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区灾后重建工作报告【优质4篇】
灾区灾后重建工作报告 篇一
灾区灾后重建工作报告
尊敬的领导、亲爱的同事们:
大家好!我是灾区灾后重建工作组的负责人,今天我向大家汇报一下我们在灾区的重建工作情况。
自灾害发生以来,我们充分发挥团队的力量,全力以赴投入到灾区的重建工作中。我们的工作主要分为四个方面:基础设施重建、住房重建、生活保障和心理援助。
首先,基础设施重建是我们的重点工作之一。我们在灾区进行了详细的勘察和评估,确定了需要重建的道路、桥梁、电力设施等基础设施,并组织了相关的工程队伍进行施工。经过几个月的努力,我们已经完成了大部分的基础设施重建工作,为灾区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住房重建也是我们工作的重点之一。灾害过后,大量的居民失去了住房,我们积极组织了相关的部门和社会力量,为失去住房的居民提供了临时安置点,并开始了住房重建工作。我们根据不同居民的需求,制定了不同的重建方案,并且积极争取资金支持,使更多的居民能够拥有安全、舒适的住所。
第三,生活保障是我们工作的基本要求。我们通过组织募捐活动,筹集了大量的生活物资,为灾区的居民提供了食品、饮水、医疗等基本生活保障。我们还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开展就业培训和就业创业活动,帮助灾区居民恢复生计。
最后,心理援助是我们工作的重要一环。灾害给灾区居民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我们组织了专业的心理援助团队,为灾区居民提供心理疏导和咨询服务。我们还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提高灾区居民的心理抗压能力。
总的来说,我们的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灾区的基础设施得到了有效的重建,居民的住房问题得到了解决,生活保障得到了保障,居民的心理压力得到了缓解。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灾区的重建工作任重而道远,还有很多工作需要继续努力。我们将继续加强团队协作,积极争取资金支持,不断提高工作效率,为灾区的重建做出更大的贡献。
谢谢大家!
灾区灾后重建工作报告 篇二
灾区灾后重建工作报告
尊敬的领导、亲爱的同事们:
大家好!我是灾区灾后重建工作组的负责人,今天我向大家汇报一下我们在灾区的重建工作情况。
自灾害发生以来,我们充分发挥团队的力量,全力以赴投入到灾区的重建工作中。我们的工作主要分为四个方面:基础设施重建、住房重建、生活保障和心理援助。
首先,基础设施重建是我们的重点工作之一。我们在灾区进行了详细的勘察和评估,确定了需要重建的道路、桥梁、电力设施等基础设施,并组织了相关的工程队伍进行施工。经过几个月的努力,我们已经完成了大部分的基础设施重建工作,为灾区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住房重建也是我们工作的重点之一。灾害过后,大量的居民失去了住房,我们积极组织了相关的部门和社会力量,为失去住房的居民提供了临时安置点,并开始了住房重建工作。我们根据不同居民的需求,制定了不同的重建方案,并且积极争取资金支持,使更多的居民能够拥有安全、舒适的住所。
第三,生活保障是我们工作的基本要求。我们通过组织募捐活动,筹集了大量的生活物资,为灾区的居民提供了食品、饮水、医疗等基本生活保障。我们还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开展就业培训和就业创业活动,帮助灾区居民恢复生计。
最后,心理援助是我们工作的重要一环。灾害给灾区居民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我们组织了专业的心理援助团队,为灾区居民提供心理疏导和咨询服务。我们还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提高灾区居民的心理抗压能力。
总的来说,我们的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灾区的基础设施得到了有效的重建,居民的住房问题得到了解决,生活保障得到了保障,居民的心理压力得到了缓解。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灾区的重建工作任重而道远,还有很多工作需要继续努力。我们将继续加强团队协作,积极争取资金支持,不断提高工作效率,为灾区的重建做出更大的贡献。
谢谢大家!
