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水共治建设调查报告(推荐3篇)
五水共治建设调查报告 篇一
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提出了五水共治建设的重要理念。为了了解五水共治建设的实施情况以及取得的成效,我们进行了一次调查。
调查范围包括了多个地区的城市和农村地区,共计访问了1000多个家庭和企事业单位。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五水共治建设在不同地区的实施情况存在差异。
首先,我们发现在一线城市,五水共治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通过加大投入,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得到了大规模改造和扩建,水质得到了明显改善。同时,在城市中,减少了洪涝灾害的发生频率,提高了城市的防洪能力。此外,城市中的河道和湖泊得到了有效治理,水域环境面貌得到明显改善。
然而,在农村地区,五水共治建设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农村地区的污水处理设施相对较少,大部分农村家庭和企事业单位仍然存在着直排污水的现象。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也相对滞后,导致了农田灌溉不便和水资源浪费。此外,农村地区的水体污染问题依然突出,农药和化肥的过度使用导致了水体富营养化和水质恶化。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了以下建议:
首先,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地区的五水共治建设的投入力度,完善农村污水处理设施,推广科学的农田水利设施,加强对农药和化肥的监管,减少农业对水体的污染。
其次,加强对五水共治建设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环境保护的意识。通过宣传教育,引导公众的环保行为,减少对水资源的浪费,共同参与到五水共治建设中来。
最后,建立健全的监测和评估体系,及时了解五水共治建设的进展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同时,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和协作,形成合力,共同推动五水共治建设的实施。
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对五水共治建设的实施情况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我们相信,在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的环境保护事业将取得更加显著的成绩。
五水共治建设调查报告 篇二
五水共治建设是我国政府近年来提出的一个重要理念,旨在解决我国面临的水污染和水资源短缺问题。为了了解五水共治建设的实施情况以及取得的成效,我们进行了一次调查。
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五水共治建设在不同地区的实施情况存在差异。在一些发达的地区,政府加大了对五水共治建设的投入力度,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这些地区的水质得到了明显改善,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得到了有效推进。同时,这些地区的社会公众对环境保护的意识也有所提高,参与到五水共治建设中来。
然而,在一些欠发达地区,五水共治建设进展缓慢。这些地区的污水处理设施相对滞后,水质问题严重,严重影响了居民的生活质量。此外,水资源的浪费问题也较为突出,许多地区缺乏有效的水资源管理措施,导致水资源短缺。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了以下建议:
首先,政府应加大对五水共治建设的投入力度,特别是在欠发达地区。加强农村地区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提高水质,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同时,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推广科学的水资源利用方式,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其次,加强对五水共治建设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环境保护的意识。通过宣传教育,引导公众的环保行为,减少对水资源的浪费,共同参与到五水共治建设中来。
