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楼宇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优秀4篇)
区楼宇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篇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楼宇经济作为城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区域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次调研旨在了解特定区域楼宇经济的发展情况,并分析其对区域经济的贡献和潜力。
首先,对于该区域的楼宇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整体梳理。调研发现,在该区域内,楼宇经济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大量商业、办公和住宅楼宇的兴建,不仅改善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同时也为该区域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增长点。楼宇经济的发展还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例如物业管理、房地产中介等行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其次,调研分析了楼宇经济对区域经济的贡献。楼宇经济的快速发展,为该区域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首先,楼宇经济带动了就业的增加。大量的楼宇兴建和运营,为当地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解决了就业问题,增加了居民的收入。其次,楼宇经济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众多的楼宇需要物业管理、保安服务、装修设计等相关服务,这些服务业的发展也为区域经济增添了新的动力。此外,楼宇经济还带动了商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吸引了更多的商家和企业进驻,为区域经济带来了更多的商机和财富。
最后,调研报告对该区域楼宇经济未来的发展潜力进行了分析。调研发现,该区域楼宇经济的发展潜力巨大。首先,随着城市化的推进,人口数量和需求不断增加,楼宇经济有充足的市场需求。其次,政府对于楼宇经济的支持政策也在不断加大,为楼宇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此外,该区域的交通条件良好,地理位置优越,也为楼宇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因此,未来该区域楼宇经济有望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
综上所述,该区域楼宇经济发展迅速且对区域经济贡献巨大。未来,该区域楼宇经济有望继续保持快速发展,为区域经济的繁荣做出更大的贡献。
区楼宇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篇二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楼宇经济作为城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区域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次调研旨在了解特定区域楼宇经济的发展情况,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
首先,调研对该区域楼宇经济的发展进行了梳理。调研发现,在该区域内,楼宇经济发展较为缓慢。部分原因是由于该区域楼宇资源有限,土地供应紧张,导致楼宇的兴建受到限制。此外,楼宇建设和运营中存在的问题也制约了楼宇经济的发展,如建筑质量不高、物业管理不规范等。同时,该区域的楼宇经济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度相对较低,楼宇经济发展的带动效应不够明显。
