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收押犯人适应状况调查报告【精选3篇】
新收押犯人适应状况调查报告 篇一
近期,我们进行了一项针对新收押犯人适应状况的调查。通过对一百名新收押犯人的采访和观察,我们得出了一些关于他们适应监狱生活的有趣发现。
首先,我们发现大部分新收押犯人在刚进入监狱时会感到非常焦虑和不安。这是可以理解的,毕竟他们从自由的社会环境来到了一个严格的监管制度下。他们需要适应新的规则和生活方式。在调查中,近九成的新收押犯人表示他们在进入监狱的前几天感到非常压抑和无助。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大部分新收押犯人逐渐适应了监狱生活。他们开始了解并遵守规则,建立了与其他犯人和狱警的关系。他们开始参加监狱里的各种活动,并且有些人甚至开始接受教育和职业培训。在调查中,超过七成的新收押犯人表示他们在监狱中的适应能力有所提高。
此外,我们还发现一些因素与新收押犯人的适应状况密切相关。比如,年龄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年轻的犯人更容易适应监狱生活,他们更有活力和适应新环境的能力。而年龄较大的犯人则可能面临更大的困难。
另外,犯人的犯罪背景和前科记录也会对其适应状况产生影响。那些有着严重犯罪记录的人可能会面临更多的挑战,他们可能会遇到其他犯人的敌意和歧视,这可能会导致他们适应困难。
最后,监狱管理和狱警的态度和行为对新收押犯人的适应状况也有重要影响。如果监狱管理和狱警能够给予新收押犯人足够的支持和指导,他们更容易适应监狱生活。相反,如果管理人员对待新收押犯人冷漠或态度恶劣,他们的适应困难可能会加剧。
综上所述,新收押犯人的适应状况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虽然刚进入监狱时可能感到焦虑和不安,但大部分新收押犯人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适应了监狱生活。年龄、犯罪背景和前科记录、监狱管理和狱警的态度和行为都会对其适应状况产生影响。通过了解这些因素,我们可以更好地帮助新收押犯人适应监狱生活,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新收押犯人适应状况调查报告 篇二
最近,我们进行了一项关于新收押犯人适应状况的调查。通过对一百名新收押犯人的采访和观察,我们得出了一些关于他们适应监狱生活的发现。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刚进入监狱的新收押犯人普遍面临着适应困难。他们经历了从外界社会到监狱的巨大转变,需要适应新的规则、制度和生活方式。在调查中,近九成的新收押犯人表示他们在进入监狱的前几天感到非常压抑和无助。这是可以理解的,毕竟他们失去了自由,并且需要适应一个完全不同的环境。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大部分新收押犯人逐渐适应了监狱生活。他们开始了解并遵守规则,建立了与其他犯人和狱警的关系。他们开始参加监狱里的各种活动,并且有些人甚至开始接受教育和职业培训。在调查中,超过七成的新收押犯人表示他们在监狱中的适应能力有所提高。
我们还发现一些因素与新收押犯人的适应状况密切相关。年龄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年轻的犯人更容易适应监狱生活,他们更有活力和适应新环境的能力。而年龄较大的犯人则可能面临更大的困难。
另外,犯人的犯罪背景和前科记录也会对其适应状况产生影响。那些有着严重犯罪记录的人可能会面临更多的挑战,他们可能会遇到其他犯人的敌意和歧视,这可能会导致他们适应困难。