最后,建立健全的监测和评估体系,及时了解五水共治建设的进展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同时,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和协作,形成合力,共同推动五水共治建设的实施。
通过本次调查,我们认识到五水共治建设在我国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我们相信,在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的环境保护事业将取得更大的成就。
五水共治建设调查报告 篇三
五水共治建设调查报告
抓五水,是由客观发展规律、特定发展阶段、科学发展目的决定的。水是生产之基,什么样的生产方式和产业结构,决定了什么样的水体水质,治水就是抓转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提供的关于五水共治社会的调查报告,内容如下:
【五水共治社会调查报告一】
浙江因水而名、因水而兴、因水而美。抓“五水共治”倒逼转型,是由客观发展规律、特定发展阶段、科学发展目的决定的。水是生产之基,什么样的生产方式和产业结构,决定了什么样的水体水质,治水就是抓转型;水是生态之要,气净、土净,必然融入于水净,治水就是抓生态;水是生命之源,老百姓每天洗脸时要用、口渴时要喝、灌溉时要用,治水就是抓民生。所以,为了推进浙江新一轮改革发展,我们团队——浙江农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逐水”暑期社会实践团最终决定选择“逐水”这一课题来进行研究。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分为三个阶段来进行:
第一阶段:7月2—5日到浙江临安调查、取样、宣传
第二阶段:7月18—21日到浙江桐乡调查、取样、宣传
第三阶段:7月23—25日到浙江湖州调查、取样、宣传
对于本次实践活动,我们也分别在以下五项可能性上做了分析:经济可行性、组织可能性、时间可能性、社会可能性和技术可能性。本次活动我们主要通过“五水共治”问卷调查和“五水共治”现状人员访谈以及地区实地调研这三个方面来分项进行,问卷调查可以让我们通过查民意解民心对周围人员对于“五水共治”这一措施的反馈做一个大体的了解;访谈可以让我们通过对人员进行现场访问从而得到一些更真确的信息,同时此做法也会令我们的报道更具真实性、可靠性;地区实地调研则是让我们在之前两项做的大量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去探索并解决我们遇到的问题。这三者一环扣着一环,缺一不可。
首先,我们团队——浙江农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逐水”暑期社会实践团于7月2日来到了浙江临安市,开始展开了为期4天的第一阶段的临安地区的“五水共治”的社会实践活动,本次临安地区主要针对临安市中心、青山湖街道坎头村和蒋杨村等地区开展相关的调研活动。还记得7月2日那一天,在临安市青山湖街道团工委书记许婧的带领下,我们实践小分队成员到达了本次五水共治“逐水之旅”的第一站——坎头村。刚一到达坎头村,我们便受到了坎头村妇女委员俞丹的热情接待,并及时为我们介绍了坎头村当今的发展现状和当下所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希望实践小分队成员们给予一定的帮助和支持。随后我们又走访了坎头村的“五水共治”建设宣传区,对村中基本的“五水共治”情况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和框架,对村中所实际面临的水质情况有了认识。之后,在对坎头村基本的“五水共治”落实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实践小分队对本村村委会班子、村民等开展了“五水共治”的问卷调查,由于天气状况受限,主要针对呆在家中的老人进行问卷调查,拘于这个原因,实践小分队成员采取了问填式答题方法,解决了老人答题难的问题,对几个主要核心的问题作了调查。随后,前往当地的农村实地进行了水质勘察,对当地的“五水共治”的实际成效有了更深一层次的了解。经历了四天认真的探究后,我们觉得这些天的努力是一个好的开始,一个成功的开始。没错,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有了前阶段在临安站调研工作的尝试和经验,将会对我们后期在桐乡和湖州等站点的“逐水”之旅打下坚实的实践基础。我们也会总结
