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工业经济发展的调查报告【优质3篇】
市工业经济发展的调查报告 篇一
市工业经济发展的调查报告
近年来,我市工业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本次调查报告旨在对我市工业经济的发展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进一步推动我市工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一、总体概况
我市工业经济总体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去年我市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了5.6%,超过了全国平均增速。同时,工业产值、利润和出口额也均实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为我市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发展特点
1.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我市工业经济发展呈现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的趋势。传统产业仍然是我市工业经济的主导,但高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比重逐渐增加。特别是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如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和新能源等,增速明显快于传统产业。这一趋势的出现有力地推动了我市工业经济的升级和转型。
2. 创新驱动发展成效显著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对我市工业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我市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加大对科研机构和企业的支持力度。通过建设技术创新中心和引进高层次人才,我市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得到了显著提升。同时,我市还积极探索工业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应用,进一步推动了工业经济的发展。
三、存在的问题
1. 产能过剩问题仍然突出
尽管我市工业经济呈现出稳定增长的态势,但仍然存在一些产能过剩的问题。一些传统行业产能过剩严重,导致市场竞争激烈,利润空间较小。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大结构性调整力度,推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以提高市场竞争力。
2. 环境污染问题亟待解决
随着工业经济的发展,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大量的废气、废水和固体废物的排放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加大环保投入,加强环境管理和治理,推动工业经济的绿色发展。
四、建议
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市工业经济的发展,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对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支持力度。
2. 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大对科研机构和企业的支持,推动工业经济的创新发展。
3. 加大环保投入,加强环境管理和治理,推动工业经济的绿色发展。
综上所述,我市工业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仍然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我们应该抓住机遇,解决问题,推动工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市工业经济发展的调查报告 篇二
第二篇内容
市工业经济发展的调查报告
近年来,我市工业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本次调查报告将对我市工业经济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促进我市工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一、总体概况
我市工业经济总体呈现出稳中向好的态势。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去年我市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了6.2%,超过了全国平均增速。同时,工业产值、利润和出口额也实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为我市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二、发展特点
1. 产业结构不断升级
我市工业经济发展呈现出产业结构不断升级的特点。传统产业仍然是我市工业经济的主导,但高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比重逐渐增加。新兴产业如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等也得到了快速发展。这一趋势的出现,为我市工业经济的升级和转型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2. 创新驱动发展成效显著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为我市工业经济带来了显著成效。我市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和先进技术。通过建设创新创业基地和科技孵化器,我市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得到了大幅提升。同时,我市积极推动工业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应用,进一步推动了工业经济的发展。
三、存在的问题
1. 企业创新能力有待提升
尽管我市工业经济发展较快,但一些企业的创新能力相对较弱。创新投入不足、研发能力不强等问题仍然存在。这对我市工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一定的制约。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大对企业创新的支持力度,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
2. 人才短缺问题亟待解决
我市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但是人才供给不足的问题也日益突出。一些高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的人才储备不足,影响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因此,我们需要加大对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以满足工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四、对策建议
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市工业经济的发展,我们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1. 加大对企业创新的支持力度,提高企业的研发投入和创新能力。
