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财政管理体制机制的调研报告(经典3篇)
基层财政管理体制机制的调研报告 篇一
引言:
基层财政管理体制机制是指国家财政管理部门对地方财政进行管理和监督的一种制度安排。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基层财政管理体制机制的完善对于地方财政的健康发展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篇报告旨在通过对基层财政管理体制机制的调研,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期为我国基层财政管理体制的改革提供参考。
一、基层财政管理体制机制的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基层财政管理体制机制存在以下问题:
1. 缺乏透明度:基层财政管理缺乏透明度,财政收支情况不够公开,导致资源分配不公平,容易引发腐败问题。
2. 财政责任不明确:基层政府对财政责任的认识不足,存在财政资源浪费和滥用的情况。
3. 资金管理不规范:基层财政管理体制中缺乏有效的资金管理制度,资金使用不规范,导致财政资源的浪费和滥用。
4. 人员素质不高:基层财政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管理能力有待提高,影响了基层财政管理效能。
二、基层财政管理体制机制的改进措施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应采取以下改进措施:
1. 加强财政信息公开:建立健全基层财政信息公开制度,提高财政收支透明度,使社会公众能够监督财政管理,减少腐败问题的发生。
2. 健全财政责任制:明确基层政府的财政责任,加强对财政资源的合理管理和使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3. 建立完善的资金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基层财政资金管理制度,加强对资金使用的监督和管理,防止财政资源的浪费和滥用。
4. 提升人员素质:加强基层财政管理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和管理能力,提升基层财政管理效能。
三、结语
基层财政管理体制机制的改进是当前我国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通过对基层财政管理体制机制的调研,我们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希望这些改进措施能够为我国基层财政管理体制的改革提供参考,推动地方财政的健康发展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基层财政管理体制机制的调研报告 篇二
引言:
基层财政管理体制机制是指国家财政管理部门对地方财政进行监督和管理的一种制度安排。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基层财政管理体制机制的调整和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篇报告旨在通过对基层财政管理体制机制的调研,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期为我国基层财政管理体制的改革提供参考。
一、基层财政管理体制机制的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基层财政管理体制机制存在以下问题:
1. 财政资源分配不均衡: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财政分配机制,导致基层财政资源分配不均衡,地区之间财政收入差距较大。
2. 财政管理权限不明确:基层财政管理权限划分不清晰,地方政府在财政管理中存在过多的权力,导致财政资源的浪费和滥用。
3. 财政监督机制不健全:基层财政监督机制不够完善,监督力度不够大,存在腐败问题和财政违规行为。
4. 财政体制改革滞后:我国基层财政管理体制改革进展缓慢,改革措施不够有力,制约了地方财政的健康发展。
二、基层财政管理体制机制的改进措施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应采取以下改进措施:
1. 建立科学合理的财政分配机制:制定统一的财政分配原则和标准,合理调整财政资源的分配比例,减小地区之间的财政收入差距。
2. 明确财政管理权限:明确各级政府在财政管理中的职责和权限,加强对地方政府的监督和管理,防止财政资源的浪费和滥用。
3. 健全财政监督机制:建立健全基层财政监督机制,加强对财政收支的监督和审计,及时发现和纠正财政违规行为。
4. 推进财政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基层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完善相关的政策措施,提高地方财政管理的效能和透明度。
三、结语
基层财政管理体制机制的改进是当前我国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通过对基层财政管理体制机制的调研,我们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希望这些改进措施能够为我国基层财政管理体制的改革提供参考,推动地方财政的健康发展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基层财政管理体制机制的调研报告 篇三
基层财政管理体制机制的调研报告
