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撰写课题研究工作报告(最新3篇)
怎样撰写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篇一
在完成一项课题研究之后,撰写工作报告是非常重要的一步。一个好的工作报告能够清晰地展示研究的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同时也可以为读者提供足够的信息来评估研究的质量和可行性。下面是一些建议,帮助你撰写一份出色的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1. 选择正确的结构:一个好的工作报告应该具备清晰的结构,包括引言、文献综述、研究方法、结果和讨论等部分。确保每个部分都有明确的标题,并按照逻辑顺序展示。
2. 引言:在引言部分,要清楚地陈述研究的目的和重要性。简要概述背景知识,并列出研究问题和研究假设。
3. 文献综述:在文献综述中,要对已有研究进行详细的回顾和总结。确保引用的文献是最新和权威的,并对其进行批判性评估。同时,指出你的研究如何填补已有研究的空白。
4. 研究方法:在这一部分中,要详细描述你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包括实验设计、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法等。确保读者能够理解你的实验过程,并能够重复你的实验。
5. 结果:在结果部分,要清晰地呈现你的研究结果。使用图表和统计数据来支持你的结论,并确保结果的呈现简洁明了。
6. 讨论:在讨论部分,要对你的结果进行解释和分析。与文献综述进行比较,讨论你的结果与已有研究的一致性和差异性。同时,提出你的结论,并讨论研究的局限性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7. 编写和编辑:在完成报告的初稿后,仔细检查和编辑你的报告。确保语法和拼写错误的纠正,并确保文章的逻辑和连贯性。
怎样撰写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篇二
撰写一份出色的课题研究工作报告需要一定的技巧和方法。下面是一些关键的建议,帮助你撰写一份优秀的工作报告。
1. 确保报告的结构清晰:一个好的工作报告应该具备清晰的结构,包括引言、背景、目的、方法、结果和讨论等部分。每个部分的标题应该明确,并按照逻辑顺序展示。
2. 引言:在引言部分,要清楚地陈述研究的目的和重要性。简要概述背景知识,并列出研究问题和研究假设。确保引言简洁明了,能够吸引读者的兴趣。
3. 背景:在背景部分,要对已有研究进行回顾和总结。确保引用的文献是最新和权威的,并对其进行批判性评估。同时,指出你的研究如何填补已有研究的空白。
4. 目的:在目的部分,要明确你的研究目标和问题。确保目的清晰明了,并与研究的重要性相符。
5. 方法:在方法部分,要详细描述你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包括实验设计、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法等。确保读者能够理解你的实验过程,并能够重复你的实验。
6. 结果:在结果部分,要清晰地呈现你的研究结果。使用图表和统计数据来支持你的结论,并确保结果的呈现简洁明了。
7. 讨论:在讨论部分,要对你的结果进行解释和分析。与背景知识进行比较,讨论你的结果与已有研究的一致性和差异性。同时,提出你的结论,并讨论研究的局限性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8. 编写和编辑:在完成报告的初稿后,仔细检查和编辑你的报告。确保语法和拼写错误的纠正,并确保文章的逻辑和连贯性。另外,注意报告的格式和排版,使其看起来整洁和专业。
通过遵循上述建议,你可以撰写一份高质量的课题研究工作报告,并成功地传达你的研究成果。
怎样撰写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篇三
小课题培训材料
一、课题研究工作报告的撰写
实验中学 李宁
一、什么是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课题研究工作报告是在课题研究工作结束时,对课题研究工作的全过程进行全面总结而写的书面材料。
注:
1、研究工作报告是对研究工作做事务性说明,而非学术性说明。就是“工作总结报告”,属于工作情况汇报。
2、与课题研究报告的区别:课题研究报告是在某一课题研究结束进行结题时,对整个研究过程及结果进行整理分析、表达研究成果的书面材料。其主要目的是在于表述研究成果和推广研究成果。
二、课题研究工作报告其主要作用是:
在进行课题研究结题时,专家组通过听取或阅读课题研究工作报告,了解课题研究工作的历程。
三、课题研究工作报告的结构
主要有标题、正文、署名和日期等部分组成。其中正文的主体部分是撰写的重点。
关于《》的研究工作报告
前言
正文 课题研究的目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研究的方法 主体 课题的研究过程(准备阶段、研究阶段、总结结题阶段)
课题的组织与管理
结尾
标题
标题的写法一般在原课题名称前加“关于”二字,在原课题名称后加“工作报告”等字样。
例如:关于《小学研究性学习实验与研究》的工作报告。 正文
正文有前言和主体两个部分组成,写作要求如下:
前言部分:主要概括说明所研究的课题是什么课题,从什么时间开始研究,到现在经历了几年。
例如关于《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的网络资源开发研究》工作报告的前言:
我校承担的国家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信息化进程中的教育技术发展研究》的子课题《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的网络资源开发研究》课题,从2002年3月开始研究,至今已历时三年。现将研究工作的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主体部分:主要有三部分组成,其中课题的研究过程是写作的.重点。
(一)课题研究目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研究方法
