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扶贫开发的调研报告(精选3篇)
乡镇扶贫开发的调研报告 篇一
标题:乡镇扶贫开发的现状与挑战
一、引言
乡镇扶贫开发是中国政府长期以来重视的工作,旨在帮助贫困地区实现脱贫致富。本次调研旨在了解乡镇扶贫开发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为进一步改善和完善扶贫开发工作提供参考。
二、调研方法
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共发放问卷100份,并选择了10个贫困乡镇进行深入访谈。
三、调研结果
1. 乡镇扶贫开发的现状
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我们了解到乡镇扶贫开发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许多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得到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有所提高。政府和社会组织的扶贫项目也为贫困群众提供了就业机会和增加收入的途径。
2. 乡镇扶贫开发的挑战
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乡镇扶贫开发仍然面临一些挑战。首先,贫困地区的自然环境和资源条件较差,导致扶贫开发受到限制。其次,一些乡镇扶贫项目缺乏可持续性和长期效益,无法真正解决贫困问题。此外,乡镇扶贫开发中的政策落实和资金管理等问题也需要解决。
四、建议
为了改善乡镇扶贫开发的工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 加强对贫困地区的调研和分析,制定有针对性的扶贫计划。
2. 提高乡镇扶贫项目的可持续性,注重培养贫困地区的产业和技术。
3. 加强政策落实和资金管理,确保扶贫资金的有效使用。
4. 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贫困地区群众的自我发展意识。
五、结论
乡镇扶贫开发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政府、社会组织和贫困地区的共同努力。通过加强调研和分析,改善项目可持续性,加强政策落实和资金管理,我们相信乡镇扶贫开发工作将取得更好的成效。
乡镇扶贫开发的调研报告 篇二
标题:乡镇扶贫开发的成功案例分析
一、引言
乡镇扶贫开发是中国政府长期以来致力于解决贫困问题的一个重要举措。本次调研旨在通过分析成功的乡镇扶贫开发案例,总结经验教训,为其他贫困地区提供借鉴。
二、调研方法
本次调研采用案例研究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法。我们选择了5个成功的乡镇扶贫开发案例,并对相关负责人进行了深入访谈。
三、调研结果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以下几个成功的乡镇扶贫开发案例:
1. A乡镇:通过发展旅游业,提高了当地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政府投资了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并提供了培训和扶持政策,帮助农民开展旅游业务。
2. B乡镇:通过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帮助农民将农产品加工成高附加值的产品,增加收入。政府提供了资金支持和技术指导,帮助农民开展农产品加工业务。
3. C乡镇:通过发展电子商务,帮助农民将农产品直接销售给消费者,提高利润。政府提供了电商平台和物流支持,帮助农民开展电子商务。
4. D乡镇:通过发展生态农业,保护当地环境和生态系统,提高农民的收入。政府提供了环保补贴和技术指导,帮助农民开展生态农业。
5. E乡镇:通过发展教育产业,提高农民的教育水平和就业机会。政府投资了教育设施建设,并提供了教育培训和就业机会。
四、成功经验
通过分析这些成功案例,我们总结出以下几点成功经验:
1. 针对具体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扶贫计划。
2. 政府发挥积极作用,提供资金和政策支持。
3.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生产和销售能力。
4. 注重技术培训和创新,提高农民的技能水平和创业能力。
五、结论
通过分析成功的乡镇扶贫开发案例,我们发现,通过制定有针对性的扶贫计划,加强政府支持,提高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培训,乡镇扶贫开发可以取得显著的成效。希望其他贫困地区可以借鉴这些成功经验,加强乡镇扶贫开发工作,实现脱贫致富。
乡镇扶贫开发的调研报告 篇三
关于乡镇扶贫开发的调研报告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发展生产、消除贫困的工作。下面是YJBYS小编为大家搜索整理的一篇关于乡镇扶贫开发的调研报告范文,欢迎参考阅读,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对搞好新阶段扶贫开发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带了新的发展机遇。最近,我们组织部分政协委员赴祁连山沿山区就贫困乡镇扶贫开发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扶贫工作坚持开发式扶贫的方针,不断加大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移民安置、科技推广和整村推进为重点的扶贫开发力度,贫困人口大幅度减少,农村贫困面貌得到很大改观,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由于受气候、地理、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基础条件的制约,整体欠发达贫困地区落后的状况仍未得到根本性改变,尤其是甘肃河西地区祁连山沿山一带与川区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日益突出,沿山区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相对贫困程度不断加剧,农民群众贫困和民生的问题依然严重。
