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统计局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实用3篇】
市统计局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篇一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地区的经济社会状况也在不断变化。为了更好地了解和评估我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市统计局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调研。根据这次调研,我们对我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首先,从经济发展角度来看,我市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根据数据显示,我市的GDP在过去五年中年均增长率达到了8%,远高于国家平均水平。尤其是在制造业方面,我市的产值连续多年保持增长,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其次,我市的社会福利水平也在不断提高。调研数据显示,我市的城乡居民收入均有显著提升,尤其是农村地区。政府对农村地区的扶贫政策取得了明显成效,贫困人口的减少率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此外,我市的教育、医疗和养老等社会服务也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居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然而,我们也要看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挑战。首先,我市的经济结构还不够优化,依然依赖传统制造业。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兴产业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我市需要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扶持和培育,以提升经济发展的活力和竞争力。另外,我市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比较突出,特别是大气和水环境的污染。政府需要进一步加大环保力度,加强对企业的监管,推动绿色发展。
综上所述,我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总体上较为良好,但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我们呼吁相关部门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加强环境保护工作,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市统计局将继续关注我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并提供更准确的数据支持,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市统计局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篇二
经过市统计局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调研,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和建议。
首先,我市的经济发展呈现出较快的增长势头。根据统计数据,我市的GDP在过去五年中年均增长率达到了8%,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主要得益于我市政府积极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在未来,我们建议政府继续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扶持和培育,推动经济发展的转型升级。
其次,我市的社会福利水平有了显著提高。调研数据显示,我市的城乡居民收入均有较大增长,贫困人口的减少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得益于我市政府实施的扶贫政策和社会保障政策。然而,我们也要看到我市的社会服务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布,医疗服务的不便利等问题。因此,我们建议政府加大对教育、医疗和养老等社会服务的投入,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
然而,我们也要看到我市在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一些问题和挑战。首先,我市的经济结构还不够优化,传统制造业依然占据主导地位。随着科技的发展,新兴产业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我们建议政府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另外,我市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比较突出,大气和水环境的污染程度较高。政府需要加大环保力度,推动绿色发展。
综上所述,我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总体上是积极向好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我们建议政府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加强对环境的保护,以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目标。市统计局将继续关注我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为政府决策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市统计局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篇三
市统计局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市二次党*会以来,面对国内外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市委、市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省委“四抓三支撑”的总体工作思路和“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的区域发展战略,紧盯建设大型绿色能源化工基地和全省新的经济增长极的目标,审时度势、科学决
策,系统安排、大干快上,优势资源大规模开发,“三农”工作大手笔推进,民生状况大幅度改善,全市步入了产业开发加快、经济转型加速、基础建设投入加大、社会事业全面加强、社会和谐稳定的新阶段,呈现爬坡过坎、全面提升、跨越式发展的新格局,是庆阳历史上经济社会发展最好最快的时期,也是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一、现状评估
(一)过去的五年,是经济实力显著增强、提速发展最快的五年。