在这四天中做的好的和不足的地方,并在之后的站点中做得更好。比如说问卷做的更具针对性,访谈人物更具代表性等。然后,我们一行小分队又于7月18日来到了浙江桐乡进行了我们的第二阶段之旅——“逐水”浙江,走进桐乡。我们团队根据昨日对八泉村主要水质的现状了解,进一步明确和规范了本次调研的工作要求,并作出了明确的工作部署。还记得刚到桐乡,正是烈日炎炎的天气,可是我们不怕酷暑,坚持完成我们的调研任务。首先,我们从从主管八泉村“五水共治”工作的相关负责人处得知:八泉村已正式落实和推进“五水共治”政策,在“污水、洪水、涝水、供水、节水”方面,做到“治、防、排、保、抓”;在“清三河”,践行清理垃圾河、黑河、臭河,将“五水共治”工作与八泉村的“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相结合”,巧妙地做到分组分治、责任到位,同时他也表示:浙江省“五水共治”政策的有效落实和取得良好效用任重而道远,少不了我们每一个人的共同努力。在仔细聆听完八泉村委“五水共治”负责人的讲解后,我们实践小分队对八泉村主要的河流、河道、水塘等进行了实质性调研,并且在此过程中,对偶遇的村民朋友们进行了简单的访谈,从我们的谈话中也得到了一些具体、可靠的信息。综上,从整体的实践性调研结果和村民朋友们的访谈中,我们最终可以得出八泉村在实行“五水共治”相应措施前后,有着一个比较大的反差对比。由此不难看出,“五水共治”不是一个短暂而形式的形象工程,而是一项真正为村民谋福利,为生态建设求发展的实效工程。八泉村的“五水共治”具体化、针对化、有效化,无疑也为其他村在有效实行浙江省“五水共治”政策时指明了明确的工作方向。
最后,我们来到了我们于7月23日调研的第三阶段也是最后一站——浙江湖州。一提到浙江湖州,大家的脑海里会油然生出这样一幅画面:东邻嘉兴,南接杭州,西依天目山,北濒太湖,与无锡、苏州隔湖相望,不仅如此,湖州自古以来素有丝绸之府,鱼米之乡,文化之邦的美誉,且有南太湖明珠之称。所以,一路上,大家的心情都很激动。而且因为有了前两次的经验与总结,这次我们就进行的顺利了很多。
完成了这三个阶段的调研后,我们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就圆满的结束了。在这一个月的实践活动过程中,我们每个人都深刻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每一项活动都离不开我们全队所有成员的共同努力。虽然天公不作美,骄阳似火,但我们相互帮助,相互努力,而且有了群众们的积极配合,我们才能圆满完成所有的任务。这次实践,对我们每一个成员来说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和一份不可多得的回忆。我们通过走向社会参加社会实践,亲身体验生活,感受民生,体察民意,看到了“五水共治”给百姓们带来的好处;在对百姓的接触、了解、交流中,我们也能真切的感受和体验到百姓的生活环境,结合我们的实践活动主题,理解百姓的意愿与难处。
除此之外,经过此次社会实践活动,我们深刻理解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句话的奥秘:一味简单死板地从书本里获取知识终究是有限的,仅仅这些是不能帮助我们在未来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存活下来,只有将所学的运用到实践之中,我们才能获得应对社会变化所需的阅历和经验。
而我们也通过这次的“逐水”实践活动了解了实践的目的与意义:(1)通过五水共治实践,更加了解水资源保护和改善水环境的重要性(2)督促政府用政策等手段来控制水污染,宣传并推动浙江经济升级转型(3)提高自身的实践创新能力、动手能力、服务社会和交际能力,为更好地融入社会做准备。
最后,再喊一次我们的口号:“助力五水共治,建设美丽浙江”!
【五水共治社会调查报告二】
浙江因水而名,因水而美,因水而兴。水是生命之源,也是浙江之源。作为沿海发达地区,浙江的经济发展了,可水环境却承受着极大的压力。抓治水就是抓改革、抓发展,意义重大,任务迫在眉睫。
为深入了解温州地区“五水共治”工作的推进情况,捕捉典型案例,寻找特色亮点,同时研究“五水共治”与产业集聚转型升级的倒逼机制,厘清全省大力推进治水工作的内在逻辑和发展脉络,浙江大学博士生会报告团组织经济学院、法学院、环境与资源学院博士研究生一行9人组成“五水共治”调研团队,在鹿城区、平阳县和瓯海区开展为期4天的社会实践调研,主要形式包括水利局座谈会、走访企业、水文环境监测和居民调查问卷。来自研干讲习所的博士生学员潘伟康、虞璐、方若霖、陈小梅作为实践团成员参与其中。
8月24日下午,团队抵达鹿城区,就近走访了南塘河。作为“五水共治”的重点治理河道,这里的水文环境令人向往。迎着渐渐微醺的暮色,团队一行来到河畔,感受千年河道和古街相互映衬的美景,“印象南塘”的舞台留下一串串水乡文化记忆,而这些记忆的保留和传承得益于鹿城区“五水共治”打造“浙南水乡梦”的多项保障措施。对于此次调研,队员们充满了期待。
8月25日,团队赴温州市水利局,与李红建副局长、白荣亮处长就工业水、农业用水、居民用水治理情况和经验开展深入学习和探讨。李副局长向大家介绍了“五水共治”的渊源和温州治水的总体情况,并用“治水群众观”和“治水政绩观”表达了水利部门对治水工作常抓不懈的决心和信心。调研团队成员对李副局长的发言深有感触,表示聆听政府专业人士的娓娓道来受益匪浅,同时也清晰了调研思路:企业、工业园区、河道、社区全方位推进才能把握关键。
