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农村劳务经济现状调研报告(实用3篇)
县农村劳务经济现状调研报告 篇一
标题:县农村劳务经济现状调研报告
摘要:本文对某县农村劳务经济的现状进行了调研,分析了该县农村劳务市场的规模、结构、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旨在促进该县农村劳务经济的发展和提升农民收入水平。
一、引言
农村劳务经济是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农民增加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该县农村劳务经济发展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行深入调研。
二、调研方法
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对该县农村劳务市场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调查。
三、调研结果
1. 市场规模:该县农村劳务市场规模庞大,劳动力资源丰富。调研数据显示,近年来农村劳务市场规模逐渐扩大,越来越多的农民参与到劳务经济中。
2. 市场结构:该县农村劳务市场以短期劳务为主,以农民工为主要劳动力。调研发现,农民工主要从事建筑工地、工厂等行业的临时工作,劳动强度大、工资水平相对较低。
3. 特点:该县农村劳务市场具有以下特点:行业单一、劳动力技能相对较低、劳动保障不完善、工资支付不规范等。这些问题制约了农村劳务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升。
四、问题分析
1. 行业单一:该县农村劳务市场以建筑、制造业为主,缺乏多样化的工作机会。
2. 技能水平低:农民工多为来自农村的劳动力,技能水平相对较低,难以从事高技能工作。
3. 劳动保障不完善:农民工在劳动过程中存在较大风险,劳动保障措施不完善,难以维护自身权益。
4. 工资支付不规范:部分用人单位存在拖欠工资、不按时支付工资等问题,给农民工带来困扰。
五、政策建议
1. 促进多元化发展:鼓励农民工参与农村产业发展,培育新的劳动力需求,促进农村劳务市场多元化发展。
2. 提升技能水平:加强对农民工的培训和技能提升,提高其就业竞争力,增加高技能工作机会。
3. 完善劳动保障机制:加强对农民工劳动权益的保护,建立健全劳动保障机制,加大对违法用工行为的打击力度。
4. 规范工资支付:加强对用人单位的监管,规范工资支付行为,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六、结论
该县农村劳务经济在发展中面临一些问题,但也存在着巨大的发展潜力。通过加强政策支持和规范管理,可以促进该县农村劳务经济的健康发展,提升农民收入水平,推动农村经济的蓬勃发展。
县农村劳务经济现状调研报告 篇二
标题:县农村劳务经济现状调研报告
摘要:本文对某县农村劳务经济的现状进行了调研,分析了该县农村劳务市场的发展趋势、劳动力流动情况以及劳务经济对农民生活带来的影响,旨在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一、引言
农村劳务经济的发展对于农村地区的经济增长和农民收入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某县农村劳务经济现状的调研,旨在全面了解该县农村劳务市场的运作方式和存在的问题。
二、调研方法
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对该县农村劳务市场进行了广泛的调查。
三、调研结果
1. 发展趋势:该县农村劳务经济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外出务工。劳务经济已成为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劳动力流动情况:农村劳务市场存在大量的农民工,主要来自该县及周边地区。他们主要从事建筑、制造业等行业的短期工作。
3. 对农民生活的影响:农民通过劳务经济获得了增加收入的机会,提高了生活水平。然而,劳务工作的不稳定性也给农民带来了一定的困扰,无法稳定居住和工作。
四、问题分析
1. 城乡差距:农村劳务经济的发展使得农民收入有所增加,但与城市居民的收入差距仍然较大。
2. 人才流失:农村劳务市场的发展导致大量的劳动力外出,加剧了农村地区的人才流失问题。
3. 社会保障不完善:农民工在农村劳务市场工作时,缺乏相应的社会保障,风险较高。
五、政策建议
1.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加大对农村产业的支持力度,提高农村就业机会,减少劳动力外流。
2.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健全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提供相应的医疗、养老等保障。
3. 加强技能培训:加大对农民工的技能培训力度,提高其就业竞争力和收入水平。
4. 加强农民工权益保护:加强对用人单位的监管,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六、结论
