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小课题开题报告【优质3篇】

初中物理小课题开题报告 篇一

标题:探究弹簧的弹性系数对弹簧振动频率的影响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弹簧是一种常见的物体,广泛应用于机械、电子等领域。在物理学中,弹簧的振动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弹簧振动频率与其弹性系数密切相关,而弹性系数又与弹簧的材料、形状等因素有关。因此,研究弹簧的弹性系数对弹簧振动频率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二、研究目的

本课题旨在通过实验,探究弹簧的弹性系数对弹簧振动频率的影响,进一步理解弹簧振动的规律,并通过实验数据验证理论模型。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

1. 实验材料和仪器:

- 弹簧:选择不同弹性系数的弹簧进行实验。

- 弹簧振动装置:利用弹簧振动器进行实验,保证实验条件的一致性。

- 计时器:用于记录弹簧振动的时间。

2. 实验步骤:

- 步骤1:选取不同弹性系数的弹簧,固定在弹簧振动装置上。

- 步骤2:用手将弹簧振动器拉伸至一定程度,使其达到平衡位置。

- 步骤3:松手,观察弹簧振动的现象,并记录振动的时间。

- 步骤4:重复实验多次,取平均值,得到不同弹性系数弹簧的振动频率。

3. 数据处理:

- 将实验数据整理成表格和图表,分析不同弹性系数弹簧的振动频率。

- 利用实验数据拟合得到弹簧振动频率与弹性系数的关系。

四、预期结果

通过实验,我们预期得到如下结果:

1. 弹性系数较大的弹簧,振动频率较高。

2. 弹性系数较小的弹簧,振动频率较低。

3. 实验数据与理论模型拟合良好,验证了弹簧振动频率与弹性系数的关系。

五、创新点和难点

1. 创新点:本课题研究了弹簧的弹性系数对振动频率的影响,为弹簧振动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

2. 难点:实验过程中需要精确控制弹簧的振动,避免外界干扰因素的影响,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初中物理小课题开题报告 篇二

标题:探究物体质量对自由落体加速度的影响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自由落体是物理学中的基础概念,在初中物理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在重力作用下的加速度与物体的质量无关,即所有物体在真空中自由下落时,加速度都相等。然而,现实中存在空气阻力等因素,因此研究物体质量对自由落体加速度的影响,有助于深入理解自由落体的规律。

二、研究目的

本课题旨在通过实验,探究物体质量对自由落体加速度的影响,验证自由落体加速度与物体质量无关的理论模型。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

1. 实验材料和仪器:

- 物体:选取不同质量的小球进行实验。

- 自由落体装置:利用自由落体装置进行实验,保证实验条件的一致性。

- 计时器:用于记录物体下落的时间。

2. 实验步骤:

- 步骤1:选取不同质量的小球,放置在自由落体装置的起点。

- 步骤2:触发自由落体装置,记录物体下落的时间。

- 步骤3:重复实验多次,取平均值,得到不同质量物体的下落时间。

3. 数据处理:

- 将实验数据整理成表格和图表,分析不同质量物体的下落时间。

- 利用实验数据拟合得到自由落体加速度与物体质量无关的理论模型。

四、预期结果

通过实验,我们预期得到如下结果:

1. 不同质量的物体,下落时间相同。

2. 实验数据与理论模型拟合良好,验证了自由落体加速度与物体质量无关的理论。

五、创新点和难点

1. 创新点:本课题通过实验验证了自由落体加速度与物体质量无关的理论,为自由落体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实验证据。

2. 难点:实验过程中需要精确测量物体下落的时间,避免外界因素的干扰,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初中物理小课题开题报告 篇三

  一、

课题提出的背景

  全面实施新课程以来,课堂教学状况已悄然发生了变化:教材的编排体系呈现多样化,版面设计内容丰富多彩,学生的学习兴趣日渐浓厚;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参与意识增强,变得敢于举手,敢于质疑,敢于发表不同见解;同时,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教学资源多元化也给教师的课堂教学带来了诸多的便捷。但目前仍有很多教师受“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深刻影响,摆脱不了知识教学的概念化、系统化,“学生学得苦,教师教得累”,课堂始终笼罩在传统讲授式、灌输式的阴影下。为使学生学得“扎实”,教师拼命地“细细讲评”,学生被动地、无奈地“听练”——在课堂上,师生做了很多的“无效劳动”。总体来说,在实施新课改后,课堂教学中出现的一些低效,甚至无效的现状制约了教学效益和质量的提高。因此,作为一名站在教育前沿的教学工作者,有责任、有义务去进行研究,去探索,去实践,真正地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和终身发展负起责任来,为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奉献力量。

