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旅游扶贫工作汇报【精简4篇】
景区旅游扶贫工作汇报 篇一
景区旅游扶贫工作汇报
尊敬的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好!我是XX景区旅游扶贫工作小组的负责人。今天我向大家汇报我们景区在过去一年中的扶贫工作情况。
首先,我想介绍一下我们景区的扶贫目标和原则。我们的目标是通过旅游业的发展,帮助当地贫困人口增收脱贫。我们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注重产业链的延伸,积极开发旅游产品,提升景区的知名度和吸引力。同时,我们注重与当地政府、社会组织以及扶贫对象的紧密合作,共同推动扶贫工作的开展。
在过去一年中,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来推动景区旅游扶贫工作。首先,我们注重培训和技能提升。我们组织了一系列培训班,帮助当地贫困人口学习和掌握各种旅游从业技能,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和竞争力。同时,我们还与当地教育机构合作,开展了旅游人才培养项目,为当地贫困人口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其次,我们积极开发旅游产品。我们深入挖掘景区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开发出一系列具有特色的旅游产品,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和消费。我们同时注重与当地的农民合作,开展农家乐和农产品销售等业务,帮助农民增加收入。我们还与周边景区进行合作,共同推广旅游线路,提高整个地区的旅游收入。
最后,我们注重宣传和推广。我们通过各种渠道和媒体宣传景区的特色和扶贫工作成果,增加景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我们还积极参加各种旅游展览和交流活动,与其他景区进行交流合作,互相学习和借鉴经验,共同推动旅游业的发展和扶贫工作的开展。
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景区旅游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过去一年中,我们景区的旅游收入增长了30%,贫困人口的收入也明显增加。我们组织的培训班共有100人参加,其中80%的学员已经找到了稳定的工作。我们开发的旅游产品受到了游客的好评,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和消费。我们的宣传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景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高。
当然,我们也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比如,景区基础设施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旅游产品的创新和提升还有待加强。我们将继续努力,加大投入,提高管理水平,推动景区旅游扶贫工作取得更大的成果。
感谢大家对我们工作的支持和关心!谢谢!
景区旅游扶贫工作汇报 篇二
景区旅游扶贫工作汇报
尊敬的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好!我是XX景区旅游扶贫工作小组的负责人。今天我向大家汇报我们景区在过去一年中的扶贫工作情况。
在过去一年中,我们景区坚持以扶贫为中心,将旅游业发展与贫困人口脱贫攻坚相结合,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扶贫目标上,我们注重精准扶贫,通过对贫困人口进行调查和摸底排查,确保帮扶对象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同时,我们注重多方合作,与当地政府、社会组织以及其他相关部门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形成了工作合力,共同推动扶贫工作的开展。
在扶贫措施上,我们采取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来帮助贫困人口增收脱贫。首先,我们注重培训和技能提升。我们组织了各类培训班,为贫困人口提供就业技能培训和创业指导,帮助他们增加就业机会和创业能力。其次,我们注重农村旅游的发展。通过开发农家乐、农产品销售等业务,帮助农民增加农业收入。我们还积极推广乡村旅游,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观和消费,带动当地的旅游业和相关产业的发展。
在扶贫成效上,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通过我们的努力,过去一年中,景区的旅游收入和就业人数都有了明显增长。贫困人口的收入也有所增加,部分人口已经脱贫。我们组织的培训班共有100人参加,其中90%的学员已经找到了稳定的工作。我们开发的农家乐和农产品销售业务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帮助农民增加了收入。乡村旅游的发展也受到了游客的欢迎,吸引了更多游客前来参观和消费。
当然,我们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比如,扶贫对象的准确性和有效性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一些贫困人口的需求还没有得到有效满足。同时,景区的基础设施和服务水平还有待提升,旅游产品的创新和提升还有较大的空间。我们将继续加大投入,提高管理水平,完善扶贫措施,推动景区旅游扶贫工作取得更大的成果。
感谢大家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谢谢!