最后,监狱管理和狱警的态度和行为对新收押犯人的适应状况也有重要影响。如果监狱管理和狱警能够给予新收押犯人足够的支持和指导,他们更容易适应监狱生活。相反,如果管理人员对待新收押犯人冷漠或态度恶劣,他们的适应困难可能会加剧。
综上所述,新收押犯人的适应状况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虽然刚进入监狱时可能面临适应困难,但大部分新收押犯人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适应了监狱生活。年龄、犯罪背景和前科记录、监狱管理和狱警的态度和行为都会对其适应状况产生影响。通过了解这些因素,我们可以更好地帮助新收押犯人适应监狱生活,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新收押犯人适应状况调查报告 篇三
新收押犯人适应状况调查报告范文
一、调查适应状况的重要性
调查新收押犯罪人员适应状况是确保监狱安全稳定和提高罪犯改造质量的首要工作。通常情况下,在对新收押犯罪人员进行危险性评估的时候,其中一项很重要的内容就是对其监禁生活适应性进行评估。服刑人员的监禁适应能力对于他们的监禁生活有重要的影响。一些监禁适应能力高的犯人,可以较好地在监禁条件下生存和生活,而一些监禁适应能力差的犯人,则难以进行积极有效的教育改造,甚至有可能进行自我毁灭性行为或者攻击破坏性行为。因此,只有对新收押犯罪人员适应状况做出及时的调查,以调查的结果来科学评估新入监人员的危险指标,才能预先制定出有针对性的管理防范措施,才能确保监狱的安全稳定和有效提高犯罪人员的改造质量。[新收押犯罪人员适应状况保障监狱安全和提高罪犯改造质量的影响。
二、调查方法
(一)调查对象
监狱在20xx年12月到20xx年1月期间新收押的罪犯人员150人。
监狱相关信息简述:该监狱是贵州省省级高度戒备的重刑犯监狱,在职监狱干警323名;在押重罪服刑人员2300多名,其中的85%处于18到35岁年龄阶段,文盲或仅小
学和初中文化程度者居多。其中本此调查的150名新收押的罪犯人员具体情况见表1。(二)调查工具
我自行编制的《新收押犯罪人员适应状况调查问卷》,在具体开展调查工作前,先选择2名新收押犯罪人员组长进行谈话,并且结合该监狱具有丰富管理经验的干警所提出的意见,对问卷进行了修改完善。
(三)调查过程
在开展调查工作前,首先需要保持最和蔼的心态,与新收押犯罪人员展开一定的思想交流,让他们明白此次调查的目的和意义,实则是对他们自身利益有非常大的好处,以此最大程度地让新收押犯罪人员表现出更高的积极性和配合度,从而认真对待问卷,保证调查信息较高的真实性和可参考性。[即是说明提高答卷真实性的一些方式,当然不能说是百分百真实,但至少可保证一定程度的可参考性。]实施过程中,如有文盲自己不能答卷时,可以由组长口述帮助完成;另一方面,通过对监狱干警的访谈,了解他们针对于新收押犯罪人员的一些具体管理方式和办法。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根据我在监狱实习时间的安排,本此调查分三次进行,平均每两个月为一个调查周期。由于取得了绝大多数新收押犯罪人员的积极配合,本此调查回收的有效调查问卷前中后期分别为147份,占调查总数的98%;143份,占调查总数的95%;150份,占调查总数的100%。
(一)前期调查结果与分析
由于处在刚入监不久的时间段,新收押犯罪人员在这个时期内反应最尖锐、最强烈的就是对判决的认可度和情绪上的波动。所以本调查在此阶段的首要工作就是了解新收押犯罪人员在这两方面的的具体情绪表现。详细情况见表2和表3。
通过表2发现,有21.8%的新收押犯罪人员选择量刑偏重,有9.5%选择量刑过重有失公平。在很大程度上,新收押犯罪人员对判决的认可度直接影响入狱初期的情绪,这些情绪虽然和监狱本身无多大直接关联,但如果不认真对待和处理这种不公平的心理状态,其愤怒、憎恨等很多负面的因素势必会向监狱转移。我对持这种认可度的服刑人员的犯罪类型做了一定调查,调查发现,其主要犯罪类型为:抢劫罪、罪和贩毒罪等。至于为什么认为量刑过重是这些犯罪类型的人员,应该从我国法律制度及量罪定刑的相关制度去深入研究分析,在这里不必细述。