当前的基层财政问题日渐突出,已经影响到乡镇一级政府的正常运转,下面是YJBYS小编为大家搜索的一篇关于基层财政管理体制机制的调研报告范文,欢迎参考阅读,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推进基层财政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建立阳光财政,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有利于加快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经过调研,现就建立和完善基层财政管理体制机制报告如下。
一、全区基层财政管理体制机制现状
(一)基层财政体制现状
区现有30个街道镇乡,均设置了财政所(3个街道财政所、12个镇财政所、15个乡财政所)。
财权与事权的统一。从有利于乡镇政权建设和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出发,乡镇与其承担事权相一致的财政,按照责权明晰、科学合理、综合配套、保障到位的要求,对乡镇人员经费(行政人员生活补贴)、运转经费(含事业人员)全额纳入支出基数,切实做到责权结合。
注重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加大对乡镇保障力度,调动乡镇积极性,突出区级与乡镇财力分配,确保全区总收入保持增长,确保集中财力办大事。
科学合理确定基数。针对上一轮体制调整时部分乡镇收入基数不合理的问题,按照实事求是的原则,根据乡镇经济发展水平,税源基础,重新合理确定乡镇收入基数,把乡镇财政收入基数做实。
规范税收程序。为了减少税收成本,从源头上杜绝乡镇之间、乡镇与街道之间、乡镇与区级之间挖税买税的现象,净化税收征收环境。
注重调动乡镇一心一意抓发展的工作积极性。坚持财政一般性转移支付与支持产业发展,招商引资相结合,实行以奖代补,乡镇的工作性津贴等支出必须通过发展产业、招商引资工作才能兑现,充分调动乡镇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基层财政管理机制现状
新形势、新时期赋予财政管理机制新的要求。一是编制年度财政预决算方案并组织执行;二是制定财政收入计划,依法组织各项财政收入,协助税务部门做好税收委托代征工作,确保财政收入及时足额入库;三是加强财政支出管理,保障乡镇人员工资支出,政府机构正常运转支出和社会公共需求支出的资金需要;四是加强本级财政事业单位及村级财务、帐户统一管理,实行收支两条线,办理预算内外资金和各项专项、转移支付资金拨付;五是加强债务管理,防范化解财政风险;六是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发挥国有资产使用效益;七是监督和检查所属会计单位执行财税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情况,会同有关部门查处各种违反财经纪律案件,提出加强规范和管理的政策建议;八是兑现落实各项惠民政策,强化涉
农直补资金的发放与管理工作。(三)基层财政队伍现状
区委办、区政府办《关于进一步深化我区乡镇机构改革意见》(委办发14号)规定乡镇财政所为乡镇公益性事业单位。区人事局明确乡镇财政所人员身份为参照公务员执行(待市上审批之中)。全区30个街道镇乡财政所编制人数120人,在岗在编人员103人(实际在职人数122人,有19人属其他站所行政编制但在财政所上班),平均每个街道镇乡4人,最多的6人,最少的仅2人。
二、基层财政体制机制存在的问题
(一)基层财政体制上存在的问题
收支平衡缺口大。全区30个街道乡镇,财政总支出8889.8万元,总收入5678.9万元,靠区级财力补助街道镇乡3210.9万元,不吃财政补贴饭的只有两个街道办事处和一个镇(城东街道办事处、城西街道办事处、邻鄂镇),其他27个街道乡镇平均补贴达118.9万元,基本上是一个靠区级财政补贴过日子的基层财政格局。
自立自强精神不足。以乡镇为基础的财政、经济发展计划,没有突出逐步缩小财政补贴标准,摘掉靠财政补贴帽子的奋斗目标。靠财政补贴运转的乡、镇、街道税基培养乏力,支柱产业发展缓慢,主导产业不突出。
(二)运作机制上的不到位
适应不同经济财政模式的基层财政所运作模式不明晰。全区30个街道镇乡以社会、经济、财政应为三大模式,一是城市财政经济模式;二是城郊工业财政经济模式;三是农村产业财政经济模式,应尽快完善。
对大件和不易损耗的采购缺乏专家参与招标,鉴定质量环节。采购商品达不到理想使用年限较为突出,如电脑物件。
乡镇实行传票、报销运作方式,无疑增加了基层运作成本。
(三)基层镇乡公共服务型阳光财政程序化体现较差,目前在基层政府财政所还未见到比较成熟的完整方案
街道镇乡对享受中央、市、区的阳光财政惠民补贴,项目、标准、兑现程序、结算终止日期在村、社区、居民小组,未见到公示榜。
街道镇乡对所在地区的公共事业建设、村民法律法规、科普教育投入预安排没有措施体现。
(四)基层财政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基层财政队伍流失严重。区成立时,全区基层财政所编制人数158人,平均每个乡镇达5人,在我区财政所机构人员确定为事业编制后两年多时间,队伍建设出现了如下问题:一是编制、人数大幅度减少。现在基层财政所编制人员只有120人,在岗人员122人,属财政所编制在岗人员只有103人,与建区时比较,编制人员减少38人,在编在职人员减少36人。二是工作变动频繁,两年多时间,30个街道镇乡中有17个财政所所长发生工作变动,有4个属于提拔,一个属正常调动,2个外出打工,10个由事业转为行政。三是财政所人员身份复杂。如黄溪、白石、五里3个镇乡财政所,人员按在编在岗统计为零,因在财政所上班人员的身份全部挂靠在其他站所。又如财政所长身份,现在就有四种:一是事业编制;二是工人编制;三是行政编制(转为行政编制挂靠在其它站所的主任科员);四是副处级助理调研员兼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