  讲效益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特征,教学的优劣也应从效益角度来衡量。在课程改革轰轰烈烈展开的时候,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有很多精彩的教学范例。但为何教师学来学去学不像?为何浮华落尽,涛声依旧?个中原因有很多,但关键是:如何应对各种新课改理念做到融会贯通,逐步形成教师自身的教学理念?如何针对本校的实际情况来开展行之有效的教学改革?我们不禁自问:我们的教学有效吗?我们的教学有哪些不合理的存在?进而追问: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教学?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此,我们需要冷静地对待新课改,我们的学生需要在情感态度、文化知识、学习能力与习惯等方面得到和谐发展。我们需要思考在新课程理念下实施怎样的有效的教与学。

  据此,我们提出了“初中物理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这一课题方案,一是课堂教改的需要。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大有文章可做的。一线教师搞教育科研要降低重心,要把重心放在课堂教学上。课堂上,学生的独立性、主体性、创造性被充分地调动起来,课堂效率提高了,学生素质也就能提高。二是针对本校实际并富有实用性。脱离学校的发展,脱离学校的实际而搞的课题是没有生命力的,选题必须仔细分析学校的内外部条件。我校面临的实际问题有两个:即如何使课堂教学更有效?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怎样才能被真正确立和调动起来?这是主要矛盾。研究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符合学校实际,具有实用性。三是课题研究要具有可操作性。我们将着眼于促进学生健康、长远的发展,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生长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以分析和研究教师的教学行为为抓手,重建科学、合理的教学价值观,探究优化课堂教学的技术策略,从而大面积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消除偏差、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课堂教学改革的迫切需要。

  由于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实质把握不准,一味地追求新理念,未充分考虑到学生实际和学习水平差异性,使得新课程实验在推进过程中或多或少地存在着情境偏差、学习方式偏差、教学方式偏差、教学组织偏差以及评价偏差等背离课改目标的行为,教学中易出现过分夸大自主而导致课堂教学无序,过分夸大过程忽略结果而导致课堂教学无效,过分夸大学生作用轻视教师作用而导致教学不得法,过分夸大情感目标轻视知识技能目标而导致教学质量下降等问题。课堂教学中低效或不讲成效的教学现象普遍存在,重复性的、机械性的、填鸭式的教学现象随处可见,公开课中表演式的、作秀式的课堂愈演愈烈,面对这些低效的课堂教学现实,对照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要求,我们迫切希望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促进学生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创新精神以及探究能力的整体提高,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因此,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成为我们每一位教师必须认真对待的现实问题。

  2、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是学生发展的需要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良好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目标,从而满足学生个人发展的需要,满足社会的需要。因此,衡量教学是否有效,其判断依据应该是教学活动的结果是否与学生个人发展需要和社会需要相适应,当今社会所需要的更是那些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具备较高综合素质和有较强学习能力的人才,而不是只能获得高分的“书呆子”。良好的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引导学生掌握有效学习的策略,可以提高学习效率,提升学习能力;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体验学习的快乐,促进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协同发展,促使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3、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是教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

  目前,对当前课堂教学环节中的各种现象和存在的问题需要作深入的了解、分析。当前,作为一线的教育研究者迫切需要解决的是:积极探索和改进现行课堂教学模式,认识和把握学生学习的特点、规律,有效地克服违背教育规律的做法,增强课堂教学的自觉性、预见性,减少随意性、盲目性,在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和艺术性方面下真功夫。本课题的研究有望对改变当前课堂教学的低效和无效现象及推进今后的教学改革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4、教学有效性研究是教师成长和学校发展的需要

  在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中,教师是最核心的因素,课堂教学改革是否有成效,教师是关键。因此,作为教师应迫切需要建立有效教学理念,切实消除课堂教学中的无效劳动,努力提高教学效益,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最有效的发展方面做一些有益的创新。在科学观的指导下,通过引领教师围绕课题学习、思考、探索与实践,寻求有效教学的方式和方法,让师生在教学改革中获得最大的“实惠”。我们通过不懈地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最终冲破传统课堂的“藩篱”,形成探究、合作、民主对话的课堂教学文化,大力提升教师教育理论水平和研究技能,不断铸造成一支科研型的教师团队,促使学校成为一所科学发展、特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学校。