通过表3我发现,25%左右的犯罪人员有过前科和监狱生活经历,他们对眼下这样一个重刑犯监狱更多的表现出好奇的心理。另外的75%左右的犯罪人员属于第一次入狱,由于环境的突然改变,身边找不到任何认识和可信任的人,所以普遍都有孤独的感觉。少了来自亲人和其他社会性的支持,特别是面对较长的刑期,这部分服刑人员往往表现出悲观和绝望,又由于年龄和身体素质等方面的差异,每个人所感受到的苦恼都大不一样。比如个别年纪偏大劳动能力相对欠缺的服刑人员,最担心的就是在改造过程中的表现会比较落后,因此不利于争取政策性的奖励而难以脱离监狱生活,所以很容易丧失改造的信心;又比如某些20岁多一点的年轻服刑人员,他们当中,偶犯、初犯者居多,一方面是考虑到自己人生最具活力的阶段可能都要在监狱度过,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心智各方面的不够成熟,得不到亲人的谅解,基本上都表现得非常盲目,难以确定改造的方向和切入点,因此内心出现极度的消极和绝望,甚至陷入深深的恐惧当中。
在这些所以的情绪波动表现当中,愤怒应该算是相当极端的一种情绪表达方式,是监狱管理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虽然这样的情绪在本此调查的人员范围内所占比例最低,但却是最不可忽略的。根据分析,导致这些原因产生的原因很多,从近期来说,可能是源于公安机关的审讯、看守所的羁押和法院的提审和判决等;从更长远的时间来看,可能更大程度上归结于家庭、学校和社会多方面问题的沉淀,然后在当下生活陡然的变故中集中性地爆发出来。所以,针对这样的情况,需要进行深入的原因分析,帮助其找到缓释情绪的办法。通过我亲身参与部分管理工作的体会和对部分干警的访谈,可以了解到一些具体的应对办法。通常情况下,面对这样的服刑人员,干警在与他们沟通的过程中,都尽可能从更长的时间跨度和更广的思考深度去与他们做心灵的互动,而不仅仅局限于当前的监狱。当然部分新服刑人员难免有对警务人员的敌对情绪,可以不采用正式的询问对话方式,而是在日常的劳动改造或其他的文体活动的过程和场景中随机对其进行语言引导,以分散其对警务人员身份的注意力和敏感度,逐渐化解对立局面,在适当的时候还可请有经验的心理师做针对性的心理辅导工作。
(二)中期调查结果与分析
经过近四个月以上监狱生活的适应,新收押犯罪人员的适应状态有了一定的改善。一方面是依靠自我的主动调节,另一方面也是源于监狱干警的引导管理以及争取到家人一定程度的谅解等。这段时间是属于新收押犯罪人员各种情绪日趋稳定的过度时间。在此段时间,有必要对新收押犯罪人员对入监教育的整体适应状况做一个初步的了解。详细情况见表4。
对三个月的入监教育进行评价,(主要以新收押犯人的情绪、饮食状况、参加文体活动情况和劳动改造情况等相关调查问卷的结果再结合入监时间来作为判定适应状况的依据)[“适应本监狱社会环境”的含义即使指适应状况的一些判定依据吧?所以我加了这样一段带括号注释性的话]从表4可以看出,86.1%的服刑人员已经比较适应本监狱的生活环境。在监狱这个特殊的地方,监狱干警可以说扮演着父母和老师的双重角色。一方面,监狱干警都需要出至真诚的关心来帮助服刑人员走出负面情绪的'困扰,往往一个小小关心和微笑都能极大地缓解他们的恐惧和绝望;另一方面,监狱干警需要具备足够的耐心去做到言传身教。在这段时间,服刑人员基本陆续与亲人和朋友取得联系,通过探监、亲情电话或信件交流,许多有关亲情、友情的问题和情绪反应上升为支配服刑人员情绪的主要因素,如果处理不好,可能会导致已经基本处于稳定的状态出现一定程度的反弹,由原来的孤独、悲观和恐惧等情绪较多的转化为后悔和歉疚等。一个人走到这样的境地,唯一不会抛弃自己并且还会尽最大努力来帮助和安慰自己的,基本也只是亲人而已,当服刑人员意识到这点的时候,心里便会充满后悔和歉疚。
