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学论文开题报告【精彩3篇】
旅游管理学论文开题报告 篇一
题目:旅游目的地品牌形象对游客选择行为的影响研究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旅游业作为全球最重要的经济支柱之一,旅游目的地的品牌形象对游客选择行为起着重要的影响。随着旅游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各个目的地都在积极打造自己的品牌形象,以吸引更多的游客。然而,目前对于旅游目的地品牌形象对游客选择行为的影响机制尚不清晰,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探讨。
二、研究目的与研究问题
本研究旨在探究旅游目的地品牌形象对游客选择行为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品牌形象对不同类型游客的影响差异。具体研究问题如下:
1. 旅游目的地品牌形象如何影响游客选择行为?
2. 旅游目的地品牌形象对不同类型游客的影响差异是什么?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1. 回顾旅游目的地品牌形象的相关研究,总结其对游客选择行为的影响因素。
2. 构建理论模型,解释旅游目的地品牌形象对游客选择行为的影响机制。
3. 运用问卷调查法,收集游客的个人信息、目的地选择信息以及对品牌形象的认知等数据。
4. 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分析研究数据,验证理论模型的有效性,并探究品牌形象对不同类型游客的影响差异。
四、预期结果
本研究预期将揭示旅游目的地品牌形象对游客选择行为的影响机制,为旅游业的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销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同时,还将揭示品牌形象对不同类型游客的影响差异,为旅游目的地的差异化定位和精准营销提供参考。
五、研究的局限性与不足之处
本研究受限于样本范围和调查方法的局限性,可能存在一定的研究偏差。同时,研究结果仅适用于特定的旅游目的地和游客群体,对于其他情境的适用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六、研究的创新点与实用价值
本研究将揭示旅游目的地品牌形象对游客选择行为的影响机制,填补了相关领域的研究空白。同时,还将分析品牌形象对不同类型游客的影响差异,为旅游目的地的差异化定位和精准营销提供实践指导。
旅游管理学论文开题报告 篇二
题目:旅游目的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规划与实施研究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给旅游目的地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但也给环境、社会和文化等方面带来了一系列问题。为了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旅游目的地需要进行战略规划和实施,以平衡旅游发展和保护目的地资源的关系。然而,目前对于旅游目的地可持续发展战略规划与实施的研究还不够充分,需要进行深入的探讨。
二、研究目的与研究问题
本研究旨在探究旅游目的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规划与实施,并进一步分析战略规划和实施对旅游目的地的影响。具体研究问题如下:
1. 旅游目的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规划如何制定和实施?
2. 旅游目的地的战略规划和实施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是什么?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1. 回顾旅游目的地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研究,总结战略规划和实施的关键要素。
2. 构建理论模型,解释旅游目的地战略规划和实施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机制。
3. 运用案例分析法,选取多个旅游目的地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它们的战略规划和实施情况。
4. 运用比较分析方法,对不同旅游目的地的战略规划和实施进行对比,揭示其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差异。
四、预期结果
本研究预期将探究旅游目的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规划与实施,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同时,还将分析战略规划和实施对旅游目的地的影响,为旅游目的地的战略决策和管理提供参考。
五、研究的局限性与不足之处
本研究受限于案例范围和比较分析方法的局限性,可能无法全面反映旅游目的地的战略规划和实施情况。同时,研究结果仅适用于特定的旅游目的地和情境,对于其他情境的适用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六、研究的创新点与实用价值
本研究将探究旅游目的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规划与实施,填补了相关领域的研究空白。同时,还将分析战略规划和实施对旅游目的地的影响,为旅游目的地的战略决策和管理提供实践指导。
旅游管理学论文开题报告 篇三
旅游管理学论文开题报告模板
毕业论文,泛指专科毕业论文、本科毕业论文(学士学位毕业论文)、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硕士学位论文)、博士研究生毕业论文(博士学位论文)等,即需要在学业完成前写作并提交的论文,是教学或科研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下面推荐旅游管理专业的论文开题报告模板,供大家参考。
论文题目:都江堰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探讨
一、立题依据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当今,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和旅游业发达的国家,乡村旅游正在被越来越多的旅游者所青睐,乡村旅游已成为旅游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我国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居民生活水平提高,人们越来越热衷乡村旅游活动。它不仅是人们回归自然、放松身心、感受农村生活、体验自然的主要方式之一;而且能够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带动农民脱贫致富,促进城市和乡村经济繁荣与文化融合。因此,2006年国家旅游局将旅游主题确定为“中国乡村旅游年”,2007年又将全国旅游宣传主题确定为“中国和谐城乡游”,提出“魅力乡村、活力城市、和谐中国”的口号,同时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政策,为我国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
总的来说,乡村旅游在空间布局上主要分布于都市郊区、远离客源的景区和老少边穷地区。乡村旅游的发展为各地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对于解决“三农”问题起到了一定的积极意义,同时也满足了城市居民回归自然和体验传统生活方式的心理需求。而作为旅游城市的都江堰虽然拥有青城山、都江堰、龙池国家森林公园等丰富的旅游资源,全市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也日趋完善,但是由于都江堰农村人口众多,占到总人口的 71. 7%,并且都江堰工业基础薄弱,以至于剩余农村劳动力很难转移,因而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对带动农民致富、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现状