课题研究目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研究方法的写作内容与课题研究方案的相关内容基本相同,写作时注意参考相关内容。
(二)课题研究过程
这部分是课题研究工作报告的主体部分,主要写明课题研究方案在执行过程中各个研究阶段的具体情况。
1、准备阶段。主要写本阶段做了哪些基础性准备工作,包括课题的选题与论证、研究方案的制定、责任分工、开题会等。
例如:《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培训模式研究》研究工作报告内容 课题立后,我们制定了具体可行的《实验方案》,阐述课题研究的理论与实践背景,明确了课题研究的方向和内容,成立了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和指导小组,组建了实验教师队伍,积极筹措课题研究经费,学校每年拨付3万元专项课题研究经费,使课题研究扎实深入地开展起来。在研究过程中,我们面对教师思想陈旧、素质偏低等现实问题,坚持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行政管理为保证 ,以学校为主阵地,通过开展专题培训、反思实践、行动研究等形式,开展教师综合素质培训,从转变与更新教育观念、提高职业道德修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掌握与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与提高教育科研能力和心理素质培养与心理健康教育等六个方面对培训模式进行探讨,促使全体教师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知识和技能不断得到增新、补充、拓展和提高,逐步探索出一套旨在提高教师综合素质的培训模式,总结提炼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培训策略和教师工作考核办法,造就了一支思想新、素质高、能力强的高中教师队伍,也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快速
持续提升,增强了学校的核心教育竞争力。
2、进入研究阶段。主要根据课题研究方案的规定,在各个实验阶段都做了哪些工作,包括各个阶段研究的主要内容、基本做法、采取的措施、开展的观摩教学、进行的研讨活动等。这部分在写作时,要注意参照“课题研究阶段性计划”和“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 例如《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培训模式研究》研究工作报告
在课题研究中,首先,大力组建教师综合素质培训者师资库。一是聘请有关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作为我校教师综合素质培训的顾问。二是邀请我市教体局、教研室的行政人员、教研人员、科研人员和进修学校的培训教师,到我校指导课题研究工作,并对教师进行专题培训。三是精选骨干教师中从事教材研究、课型设计、课件脚本的编写、教师培训等工作。通过外聘内选,我们组建了本校教师综合素质培训的师资库,建立起一支专兼结合、素质优良的培训者队伍。
其次,积极构建校本培训课程。我们以教育部民族、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培训项目开发研制的“新课程教师培训资源包”和“学科培训教材”为教师培训的必修教材,定期组织教师进行培训;同时,订购了《新课程教师培训》、《校本教研》、《走进新课程》、《现代教育学》等大量图书,在《人民教育》、《当代教育科学》、《中国教育报》、《教师博览》等专业报刊摘选精品文章,印发给广大教师,让教师进行专题研修;另外,还要求教师自行选择自
学研修内容,规定教师的学习量,定期抽查教师的学习笔记。这样,不仅有效地构建起了必修、选修、自修相结合的校本培训课程体系,而且通过集体学习、小组学习和自主学习三条途径,丰富了教师的教育理论,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
第三,注重培训形式的改革与创新。在培训中,我们坚持全员培训、骨干教师培训和学科教师培训相互结合的原则, 从实际出发,突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主要采取了以下三种培训
方式:一是“专题研讨式”培训。以教师综合素质培训的具体内容及相应的方式进行深入探讨,解决教师综合素质培训理念和实践的结合问题。由各级教研人员牵头组织,分组进行研讨,对教师综合素质培训理念中难以理解的问题和实践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以研讨、讲座、观看录像、典型案例解析等多种形式进行培训。二是“行动研究式”培训。在行动研究中,针对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培训实验中遇到的现实问题,把培训和研究整合为一体,进行专题研讨。这种培训形式,倡导培训者与参与者围绕课改中的热点问题进行平等交流、对话,并针对教师的疑惑和困难,引导他们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深入探讨,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三是“案例分析式”培训。由培训者给实验教师展示典型课例或其他案例,引导大家用教师综合素质培训理念去剖析、研讨案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加深对教师综合素质培训理念的认识,在教师综合素质培训理念和实践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第四,广泛开展教研教改活动。在课题研究中,我们坚持研、训、学、教“一体化”的原则,努力探索教研、教改与培训有机融合的教学研究运行机制,认真组织了新课程四课型(新授课、讲评课、复习课、实验课)达标、优质课评选、集体备课、教学诊断、案例评析等一系列教研活动,促使广大教师的教学沿着“达标求规范、优质求提高、创新求拔尖”的轨迹层层提升;深入开展了语文“大量读写”、物理“反思教学”、数学“小组合作”和化学“自主探究”等教改实验,引导广大教师主动探究教学规律、教学策略、教学方式,提高了他们的教学能力和授课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