其次,调研分析了该区域楼宇经济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调研发现,该区域楼宇经济存在着供需不平衡的问题。部分楼宇闲置率较高,利用率不高,而另一部分楼宇则面临着供不应求的局面。此外,物业管理水平相对较低,楼宇内部的环境卫生、安全设施等问题亟待解决。另外,随着城市竞争的加剧,该区域的楼宇经济面临着来自其他地区的竞争压力,如何提升竞争力成为了摆在该区域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最后,调研报告对该区域楼宇经济未来的发展提出了建议。首先,应加大楼宇资源的开发力度,增加楼宇的供应,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其次,要加强楼宇建设和运营管理,提高楼宇质量和服务水平,提升楼宇的竞争力。此外,还应加强楼宇经济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挥楼宇经济的带动效应,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同时,政府应加大对楼宇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出台相关政策和措施,为楼宇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综上所述,该区域楼宇经济发展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为了实现楼宇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加大楼宇资源的开发力度,提高楼宇质量和服务水平,加强楼宇经济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同时加大政府的支持力度。这样才能推动该区域楼宇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区域经济的繁荣做出更大的贡献。
区楼宇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篇三
一、基本情况及评价
楼宇经济是我区打造现代服务业强区、发展区域经济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区政府坚持以“国际化、高端化、特色化、集约化、标准化”为导向,按照“招商一批、管理一批、更新一批、建设一批、规划一批”的思路,依托我区特有的人文社科、生态环境等资源优势和现代服务业的产业优势,做优做精“一核一带三区”的空间布局和产业布局,全面推进楼宇经济高端区的打造。我们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肯定:
(一)总量与规模不断扩大。近年来,我区深入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三退三进”、腾笼换凤、“三改一拆”等工作,楼宇资源在黄龙国际商圈、文三路电子信息街区、城西等区域不断扩容,同时通过招商引资、协税护税等工作,中介服务、文化创意、广告设计、金融证券、房地产开发等优势产业在楼宇中的集聚效应不断放大。据统计,我区现有上规模(即总面积≧8000平方米或楼宇税收≧1000万元)的商务楼宇近百幢,总面积近400万平方米,入驻各类企业6000余家。在去年成功打造12幢亿元楼,40幢千万元楼宇的基础上,今年再接再厉,1-8月已打造亿元楼9幢,千万元楼35幢。
(二)特色与效益不断提升。目前,黄龙国际商圈集聚了较多的跨国公司和中介服务业企业,文三路电子信息街区集聚了IT业和贸易业企业,创新创意产业在之江、城西、三墩等区域快速发展,并形成了产业特色楼宇集群和“中介服务楼”、“计量检测楼”、“文创产业楼”等专业特色楼宇。1-8月,全区45幢重点监控楼宇区内企业贡献税收35.93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1.16亿元,税收属地率达92%,平方税收2502元,特别是世贸中心以5.35亿元的税收贡献成为我区第一幢“5亿元”楼宇,平方税收达到18759元。
(三)优势与品牌不断显现。随着现代服务业强区战略的实施,城市化进程加快,优势产业深度集聚,我区作为省委省政府驻地、休闲旅游胜地以及众多高校、科研院所集聚地,为楼宇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环境优势,从而推动了楼宇经济不断迈向高端化。同时不断创新管理模式,不断推进“审批服务进楼宇”等特色工作,以欧美中心为代表的“党建为核心、经济为主体、服务为载体”的“三位一体”楼宇集群管理服务新模式基本形成,我区楼宇经济的优势与品牌效应不断凸显,黄龙国际商圈、文三路电子信息街区在省市都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之江文创园、莲花商圈、西溪湿地影视等品牌也在进一步打响,今年,我区有12幢楼宇被评为市50佳商务楼宇,楼宇培育和发展走在了全市前列。