灾区灾后重建工作报告 篇三
20xx年xx月xx日,全市召开了灾后重建工作动员大会,会后,我办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在我单位临时帐篷内及时传达学习了动员会精神,在学习贯彻会议精神的同时,结合本职工作,对我办下一步灾后重建工作进行了安排。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确保灾后重建目标任务完成
全办干部职工在没有办公场所的情况下,及时学习传达,开展讨论。通过学习,把全办干部职工的思想统一到灾后重建工作上来,切实把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灾后重建工作抓紧抓好,用发展的眼光来开展灾后重建,以新思想、新观念来推动工作,同时,以高度的政治感和责任心,积极投入到各项重建工作中去,服从市上统一安排,保证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任务。
二、立足本职,加强领导,确保恢复重建工作有序开展
一是统一思想,明确思路。按照市委灾后重建工作目标任务贯彻落实,狠抓工作作风,严格考勤制度和请销假制度,努力创新,进一步发挥党员和领导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
二是原抽调8名同志继续认真协助做好聚源镇、紫坪铺镇、龙池镇、石羊镇的灾民安置点活动板房建设工作,切实解决板房建设过程中的供水、排污、用电等基础设施问题,保证安置点活动板房建设工作顺利推进,由赵新天副主任负责。
三是原抽调8名同志继续做好玉堂镇外滩安置管委会的水、电、气、防疫、环卫、安全、民政工作的协调与联系工作,由宋海燕副主任负责。
四是加快灾后移民安置点基础设施恢复重建。“5.12”地震对我市移民安置点道路、通讯、供水、供电、学校等基础和公用设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特别是紫坪铺镇、龙池镇等移民搬迁乡镇的公路、库周交通、输变电、邮电通讯广播电视等,损坏严重,急需尽快恢复。因此,尽快组织机关干部深入到移民乡镇、村、组,认真调查研究,进一步摸清移民群众受灾情况,特别是基础和公用设施受损情况。同时积极向上反映,努力争取更多资金,帮助各乡镇加快移民安置点基础设施恢复步伐,并及时把目前争取到位的70万元移民专项救灾资金拨付到有关乡镇。
五是引导和鼓励移民积极开展生产自救。由于我市移民绝大部分安置坝区,房屋大多新建不久,且质量较好,在地震中毁坏不是十分严重。根据我市实际,大力引导和鼓励移民积极开展生产自救,克服依赖思想,搞好增收项目,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同时,强化对抗震救灾的政策、法律知识的宣传贯彻,做好移民农业生产技术培训和外出务工实用技能培训工作,有针对性地举办实用技术、务工职业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受灾困难群众的整体素质,增强生产自救、重建美好家园的能力。
六是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搞好对口帮扶工作。根据市上统一安排,我办对口联系龙池镇云华村的灾后重建工作。该村由于位于山上,因山体滑坡和泥石流,受灾严重,全村216户受灾,5人遇难,3人失踪;垮塌房屋1476间共计35500平方米。为帮助云华村恢复重建,组织机关干部切实做好对口帮扶工作,充分以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坚决把党和政府的关心落实到实际行动上。一是每位党员干部要尽自已最大力量,出钱出物,为受灾群众重建家园提供物质上的帮助;二是积极开动脑筋,认真研究,落实帮扶项目,做好培训指导,帮助农民增加收入,使受灾群众尽快恢复生产。
七是做好单位维修加固工作,确保机关正常工作秩序。我单位办公楼破坏较为严重,部分填充墙断裂,砖块脱落,房屋吊顶部分垮掉,经专家机构初步鉴定,办公楼为中度损坏,必须经维修加固后才能正常使用。为保证机关正常办公,在市国资办的统一安排下,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尽快对我办机关办公楼进行加固维修,早日投入使用,确保正常工作秩序