景区旅游扶贫工作汇报 篇三
1月下旬在海南省海口市召开了20XX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的工作报告里关于乡村旅游、旅游扶贫有比较大篇幅的阐述,不论是20XX年旅游工作总结,还是20XX年工作部署,都既有宏观要求,也有比较具体、微观的部署。今天我们就聊一聊旅游精准扶贫问题。
乡村旅游在中国发展的历史较长,有20年甚至30年的时间,也经历了不同阶段。现在是从初级阶段到中级阶段,个别地区是从中级阶段到高级阶段。乡村旅游从起步开始就和旅游扶贫密切相关。现阶段乡村旅游跟扶贫的关系,与此前相比肯定有较大不同,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郝康理:近段时间我也在认真思考这个问题。乡村旅游和旅游扶贫是当前落实中央重大决策、国家旅游局和我们省委、省政府的重大部署,是当下的一个热点。
乡村旅游从相对比较发达的地区起步,环绕城市周边,靠近客源,市场半径较小,为城市居民周末和假日提供了新的旅游休闲地域与空间,比如“中国农家乐发源地”——四川郫县,就在成都市附近。
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以及对旅游扶贫工作的重视,在欠发达地区通过乡村旅游实施扶贫,其背景、环境与以前是不一样的。最终目标一样,但过程有区别。
过去乡村旅游更多靠市场带动,而现在要体现政府作为和旅游部门担当,所以如何真正体现乡村旅游在产业扶贫中的作用,确实是一个新课题。
徐浩:乡村旅游在青海这样的欠发达地区,尤其是在农村面积比较大的省区,是一个主旋律,或者说是一个主基调。在青海,乡村旅游的起步阶段是老百姓自发组织的,随后逐步呈现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态势。这是乡村旅游的第一个特点。
乡村旅游的第二个特点,就是和过去的团队旅游有很强的互补性,地方特色、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等是吸引游客的主要内容,是旅游产品是否具有强大生命力的重要体现,所以乡村旅游、农家乐才越发展越兴旺。这一点在青海的体现是很明显的。
青海的城镇化发育程度相对比较低,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里,乡村旅游将是青海旅游的重要内容之一。因为青海的大部分景区都在乡村,大部分农牧民生活在乡村,乡村旅游可能是政府部门要加大工作投入力度的地方。
李三旗:贵州是全国扶贫攻坚的主战场,是全国贫困人口最多、贫困面最大、贫困程度最深的省份。“十三五”时期,贵州把旅游扶贫作为产业扶贫和精准扶贫的重要抓手,力争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0%以上来源于旅游,带动全省100万以上贫困人口脱贫。为此,贵州将对全省100个旅游景区规划范围内的贫困村及全省适宜开展乡村旅游的贫困村逐一建档立卡,掌握贫困村的自然条件、经济社会现状、贫困户现状及成因、旅游扶贫条件等。
贵州旅游在发展初期,民族文化村寨就是半壁河山。以前贵州不叫乡村旅游,叫民族村寨开发。旅游扶贫概念的提出大概是20XX年。当时贵州开发了18个民族村寨,有一些后来做大了,比如西江千户苗寨。西方国家游客来到贵州,比较喜欢走东线,也就是民族村寨这条线;亚洲游客和国内游客比较喜欢走西线,也就是黄果树等自然风光这条线。那个阶段,政府部门更重视西线,大山大水,建好了景区就可以有门票经济。但是旅游部门、旅行社的人,都知道东线的价值。经过20多年的发展,这种民族文化类型的乡村旅游,已经是贵州旅游产品的主要支撑。
在贵州,乡村旅游也好,民族文化旅游也好,肯定是扶贫的骨干力量,地方上也很认可。但是现阶段已经不一样,现在要求精准扶贫、攻坚拔寨。这种情况下,旅游部门从
自己的工作特点出发,明确提出要做到两个全覆盖:一是结合贵州省农村道路交通建设三年大会战和《贵州省乡村旅游转型升级三年行动计划(20XX—20XX)》,以《国家旅游局旅游扶贫试点村规划导则》为指导,以市和县为单位,20XX年上半年完成辖区内旅游扶贫规划的编制、评审和报备工作,逐村提出旅游扶贫路线图、时间表和责任清单,形成资源导向、业态互补、融合发展的旅游扶贫专项规划及规划实施工作方案,实现贫困村寨旅游规划全覆盖;第二个全覆盖是加强与各种媒体合作,将旅游扶贫宣传作为一项长期重要内容,对开展旅游活动的景区和贫困村,实现旅游宣传和线路组织全覆盖,同时计划用两年时间,实现9000个贫困村中,“宜游”村寨旅游从业人员培训全覆盖。
此外是分级负责。按照省级统筹,市、县分级负责的原则,实施“百区千村万点乡村旅游扶贫工程”,全省打造100个省级转型升级乡村旅游扶贫示范区;市、州抓好1000个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寨,包含517个全国旅游扶贫试点村;县、区打造1万个以上乡村旅游扶贫示范点(户),以点带面形成全省乡村旅游扶贫示范带,形成精准到位、上下联动、各负其责的旅游扶贫工作格局。
当然也有一些新问题、新情况。贵州这一阶段扶贫最大的特征是什么?其实以前乡村旅游和旅游扶贫把能发展的都发展了,许多村子还剩几户贫困人口,相对好搞。但现在剩下的500多万贫困人口中,许多居住分散,山一家水一家,修路、通水、通电成本都太高,现在准备整体搬迁,国家对这种做法也比较支持。
我们在这项工作中,重点考虑两个方面:第一,搬出来后乡愁也能搬过来;第二,人搬到城镇边上、大的乡村边上,原有的民族文化还能传承下去。民族文化的载体就是人,所以我们采取整村(自然村)搬迁的办法,尽量不去打散原有的文化组织架构。另一方面就是民族文化进课堂,让传承文化有制度化的保障。这两点担忧虽然现在都想到了,但未来的工作量还是很大。
