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经济学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推荐3篇)
最新经济学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篇一
题目: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路径选择
摘要: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中国制造业面临着巨大的转型升级压力。本论文旨在探讨中国制造业在全球化背景下的转型升级路径选择,并通过实证研究和理论分析,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首先,论文将回顾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历程和全球化背景下的挑战,并分析转型升级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其次,论文将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综述和整理,总结出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不同路径,并评估各种路径的优劣势。最后,论文将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政策建议,为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供参考。
关键词:全球化,制造业,转型升级,路径选择,政策建议
引言:中国制造业在全球化背景下的转型升级已成为当前经济发展的重要议题。随着国际竞争的加剧和技术进步的加快,中国制造业面临着传统产业衰退、技术创新不足和市场竞争力下降等挑战。因此,中国制造业需要寻找适合自身发展的转型升级路径,以提升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1. 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历程和全球化背景下的挑战
1.1 中国制造业发展的历史回顾
1.2 全球化背景下的挑战和机遇
2. 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2.1 传统产业衰退的压力
2.2 技术创新不足的挑战
2.3 市场竞争力下降的问题
3. 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路径选择
3.1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3.2 不同路径的优劣势评估
4. 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成功经验和问题分析
4.1 实际案例分析
4.2 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5. 政策建议
5.1 促进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
5.2 加强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5.3 改善营商环境和推动国际合作
结论:中国制造业在全球化背景下的转型升级是一项紧迫的任务。通过研究和分析不同的转型升级路径,并结合实际案例,可以为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供政策建议和实施方案。
参考文献:
[1] 李明.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制造业发展研究[D].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 2018.
[2] 王亚平, 王晓东. 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路径选择[J]. 经济问题探索, 2016, (07): 35-41.
最新经济学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篇二
题目:人工智能对就业市场的影响及政策研究
摘要:本论文旨在研究人工智能对就业市场的影响,并探讨相应的政策应对措施。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许多传统的工作岗位可能会被自动化取代,对就业市场产生重大影响。本论文将通过实证研究和理论分析,探讨人工智能对就业市场的影响机制、变化趋势以及政策应对措施。首先,论文将回顾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并分析其对就业市场的潜在影响。其次,论文将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综述和整理,总结出人工智能对不同行业和人群就业的影响机制和变化趋势。最后,论文将结合实际案例,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为人工智能对就业市场的影响进行政策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人工智能,就业市场,影响机制,政策研究
引言:人工智能作为一种前沿技术,对就业市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传统的工作岗位可能被自动化取代,同时也会创造出新的就业机会。因此,我们需要研究人工智能对就业市场的影响机制和变化趋势,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应对措施。
1.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领域
1.1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历程
1.2 人工智能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2. 人工智能对就业市场的潜在影响
2.1 传统工作岗位被自动化取代的挑战
2.2 新的就业机会和需求的变化
3. 人工智能对不同行业和人群就业的影响机制和变化趋势
3.1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3.2 不同行业和人群就业的影响机制和变化趋势
4. 政策应对措施
4.1 加强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4.2 促进人工智能与人类劳动力的协同发展
4.3 提高人工智能相关技能的培训和教育
结论:人工智能对就业市场的影响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全面研究和相应的政策应对措施。通过对人工智能的发展和应用进行分析,研究其对不同行业和人群就业的影响机制和变化趋势,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可以为人工智能对就业市场的影响进行政策研究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刘明, 王军. 人工智能对就业市场的影响及政策研究[J]. 中国软科学, 2018, (09): 33-39.
[2] Russell S, Norvig P.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 Modern Approach[M]. Pearson Education, 2016.
最新经济学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篇三
最新经济学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经济学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最主要是选择什么课题才好的?下面是由yjbys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1.1研究背景和意义
本文主要对我国风能发电行业的可选政策进行研究,根据我国现有的风电发展状态以及国情,在招标制、购电法和配额制这三种主要的政策工具中进行抉择。本节将介绍这篇文章的研究背景、问题以及研究意义。