(四)潜力与后劲不断增强。依托黄龙国际商圈的辐射带动,以及文教商圈、城西商圈的日趋成熟,楼宇招商呈现良好势头,同时,三墩区块、蒋村新区、之江地区、西溪谷等区域新建在建楼宇项目储备充足,现有在建楼宇项目48个,预计年度可投入使用的楼宇16个,招商面积达70万方。加上现有的存量、空闲资源,我区楼宇可招商面积达到160余万方。
(五)服务与扶持不断优化。区级层面制定了楼宇经济“十二五”规划及分年度实施计划,建立了楼宇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及服务中心,统筹全区楼宇经济发展各项工作,同时健全各项工作机制,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开展“十进黄龙”、“三退三进”等专项活动,不断加大协税护税和财政扶持力度,推动楼宇经济快速集聚发展。各镇街也不断完善组织网络,优化楼宇经济协作招商、联动管理、考核奖惩、激励扶持等政策,探索楼宇社区、一站式代理代办、地毯式楼宇排摸、网格化服务、“九员”服务进楼宇等举措,不断做大做优楼宇经济。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从调研的情况看,我区在推进楼宇经济发展等方面还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和制约,需要政府及相关部门引起高度重视并认真加以解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资源性因素制约楼宇经济的扩张。一是主城区的楼宇资源日益稀缺。我区各镇街、园区虽然都有楼宇资源,但总体上呈现出“中心贫、周边富”的格局。特别是主城区的部分老街道,楼宇资源日益贫乏。如北山街道楼宇以行政事业单位和居民楼居多,基本无纯商业楼宇且无可开发资源,该街道的楼宇入住率已达到97%以上,可用于招商的楼宇面积仅3000余平方米。西溪街道13幢重点楼宇的入住率在95%以上,部分楼宇甚至达到100%,空余资源越来越少。二是区域环境制约城郊楼宇资源的利用。虽然三墩、转塘、蒋村等区块拥有不少楼宇项目,如三墩投入使用的楼宇有12个,在建楼宇10个,规划楼宇23个,但受到地域环境、道路设施、人口集聚以及公建配套等影响,入驻楼宇的企业以低、小、散居多,楼宇的综合利用效率较低。转塘、蒋村等区域的楼宇也存在类似情况。三是商业楼宇的可控性较低。我区的商业楼宇业主大多为市场主体,政府实际掌握的资源十分稀少,对楼宇招商的控制力较低。商业楼宇项目主体或业主追求租金利益与政府需要高成长性企业、属地企业的税收收入之间的矛盾始终存在。这些市场主体在运营过程中“重租轻税”的逐利本能,使之在“租金”与“闲置”的天平中选择前者,进而影响到入驻楼宇企业的税收属地率和贡献率、产业导向以及经济业态。
(二)竞争性因素制约楼宇经济的发展。一是周边城区的政策优势较为明显。由于财政管理体制、城市功能布局等原因,周边余杭区的海创园、临安的青山湖科技城、江干的钱江新城以及拱墅、滨江等区域在税负减免、财政补助等方面的扶持政策优势明显,再加上土地供应和楼宇资源充足、租金差异等优势,给我区楼宇招商带来强劲压力。另外,位于我区核心商圈的11.44平方公里高新江北区块,滨江区在不需承担大量社会管理事务,并且能在科技扶持、房租补贴上给予更大优惠的基础上,与我区竞争企业落户,优势显而易见。而我区现有的楼宇经济扶持政策在扶持重点、形式以及支持力度上也有待进一步完善。二是企业流动门槛更低。如工商部门出台的深化改革优化服务促进创业创新的实施意见中,废除了工业性企业设立和变更时必须当地政府批准、企业外迁时必须当地政府或者部门同意等规定,使得企业流动的约束力更小。有的企业为达到外迁的目的,甚至采用了直接注销企业名称的办法,使得设置企业外迁的“拦水坝”失去了应有的作用。三是楼宇资源充分挖掘、有效利用尚待加强,协税护税责任共担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完善。