八是做好信访接待工作,确保移民稳定。地震使全市移民都在不同程度上遭到了一定的损失,在灾后重建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大量移民群众上访。对此,我办将进一步加强信访接待力量,认真宣传国家的移民政策和抗震救灾、恢复重建政策,做好移民群众的思想工作,特别是要做好因地震成为孤儿、孤老和残疾人的移民的救助工作,及时把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送到他们手中,切实帮助他们解决灾后重建中的困难和问题,确保我市稳定。此外,由于地震灾害使市信用联社电脑系统遭到破坏,无法把移民后期扶持资金打到移民个人账户上,我办将联合财政局、市信用联社将此情况进行通告,对移民做好宣传解释,并组织人员到乡镇进一步宣传走访。同时,督促市信用联社尽快恢复电脑网络系统,及时将后期扶持资金打入移民个人账户,确保稳定。
九是加强队伍建设。全办干部职工按照已形成的临时干部管理办法进行管理,抽调到乡镇工作的8位同志由赵新天副主任统一管理;玉堂镇外滩安置管委会开展水、电、气、防疫、环卫、安全、民政协调工作的8位同志由宋海燕副主任管理;余下人员由调研员王其林负责。在主任蒲良全的统一指挥下做到人人肩上有担子,人人手上有活干,人人肩上有责任,在大灾大难面前履职到位,发挥移民办自身的职能作用
灾区灾后重建工作报告 篇四
一、灾区灾后重建中面临的一些主要问题
1、农村灾区房屋修建方式问题
目前对灾民的安置仍然是采取的搭建帐篷、活动板房等临时安置措施,对灾民居住房屋的重建将在未来2—3年内成为救灾工作的重点。虽然灾区农村的房屋损毁及其他个人财产、经营资产损失情况还在进一步统计之中,目前还没有这方面的确切数据,但一些重灾区农民房屋损毁情况是十分严重的,农民的永久居住房必须大面积地重建。在这次地震中,成都市市区80年代以后修建的具有防震措施的房屋经受住了地震的考验,损失情况非常轻微,而成都市周围郊区的农民自建房却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损毁情况,尤其是在都江堰、彭州等重灾区,农民自建房损毁情况严重。这种情况表明,农民的自建房受其资金技术等的限制,其安全质量不能满足抗震要求,在灾后重建中,如果仍然由农民自行修建房屋,将可能留下安全隐患。因此,由政府出面,由农民参与,综合利用各种渠道的重建资金,在严格质量控制下进行的灾区房屋修建工作应该是灾后重建中农村房屋修建的主要方式。但是,如果仍然在过去四川农村单家独院的宅基地基础上重建农民房屋,一是会造成房屋建设速度的迟滞,影响灾民安置的整体进度,由此也会影响其他灾后重建工作;二是会造成人力、资金使用的分散,房屋修建的安全质量标准可能因这种资金、人力的分散而被迫降低,同时也会房屋修建过程中的安全质量监控带来困难。因此,由政府对农民居住社区进行统一规划,集中资金、技术和人力,按片修建农民集中居住房屋,将是灾后重建中比较有效率的房屋修建方式。而在此之前,成都市在推进城乡一体化过程中实行的农民向新型社区集中的做法也能为此次灾后重建的提供较为成熟的经验。
2、农村基础设施重建问题
在此次地震灾害中,除了农村房屋损毁严重外,最突出的问题是农村道路、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损毁严重,这种情况甚至对救援工作的及时展开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这说明,在过去,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非常薄弱,不仅基础设施的数量规模有限,而且十分脆弱,无法经受住像地震这样的自然灾害的考验。因此,在灾后重建中,对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不能是简单的设施修补和功能恢复,而应该对农村基础设施的覆盖范围、设施的质量等级等进行全面评估,利用灾后重建的机会,使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的规模水平能得到较大程度的提升,从而为促进灾区灾后重建的全面开展,为今后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3、震后农村房屋及土地使用权问题
此次地震对农村房屋及土地使用权的影响在于:一是原有房屋或土地损毁,原宅基地或承包地遭到毁灭性破坏(如房屋或土地被泥石流掩埋),不能在原地恢复房屋或承包地使用权;二是由于地震而使房屋、土地移位,一些土地消失,而另一些新生地出现,这些情况都会造成原有房屋或土地的使用权产生混乱。在成都一些已经对土地和房屋使用权进行确权登记的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而言,这种土地使用权的混乱情况可能影响农村土地产权改革的推进。因此,在灾后重建中,重新确定农村房屋及土地使用权将是一项艰巨的工作。而在一些相邻的村舍之间,可能还存在土地所有权的归属争议问题。这些问题都是农村灾后重建中必须着力解决的问题。
4、农业产业恢复重建问题