2. 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提高工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供给能力。
3. 加强与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推动科技创新在工业领域的应用。
综上所述,我市工业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我们应该抓住机遇,解决问题,推动工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工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促进我市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
市工业经济发展的调查报告 篇三
市工业经济发展的调查报告
根据市政府下半年调研计划,从12月10日开始,我们调研组利用半个月时间,分别深入到经济局、发改局、招商委、个私办等部门及部分国有和民营企业,对我市工业经济进行了专题调研,在总结工作、梳理问题、剖析原因的基础上,着重研究提出了明年和今后一个时期发展工业经济的对策思路,供市领导决策参考。
一、全市工业经济的基本情况
经调查统计,我市现有工业企业85户(含投资额在1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企业、乡镇企业33户),其中正常生产企业5户,非正常生产企业65户,“三无”企业15户,厂(场)区占地总面积229.1万平方米。资产总额148,184万元,其中固定资产126,691万元,闲置资产6,988万元。负债总额165,525万元,其中欠银行贷款98,953万元,资产负债率112%。共有在册职工13,381人,其中在岗4,247人,下岗9,134人,离退休2,081人。
2004年11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工业总产值实现48,861万元,占计划100.3%,同比增长11.3%;工业增加值完成16,055万元,占计划100.3%,同比增长11.3%;销售收入完成46,347万元,占计划100.9%,同比增长12%;利税完成1,879万元,占计划112.7%,同比增长24%。
从调研得出的结论分析,我市的工业经济发展历程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一是原始积累期。时间在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主要特征是我市丰富的农业资源使一大批农产品加工企业孕育而生,如亚麻厂、乳品厂、食品厂和粮办工业的油厂、米厂、粉厂等企业都是在这一时期建立的,基本确立了我市工业经济的总体框架和走势。二是起步发展期。时间在六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初,主要特征是一些农产品加工企业完成了原始积累,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一些新兴工业如塑料包装、农机制造、日用化工、机械电子等行业加入了工业阵营,集体企业、乡镇企业总量也迅速扩张,形成门类比较齐全的产业布局。但遗憾的是有几个机遇没有抓住,如柴油机、摩托车、无线电等项目没有留住,没有做大做强。三是上升贡献期。时间在八十年代中期到九十年代中期,是我市工业经济发展的最好时期,比较有代表性的企业有一塑、乳品厂、亚麻厂、制油厂、大修厂等,这些企业年利税都在几百万至上千万,职工都达千人左右。涌现了一批全国知名的产品品牌,如海伦白酒、跃进牌奶粉、松雪牌塑料编织袋等。特别是海伦糖厂下放地方管理,拉动了全市工业经济指标大幅增长。但由于人员大量涌入工业企业和银行贷款的过度投放,为以后企业长远发展乃至产权制度改革和招商引资留下了后患。四是转型阵痛期。时间从九十年代中后期开始,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渐完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我市工业企业在管理、决策、技术、营销和产品竞争力等方面的弊端逐步暴露出来,加之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没有跟上形势发展的需要,导致大批企业相继走入困境。除制酒总厂成功被哈啤兼并外,真正实现机制转换、按现代企业制度运行的企业微乎其微。人造板厂、化工总厂、烟叶复烤厂、制药厂等新上项目,由于项目选择不当,经营机制不活,技改资金不足等等原因,有的生产几年就陷入困境,有的投产之日就是停产之时。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为适应市场经济,提高企业竞争能力,在工业经济逐渐下滑时期,我市在推进工业经济结构调整,深化企业改革方面尽了很大努力,但工业经济内部结构性矛盾仍然十分突出。
一是工业产业比重持续走低,经济总量偏小。2004年,我市国内生产总值实现35.05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农业)实现产值15.6亿元,第二产业(工业、建筑业)实现产值8.0亿元,第三产业实现产值11.45亿元,第二产业仅占国民经济比重的22%。扣除建筑业产值,工业总产值为4.88亿元,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还不到14%。一、二、三产业之比为44.5:22.8:32.7,与全省平均值相对比,农业产业比重过大,工业化程度明显偏低,工业经济总量处于全绥化市中下游水平。
二是经济运行质量不高,财政贡献份额低。从调查情况看,目前在85户工业企业中,能够正常生产的企业只有哈啤、亚泰、热电总厂、振动时效设备厂、海轮王农机等5户企业,占总数的5.8%;由于受原料供应短缺和市场营销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正常生产企业也普遍存在着开工不足问题。停产半停产等非正常生产企业高达65户,占76.4%。另有名存实亡的“三无”企业15户,占总数的17.6%。非正常生产企
业居高不下,使工业企业对财政的贡献率也大幅下降。据统计,十年前(即1995年),全市利税超百万的大户有油厂、一塑、乳品厂、复烤厂等共18户企业,工业企业年上缴税金5,000万元以上,约占财政收入1.01亿元(含农业税)的50%。而2004年,全市工业企业中利税超百万的大户只有哈啤、亚泰、电业、铁发和烟草公司五户企业,实际上缴税金不到2,000万元,约占财政收入7,630万元(不含农业税)的26%。如果把农业税因素计算在内,再去掉铁发、烟草、电业三户非加工业型企业,工业经济税收对地方财政的贡献率十年间下降了20多个百分点。三是骨干企业数量较少,对城乡经济拉动作用不明显。 全市具有支撑性、带动性、辐射性、能有力拉动全市经济增长的支柱项目和拳头产品尚未形成。规模以上企业除经营性的电业局、自来水公司外,只有糖厂、哈啤、亚泰等9户生产性企业,利税超亿元的企业一户也没有,利税超千万的只有哈啤一户企业。就连过去引以为荣的糖厂、亚麻、乳品、肉联、一塑等企业目前大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虽然近年来我市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了哈啤、亚泰、东嘉等大企业,但无论是从投资规模、还是财政贡献率上看,都称不上地方支柱企业,还没有一户像肇东伊利、五常葵花药业、绥化卷烟等真正拉动市域经济大幅增长、利税超过亿元、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的骨干大型企业和大项目。
四是企业产权改造不到位,运行机制不规范。按照国有企业改革要求,必须实现国有经济成份全部从竞争性领域退出。但从调查情况看,受人员和债务包袱困扰,产权改造难以到位,企业所有制形式单一,产权不清、权责不明、政企不分。具有真正意义上的股份制企业屈指可数,国有股一股独大、名转实未转、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十分普遍。除制酒总厂被哈啤兼并后按现代企业制度运行外,绝大多数企业仍按国有机制运行,即使名义上改制了,实际上不是国有股占主导地位,就是运行不规范,董事会、监事会形同虚设,名改实未改。一些卖不了、股不起的企业,一部分实行租赁经营,不仅没有真正触及企业产权,还造成存量资产的低效益利用,由于监管不到位甚至还造成了国有资产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