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硕士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经典3篇】
数学硕士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篇一
标题: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识别算法研究
摘要: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图像识别已经成为人工智能领域的热门研究方向之一。本论文旨在通过深度学习算法,实现对图像的准确识别和分类,并对算法进行优化和改进。本研究将聚焦于图像识别领域的关键问题,如特征提取、模型训练和优化等方面展开研究,以提高图像识别的准确性和效率。
关键词:深度学习、图像识别、特征提取、模型训练、优化
引言:
图像识别在许多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如智能监控、自动驾驶、医学影像诊断等。传统的图像识别方法往往依赖于手工设计的特征提取算法,这种方法的效果受限于人工特征的表达能力。而深度学习算法通过构建多层神经网络,能够自动从数据中学习到更高层次的特征表达,从而在图像识别任务上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研究目标: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目标是设计和实现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识别算法,以提高图像识别的准确性和效率。具体来说,本研究将聚焦于以下几个方面:
1. 研究常用的深度学习模型,如卷积神经网络(CNN)和循环神经网络(RNN),并比较它们在图像识别任务上的性能差异。
2. 探索有效的特征提取算法,如卷积层和池化层的设计,以提高图像特征的表达能力。
3. 对深度学习模型进行训练和优化,以提高模型的泛化能力和准确性。
研究方法:
本研究将采用以下研究方法:
1. 数据集准备:选择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图像数据集,如CIFAR-10或ImageNet,并进行数据预处理,如图像缩放和标准化。
2. 模型设计:基于TensorFlow等深度学习框架,设计和实现不同的深度学习模型,并比较它们在图像识别任务上的性能。
3. 特征提取:通过调整卷积层和池化层的参数,提取图像的高层次特征。
4. 模型训练:使用标注数据对深度学习模型进行训练,并通过交叉验证等方法评估模型的性能。
5. 模型优化:通过调整学习率、正则化等参数,进一步优化模型的性能。
预期结果:
本研究预期通过深度学习算法在图像识别任务上取得较高的准确性和效率。通过对比实验和性能评估,可以得出结论:深度学习模型在图像识别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传统的手工设计的特征提取算法。
结论:
本论文旨在通过深入研究深度学习算法,提高图像识别的准确性和效率。通过对深度学习模型的研究和优化,本研究将为图像识别领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数学硕士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篇二
标题:基于贝叶斯网络的金融风险预测模型研究
摘要:
金融风险预测是金融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本论文旨在通过构建贝叶斯网络模型,实现对金融风险的准确预测和评估。本研究将聚焦于金融风险预测的关键问题,如特征选择、模型训练和评估等方面进行研究,以提高金融风险预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关键词:贝叶斯网络、金融风险预测、特征选择、模型训练、评估
引言:
金融风险预测在风险管理和投资决策中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金融风险预测方法往往依赖于统计模型或机器学习算法,这些方法在处理复杂金融数据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贝叶斯网络作为一种概率图模型,能够有效地处理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因此在金融风险预测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研究目标: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目标是设计和实现一种基于贝叶斯网络的金融风险预测模型,以提高金融风险预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具体来说,本研究将聚焦于以下几个方面:
1. 研究常用的贝叶斯网络模型,如朴素贝叶斯网络和动态贝叶斯网络,并比较它们在金融风险预测任务上的性能差异。
2. 探索有效的特征选择算法,以从大量金融数据中选择出具有较高预测能力的特征。
3. 对贝叶斯网络模型进行训练和评估,以提高模型的预测准确性和可靠性。
研究方法:
本研究将采用以下研究方法:
1. 数据集准备:选择一个包含金融数据的数据集,并进行数据预处理,如数据清洗和特征提取。
2. 模型设计:基于BayesiaLab等贝叶斯网络软件,设计和实现不同的贝叶斯网络模型,并比较它们在金融风险预测任务上的性能。
3. 特征选择:通过统计分析和机器学习方法,选择具有较高预测能力的特征。
4. 模型训练:使用标注数据对贝叶斯网络模型进行训练,并通过交叉验证等方法评估模型的性能。
5. 模型评估:通过对比实验和性能评估,验证贝叶斯网络模型在金融风险预测中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预期结果:
本研究预期通过贝叶斯网络模型在金融风险预测任务上取得较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通过对比实验和性能评估,可以得出结论:贝叶斯网络模型在金融风险预测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并且能够有效地处理不确定性和复杂性。
结论:
本论文旨在通过深入研究贝叶斯网络模型,提高金融风险预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通过对贝叶斯网络模型的研究和优化,本研究将为金融风险管理和投资决策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数学硕士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篇三
数学硕士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是指开题者对科研课题的一种文字说明材料。这是一种新的应用写作文体,这种文字体裁是随着现代科学研究活动计划性的增强和科研选题程序化管理的需要应运而生的。下面分享的是数学教学专业硕士的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深刻地认识到,想要一个国家向前不断的迈进,其源源不竭的动力就来源于一种精神,即创新精神.新一轮有关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中,我们国家教育部出台了有关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目的的深化教育改革的文件,其明确地提出了要符合当今时代的发展要求,注重对学生个性的发展,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性精神和实践性能力作为其重点内容.经过十年的实践,对课程的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并且为了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适应新时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我们国家教育部专家对义务教育阶段各个学科的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和完善,新增了创新意识作为关键词,将创新意识的培养作为了现代化教育的基本任务.而研究性学习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的重大突破,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点和热点内容,也是当今国际上比较普遍认同和实施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对于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性精神和实践性能力,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