土地使用权纠纷问题的解决是农业产业恢复的前提,但是,如果仅仅满足于在明确土地使用权基础上对过去农村传统种养殖业的恢复对灾区重建来讲则标准太低。阻碍农村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和农民增收的主要制约因素在于过去农村单家独户分散的小农经济生产方式。要实现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的持续增收,就必须改变分散经营的农村生产方式。因此,应该以震后农村土地使用权的重新确定为契机,为农村土地使用权的集中集约使用构建新的体制机制,通过建立新型集体经济组织,广泛利用社会对灾区农村产业重建的资金技术等支持,通过农村土地与社会资本的`结合,采取建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公司+农户等多种土地生产经营方式,实现灾区农村生产方式的转变,为农村产业的恢复重建拓展广阔的空间。
5、农村劳动力不足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四川一直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大省,灾前,虽然农村中留守的多为老人、妇女和儿童,但适应于小块土地的生产经营,农村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并不十分突出。此次震灾,一方面夺去了一些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生命,两一方面,繁重的灾后重建工作也需要大量的农村劳动力的参与,这两种情况可能将使灾区在灾后重建中出现劳动力短缺的问题。这种情况也可能会促使一些外地打工者回到家乡参加重建,但这会对已经开始出现民工荒的一些东部地区的经济产生影响,并且在广东等地已经出现了一些工厂采取各种措施慰留灾区籍职工的情况。在全国都在倾力支援四川灾区的情况下,四川灾区重建不能采取这种方式解决农村劳动力动力短缺的问题,并且出于比较利益的考虑,这种方式也是不可取的。而要解决农村灾后重建劳动力短缺的问题,还必须在城乡统筹下,通过城市对农村灾后重建的大力支持,通过大力提高农村重建工作的装备技术水平和劳动效率来实现。
6、个人、集体财产的损毁估价及补偿问题
在此次地震灾害的重灾区,农村个人及集体财产均出现了较大程度的损失,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补偿,灾区的经济社会水平将发生严重的倒退,农村个人及集体的经济自我发展能力将受到极大的损害。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灾区会得到国家以及社会各界的全力救助。但在如此大范围、大规模的灾害损失面前,采取何种救助方式对个人及集体财产进行补偿仍然是一个全新的课题。由于灾前个人及集体资产情况各异,且受灾后一些财产证据也发生灭失,因此采取逐一的财产损失认定和补偿可能会有较大困难,并且会引起较大的纠纷。我们认为,对个人与集体财产损失的补偿应该采取“向前看”的原则,以恢复个人与集体的经济发展能力为重点,为个人及集体在今后的生产生活中的财富创造和积累能力的获得创造条件,而不能斤斤计较于灾害中的过去财产的损失,即在人人均等的灾害面前,应该认为个人和集体过去财产的损失是均等的,个人和集体创造未来财富的机会条件也应该是均等的。
7、无主土地及房屋的处置问题
此次强烈的地震灾害,必然会在农村造成一些全家遇难的情况,会出现一些无主的土地或房屋,这些土地或房屋使用权是否可以允许同村亲属继承(特别是对于已经确权登记的土地或房屋而言)、是否应该收归集体,收归集体后如何分配等问题,有可能会成为农村灾后重建中的一个矛盾焦点,如果对于这些无主土地或房屋的归属处置不当,就有可能会在灾区农村造成社会矛盾,影响灾后重建工作的顺利开展。解决这个问题的最终办法还在于尊重村民的自治权利,对这些无主土地或房屋的处置应该交由村民大会讨论决定。这是避免此类矛盾的根本办法。
8、重建资金的筹集及使用效率和监管问题
四川灾区的重建需要大量的资金,国家及社会各界对此给予了大量支持,目前上百亿的资金已经划拨给灾区,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灾后重建工作的全面开展,重建资金的数量会进一步增大。同时,社会对救灾和灾后重建资金的使用去向、效率等问题也是高度关注,如果不能在救灾及重建资金的使用上高度透明,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四川等灾区将无法对全国人民做出交待,这也是关系到四川等灾区重建资金能否具有持续性的一个重大问题。因此,必须建立起高效的救灾及重建资金的使用及监管机制,确保每一分资金都能发挥其最大作用,尤其在对农村建设缺乏成熟的资金使用及监管机制的现状下,创新农村重建资金的使用和监管机制尤为重要。