(三)管理性因素制约楼宇经济的提质。一是产业特色还不够鲜明。目前,很多楼宇没有明确的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特色集聚程度相对较低。单幢楼宇中进出口、货运代理、设计、广告、建筑等多种行业、产业、业态无序分布,同业企业数超七成的楼宇寥寥无几。另外,还有不少楼宇项目属于商务办公和单身公寓并存,且单身公寓的面积至少占楼宇总面积的30%以上,也使得这部分楼宇失去了建设特色楼宇的基础。二是品牌品质还不够响亮。我区的黄龙国际商圈虽然经过几年来的潜心打造形成了较大的品牌度和影响力,但商圈楼宇中总部企业与外资企业的比重不高,企业总体档次不高,而且黄龙商圈外围的道路、停车泊位无法满足现有的交通流量需求,周边生活配套和环境也有许多提升空间,与国际商圈的目标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其他商圈在品牌知名度、产业特色以及楼宇宣传等方面的力度也有待提高。另外,我区不少建于20世纪90年代的楼宇在硬件设施、软件配套、管理模式上还需进一步改善,部分楼宇的电梯等候时间较长、餐饮服务欠缺、停车泊位紧张、物管水平较低等问题也应引起重视。三是楼宇管理还不够精细。虽然各镇街都想方设法建立了一系列楼宇服务和管理机制,加大了楼宇排摸力度,完善了楼宇的基础信息台账,对楼宇入驻企业信息、收税情况、归属地、楼宇空置情况实施动态管理,但从区级层面来看,全区的楼宇经济信息平台还未建立,招商落户、企业外迁、楼宇资源使用、空置情况等信息未实现对接共享,楼宇资源统筹利用水平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三、工作建议
结合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和平时掌握的情况,我们就进一步深入推进楼宇经济发展,打造楼宇经济高端区,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做精楼宇经济的品牌。一是要明确目标定位。要坚持以五化为导向,全力打造楼宇经济高端区目标不动摇,着力在培育楼宇的高端化、品牌化、特色化上下功夫,形成重点楼宇、一般楼宇和特色楼宇三级楼宇发展梯队,为现代服务业发展承接更多的空间资源和集聚优势。二是要强化规划引导。要坚持高品质规划,统一布局楼宇经济功能区块,加强对楼宇项目在选址定点、楼宇设计、产业布局、物业管理等方面的规划引导,合理搭配不同类型、功能楼宇的比例,同时要加快公建设施的建设以及餐饮、消费等商业商务配套的完善,形成更多的高品质楼宇经济发展载体。三是要注重对外宣传。要高度重视楼宇经济的品牌和商誉,突出对政策、楼宇、入驻企业的宣传推介力度,要通过楼宇经济扶持政策的宣传,让公众和商家了解我区发展楼宇经济的优势和决心;通过对在建和建成楼宇的形象宣传,让我区各个商务楼宇的功能特色更加鲜明,更有影响;通过对入驻企业的宣传,构建楼宇产业的生态链,吸引上下游产业项目的入驻,壮大产业规模,提升楼宇知名度。四是形成工作合力。要全面整合各镇街、工商、税收、招商等信息资源,建立全区楼宇经济信息服务平台,对楼宇资源现状分布、功能定位、经营主体、物管公司,入驻企业的产业结构、经营业态、税收归属、平方税收,以及企业进出变动情况等信息实行动态监管,定期分析楼宇经济的发展态势。
(二)做足楼宇资源的增量。一是新增楼宇要快建优用。对48个在建楼宇项目要突出重点,落实责任,盯目标、盯进度、盯节点、盯成效,统筹推进项目建设,力争项目早建成、早投入、早见效。二是现有楼宇要提档升级。要以“三退三进”、“三改一拆”为契机,大力推进现有楼宇、老旧楼宇、旧厂房、专业市场的改造提升工作,进一步扩容楼宇资源空间。要扎实推进古荡科技园区、骆家庄工业园区、西斗门等地块的改造项目,积极培育楼宇增量空间,为楼宇经济打造新增长极。要采取多种形式,引导业主对楼宇的房屋立面、配套设施、内部环境进行有机更新,提升楼宇的档次和品质。三是社会楼宇要整合利用。要切实加强与社会楼宇业主的密切联系,跟踪项目建设进程和楼宇招商情况,充分挖掘,为我所用。要主动排摸主城区高校、行政事业单位的楼宇资源,加强对政策、合作模式的研究探索,争取有所突破。要充分整合全区的楼宇资源,加大区级层面的统筹协调力度,高效利用好有限的楼宇资源。
(三)做强楼宇经济的特色。一是要注重特色产业的招引。要注重发挥信息、资源、项目、成果“四共享”及区、部门、镇街“三联动”机制,坚持量质并举、资税并重的思路,充分结合楼宇的产业定位和业态布局,择优招引能量大、效益好、体现城市集聚功能的境内外大公司、大企业,区域性总部和销售中心、研发中心,不断提升招商绩效,提高楼宇的入驻率、注册率和贡献率。二是注重特色楼宇的培育。要以商务商贸、文化创意、电子信息、科技研发等产业作为主力业态,重点培育一批金融服务型、中介服务型、科技研发型、现代传媒等特色楼宇。要加大“腾笼换凤”、“三退三进”工作力度,通过产业选择和引优汰劣,引导楼宇产业有机更新,突出上下游企业和同类企业的集聚,打造并打响特色楼宇的品牌。三是注重特色商圈的打造。要坚持以楼兴商、以商促楼的思路,加快推进楼宇与商务区、城市综合体、高校的整合,进一步做大做强以黄龙国际商圈为核心的高端楼宇商圈,以文三路电子信息街区为核心的电商、信息产业集群,以西溪谷-西溪湿地为核心的总部经济圈,以美院象山校区为核心的创意设计产业圈,以浙大紫金港为核心的创业创新圈,促进楼宇与商业商务的融合互动,打造特色楼宇集群和商圈。要全面提升黄龙国际商圈的功能品质,加大精品楼宇的招商推介,引导国内外优质物业公司实施管理,缓解周边交通压力,完善商业商务区步行系统,深化企业对口服务,进一步吸引中介服务、金融服务等优势企业集聚,实现黄龙国际商圈高端化、专业化、国际化发展。