  三、

研究指导思想及理论依据

  (一)、指导思想

  作为教育者,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本来就是每个教师不喊口号,不唱高调的普遍希望,在教学实际中,所有的教师都在同样地为培养后一代默默无闻的为党和人民辛勤的工作。但为什么仍然存不同教师的教学效果却不尽相同呢?除了教师自身的基本素质,知识功底外,更重要的是他们存在着教育方式上的差异。因此为提高中华民族的基本素质,改变古老的教育方法,寻找最有效的教育途径,是我们研究本课题的初衷与指导思想。通过对教育教学过程的有关要素和环节进行思考和研究,寻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有利于考察教师教学观念的有效性和教学行为的有效性;有利于调动教师教的创造性和学生学的积极性;有利于合理配置原有的与现有的教育资源,提高教学的整体效益。有利于激活教学活动主体的自主、能动、创新意识,促使其自觉的审视反思,改进教学目标和相应的过程,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以学生发展为本。有利于增强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分析,总结探讨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索适合本校实际的有效教学方法、途径,力争形成特色。

  (三)本课题所涉及的主要理论

  建构主义、教学最优化、多元智能、有效教学和“最近发展区”等经典教育教学理论是开展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的主要理论基础。这些教育理论的主要观点如下:

  1、建构主义理论。现代建构主义把学习看作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内部心里表征的过程,古宁汉(D.J. Cunningham,1991)认为,“学习是建构内在的心理表征的过程,学习者并不是把知识从外界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新的理解”。学习要建构关于事物及其过程的表征,但它并不是外界的直接翻版,而是通过已有的认知结构(包括原有知识经验和认知策略)对新信息进行加工而建构成的。当今的建构主义者更多地强调在具体情景中形成的非正式的经验背景的作用,即非结构性的经验背景。强调学生是学习活动不可替代的主体,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具有主动选择、发现、思考、探究、应答、质疑的需要与可能。新课程实施中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研究,就是将这一先进的教学理论实施于教学改革的实践中去,充分发挥其指导意义。

  2、教学最优化理论。巴班斯基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的理论主要包括以下6个方面:(I)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的概念;(2)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的理论基础;(3)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的原则;(4)实施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的程序;(5)预防和克服学生成绩不良而采取的最优化措施;(6)对优秀学生实施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的途径。认为:要达到教学最优化的目的,就必须分析学生状况和教学任务,明确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式、方法,拟定教学进度,对教学结果加以测定和分析等等。要达到最优化的关键:一是分析教材中主要的和本质的东西,确保学生能掌握这些内容;二是选择能有效地掌握所学内容、完成学习任务的教学方法、方式,进行有区别的教学。

  3、多元智能理论。1983年,美国哈佛大学心理系教授加德纳提出了关于智力的新理论——多元智能理论。他认为,智力是一种能力或一组能力,这种能力或这组能力可以使个体顺利地解决有关问题或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中创造时尚产品。多元智能包括这样七种智力:音乐智力、身体——运动智力、逻辑——数学智力、语言智力、空间智力、人际智力和个人内省智力。除此以外,加德纳认为可能还存在其他的智力,如灵感、直觉、幽默感、创造力、烹调能力、嗅觉以及综合其他智力的能力等。他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倡导教师角色、教与学的方式的变革,在教育理论与实践领域产生了极大影响。美国教育家阿姆斯朗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提出了最优的教与学的方式。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的全新的个性化的教学理念和最优的教与学的方式为提高课堂活动有效性教学策略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思路。

  4、有效教学理论。该理论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有效教学理论的核心是教学的效益。它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要求每一个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有效教学需要教师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知识,以便于自己面对具体的情景做出决策。课堂活动有效性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研究,就是在这一先进教学理论的指导下,研究具体的策略和方法,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四、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和研究价值

  (一)有效教学的界定

  一类定义是从教学投入与教学产出的关系来界定有效教学:

  1、有效教学是有效率的教学。

  2、有效教学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投入内(时间、精力、努力)带来最好教学效果的教学。

  3、有效教学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

  另一类定义是从学生的学习出发点来界定有效教学:

  1、有效教学就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使学生学好。

  2、有效教学是指成功实现了教学目的—学生愿意学习和在教学后能够从事教学前所不能从事的学习的教学。

  有效教学的内涵界定:

  从“教学”的内涵来看,有效教学是教师教的活动即教学过程的有效性。 从“有效”来看,有效教学表现为教学有效果、有效益和有效率。

  有效果—学生的学习进步与发展。

  有效益—教学目标是否与特定的社会与个人的教育需求相吻合。

  有效率—单位教学投入内所获得的产出高。

  (二)本课题的研究价值

  通过对教育教学过程的有关要素和环节进行思考和研究,寻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有利于考察教师教学观念的有效性和教学行为的有效性;有利于调动教师教的创造性和学生学的积极性;有利于合理配置原有的与现有的教育资源,提高教学的整体效益。有利于激活教学活动主体的自主、能动、创新意识,促使其自觉的审视反思,改进教学目标和相应的过程,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以学生发展为本。有利于增强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分析,总结探讨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索适合本校实际的有效教学方法、途径,力争形成特色。

  五、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重点和步骤

  (一)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有效教学准备策略”研究

  具体说来,一个教师在准备教学时,必须要解决下列这些问题:教学目标的确定与叙写、教学材料的处理与准备(包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主要教学行为的选择、教学组织型式的编制以及教学方案的形成等。通过对有效教学准备策略的研究,使教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思维特点及生理心理健康状况作全面的分析,根据教材、学科特点及学情,合理选择教学方法,为实施有效教学作好前期准备。

  2、“有效教学过程的实施策略”研究

  通过研究有效教学过程的实施策略,改善教师的管理、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总结、提炼出实现有效教学过程的方法和策略,优化课堂结构的策略,改进师生课堂交流方式的策略。

  (1)改善学习方式。①自主探究要有成效。要抓好定向探究,也就是在关键处探究,要使自主探究与有意义接受形成互助互补,相辅相成。②合作教学不能流于形式。要先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使学生有合作的需要。合作过程要有组织有分工,还要对合作的成效进行评价。③动手实践落到实处。重视教学过程中的动手操作、实验验证和课内外实践性作业。多媒体与传统教学手段应优势互补,不能用多媒体代替学生的动手操作和体验感悟。

  (2)改善管理行为。创设互动的交往方式,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师应当好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到位而不越位。学生的参与不仅要有量,更要有质。应尽量达到深层次的参与,即思维的认知参与。如注意力高度集中,积极动脑思考,有思维碰撞的火花等。

  (3)改善教学行为。有效实施事先作好准备的目标和内容,机智处理无法事先作好准备的偶发事件。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课堂生成性的资源,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多元理解,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独立思考能力、多向思维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也要注意价值引领,加以必要的点拨、引导。

  3、“有效教学评价策略”研究

  教学评价策略是指对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与结果做出的系列的价值判断行为,这里主要是指过程性评价。通过有效教学评价策略的研究,使教师的课堂评价体现激励性、导向性和科学性,呼唤真诚、个性化的评价,而不是过多是非不分的含混之语或是廉价的表扬,从而使评价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本课题的研究重点:

  将从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行为两个方面的课堂教学有效性进行展开。在分析影响教学活动与学习活动有效性的基础上,通过对目标达成的有效性、主体的有效性、知识建构的有效性、师生互动的有效性、学生发展的`有效性等作表征分析,重点探讨提高课堂中学生学习活动有效性的教学策略,提出兴趣激发策略,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情境创设策略,让学生利用生活经验和原有知识学习;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策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培养策略,提高学生自学能力;自主练习和实践能力策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引导体验激励评价策略,促进学生不断努力学习。收集并整理课堂教学实例,剖析影响课堂有效教学的因素,探索和总结出适应新课改的课堂有效教学的经验和做法,以指导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推进工作;通过实施有效教学,使学生获得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积极思考和操作实践的机会,促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教师切实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式,养成反思习惯,在科研和教改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专业素养。

  (三)本课题研究步骤:

  先进行调查分析、汇总,并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制定实施改进策略的方案;再由参与实验的教师和课题组成员进行实验——反馈——调整——再实验——总结;最后形成终结性报告(研究成果)。