景区旅游扶贫工作汇报 篇四
20XX年,伊犁州旅游局高度重视扶贫工作,成立专职领导小组,主要领导任组长亲自抓工作,各成员积极配合,落实工作内容,切实做好我局扶贫工作,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指导思想及工作目标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转变作风、服务经济、促进发展,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通过“一帮一”结对子扶贫活动,切实帮助扶贫目标村部分农牧民解决实际困难,使帮扶对象的生产、生活、子女就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致富能力明显增强,经济收入明显提高。并且将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努力改变该村贫困落后的`面貌。
二、切实加强扶贫帮困工作的领导
为切实做好扶贫帮困工作的领导力度,我局成立了扶贫领导小组,主要领导亲自抓工作力度,以书记、局长为组长副组长,班子成员作为工作小组组员亲自前往扶贫第一线,牵头负责扶贫帮困工作,领导小组每季召开一次工作例会,及时研究扶贫帮困工作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对帮扶对象采取各处室、中心所包干的方式,做到定期开展结对帮扶,经常回访帮扶对象,及时想方设法解决帮扶对象在脱贫致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使之尽快脱贫致富,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三、严格工作要求
1、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全局干部职工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切实增强政治责任感,进一步转变了工作作风,提高了对扶贫工作的认识,做到了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不搞形式主义,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到了切实为贫困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上,从思想上端正了对贫困群众的认识,认真开展了各类扶贫项目,为挂钩扶贫点脱贫致富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
2、强化措施,落实责任。在对扶贫点调查研究在基础上,结合了部门实际,制定了有针对性的措施,列入了单位年度工作计划,落实了责任人,确保了扶贫工作落到实处。
3、搞好了协调,加深配合。与察布查尔县政府部门搞好了工作协调、配合,经常与扶贫点保持联系、沟通,及时掌握情况,切实做好扶贫工作。
4、及时总结,巩固成果。领导小组及时收集、整理信息,搞好了阶段性扶贫工作总结。
四、帮扶任务完成扎实、扶贫力度加强
根据州党委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扶贫开发部门包村和干部“结对子”帮扶工作的通知》(伊州党办[20XX]18号)文件精神,确定察布查尔县坎乡坎村(14户)为州旅游局包村定点帮扶村,为此我局专门制定了扶贫方案,根据方案内容以以下方式进行扶贫工作:
1、通过实地调查了解,将州上分配给我们的14户帮扶对象落实到局机关中层以上领导干部和处室负责人,采取一家一户的帮扶形式,对贫困户的生产生活进行摸底、指导、督促及帮助,多次前往扶贫对象家中,问寒问暖,送衣送物。由于我局帮扶对象多为少数民族,在古尔邦节前夕,我局领导干部专门抽出一天时间前往帮扶对象家中进行了慰问,并通过坎乡乡政府,采取个人捐款,单位帮付的形式为13户对象缴纳了养老统筹金(其中1户为75岁孤寡老人不在养老统筹范围之内)。
2、协助当地党委、政府争取项目补助资金。今年我局帮助坎乡坎村争取到资金共计20万元,帮助该村进行了土地平整、农田水渠改建及部分基础设施建设,从根本上帮助该村脱贫致富。切实做到了建设“和谐、富裕、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3、生活上捐助,送温暖。经常性帮扶与节假日专访慰问相结合,坚持定期和不定期专访帮扶对象,及时解决帮扶对象生活困难,由于我局帮扶对象多为少数民族,在古尔邦节前夕,我局领导干部专门抽出一天时间前往帮扶对象家中进行了慰问,并通过坎乡乡政府,采取个人捐款,单位帮付的形式为13户对象缴纳了养老统筹金(其中1户为75岁孤寡老人不在养老统筹范围之内)。
4、思想上解惑,送政策。在解决生活困难的基础上,及时宣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引导他们克服消极、畏难情绪,从感情上贴近他们。通过我局在旅游及景区建设上的优势,积极引导帮扶对象,做与旅游相关的产业,如民族文化手工品制作等,若地域方面允许,我局还将在明年鼓励帮扶对象开设农家乐等旅游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