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江村留守儿童的调研报告(精简3篇)
厂江村留守儿童的调研报告 篇一
标题:厂江村留守儿童的调研报告
第一篇内容
调查目的:
通过对厂江村留守儿童的调研,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教育情况以及心理健康状况,为解决留守儿童问题提供数据支持。
调查方法:
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主要针对厂江村所有留守儿童的家庭,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90份。个别访谈则选择了5名代表性的留守儿童进行深入交流。
调查结果:
1. 生活状况:留守儿童的家庭主要由祖父母或其他亲戚照顾,父母大部分时间在外务工。留守儿童在家中的照顾相对较好,但由于缺乏亲子陪伴,他们在情感上存在一定的缺失。
2. 教育情况:留守儿童的学习环境相对较差,家庭条件限制了他们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调查发现,留守儿童的学业成绩普遍较差,对未来的发展缺乏明确规划。
3. 心理健康状况:留守儿童普遍存在自卑、孤独、焦虑等心理问题。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陪伴和关爱,他们对外界的不信任感较强,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
建议:
1. 家庭关爱:建议父母尽量减少外出务工时间,亲子关系的建立和维护对留守儿童的成长至关重要。同时,鼓励父母通过电话、视频等方式与孩子保持联系,增加亲子情感的交流。
2. 教育支持: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的投入,提供更多的教育补贴和奖励,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机会。同时,建议学校和社区组织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促进留守儿童的全面发展。
3. 心理疏导:建议学校和社区配备专业心理咨询师,为留守儿童提供心理疏导和支持。同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帮助留守儿童树立积极的心态,增强自信心和抗挫折能力。
结论:
厂江村留守儿童的生活、教育和心理健康状况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家庭、学校、社区和政府的共同努力才能解决。通过提供更好的家庭关爱、教育支持和心理疏导,可以改善留守儿童的生活质量,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创造更好的条件。
厂江村留守儿童的调研报告 篇三
关于厂江村留守儿童的调研报告
留守儿童问题是近年来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下面是YJBYS小编为大家搜索整理的一篇关于厂江村留守儿童的调研报告范文,供参考阅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调查时间:2014年7月6号—2014年7月28号
调查地点:株洲市茶陵县湖口镇厂江村委活动中心
调查对象:厂江村部分留守儿童
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以及口头提问的方法,向取得样本中的个体发放《留守儿童调查问卷》,教学工作的参与,家访等形式了解儿童的留守情况。
调查目的:通过对农村留守儿童基本情况的调查,掌握现今农村留守儿童的基本概况。
调查人:厂江支教队
湖口镇厂江村是一个很干净的小山村,还是抗日元勋的故里,这让我们对这个美丽的小山村更加好奇和期待。由于厂江村和周边几个村都没有学校,所以我们就只能把一个村委活动中心当做临时的宿舍和教室。共招得53名学生,分为低、中、高、三个年级。其中低年级的由幼儿园、一、二、年级的组成,中年级的由三、四年级的组成,高年级的由五六年级及初中生组成。支教时间为20天。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父母离乡进城打工、经商人数的增多,农村儿童留守农村而无人照管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多。2014年7月6号至2014年7月28号,我们到了茶陵县湖口镇厂江村委活动中心进行为期近一个月的支教生活。在这段时间中,我们在平时休息的过程中走访了一些家庭,对农村留守儿童也有了一定的了解!结合此次调查,现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现状、成因及对策,提出如下调查意见。
一 基本概况
我们支教的地方是相对较贫困且偏僻的农村地区。这个地方多丘陵,当地人多以种植棉花水稻为主。人民的生活水平不高,从当地人口中我们了解到,当地主要经济来源是靠出去打工、经商,为了改善家里的经济状况,年轻人纷纷外出到沿海发达地方打工。把家里的孩子留给父母和亲戚来照顾!这就是大部分“留守儿童”的来源!
我们的问卷发放共36张,其中有效问卷25张,其中就有14个孩子是“留守儿童”。其中男生4人,女生10人。问卷年龄分布的基本情况为:八岁1人,九岁3人,十岁5人,十一岁2人,十二岁1人,十三岁4人,十四岁2人,其中中高年级14人,低年级11人(中高年级是指10岁以上并包括10岁的学生,低年级是指10岁以下的学生)。
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他们一般与祖父母、外租父母监管一起生活,普遍与父母缺少交流。有些甚至存在很深的代沟,还可能会受同学的排挤、老师的不重视或学习压力却大没有倾诉的对象,没有人理解,安慰,开导他们,成长中缺乏关爱。
因此,这个群体的孩子通常出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1、亲情缺失,心理发展异常。留守儿童们由于其父母长时间不在身边,从小就无法享受到父母的的亲情关爱,成长中的烦恼无法向父母倾诉,成长中的困惑无法得到父母的正确引导和鼓励......以上的.这些问题伴随着无助感,失落感和被遗弃感逐渐形成,严重影响着留守子女心理的健康成长。调查中,我们发现绝大多数留守儿童与父母见面的次数基本上是一年一次,与父母缺少必要的沟通与交流。其中,25个孩子中与父母见面一个月一次的,半年为24%,半年一次的为20%,一年一次的为44%,还有12%的学生是更长时间。
2、孩子的价值观模糊。外出务工的父母由于长期不在孩子身边,内心往往会出现一种愧疚感,加上在外打工,经济较为宽裕。因此,他们往往对孩子采取物质补偿的方式来表现自己对孩子的全部的爱,孩子要什么就可以非常轻易的得到什么。很多孩子对父母外出打工的态度都是支持,最希望父母现在做的事就是外出打工。