国外对研究性学习的研究可追溯到苏格拉底,他将教师比喻为“知识的产婆”,并在教育方面做出的重大贡献是提出了要注重启发学生学习与思考的方法.[1]从 18 世纪起,研究性学习就得到人们的广泛认识.18 世纪末到 19 世纪,法国启蒙学者卢梭提出了要遵循着人类的天性发展.继卢梭之后,著名的教育家裴斯泰洛齐提出了“教育心理化”,他倡导在活动过程当中,要对儿童内在的能力得以培养和发展的同时,还要注重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以及儿童之间的个别差异性;他们的思想都为今天的研究性学习奠定了一定的思想基础.在 20 世纪左右,美国的杜威、克伯屈等人在这方面同样进行了研究,影响最大的是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杜威,他主张“从做中学”,认为学生仅仅通过教师讲解或者看书所获取的知识都是虚无飘渺的,只有通过“活动”获取的知识才是实实在在的知识、才能真正的促进学生的身心以及未来发展.在 20 世纪中期,布鲁纳提出了认知发现学习理论.他认为学生非被动的接受知识,而应该主动的去探究知识;施瓦布也提出了“探索研究性学习”,他倡导通过探索研究来进行对所学知识的掌握,从而使得学生探索研究的能力得以发展.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21 世纪初,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由教育部正式的开启了,将“研究性学习”融入高中必修课之中,以此,作为我国高中课程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从此之后,“研究性学习”成为我国基础教育变革当中一门独树一帜的课程,它掀开了基础性教育的新一页,无可置疑,它已成为我国当前课程变革中最吸引眼球的一项举措.[1]在高中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安排了研究性学习课程,不但对于学校构建符合素质教育思想和迫切需要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突破性的改革,而且还可以丰富教学模式,从而使得教师和学生在知识、技能、实践等方面更上一层楼.具体来讲:第一,有作用于课程的变革.革新到目前为止,研究性学习已经不言而喻地成为了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变革的突出点.作为一门基础学科的数学,它是中小学革新的龙头,所以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对于课程的变革具有重大的意义与价值.第二,有作用于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教育文件提出了要注重对教师由强硬灌输到鼓励、引导等教学方式进行转变.第三,有作用于学生学习方式的革新.教育出台了有关在课堂中,针对学生死记硬背进行变革的文件,具体内容为不仅要倡导学生自己积极参与、还要培育学生获取未知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等.因此,怎样让学生从被动的学习方式变更为积极主动探索的学习方式,成为教育一线工作者乃至科学家们进行研究性学习研究的重要原因.
三、本文研究涉及的主要理论
数学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数学教师或者相关学科教师的指引下,从各类学科以及实践活动中选取并设定为研究性学习的课题,运用类似于数学学科的科学研究方法去积极主动的获取数学知识、并应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相关问题,使得学生对数学知识把握的同时,体验、了解、学会和应用数学学科所蕴含的研究方法,以及对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以及科研能力发展的一种学习方式.在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过程当中,学生不仅明确地了解了活动的程序,还深深地体会到数学这门学科所带给人们的奇妙之处,更加关键的是改变了学生学习的传统思维模式,培育了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以及相互协作的团队意识.其活动过程的实施,对于传统的教师模式也提出了一定的挑战,具体来讲,就是教师主要起着指路人的作用,对学生活动过程中的具体表现给予适时的正确评判,督促学生有效的完成各个阶段的活动任务,从而使学生的主动性得以充分调动.
四、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由于没有研究性学习的具体教材做支撑,那么,对于一线教师而言,确定研究性学习内容是十分困难的事情,但是我们知道类比方法可以引出很多的内容,从中可以启发我们通过研究性学习相关理论的学习,运用类比的方法,从如下两个不同层次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探索,分别为从三角形到四面体已知类比开展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作为层次一;从三角形角平分线和旁切圆半径的不等式分别类比到四面体以获得四面体中新成果为目的所开展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作为层次二.并且层次一从活动的组织与安排、资源的收集、分析与利用以及三角形与四面体已知形式与证法的类比情况等方面都为层次二做了一定的铺垫,而层次二也是对层次一的升华.具体针对层次一开展研究性学习实践探索的研究思路,简要地做如下介绍:第一,让学生从已学过到的有关三角形与四面体的已知知识中选定研究课题;第二,通过指导教师提供有关研究性学习活动方案的一般步骤作为参考,引导学生完成该课题活动方案的设定;第三,在本层次中,由于学生可以通过收集、分析信息,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完成该课题的研究,因此具体活动实施根据每组情况在课后完成;第四,每个小组选取代表针对于小组成员的参与程度、取得的主要成果、得到的新猜想、没有解决的问题等进行相关汇报;最后,针对每组出现的问题,进行组间与师生间的相互交流,从而完善课题以及深化课题.针对层次二的第一个课题开展研究性学习实践探索的研究思路,简要地做如下介绍:第一,由指导教师提供给学生有关三角形内角平分线的两个不等式,通过文献的检索与查新,确定到目前为止其对应在四面体中仍没有被研究,从而将其确定为所研究课题的背景;第二,根据课题背景,帮助学生选定研究课题为三角形角平分线的两个不等式到四面体二面角平分面不等式的推广;第三,通过师生间的共同分析,从而确定活动的目标与重难点;第四,将对课题内容感兴趣以及数学成绩优异的学生组成活动兴趣小组来开展研究性学习;第五,收集、学习、研讨三角形中不等式的主要 5 种证法,深刻的领会其证明思路、相关内容与研究方法;第六,广泛收集并学习四面体中有关的理论知识,为接下来开展研究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第七,利用类比猜想出四面体中相应不等式的形式;第八,通过指导教师的引导,并利用类比尝试给出四面体中相应不等式的证明过程.层次二的第二个课题所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实践探索与本层次第一个课题相类似,所以由学生尝试着独立地去完成,指导教师进行适当的指导.