1.1.1研究背景
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人们一直以来都是依赖不可再生的化石能源.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需求和依赖导致了化石燃料的急剧减少,化石能源的浪费以及造成的环境污染是导致目前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而中国作为一个正在蓬勃发展的国家,对能源的需求更是可观。可以想象,在未来的发展中,随着化石燃料的逐年减少
,中国的发展将会陷入瓶颈。可再生能源是指在自然界中可以不断的再生,并且可以永远进行利用的资源,它具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主要特点。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主要有太阳能、水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质能以及潮汝能等类型。这些可再生能源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很小甚至为零,而且它们的资源分布十分广泛,相对于化石能源来说,具有很多优势。这使得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正渐渐的被人们所关注和推崇。在本文中,主要以风能这种可再生能源为例进行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的政策选择研究。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发展的促进政策在全世界范围内出现了多样化的发展局面。具体表现在不同国家有着不同的发展政策,甚至一个国家的不同地区也有着不同的发电行业支持政策。这使得那些目前正处于选择和调整发展政策的国家和地区陷入了选择困境。其次,近年来我国的风电发展行业所选择的政策也出现了混乱和争议,并且还引发了风电投资过热等一系列的问题,这种困境亟待解决。
以国家为单位的多样化的可再生能源的发电政策体现为:购电法、净计量电价、招投标过程、固定配额、绿色证书交易、绿色电力交换、绿色定价。这些政策工具的选择侧重于各种降低生产成本的诱因,如成本竞争力被考虑在内的对于可再生能源包含的放松管制、市场竞争力的主要推动力。以印度和美国为例,税收返还、减税、投资补贴是支持可再生能源发电的传统经济工具。而大多数的国家在上述常见的政策选择中都做出了多种选择,也就是运用这些工具进行组合决策。即使是不同的国家选择了同样的政策工具,它们的具体应用在细节方面也是有着很多的不同之处,例如,我国的风电特许权的招标与英国的NFFO招标有着很大的差异,西班牙的购电法与德国的购电法相比同样也是差异显著。
全世界范围内出现的这种政策工具选择的多样化,为那些正陷入选择和调整发展政策的国家和地区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这些不同的政策工具的选择有着什么样的特性?不同国家政策工具的选择又是由于什么因素决定的?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国家甚至一个国家的不同地区出现不同的政策工具运用?相对于一种特定的可再生能源的发电技术如风能,其适合的政策工具是什么?对于一种特定的运用到特定国家或地区的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适合它的政策工具又是什么?目前的相关研究文献已对上述的问题做出部分解释,但是对于最后一个问题,目前还没有研究人员给出明确的答复。
很多研究都是在静态的环境下,或者是给出很多的限制性条件而进行的政策工具的比较,所以在这方面的研究,目前来说还是比较缺乏的。
由于对可再生能源发展的诉求,我国在上个世纪的80年代开始对风电装机项目进行了大规模的研发和应用。我国在2003年之前,各地的主管部门依据不同项目的合理报酬订立不同的审批定价,在这一时期订立的电价是五花八门的,竞争性定价则是针对国外的援助项目,而在此期间购电法的收入仅仅只够维持风电场的运行。到2003年,我国政府则开始实施风电的特许权招标制度,以促进风电行业的发展。自此我国风电行业发展的政策工具选择就出现了混乱和争议。
而从2003年以来的争议和混乱中,我国政府一直在寻找风电发展的出路,在对招标制进行了两年多的研究论证之后,直到2009年我国的风电发展政策工具从投标制变为了购电法。当时,这一系列的政府行为在业内遭到了广泛的非议。很多机构和研究人员对此提出了不同的改进方法,有的建议政府将政策工具改为固定价格,有的则建议政府修改风电的特许招标制。在这个过程出现的混乱因素则是,主管部门在多个场合下曾表示中国未来将会实施配额制的政策,这又将业内人士的研究引入到对未来配额制实施的预期。而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又发布了《关于完善风力发电购电法政策的通知》,在全国范围内,根据风能的资源状况和工程建设的.条件,将其分为四类风能资源区,并且相应的制定出购电法的价格。
虽然政策选择陷入争议,但在考虑我国目前的资源、经济、环境以及技术的要素下,风力发电毋庸置疑是目前我国最为现实的战略选择。风力发电有着日益成熟的发展技术、逐渐减少的发电成本、良好的环境与社会效益等。如此多的优势必然使其成为本世纪的可再生能源利用的重要能源。并且,我国的风能资源的储量非常可观。现如今,国家气象局勘察的我国风能的储备量大概是3226GW,这其中可以利用的海洋风能的资源在750GW左右,而风能的利用储量则达到了 253GW。近20年来,我国的风能发电行业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在这一时期出现了几个并网型的风电场,这几个风电场容量超过了万千瓦级,而且它们的单机容量也在不断的扩大,见下图1.1和表1.1。
1.1.2研究问题
20世纪60年代,中国的风电行业开始发展起来。这个发展是从推广离网型风电机的研发而开始的。由于风力发电其本身所应具有的技术相比利用化石燃料的化学能发电这一传统的手段的生产成本要高很多,所以从风力发电项目推出以来,其一直都是作为一个国家政策扶持的产业,风电行业的发展受国家政策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因此,一个合理的政策工具的运用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本文研究的意义所在。
相对于国内外的研究学者在这方面的研究文献来说,一个学术研究的重要价值在于它对实践的指导意义。任何一种理论都具有相对性,根据不同国家的技术环境以及国情来说,没有任何一种理论是放诸四海而皆准的。所以本篇文章的选题,既反映了在世界范围内的发电行业发展的政策选择和调整所面临的局面,也反映了我国在风电行业发展的政策抉择中的问题。
基于上述的理论与实践的背景,对于招标制、购电法以及配额制的这三种相对来说主要的政策选择工具,我国政府对风能发电行业应作出如何的块择,正是本文主要的研究问题。
1.1.3研究意义
本文主要研究我国目前风电行业发展的政策工具的选择。这就要求:首先,必须对我国的风电行业的现状以及结构有详细的了解;其次,对于政策工具的选择问题,也需要对我国历年来的风电政策的发展过程有大概的了解,这有利于我们从中找到突破点。文章的第四章是从目前三种主要的政策选择工具出发,来探索最终的适合性政策。因此,本文的研究意义具有实践价值。如果这个问题得到了解决,不仅关系到我国风力发电行业是否能够有序健康的成长,关系到我国在风电发展技术上的国际竞争力,还关系到我国的风能发电行业在能源、环境以及经济方面给我国带来的利益。这个问题的解决,对于那些与风电发展的技术特征相似的可再生能源发电行业,如太阳會泛,潮汝能等也有着很好的借鉴意义。同样对于其他的国民收入水平不高,技术和工业基础薄弱的其他发展中国家来说同样有着很好的借鉴意义。解决了部分价格方法与数量方法的争议,并且为情境方法也贡献了一个案例。
1.2研究思路和方法
文章的第二章主要是对发电行业领域中已经存在的国内外研究文献进行综述,并且提及了现有研究的共识。每一个学术的研究价值在于它的实践意义,而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国情,因此理论都有相对性,我们要考虑国情,而不是照搬照套。
本文的研究内容是在风电技术和中国的背景下,三种主导性政策的选择,选择标准则是适合性的标准,即在特定的情境中是否能够运作良好并且以合理的成本或者风险实现我国的特定风电目标,因此适合情境分析方法。经过第四章全章的研究工作,抉择出目前最适合我国并网风电发展的主导性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