一、祁连山沿山区贫困现状
以地处河西地区中部的张掖市为例,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1、贫困人口仍然较多。
张掖市沿山地区民乐县的南丰乡、山丹县的陈户乡、高台县的新坝乡、临泽县的倪家营乡等16个乡镇共有农户7.6万户,人口30.4万人,按照新的扶贫标准人均纯收入1196元以下为贫困人口的标准测算,这些乡镇的`贫困人口达到4.2万户、16.64万人,占总户数的55.3%、总人口的54.7%,占全市贫困人口总数的68.4%。
2、生存环境十分严酷。
这16个乡镇均都地处海拔2000米以上的祁连山浅山区,气候寒冷,霜期过长,地势倾斜、海拔梯度大,年降水量不到150毫米,蒸发量高达2400毫米以上,水资源极度匮乏,土地贫瘠,人均水浇地仅0.5亩左右。
3、自然灾害危害严重。
由于沿山地区属大陆性荒漠草原气候,干旱、冰雹、霜冻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2001年遭受60年不遇的大旱,粮食作物受灾严重,农民群众出现粮荒,政府不得不开仓借粮2125万公斤;2003年民乐县发生6.1级地震,受灾群众达到5.6万户20.8万人,直接经济损失达到7.64亿元。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给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因灾返贫人口达到10.73万人。
4、区域经济结构单一。
由于受地理和气候条件的制约,沿山区只能种植青稞、豆类、油菜等传统作物,但品质差、产量低,亩均收入仅200元左右,特别是国家退耕还林、封山禁牧等政策实施后,可利用的耕地、草场分别减少了29万亩和30万亩,传统的种养业规模大幅度萎缩,新的产业尚未形成,农民增收陷入困境。
5、基础设施极为薄弱。
这16个乡镇地处祁连山区,远离国道、省道和县城,交通不便,目前,仍有22个村不能正常通车;有76个村74218人、22.6万头(只)牲畜经常发生饮水困难;有16个村没有通程控电话;医疗、教育、卫生等基础设施落后,农民生活条件极差。
6、农民素质整体较低。
沿山的16个乡镇由于受历史条件制约,教育教学条件差,农民群众普遍受教育程度低,农村人口中,文盲半文盲占当地总人口的42%以上。同时,由于地处偏远山区,信息闭塞,农村劳动力普遍观念陈旧,综合素质不高,就业致富能力差。在这些乡镇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不足30%,较全市平均水平低20多个百分点。
二、祁连山沿山区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多年来,甘肃省河西地区普遍被认为是全省相对东部地区农业生产条件和基础设施较好的地区,农民的生产生活相对比较稳定,祁连山沿山乡村的贫困问题未能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主要表现在:一是该区域扶贫开发工作长期以来没有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在扶贫开发中,没有被作为全省重点扶贫对象予以考虑扶持。二是沿山区扶贫开发缺乏长远规划指导。近年来,各级政府把沿山区部分特困村作为部门帮扶的联系点纳入议事日程,采取帮扶方式进行扶贫,帮扶工作相对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因帮扶任务艰巨,整村推进难度较大,且帮扶部门条件有限,没有制定长远扶贫规划,扶贫只限于“输血”办实事,没有建立起扶贫开发的长效机制,贫困乡村“造血”功能十分薄弱。三是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沿山乡村自我发展能力普遍较弱,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靠天吃饭的困境,产业开发、科技推广、基础设施等相对滞后,因灾因病返贫问题比较突出,巩固扶贫成果的难度大。
三、对祁连山沿山区扶贫工作的几点建议
经过调研,我们建议各级部门要按照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加大祁连山沿山区扶贫开发工作的力度。
1、将祁连山沿山乡镇列入全省扶贫开发重点乡镇。
为全面加快祁连山沿山区乡镇脱贫步伐,解决沿山区农民群众的民生问题,建议省市有关部门将祁连山沿山乡镇扶贫开发纳入议事日程,制定扶贫开发规划,加大对该区域扶贫开发工作的指导,并作为全省扶贫开发重点乡镇,积极争取国家资金给予扶持。
2、加大沿山区特色产业培育力度。
沿山区气候资源独特,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建议省市尽快制定出台扶持发展祁连山沿山区特色产业的优惠政策, 做强做大沿山区马铃薯、设施葡萄、草食畜牧业等特色产业,确保该区域农民实现增收脱贫目标。
3、重视解决沿山区群众的民生保障问题。
针对祁连山沿山区群众的教育、文化、卫生、医疗、交通、通讯等生产生活基础
设施落后的现状,建议省市进一步加大对该地区基础设施项目扶持力度。同时,由于贫困乡村农民收入较低,无力承担过重的自筹资金,建议多安排国家全额投资项目,鼓励群众积极投工投劳衬砌渠道、修建暖棚畜舍等,确保扶贫工作取得实效。4、加快培养提高沿山区劳动力素质。
提高劳动力素质和自我发展能力是加快贫困地区群众脱贫的有效途径。建议省市有关部门把沿山区劳动力培训特别是两后生培训列入全省“扶贫开发水平提高行动”计划,加强培训重点扶持,切实提高农民群众依靠农业科技增收致富的能力和依靠劳务输转增收致富的能力。
5、建立扶贫开发和社会保障结合机制。
建议省市进一步健全完善面向农村特别是贫困乡村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将现有贫困人口全部纳入社会保障范围,不断提高保障力度,推进社会保障和扶贫开发有机结合,防止农户因病返贫和因贫失医,促进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同时,尽快研究开发一套贫困人口动态管理系统软件,实现对贫困村和贫困人口的科学化、动态化管理,增强扶贫工作的针对性,逐步探索建立一套符合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