1、 国外研究现状
伴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对乡村旅游的学术研究也应运而生,并各有侧重。国外对乡村旅游的研究相对较早,从早期对乡村旅游的概念及开发策略和乡村旅游与乡村经济发展的关系的研究逐步向对乡村旅游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乡村旅游与乡村环境的关系以及社区居民对发展乡村旅游的态度研究等方面转变。GASSON (1992)等人的研究也表明,乡村旅游对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确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也有学者认为,乡村旅游也可能带来一些副作用或对地方经济的发展作用不大。Fleischer(1997)等以以色列典型的乡村旅游形式—提供住宿和早餐的农庄旅游为例,认为乡村旅游规模很小,旅游季节短,带来的收益较低,对地方经济影响不大。
2、 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早期对乡村旅游研究主要集中在乡村旅游的意义及背景方面。随着乡村旅游发展深入,我国乡村旅游的特点和模式研究一直是个热点问题。并且对乡村旅游经济发展、乡村旅游发展战略、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以及乡村旅游与新农村建设等方面进行了相应的研究。杜江等(1999)从乡村旅游需求和供给、主客互动关系的角度对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研究〔12〕;过竹(2000)等在对南丹甘河白裤瑶新村的乡村旅游开发的案例中提出了乡村旅游与地河自然生态和民族文化的结合以及社区参与是维持当地发展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理想选择。
(三)研究目的
都江堰乡村旅游发展迅速,发展前景好,但总体发展水平不高,基本上还处于初级阶段,理论和实践经验都不足,难免存在产品雷同,整体接待水平低等问题。比如,都江堰乡村旅游多是以农家乐、乡村饭店为主,旅游活动以就餐、钓鱼、采摘和打牌为主,大都停留在“住农家屋、吃农家饭、享农家乐”层面上。震后在都江堰乡村旅游恢复的过程中,需要一系列理论的指导。
二 、研究内容
针对乡村旅游对目的地影响的不断复杂化、多元化以及对农村和农民影响的不断加大,本文在国内外对乡村旅游研究的基础上,对乡村旅游的产生、发展现状以及主要的发展模式进行了综合性的分析和总结。主要探讨了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探讨和分析乡村旅游的基础概念。本文首先在乡村旅游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乡村旅游的内涵及特点、产生与发展等方面对乡村旅游进行了系统性的分析,界定了乡村旅游的概念。
(2)评述国内外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通过查找资料,对国内外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及主要发展模式进行了整体性的分析,由此得出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的趋势。
(3) 本文的重点内容是对都江堰乡村旅游的发展进行研究探讨。主要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首先分析都江堰乡村旅游的产生与发展现状,走访考察部分乡村,了解乡村旅游对农村地区的影响程度。第二部分通过市场调查及分析,对都江堰乡村旅游的发展情况进行分析。找出都江堰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4)提出建议和措施。以新农村建设思想为指导,提出都江堰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并提出具体的建议和保障措施。
(5)结论。总结和回顾本研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探讨今后的研究趋势和发展前景。
三 、论文框架
1、 绪论
(1)选题依据
(2)结构框架和研究方法
2 、乡村旅游的产生与发展及特点和模式
(1)乡村旅游的内涵、特点
(2) 乡村旅游的产生与发展
(3) 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
3 、都江堰乡村旅游的发展状况分析
(1) 都江堰乡村旅游的产生
(2) 都江堰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分析
① 效益分析
② 条件分析
(3) 都江堰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4 、都江堰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的构建
5 、都江堰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的保障措施
6 、
结论四、预期目标和调查对象研究
(一)预期目标
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在都江堰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都江堰乡村旅游发展模式进行构建,提出促进都江堰乡村旅游发展的优化措施,为促进四川乡村旅游发展出谋划策。
(二)调查研究对象
本调查研究以都江堰的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乡村旅游地居民以及到都江堰参与乡村旅游的游客为调查对象。从游客和居民两个角度来了解都江堰乡村旅游的发展情况,以期更全面的分析都江堰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使论文写作更加顺利和全面。
五、研究方案
(一)研究方法:
1、文献分析法。文章参考大量有关文章,并对其进行归纳、分析等。
2、实地调查法。对乡村旅游地区的居民及游客进行问卷调查。
3、简单的数据统计法。
(二) 技术路线:
六、 进度安排
1、1月1日~2月28日 调研,资料收集
2、3月1日~3月20日 开题报告整理编写
3、4月11日~4月17日 开题答辩
4、4月25日~5月15日 实地调查
5、5月20日~6月1日 数据整理
6、6月2日~6月31日 编写论文
7、7月1日~8月1日 资料整理、装订
七、参考文献
[1]何伟.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旅游探讨. [D].四川:四川大学旅游学院.2007
[2]黄声波.瑞安乡村旅游发展研究.[D].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2007
[3]赵艳铭.泰宁县乡村旅游发展研究.[D].福建:福建农林大学.2009
[4]陈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乡村旅游模式.[D].甘肃:兰州大学.2009.4
[5]何景明.国外乡村旅游研究述评[J].旅游学刊,2003,18(1):76一80
[6]陈景.金华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11
[7]阮娟.灾后重建背景下的四川乡村生态旅游规划研究.[D].四川:四川农业大学.2010.6
[8]高文香.新农村建设与乡村旅游发展系统的互动机制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9.4
[9]苟一之.农村金融对灾后地区乡村旅游的支持分析.大众商务(112期).2010.4
[10]张宁、朱秀秀、宋金平.国外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与经验研究.经济研究导刊. 2009.
[11]徐茜.成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的调查与思考.成都大学学报(第21卷第1期).2007.1
[12]王延松.成都锦江区乡村旅游发展研究.[D] 四川:电子科技大学.2010.4
[13]王云才.国际乡村旅游发展的政策经验与借鉴[J].旅游学刊,2002,17(4):45一50.
[14]杜江,向萍.关于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旅游学刊,1999,14(1):15一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