二、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城乡统筹的理念和方法是化解农村灾区重建各种矛盾的有效路径
1、城乡统筹下的“三个集中”的实践为解决农村安居房屋建设问题提供了很好的经验和方法
成都市从开始实行的“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核心是推行了“三个集中”,其中,在使农民向社区集中过程中,成都市通过政府统一规划、政府出资修建等措施,兴建了一批高质量的农民集中居住住房,特别是在成都一些城区修建的农民集中居住房的质量、安全性和环保等指标甚至超过了城市中的一些商品房,这些农民集中居住房在此次地震灾害中均经受住了考验。这说明,政府对农民的集中安置对于建造农民安居房屋不仅是有效的,而且也是可行的。成都市在修建农民集中居住房方面规划、资金筹集、修建等方面的经验将对农村灾区安居房屋的建设提供宝贵的经验并进一步发挥作用。
2、城乡统筹将有助于解决灾区农业产业恢复和发展问题
城乡统筹的根本目的,是要通过协调城乡关系,建立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长效机制,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矛盾,并通过促进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来消除城市发展的深层次制约因素,实现城乡的共同发展和繁荣。因此,农村农业产业的发展要获得更好的发展空间和条件,必须在城乡统筹下获得城市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支持,必须以城市产业化发展的经验条件实现对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产业化改造,这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路径。此次地震灾害对一些重灾区的农业产业造成了毁灭性的破坏,要将这种坏事转变成好事,就应该利用农村产业重建的契机,在城乡统筹的理念下,实现农业产业在重建中提档升级,为灾区农村的快速发展创造条件。
3、城乡统筹是提高灾区重建资金使用效率的重要条件
此次地震灾害不仅对农村的经济社会造成了严重破坏,对城市的影响也是如此,灾区重建涉及方方面面,各个领域的恢复重建都需要大量资金,而重建资金是相对有限的,提高重建资金使用效率是解决资金缺口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资金使用上,不能采取分摊分散的办法,而应该将资金首先集中于对灾后重建具有全局意义的重要环节上,形成重建工作全局的改观,以此推动重建工作的全面开展。而城乡统筹下的全局观念无疑是重建资金发挥最大效益的重要条件。
4、城乡统筹有助于重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化解震后农村的产权纠纷矛盾,改造现行的农村生产方式,创新农村经济发展的体制条件
城乡统筹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要重塑农村新型集体经济,要通过明确农民与农村集体之间的权益关系,建立起具有新型委托——代理关系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激发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活力,以产权保障的形式构建农民权益的实现机制。这是农村经济社会市场化发展的必然趋势。而传统的以家庭联产承包为基础的统分结合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已经不能适应农村经济市场化发展的要求。此次震灾又对这种传统的农村集体经济提出了挑战,因为大量因地震造成了土地与房屋的产权纠纷,将考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产权权益的平衡能力。而在这种情况下进行城乡统筹理念下的农村产权改革,通过对农民对集体经济组织中各项权益的明确,不仅可以化解在地震灾害后可能出现的各种房屋土地产权纠纷,也为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5、城乡统筹是化解农村灾后重建中可能出现的劳动力不足问题的有效途径
在前面的论述中,我们已经对灾后重建中可能出现的农村劳动力