五、写作提纲
摘要 3-4
Abstract 4-5
第一章 绪论 7-12
1.1 研究背景 7-9
1.2 研究目的 9-10
1.3 研究思路 10-12
第二章 研究性学习理论的相关概述 12-18
2.1 研究性学习的相关概念 12-13
2.2 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13-14
2.3 研究性学习的目标 14-15
2.4 数学研究性学习课题的选取 15-16
2.5 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实施 16-17
2.6 类比与数学研究性学习 17-18
第三章 以三角形到四面体已知类比开展研究性学习 18-33
3.1 学情与目标分析 18-19
3.2 学习活动设计 19-33
第四章 以三角形到四面体类比开展研究性学习获得创新成果 33-47
4.1 从三角形角平分线到四面体二面角平分面类比开展研究性学习 33-40
4.2 从三角形旁切圆半径到四面体旁切球半径类比开展研究性学习 40-47
第五章 结语 47-48
5.1 研究的基本结论 47
5.2 研究的主要反思 47-48
参考文献 48-50
附录 50-53
读研期间研究成果 53-54
致谢 54
六、目前已经阅读的主要文献
[1]O.Bottema 著,单墫译.几何不等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77.
[2]陆高原.研究性课题选择的策略[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0(11):20.
[3]沈文选.单形论导引--三角形的高维推广研究[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35.
[4]应俊峰.研究型课程[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1:44.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1-24.
[6]王升.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155-161.
[7]霍益萍.让教师走进研究性学习[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2:4.
[8]李伟明.研究性学习案例集[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42.
[9]匡继昌.常用不等式[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40-105.
[10]杨路,张景中.预给二面角的单形嵌入nE 的充分必要条件[J].数学学报,1983,26(2):250-254.
[11]苏化明.预给二面角的单形嵌入nE 的充分必要条件的一个应用[J].数学杂志,1987(1):10-13.
[12]杨世国.单形的构造定理[J].数学季刊,1991,6(4):102-103.
[13]苏化明.关于单形二面角平分面面积的不等式[J].数学杂志,1992(3):315-318.
[14]苗国.四面体的五“心”-重心、外心、内心、旁心、垂心[J].数学通报,1993(9):21-
24.[15]林祖成.关于 n 维单形的一类不等式[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1994(3):50-56.
[16]王庚,杨世国.预给二面角的单形在nE 中的嵌入[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理科版),1994,17(4):11-16.
[17]李永利.关于四面体的两个不等式[J].数学通讯,2001(9):30-31.
[18]王建华.从三角形到四面体-类比与推广思维的一个尝试[J].中学生数学,2002(8):3-4.
[19]杨世国.关于内接单形的一个不等式[J].数学杂志,2003(2):218-220.
[20]陈安宁.关于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九江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5):35.
[21]钱旭升.我国研究性学习的研究综述[J].教育探索,2003(8):22.
[22]王太东,赵兴风.从平面到空间-三角形中的定理在四面体中的类比[J].数学通讯,2003,(21):18-19.
[23]唐文艳,张洪林.“数学情景与提出问题”教学模式的研究性学习因素及体现[J].数学教育学报,2004(4):5-52.
[24]张宇.四面体中的 Cordon 不等式[J].中学数学研究,2004(8):68-70.
[25]钱旭升,项雪梅.语文研究性学习研究综述[J].现代教育科学,2005(2):12.
[26]郎淑雷.类比推理:数学发现的有效方法[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2007(3):119-121.
[27]何成波.三角形与四面体中的类比思考[J].数学通报,2007(7):32-34.
[28]张丽娟.从三角形到四面体--类比思想在中学数学中的应用[J].教学教学通讯,2007(272):49-51.
[29]王建明,范中广.四面体中的一个新不等式脸[J].数学通报,2008(4):27-28.
[30]唐传阳.从“三角形”到“四面体”的性质类比[J].《安徽教育》月刊,2009(1):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