意义,但同时,却也存在过于泛化的倾向和表现,甚至被完全等同于“个人至上”或“个体生命至上”,或直接成为“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或“个人中心主义”的堂皇变种。不可否认,对自己生命保持起码的尊重和敬畏,也是“生命至上”的一种具体表现,但“生命至上”在本质上绝非全部指向自我。湖北这10多名大学生结人梯救落水少年的举动,未尝不是“生命至上”的体现,只不过指向的是他人而已。事实上也正因为如此,让其“额外”获得了另一种更为灿烂的道德价值。也就是说,我们不能笼统地把“生命至上原则”作为讨论“值不值得”的逻辑前提,更不能把“不值得”结论简单地建立在“自我生命至上”的基础之上。
此外,有人认为,“生命至上”原则下还应“科学施救”,这固然没错。但在落水生命稍纵即逝的突发事件和危急情况里,更加彰显的是人的本能和个体固有的道德底蕴,何况“结人梯”的施救方法并非毫无“科学”和理性含量。
见义勇为是当前社会经久不衰的话题。现实中既有像魏青刚似的英雄给人们带来的感动,又有“英雄流血又流泪”事件给人们带来的心痛,还有未成年人盲目见义勇为而献身使人们感动和心痛的同时开始的反思。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社会研究所所长周孝正表示:“‘80后’、‘90后’是有个性、有想法的一代,可以为国争光,勇夺奥运冠军;可以在抗震救灾、奥运、国庆盛典、世博会中身体力行,展现志愿者风采;也可以结梯救人,英勇献身。”这些都说明了见义勇为作为一个时代命题的价值和意义。
匡扶正义、见义勇为本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多少年来,是激励人们与邪恶作斗争的精神支柱。但在社会转型的前提下,传统的社会习惯正发生
着前所未有的巨变,人们的价值取向发生极大变化,社会道德水准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滑坡,抱着“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看客心理。这些都是社会失范的表现。见义勇为,《辞海》中解释为看到合乎正义的事便勇敢地去做。最早出现于《论语为政》:“见义不为,无勇也”。广义上说一般的好人好事、互助行为也属于见义勇为,应当倡导,而如何才能在全社会有效地形成见义勇为氛围更是我们应直面的问题。无庸讳言,道德的教化始终是我们倡导见义勇为的有效途径,社会应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对典型的事例进行大力宣传,弘扬正气。在寒江救人的英雄赵传宇的母校长江大学,出现的三个大学生的英勇事迹,在我们感佩之余,也带给我们新的思索。
见义勇为是时代精神的具体体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正义不是自然而然地降临到我们的生活中的,它需要每一个社会成员竭力维护。社会是一个联合体,只有相互搀扶,相互为善,世界才可以变成一个美好的人间。三个大学生为我们树立了典范。
学者尼尔·麦考密克指出:“制度道德有两个范畴:一方面,它必须尽可能地适应所设想的文明社会的实际的法律制度和政治。另一方面,就符合这一适应的要求而言,它应当可能紧密地接近我们的背景政治道德的理想。”只有将崇高的道德理想与见义勇为法律制度的完美结在一起,才能发挥出鼓励公民进行见义勇为的积极性,才能促进公民道德建设和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
哈罗德·罗森堡的《荒漠之死》中的一句话,“一代人的标志是时尚,但历史的内容不仅是服装和行话。一个时代的人们不是担起属于他们时代的变革的重负,便是在它的压力之下死于荒野。”的确如此,渐趋成熟的“90后”大学生频繁登上社会舞台的中心,并扮演着愈来愈重要的角色。他们开始有所担当、有所坚守,也在诸多方面赢得越来越多人的肯定和敬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