不足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就目前的条件来讲,解决农村灾后重建中劳动力不足的现实办法,应该是通过农民对土地房屋等产权权益的明确,将农村土地等资产的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出来,在保障农民的各项权益的前提下,通过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农村的房屋、土地的产业经营,以先进的装备、技术和较高素质的人力资源展开农村的灾后重建,提高生产经营效率,减少对农村人力资源的依赖程度,努力缓解农村灾后重建中人力资源缺乏的压力,并努力减少对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使灾区人民也能在重建中对全国的经济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三、以城乡统筹的理念开展灾后重建的对策建议
1、在城乡统筹理念下推进农民新型社区建设,统筹农村安居房建设
成都市在推进城乡一体化过程中的修建新型农村社区的做法为农村灾后重建提供了很好的经验和做法,这种做法应该在此次灾后农民安居房建设中进行推广。应该在加强农村社区建设规划的基础上,统筹使用政府及社会的灾后重建资金,由政府组织对农民安居房的设计,严格农民安居的质量安全标准要求,严格监控工程质量,同时统一规划完善农民社区的功能布局,改善农民社区居住环境,为灾区农民提供更加安全、更加舒适的居住条件。
2、大力恢复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村灾后重建创造条件
农村基础设施缺乏、水平低是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障碍。应该对灾区农村基础设施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的调查,在城乡统筹的理念下,实现已经比较健全的城市基础设施网络向农村的覆盖和延伸,提高具有自然垄断性质的基础设施网络的规模效应和使用效率,对城市基础网络暂时不能延伸到的农村的部分,可以在做好将来与城市基础设施网络对接的准备的基础上,进行一些相对对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
3、加快农村产权改革步伐,化解震后农村产权纠纷矛盾
在灾区,尤其是都江堰等已经开始进行农村产权改革试验的地方,要加大、加快农村产权改革的步伐,要加快农村土地及房屋使用权的确权登记工作,在确权过程中化解因地震灾害发生的产权纠纷,并为确权后的房屋或土地使用权的流转创造条件,努力实现农村产业重建中与社会资本的顺利对接,促进农业产业化水平在重建中实现提升。要在农村产权改革中重视农村新型集体经济组织的构建,以组织化的形态提高农民生产经营能力和水平,为农村灾后重建构建持久的动力机制。
4、以构建新型农业产业为抓手开展农村产业重建工作
要对灾区农村产业发展进行新的规划布局,要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生产条件和市场条件确定适合的农业产业项目。努力实现农业的产业化发展。要采取适当的农村土地向规模集中的手段,通过与社会资本的结合提高农村土地的经营效益,使灾区农业产业在新的起点上更好地发展。
5、统筹灾后重建资金、物资等的使用,提高重建款物的使用效率;建立公开、透明的灾后重建款物使用的监管机制
要加强对整个灾区重建工作的统筹规划,确定具有全局意义的优先实施项目。就当前救灾形势来讲,首先要做好灾民的临时安置工作,在此基础上,要大力进行农民安居房建设、农村基础设施恢复重建和农业产业恢复工作。在重建财物的使用上一定要集中财力,重点突破带动全局,努力提高重建财物的使用效率。
要建立公开、透明的灾区重建财物的使用监管制度。在灾后重建款物使用上管理上,要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在各级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由民政部门会同财政部门组织实施,实施转账管理、专人负责,对不符合使用原则和范围的,财会人员有权拒绝支付。对救灾款物的发放,要严格按照“公平、公开、公正”原则,以村为单位进行民主评议,张榜公布,登记造册,做到政策公开、对象公开、数额公开和结果公开。
在灾后重建款物的监管方面,要建立由民政、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共同负责的重建款物使用管理的监督检查制度,对重建款物的使用情况要及时向社会发布,并公开监督电话等,接受社会公众和舆论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