市二次党*会以来,在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中,全市上下全面贯彻落实17大和省第十一次党*会精神,坚持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经济总量持续扩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发展呈现庆阳速度,人均水平稳步提高,比重位次不断提升,重大项目接踵而至,经济发展实现了新跨越。
——从经济总量看,2015年全市生产总值(gdp)达到171.5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下同),增长12.1%;2015年全市生产总值(gdp)突破200亿元大关,达到200.82亿元,增长13.3%;2015年,国际金融危机将全球经济拉向低谷,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各项方针政策,积极实施宏观调控“一揽子”措施,经济总量仍保持快速增长,达到248.50亿元,增长14.3%;2015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市委、市政府按照“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就业、强基础”的总体要求,抓住国家振兴经济的诸多政策机遇,全市经济继续快速、稳健运行,生产总值又上一个新台阶,突破300亿元大关,达到302.22亿元,提前一年完成“十一五”270亿元的规划目标,增长14.6%;2015年在全球经济向好,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和美国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影响市场价格波动以及通胀压力加大的情况下,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全力克服各种困难,始终抓住率先、创新、绿色、和谐发展的主题不动摇,全市实现生产总值357.61亿元,当年增长15.8%。总量比2015年的171.54亿元净增186.07亿元,增长71.9%,年均增长14.5%。
——从产业结构看,市二次党*会以来,全市不断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三次产业结构不断趋于合理,由2015年16.5∶57.8∶25.7调整为2015年14.3∶60.0∶25.7,呈现特色凸显、相互促进、互为支撑的良好态势。农业内部结构调整稳步推进,特色优势产业有力的助推了农民增收。农业总产值中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和农业服务业的比例由2015年76.5:2.8:19.3:0.1:1.3调整到2015年 76.8:2.0:13.2:0.1:7.9, 南果北草、南牛北羊、山区草蓄、原区苹果、川区瓜菜、全市劳务的“大农业”格局初步形成,现代农业发展呈现新势头。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2015年第二产业对经济的贡献率为70.5%,2015年达到79.5%。服务业对经济的支撑作用显著增强,第三产业创造的增加值由2015年的44.07亿元增加到 2015年的91.74亿元,增长48.3%,年均增长10.4%。
——从发展速度看,从2015年到2015年,全市主要经济指标的增速一路走高。生产总值增速在全省的位次由第8位提高到第3位,年均增长14.4%;农业增加值增速由第12位提高到第5位,年均增长8.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由第7位提高到第5位,年均增长18.4%;建筑业增加值增速由第13位提高到第5位,年均增长14.0%;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速由第6位提高到第5位,年均增长49.8%;粮食总产量增速由第10位提高到第1位,年均增长7.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由第9位提高到第1位,年均增长 22.7%;小口径财政收入增速在全省保持了第5的位次,年均增长37.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由第7位提高到第5位,年均增长13.2%;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速由第9位提高到第2位,年均增长13.9%。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呈现高速推进的超常规、跨越式发展态势,创造了加快发展的“庆阳速度”。
——从人均水平看,人均gdp由2015年6830元增加到2015年15095元,累计增加8265元、增长81.5%,净增8265元。人均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由1093元、3818元、1698元增加到2154元、9070元和3872元,分别净增1061元、5252元和2174元。人均农业总产值由1976元增加到3534元,增长78.8%。人均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由3737元增加到20600元,增长4.5倍。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1590元增加到3946元,增长1.5倍。人均大口径财政收入由833元增加到2482元,增长1.9倍;人均一般预算收入由327元增加到 1267元,增长2.9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7590元增加到12453元,增长64.1%;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由6296元增加到9693 元,增长54.0%。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874元增加到3154元,增长68.3%;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由1571元增加到2330元,增长 48.3%。各主要经济指标人均水平均呈全面提升态势,改善民生的原始积累得到不断蓄势和加强。
——从比重变化看,经济总量由2015年全省第4位提升到2015年的第3位,在全省经济总量中的份额由7.5%上升到8.9%,上升1.4个百分点。农业增加值由第7位提升到第5位,保持了在全省 8.5%的份额。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由第3位提升到第2位,在全省的份额由11.1%上升到13.5%,上升2.4个百分点。建筑业增加值由第7位提升到第6位,在全省的份额由5.3%上升到5.6%,上升0.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由第7位提升到第5位,在全省的份额由4.9%上升到6.0%,上升 1.1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保持了全省第2的位次,在全省的份额由9.5%上升到14.4%,上升4.9个百分点。粮食总产量由第2位提升到第1 位,在全省的份额由11.8%上升到13.3%,上升1.5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第6位提升到第3位,在全省的份额由5.7%上升到6.8%,上升1.1个百分点。大口径财政收入由第3位提升到第2位,在全省的份额由7.3%上升到7.9%,上升0.6个百分点。一般预算收入保持了全省第2的位次,在全省的份额由6.0%上升到8.5%,上升2.5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第8位提升到第6位。农民人均纯收入由第9位提升到第8位。主要经济指标总量的位次或比重不断提升,争先进位、率先崛起的势头进一步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