(四)做优楼宇经济的管理。一是要优化政策。区政府层面要结合我区楼宇经济发展的实际,主动借鉴兄弟城区的先进经验和做法,进一步研究并完善我区促进楼宇经济发展的扶持意见,突出对优势产业的支持力度。设立楼宇经济发展专项资金,专门用于产业扶持、房租贴补、楼宇更新、业主和物管奖励等。镇街层面要建立健全对村社、楼宇业主、物管公司的考核激励机制,形成“楼宇业主(相关村社)、物业公司、入驻企业”三方联动的考核奖励扶持体系,激发各方积极性。二是要强化楼宇精细管理。要探索楼宇管理的新途径,推进“楼宇社区”建设,实现经济服务、民生保障、城市管理、综合治理、党群建设“五进楼宇”,搭建涵盖政策宣传、企业登记、民政事务、劳动保障、非公党建、群团组织等多方面服务内容的综合平台,为楼宇企业、企业员工提供主动化、个性化的服务。要进一步完善发展楼宇经济考核办法,明确各镇街、部门在保障楼宇经济发展中的目标任务和职责分工,建立量化指标评价体系,+并与年终目标责任制考核挂钩。三是加大协税护税工作力度。要尽快理顺区内企业镇街间流转的税收和属地管理问题,及时出台相关制度,形成协税护税一致对外的工作机制,减少镇街间的内耗。要完善协税护税审核流程和企业外迁考核奖惩,筑牢“拦水坝”,减少和防止税源收入较好的企业外流。要密切关注在我区纳税的异地发展企业,切实解决企业在发展中的问题,稳住并留住税源,同时加强与外迁企业的联系和沟通,努力争取外迁企业“回巢”发展。
区楼宇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篇四
内容摘要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楼宇经济继网络经济、知识经济、总部经济之后,首先在上海、深圳、北京等地出现,随后向广州、天津、杭州、南京等经济发达城市渗透。本文在介绍了楼宇经济的内涵,阐述了发展楼宇经济的功能效应的基础上,重点点出目前北塘区发展楼宇经济存在的问题,并对政府在楼宇经济发展中,应该发挥好主导者、规划者、扶持者、规范者和提升者的功能。
关键词:楼宇经济;功能效应;政府职能
20世纪中叶开始,发达国家在复兴中央商务区(CBD)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具有都市特色的楼宇经济,其中以纽约、伦敦为典型。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楼宇经济继网络经济、知识经济、总部经济之后,首先在上海、深圳、北京等地出现,随后向广州、天津、杭州、南京等经济发达城市渗透。
北塘位于无锡中心商贸区西北,占地31.5平方公里,辖区面积居三城区之首。常住人口33.81万,人口密度全市最高。作为无锡的后发地区,北塘在发展楼宇经济上进行了积极探索,随着今年市政府批复同意中山路向北部延伸进入北塘,同时由市级层面规划的“运河湾”项目正式启动,北塘“蓉湖新城”战略呼之欲出,北塘区楼宇经济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契机。
一、楼宇经济的内涵
楼宇经济的定义是以商务楼、功能性板块和区域性设施为主要载体,通过开发、出售、出租楼宇招商引资,从而引进税源,以带动
区域经济发展为目的,以体现集约型、高密度为特点的一种经济形态。
从定义看,楼宇经济应包含六个方面内涵:1、一种可持续发展、集约、高密度的高级经济形态,以第三产业和新型都市工业为主导经济形态。2、具有集聚效应的功能板块经济,是一种关联产业集聚整合后形成的产业集群。3、是一种有限土地资源上的纵深发展,不仅包括商务楼宇还包括类似于“北京798艺术区”等经济板块。4、构建的是要素市场而非商品市场,是人才、知识、信息、资本等流通运转。5、是环境经济,城区的环境必须围绕楼宇承载的经济要素实施特定的优化,方能吸引相应的经济要素进入。6、是一种税源经济,基本推动力是政府。
根据《杭州市楼宇经济业态规划》,楼宇经济的载体形式包括:商务楼宇、商业楼宇、科研楼宇、标准厂房、城市综合体、保护建筑和农居SOHO等。
楼宇经济一般出现在中心城区,所处区域土地资源高度紧缺,土地价格水平很高,以现代服务业为主要的支柱产业,单栋楼宇蕴藏着极大的'经济规模,并不断发展为成片的现代化商务楼宇群。
二、发展楼宇经济的功能效应
1、高集聚效应。楼宇经济被发达国家成为“垂直的印钞机”、“立体的工业园”,因为其将知识的集聚、信息的集聚、资金的集聚、功能的集聚、人才的集聚融为一体,形成了其他经济形态不可比拟的优势。东京市区中的千代田区、中央区和港区这“都心三区”总面积42.1平方公里,其就业密度达每平方公里5.8万人,昼夜人口差达200万人,其批发零售业、金融保险业在东京所占比重最高。