该县农村劳务经济发展迅速,对农民增加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然而,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相关政策的支持和改进。通过加强农村经济发展、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加强农民工权益保护等措施,可以进一步推动该县农村劳务经济的健康发展,提升农民收入水平。
县农村劳务经济现状调研报告 篇三
县农村劳务经济现状调研报告
县农办对全县农村劳务经济现状进行了一次全面调查,调查对象主要包括各乡镇及县直相关部门、龙头企业、职业技能培训学校,重点抽查了460户务工农户、230户就近从事二、三产业农户、部分培训学校及龙头企业。通过调查,我们认为,全县劳务经济发展迅速,无论从人数或收入,已成为农村经济的“半边天”,极大地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
一、基本情况
㈠转移输出情况
1、转移就业量大,增收明显。
据调查,全县共有从事劳务 人数16.84万人,占全县54万农业人口31.19%,占全县32万农村劳动力的52.63%。外出务工人数达14.34万人,占全县54万农业人口的26.56%,占全县32万农村劳动力的44.81%,务工人数中男性7.71万人,女性达6.73万人。按抽样分析,每名务工者月工资平均达1000多元,年收入1.2万元以上,年纯收至少可达6000元。仅此一项,全县农民可纯增收入8.6亿元。此外,约有2.5万专门就近从事二、三产业,人均增收1.2万多元,全县农民年增收3亿元。两项合计至少为全县农民增收11多亿元,人平增收2000多元。
2、转移就业分布面广,分布行业多。
一是分布面广。全县14.34万外出务工人中,前往广东沿海者居多,达8.12万人,其次为江浙及福建地区,为2.78万人,上海3400多人、省外1.30万多人、县城5800多人、市内4000多人、省内8200多人。此外,就近从事二、三产业2.5万多人。从抽样分析调查来看,务工收入分别为:上海1.5万元、广东及江浙、福建地区1.3万元、省外1.1万元,省内1万元,就近从事二、三产业为1.2万元,本市0.9万元、本县0.8万元。二是从事行业多。从全县230户从事二、三产业的农户抽样来看,涉及行业20多个,人数达310多人,以从事加工、餐饮、服务、汽车运输、个体工商及劳工居多,占调查户数的70%。从全县460户务工农户抽样来来看,务工行业多达40多个,务工人数达480多人,大多从事制造、电子、服务、纺织、制鞋、玩具等行业。
㈡转移输出效应
1、加快了农村脱贫致富进程。
据统计,全县13.42万农户中,户平有1.25人从事劳务经济,其中外出务工户平1.07人,户平增纯收8000多元,成为大部分农村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真正实现了“一人务工,脱贫一家,两人务工,致富一家”,有效地解决了子女就学、建房、就医等农村“老大难”问题。从690户农户抽查看,有5户农户已成为致富大户。马底驿乡颜家村村民丁永礼,务工达18年之久,目前已在福建厦门开办了塑胶厂,固定资产达100万元,去年底购买新车回家,引起较大反响。县工专97届机械制造专业学生向秋江,目前在番禺自主创业,从事广告设计,目前已拥有资产500多万元。
2、加快了农村城镇化步伐。
按抽查农户分析比照,全县从事劳务经济的16.84万人,30%的农户已在乡镇所在地或县城建家立业,日益发挥着巨大的聚集辐射效应,提升了人口城镇化率,加快了农村城镇化的步伐。目前,全县人口城镇化率已达33%,人口达21万多人,其中农村人口就达11万人。同时,提升了消费水平,释放了潜力市场,活跃了城乡经济,加速了城镇、乡村的和谐发展。如北溶乡村民 ,家在 ,同时在县城白寺路建了一栋四层的楼房,开设旅社,年收入稳定在2万元以上。
3、加快了农村产业化的发展。
年底,全县有近5万人在从事乡镇企业的发展,其中转移就业农民就达2.5万多人,兴办乡镇企业1.9万家,总产值30多亿元,兴办农产品加工企业达297家,产值达2.5亿元,从而有力地加快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二、存在问题。
1、管理上存在真空。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是一个“大课题”,管理繁多、情况复杂,涉及部门多,需要明确专门的部门,明确职能,统筹管理这项工作。而目前,我县农民转移就业还呈无序管理状态。
2、农民工整体素质较低。
转移就业16.84万农民中,综合素质普遍偏低,高中、初中、小学毕业生分别占2.95万人、9.19万人、4.05万人,中专以上受过二年以上专门职业教育的不足7000人,有技能专长者农民甚少。从调查来看,90%的转移就业农民从事纺织、制鞋、制造、劳工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动工作量大,收入普遍偏低。其月薪大多为800元,最低者为600元,最高不超过1200元。而从事企业管理、手机制造与维修、计算机管理、电脑文秘等技术要求高、高收入行业的人数不足5%,直接影响劳务收入。
3、无劳务品牌,有序输出少。
目前,全省已形成“湖南的哥”、“湘女家政”、“建筑湘军”等唱响全国的十大劳务品牌,如攸县已打造了“全国第一的.士大县”,全县有3万多名的士司机遍布全国各地。比较而言,我县劳务经济还处于一种“散、乱”的状态,尤其是农民外出务工,其外出方式基本上是自主外出或亲友领带。目前,全县仅有职介所2所,县内1所、深圳1所,通过职介所推介就业、有合法的劳动合同不到务工者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