首先,其中有83.4%的人员会对自己的父母心存内疚。由于自己的刑期较长,而父母的年纪都已渐长,很多人员深感不能尽到子女的孝心和责任,反而给父母带来经济和情感多方面的创伤,为此而觉得太对不住自己的父母。甚至是等不到自己出狱的那天,如果父母就已过世,更是会造成无法弥补伤痛,这在很大程度上给新收押犯罪人员以沉重的心理负担;除了后悔和歉疚,其中也有17.5%的人员对父母有一定的埋怨情愫,他们认为自己的成长过程以至于后来走上犯罪的道路,父母对他们的教育和家庭环境的影响有很大关系,这一现象在个别得不到家庭支持的三无服刑人员当中比较明显;其次,有58.2%的人员对自己的孩子有歉疚感,在与其子女的交流过程中,他们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孩子,爸爸不能尽到一个做父亲的责任,爸爸对不起你”,可能是受影视作品的影响,在我们看来,或许这是一句再“老套”不过的话,但现实的确也是说的泪流满面和哽咽不止,我们不该怀疑此时此刻的真情实感;再次,有42.7%的人员对妻子心存歉疚,感觉在感情上亏欠她们太多;最后,是针对导致这些新收押犯罪人员走向犯罪道路事件当中的受害人,仅21.2%的服刑人员对他们表达自己的歉疚,这个比例在这一系列的统计当中所占分量最低,究其原因,可能和犯罪类型、道德水平以及服刑人员与受害者之间的关系有很大关联,具体情况还值得进一步做专门研究。基于这些情绪反弹的情况,监狱干警对这些新收押犯罪人员的引导教育主要是在细节处做功夫,把情感教育放在首位,充分尊重和理解服刑人员在面对亲情时的情绪倾泻,同时注意自身行为的文明礼貌程度,养成凡事公正但人性化的处理原则。
(三)后期调查结果与分析
此阶段本调查已接近尾声,也是我在犯监狱实习的最后两个月时间。而经过前两阶段的入监教育和心理调整,除了极个别,这150名新收押犯罪人员的适应性状态已经趋于相当稳定的状态,他们绝大多数已经可以做到能正常参加到监狱组织的各项文娱活动、劳动改造等,而且还会主动去关注一些和自身利益存在紧密联系的问题。所以,本阶段笔者把调查工作的重点放在了以上几点和相关方向。
我们有一个常识就是,对于饮食状态,排除身体健康状况的因素,最能对其产生直接影响的应该还是要归结到心境和情绪上面来。从表5可以看到,150名新收押犯罪人员对该监狱的饮食情况属于能接收层面的人数比例占到了87.3%,也有很小一部分服刑人员是外地人员,可能还不习惯本地的饮食,其中认为很不适合自己口味的11例人员当中就有9个是外省的服刑。
从表6可以看出,新收押犯罪人员在监狱参加最多的文体活动是看电视、书报以及下象棋三项,这三项活动一方面都是相对静止的活动,另一方面活动需要的场地也不大。究其原因,除看电视是比较普遍性也比较能够实现的选择外,事实上,据了解,有很大部分服刑人员真正想要参加的文体活动更偏向于打乒乓、篮球等这些体育活动,只是基于整个监狱在押人员较多,场地只能轮流使用,所以大多数时间,他们就只有选择看书报和下象棋这些活动。这样的现状在我看来,有好处也有弊端,好的方面,看书下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加服刑人员的文化素质与缓和脾性;不好的方面,毕竟由于整体文化程度不高,太文艺的方式反倒不如通过体育活动进行身体锻炼和宣泄情绪来的效果明显。所以建议监狱方面可以适当增设体育场地,更规范地组织场地的轮用。另外,从表7可以看出,多数新收押犯罪人员在劳动改造中还是想有积极的表现,但也有个别人员由于刑期长,年纪大,容易对劳动改造失去信心,他们多数是觉得能打发时间就好。
四、总结和思考
根据本次调查发现,重刑犯监狱新收押犯罪人员在刚入监的时候,主要是表现出各种复杂的情绪波动,监狱干警在这个时间段要以足够的耐心和科学的引导方法来实现对他们情绪的控制,要积极应对和处理服刑人员在面对亲人时转生的歉疚情绪。另外需要补充说明一下,在劳动改造方面,需要更进一步帮助他们改变某些消极的心理,争取好好表现,积极地面对和规划好未来的监狱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