3、家庭教育缺失,孩子在校表现不佳。我们调查中发现,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父母的有效监管,生活习惯上表现为缺乏基本的生活常识。在学校,他们的学习没有计划,有的对学习没有兴趣,甚至有厌学心理,不遵守校纪校规,迟到、旷课。我们都知道家庭教育对于孩子来说至关重要,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的缺失对于孩子未来的发展有着很大的缺陷,不可忽视。寄居他家,无法管的放纵型。
4、 农村留守儿童中,有一部分孩子是被父母寄养在亲戚家或朋友中的。被寄居的孩子总有一种寄人篱下的感觉,因为他们毕竟不是和自己的亲人一起生活起居。他们中有一些人总感觉在亲戚家里毕竟没有在自己家里那样自由,束手束脚的,看起来胆小怕事,很本份,但一旦离开了亲戚,就像老鼠离开了猫,他们就无法无天了。也有一些孩子胆子很大,亲戚根本管不住,有的可以跟亲戚顶撞,亲戚稍微说重了,就怀恨在心或是逃离出走,使得亲戚无可奈何而不敢管教,就只能放任自流了。
二、留守儿童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有:
1、作为孩子的监护人自身因素有欠缺。
一是责任意识不强。在除父母外的监护人眼里,认为孩子的父母不在身边,不能对他们要求太严格,应对孩子更多的爱,更多的去满足他们的任何要求,对他们缺乏管教。二是监护责任不明确。监护人往往从身体健康方面考虑问题,更多重视孩子吃饭穿衣而轻视学习教养;重身体健康而忽视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关心儿童在学校和家里的表现。三是监护人自身素质较低。他们不知道从心理上来照顾儿童,不知道从法律、安全、卫生知识等方面教育他们,也不能在学习上给予帮助和指导。
2、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
当今,一方面全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另一方面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却相对滞后。因此,农民不得不想办法改善家庭经济生活条件。当最基本的生活问题都无法解决时,为了改善家庭生活,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了土地,到城市里务工谋生。他们希望自己的生活越来越好,也希望给下一代成长提供更充裕的经济支持。在外出务工人员子女就学、教育之间产生冲突时,他们往往选择前者。导致在经济收入与子女教育之间取舍失衡。这其中,既有生活压力的原因、也有教育意识的原因。但不同原因导致的结果却是相同的即:使儿童在不完整的家庭中成长,在流动--留守--流动的变动中长大。因此,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是造成那些留守儿童问题的最根本的原因。
3、家长缺乏家庭可持续发展观念。
我们通过调查发现,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虽然经济不富裕,但也不至于穷困潦倒、无处安身,他们大多是可以在家乡通过辛勤劳动来维持家庭正常生活的,而他们却追求快速改善家庭生活,追求给孩子成长提供充实的经济支持,不惜“抛家弃子”,离乡背井而进城打工。他们唯一的收获就是让他们感到满足的纸币,而他们失去的是家庭的亲情,牺牲的是子女的前途,造成的是越来越多的、越来越严重的社会问题。所以这些都是他们用金钱无法买到的,更为可怕的是使得自己的家庭得不到正常的发展。
4、复杂的社会因素难辞其咎。
由于家庭生活的不完整,留守儿童过早过多涉足社会的各个方面,但由于其天真幼小,无法正确处理来自社会各方面的纷繁复杂的社会信息与状况,分不清是非曲折。他们把一些与社会和道德格格不入的东西当作时髦去追求,当作偶像去崇拜去效仿,把黑的当成白的,把对的当成错的,进而使他们在自己心理发展上存在大量的不健康的甚至是错误的东西,存在许多的困惑与问题。这样的社会环境也给社会自身留下了大量的不安全隐患。
社会因素中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就是:歧视农民工子弟。由于存在部门利益至上的缘故,各级政府已经制定的有关进城农民工子弟在其父母工作地接受同等教育的政策不能落实,进城农民工子弟无法享受与当地儿童同等接受教育的权益
三 思考与建议
1、政府以及当地教育机构应建立健全留守儿童关爱机制。
①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是全社会的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努力。制定“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行动计划和具体措施,实行属地管理为主的原则,将留守儿童工作纳入对县、(镇)乡政府全年工作考核目标,形成政府、学校、社区、家庭、邻里多方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
②完善和落实相关法律政策,保证农民工子弟在工作地享有同等受教育权益。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完善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弟在工作地接受教育的制度和机制,使农民工子弟在其父母工作地真正享有同当地儿童同等的受教育权益,让孩子能够从小在父母身边成长。
2、培养和扶持以民间组织为依托的农村留守儿童服务机构。
3、下大力气优化儿童成长的社会环境,希望更多的公益组织介入。
4、外出务工的父母及留守儿童的代理监护人员,应尽量为留守儿童营个温暖、关爱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促使“留守孩子”健康成长。 其次,外出务工的父母也应加强与子女的联系和沟通,尽可能做到多关心孩子。
5、学校应加强对留守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不断提高他们的法制道德观念,不断增强学生的遵纪守法意识。同时重视对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帮助指导留守学生解决各种困惑和疑难,对其显性和隐性的心理压力进行疏导,导他们走过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帮助其健康和谐发展。建立对“留守儿童”的帮扶制度,设立“留守儿童”档案,经常性地与他们沟通情感,弥补其缺失的亲情,使“留守儿童”在学习之余得到生活上温暖。
留守儿童是当前的一个社会问题,全社会都要关心。关爱留守儿童,关注留守儿童问题,我们更应该站在对留守儿童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政治高度,扎实解决好留守儿童问题,为社会培育出一代及格的接班人。有利于促进学校教育和农村社会的良性发展我们必须全面加快新农村建设进程。同时也要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建设全面和谐的新农村,最终实现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留守儿童这一重大社会问题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