2、强辐射效应。楼宇经济与信息、科技、服务贸易等第三产业关联度极高,它的发展需要大量相关产业的配合。反过来,它就如同一个巨大的磁场,在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汇集和流动的过程中,带动了楼宇周边金融、旅游、餐饮、健身、休闲、购物和各类中介组织等相关产业的逐步兴旺,从而形成显著的强辐射效应。
3、超产能效应。数据表明,一幢高级商务楼产生的经济产值,与过去7.8平方公里的城区所产生的经济效益相当,是当之无愧的的财富集聚器和税收蓄水池。在我国一些城市的核心区域,楼宇经济所贡献的税收率已高达60%以上。2012年杭州下城区的楼宇经济税收贡献率达52%,成为地区财力的主要来源。
4、促转型效应。到2020年中国的城市化率将达70%左右,楼宇经济恰恰切合了城市化进程,楼宇经济“向蓝天要空间,向空间要效益”,倒逼经济转型,重点发展电子商务、金融服务、文化创意、信息软件、物联网等高产出、低能耗的“掘金行业”。
5、大品牌效应。核心楼宇、地标性楼宇是一个城市经济发展的窗口,集中展现的一个城市的发展方向、政策导向、发展潜力、城市风貌、人力资源素质。纽约华尔街的“金融品牌”、上海静安的“咨询服务品牌”,杭州下城的“现代商贸品牌”,都是楼宇经济彰显城市特色的成功案例。
三、北塘区发展楼宇经济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十分重视发展楼宇经济,2010年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楼宇经济的意见》,加快楼宇经济发展步伐,形成了一定的基础。2012年,北塘区辖区共有商务楼宇24幢,建筑总面积53.3万平方米,入驻企业2509家,吸纳就业人员2万多人,完成税收4.07亿元。楼宇经济对北塘区财政贡献度不断提高,特别是随着一些地块开发建设,今后两年北塘区又将有20多个地块共127万平方米商务楼相继建成投入使用,必将成为北塘区楼宇经济实现跨越发展的重要载体和集聚场所,楼宇经济地位作用明显提升、发展潜力日益显现。但是,从整体看北塘区楼宇经济还处于粗放发展向规范提升发展转变的阶段,与先进地区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许多制约因素和问题亟待克服和解决。
1、专业人才匮乏,推进机制尚需完善。目前,北塘区成立了区级楼宇经济的领导小组,各街道也各自成立了推进机构,区领导对楼宇经济也充分重视,但是在推进机制体制尚未全部理顺的情况下,街道从事楼宇工作的同志大都是“一岗多职”,且缺乏专业素养,楼宇经济的招商、产税、信息共享都不尽如人意,目标考核机制、责任分解机制、政策激励机制、定期推进机制都有待进一步完善和细化。
2、规划布局欠优,个性特色还不鲜明。2013年北塘区发布了《区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楼宇经济的意见》,明确了近三年发展楼宇经济的目标和要求,但是从全局看,北塘区楼宇经济缺乏整体长远谋划,“有计划缺规划”,缺乏长期的发展愿景,同时,楼宇发展更多立足于已有楼宇的整合、盘活、提升,如何结合全区的城市规划、“蓉湖新城”、“运河湾”规划,策划新建具有区域特色的个性化主题楼宇,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明确。
3、规模总量不大,集群效应还未形成。近几年,随着北塘区城市建设,尤其是凤翔新城和城市综合体建设加快推进,国联金属材料市场、北创科技园、凤凰城、金太湖一期、总部商务园、文创中心、568智慧大厦等一批档次较高的楼宇相继建成,为北塘区楼宇经济发展打下了较好的载体基础。但是由于受一些城市基础条件等因素限制,缺少具有前瞻性的楼宇经济发展的完整规划,致使楼宇分布偏散、楼宇整合度不高,还未形成符合区域功能定位、具有区域经济特色和上档次、上规范的楼宇经济集群,还未形成品牌效应和集群效应,影响楼宇经济发展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4、产业支撑不强,楼宇层次总体偏低。北塘区楼宇产业结构正在逐步调整,注重引进一些现代服务企业,为楼宇经济提升优化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是,北塘区楼宇经济产业形态、档次总体偏低。全区楼宇税收前100家企业共完成税收3.09亿元,占全区楼宇经济总量的76%,但从这100家企业的行业分析看,传统商贸业占据主体地位,税收占比达52%,其中国联金属材料市场所占份额过半;其次是科研和专业技术服务业,以建委大厦建筑设计、监理、规划等相关单位为主,税收占比达到18%;再次商务服务业和房地产业,税收占比分别为10%和6.6%;与现代服务业关联程度较高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文化体育娱乐业等所占比重有限。