8月26日,调研团队抵达平阳县,走访了宋埠镇滨海新区电镀园区海源污水处理厂、浙江屹华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和鳌江口安信码头。海源污水处理厂主要集中处理平阳县金属制品加工园区约30家电镀企业产生的电镀废水,含铬废水、含镍废水、含氰废水、混排废水等七类废水分别由不同的工艺处理,达标后再进行二次处理才可排放入海。海源污水处理厂自投入运行后,有效削减了废水污染物的排放总量,解决当前较突出的重金属污染问题,大大改善区域环境质量,同时为五水共治中的“治污水”做出了巨大贡献。调研团队成员在污水处理厂进水和出水口采集了水样,后期将回到浙江大学环境修复与生态健康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对水质进行检测和评估,同时与工程技术人员就污水处理试剂配方进行了交流,提出了提高治污能力的具体建议。“五水共治”正在倒逼产业升级,实现良性循环,较为典型的'是浙江屹华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曾经是高污染高能耗企业,通过“机器换人”引进全自动化生产线,实现了绿色生产和智能化、集约化转型。在鳌江口安信码头,调研团队采访了鳌江口环保局张局长,张局长介绍,从1995年起鳌江承载着太多工业污水、沿岸居民生活污水以及农业生产污水,水质始终是劣五类,基本不具备河流功能。但近年平阳县治水办引进河道生态修复技术等,该段河道水域已经提升水质到三类水。同时鳌江口北岸墨城水闸改扩建,极大增强了排洪涝功能。鳌江,作为浙江省八大河流之一,逐渐成为“五水共治”工作的风向标。通过实地走访,队员们感受到治水不仅需要政府部门的号召和领导,更离不开企业的贯彻执行和支持配合。在温州,政府以治水倒逼产业转型升级,走出了一条具有温州特色的治水新路子。
在与平阳县水利局工作人员的座谈中,队员们针对取缔造成污染畜禽养殖户与达到畜禽养殖农业指标产生的矛盾,提出延长畜禽养殖产业链,畜禽粪便等农业固体废弃物蚯蚓处理技术,该技术工艺简便,成本低,能获得优质有机肥和高蛋白饲料,不产生二次废物,不会造成二次环境污染。该技术已在江苏省太仓市生态高值农业技术综合示范工程得到应用,并达到农业固液废弃物循环增效再利用的良好效果。同时,博士生报告团成员在交流中介绍到浙大环资学院杨肖娥教授团队拥有尾水高效深度处理生态工程关键技术,拥有高度净化尾水的复合人工生态系统构建及稳定化管理的关键技术;在临安污水处理厂周边青山湖淹没区内建设了六万吨/日立尾水深度处理生态工程技术集成示范工程。通过收获花卉、牧草、水生植物等,不仅去除水体中营养盐与污染物,而且可以获得部分经济效益,体现循环经济特色。双方均对日后浙大与温州地方发展的合作表示期待。
在瓯海区,调研团队拜访了欧江区水利局周主任,周主任向队员们介绍了瓯海区较为典型的治水工程,并带领调研团队参观了森马集团承包治理河段和西向排洪工程主河段。森马集团作为温州民营企业的杰出代表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不仅向治水基金捐资1000万元,主动承担森马集团新桥旧工业区、娄桥新工业区以及未来森马学校周边河流的清淤等工作。在副总裁黄剑忠带领下,调研团队前往森马集团清淤示范河段,对比治理前的照片,河水中原本布满的浮萍和垃圾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片清新荷塘,河段的末端还设置了景观瀑布,过去河道的死角也变得灵动起来,周边的环境得到显著的改善,为民企参与治水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在周主任的帮助下,调研团队联系上瓯海区西向排洪工程主河段指挥部陈主任,陈主任第一时间来到工程现场与调研团队进行交流。据陈主任介绍,排涝水是“五水共治”其中之一,再加上温州地属沿海港口城市,雨量充沛,因此排涝显得尤为重要。西向排洪工程就是温州城市防洪排涝的关键工程。据西排工程瓯海段指挥部负责人陈敏介绍,自该工程建成运行以来,瓯海区的排洪工作达到了显著的效果,并经受住多次台风考验。此外,西排工程附带建设了仙河亲水休闲公园,功能定位为亲水和休闲,治水的同时改善了周边居民的生活环境,既为河道的护堤,又作为市民的健身、休闲场所,成为欧江区西部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五水共治”的实施过程中政府的主导作用不可或缺,五水共治让城市建设越来越美好。政府企业携手打造“美丽浙南”,深深印刻在每一位队员的脑海里。
8月27日,调研团队成员在鹿城区丰源花苑周边居民区发放调查问卷,通过梳理回收的有效问卷发现,温州市民的节水意识普遍较强,对政府的“五水共治”成果表示满意,愿意全力配合。但是调查也发现,居民对市面上的节水器了解甚少,建议在“五水共治”工作中加强节水方面的引导和宣传,加强市民对节水器材以及节水措施的普及力度。
治水面前没有旁观者,在温州,政府主导的同时结合民企等社会主体,凝聚力量共同治水,营造了全民治水的浓厚氛围和生动局面。而博士生参与治水调研社会实践,不仅增长了才干,开拓了眼界,更是承担起了温州治水成果红色宣传队的责任。浙江大学博士生会报告团秉承着“传播科技文化火种,真情回报奉献社会”的宗旨,希望能通过此次活动,为建设“美丽浙南水乡”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