上述行业分布状况表明,北塘区楼宇经济发展水平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5、功能配套不全,服务体系有待提升。在载体硬件方面,全区尚无甲级写字楼宇的评定和统计,大部分楼宇内部装修档次不高,缺乏办公通信自动化、消防报警智能化、安保监控自动化等星级标准配置。在功能配套方面,部分楼宇建成时间较长或规划不够超前,停车位设置严重不足,企业员工、客户停车较为困难;部分楼宇生活配套不足,周边餐饮、商务会谈、娱乐休闲场所成本较高,不能很好满足楼宇企业、员工的日常所需。在内部管理方面,北塘区大部分楼宇均有本地投资商建设,在资金实力、经营理念、管理经验等方面与境外投资商尚有差距,导致楼宇老化、功能落后、配套功能差,租售价格低,出租率不足。
四、楼宇经济发展中政府的职能定位
1、楼宇经济发展的“主导者”。明确发展定位。建议从打造中央商务区入手,围绕运河湾北塘段和中山路北塘段水陆“两翼”,以电商、文创、物流、科研、规划为主题,围逐渐形成了一批相对集中、功能定位明确、布局合理的楼宇群。完善推进机制。建议在区楼宇经济领导小组基础上,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众多职能部门和基层单位。各管理主体在明确各自分工的基础上,合力推进楼宇经济发展,并从组织保证、方针政策、统筹协调、规划计划、环境配置、资金设施等方面进行细化安排。加强招商力度。楼宇招商主要以存量楼宇和在建楼宇的二次招商为主,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和市场配置的原则,以区政府为主体,市级有关部门加强服务和指导,商务楼宇业主密切配合,采用市场化、专业化和社会化运作方式,加强楼宇招商规划,创新楼宇招商机制;建立楼宇招商团队,全面掌握楼宇销售、企业入驻情况,并根据楼宇特色,实施定向式、个性化招商;拓宽招商渠道,加强与外商联系,积极发展与国外权威中介机构合作,不断提高商务楼宇外资企业入驻率。
2、楼宇经济发展的“规划者”。建议研究出台北塘区《楼宇经济发展规划纲要》,对楼宇经济发展的背景和意义、现状和条件、总体思路、发展目标、空间布局、主要任务等进行了全面阐释和战略部署。同时,建议围绕“优势企业集群化、重点行业集聚化、资源利用集约化”的总体思路,制定北塘区《发展楼宇经济三年行动计划》,与已颁布的楼宇经济发展意见相呼应,进一步明确近三年北塘区税收规模楼宇、楼宇新投用面积,以及楼宇入驻企业率、注册企业率、税收总量的具体目标任务、实施步骤和推进措施。
3、楼宇经济发展的“扶持者”。切实发挥好政府扶持力作用,在用足用好国家、省、市有关政策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全区商贸、商务和新兴产业整体发展导向,加强对楼宇经济发展的政策引导与财政扶持。在政策扶持中,对龙头企业、重点税源企业和规模型科技文化企业设立贡献奖,对优秀楼宇团队进行评比,对在楼宇经济发展中提供优质服务的部门设立优质服务奖,对引进重点税源企业、推动重大项目落户、促进楼宇经济发展有特殊贡献的街道、部门、单位和其他有功人员设立特殊贡献奖,激励引导各方面力量,实现楼宇经济扩规模、增效益、强贡献。
4、楼宇经济发展的“规范者”。加强楼宇管理基础工作,按照“一楼一档案”的要求,做好楼宇及入驻企业基本情况信息采集和更新,建好全区统一形式、内容和要求的楼宇经济信息数据库。加强楼宇基础设施管理,完善信息网络、办公自动化、安保监控等设施。加强楼宇物业管理,在重点楼宇要引进一流物业公司进行管理,打造楼宇品牌。强化街道对楼宇管理职能,形成由工商、税务、公安、交巡警和区城管等相关职能部门组成的楼宇一体化管理模式,制订楼宇管理导则,推进楼宇规范化、标准化管理。
5、楼宇经济发展的“提升者”。积极发挥政府“市场增进角色”,全面提升服务质量。以街道为主体,充分调动发挥区各职能部门的积极性,强化上下联动、部门联动、政企联动,进一步完善协调沟通服务,使服务形成合力、更有成效。一是强化挂钩服务。从上而下建立“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部门共同抓”的挂钩服务体系,加强对楼宇经济发展的组织领导和综合协调,督促各街道切实把发展楼宇经济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到位。二是强化协同服务。加大条块协作力度,突出工商、税务等主要职能部门的作用,积极为商务楼宇业主和入驻企业提供“一站受理、限期办结”的综合性服务。完善楼宇工作服务体系,与重点楼宇企业、楼宇物业、楼宇业主保持密切联系,锁定重点楼宇设立“税收联络员”和“楼宇联络员”,第一时间掌握对口楼宇的动态变化情况,真正做到人员对接、信息对接、服务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