  六、本课题研究的目标、方法、过程设计及预期研究成果

  (一)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扭转当前课程改革中教师教学理念与教学行为脱节的现状,使教师的教学在“有效教学”等科学理论指导下走出误区,踏上坦途,真正实现“为学而教”。

  2、通过研究,努力实践“以学定教,以教促学”的基本理念,探寻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操作策略,使教学在科学、先进的理论指导下得以优化,追求有效、高效、优质的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3、通过研究,树立让每个学生健康、和谐发展的课堂教学观。使课堂教学尽可能为所有学生的发展提供一切机会和条件,改变学生偏重于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内驱力,使学习成为在已有基础上的主动建构过程,从而激发潜能,提高综合素养。促进学生主体意识

和能力的发展,促进“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的形成。

  4、通过研究,让教师主动成为行动研究者,在教学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促变,在变化中提升。从而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以“行动研究”为主,兼用综合调查法、文献检索法、个案研究法(包括专题研究、课题沙龙——借鉴学习经典理论、集体备课、教学研讨、课题实验研究课、教学反思、课题阶段性研究中的课堂教学观摩和优质课评比、教学设计、案例分析,形成课题论文评比和结集、有效教学案例集)等。

  1、文献检索法:综合运用各种路径(文件、会议、报刊、网络、考察等) 关注影响初中教学的因素及其变化对初中课堂教学的影响;及时了解最新课堂教改相关成果信息;深入研究并最大限度地把握与本课题相关的教学原理和理论,提升研究的理论层次。

  2、综合调查法:综合运用各种调查方法和手段(问卷、座谈等),有计划、分阶段地展开课堂教学效益的调查研究,全面了解当前学科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征求良好的课堂教学策略。

  3、行动研究法: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自己主动把课题与教学实际相结合,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进行自我实践,总结、使课题研究与教学实践相结合。

  4、个案研究法:根据学科特点,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分项研究,分层次进行相关对比、分析,不断矫正行动策略,不断发现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路径和方法,在总结个案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学科课堂教学的有效基本准备策略、实施策略、评价指标体系。

  5、经验总结法:针对成功体验与失败教训,及时提炼、总结,从更高的理论层面为课题服务。

  (三)研究过程

  1、界定课题、开题论证阶段。(2014年3月—2014年4月):采用文献研究法,收集各类期刊、出版物中有关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认真研读,制定方案,提炼升华,撰写课题研究方案。会同市教育学会进行课题论证,设计课题研究方案,完成申报工作,举行开题论证会。

  2、前期实施阶段(2014年4月—2014年6月): 成立课题组,采用调查法,对全校师生进行教学活动有效性调查问卷,分析影响教学活动有效性的因素和行为表征,展开第一阶段的实验研究工作。完成阶段研究总结。

  3、中期实施阶段(2014年9月—2015年2月):定期进行课题研究课,立足课堂进行草根化实践研究。要求课题组成员每月撰写一篇教学反思或教学随笔、每学期写一篇课题教学论文;每学年组织两次课题研究经验交流。课题组成员每月进行一次课题理论学习与研究,努力探索提高课堂有效性的教学策略,鼓励教师在有效性教学指导下大胆创新,提出案例。对各子课题组进行检查验收,进行回顾总结,完成中期报告。及时调整改进后期研究思路,进行验证性研究。

  4、后期总结鉴定阶段(2015年2月—2015年4月):对本课题研究进行有效性的分析和反思性评价,召开成果总结会议,撰写研究工作报告和结题报告,汇编研究论文集和优秀教案专集,出台学校物理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和优质课评定标准。

  (四)预期研究成果

  1.论文:研究过程中的阶段性成果,以系列论文的形式参加市级教学论文评比,将教师获奖论文和发表论文编印论文集。

  2.课例:举行教学观摩课,编印教学设计和案例集,并保留教学实录的影像资料。

  3.结题报告:撰写5000字左右,通过专家评审力争在市级获奖或发表。

  4.资料汇编:《初中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的研究方案、结题报告,参加课题研究教师的课例、案例集,以及经验总结和科研论文集。

  七、课题的可行性和保障措施

  (一)完成本课题的可行性

  1、设计合理:本课题是在进一步深化新课程改革大潮下进行的课堂教学实践性的研究,主要以课堂教学实验、反思总结等案例法为主要研究方法,是基于课堂的草根化校本教学研究,适合于一线教师,有研究的师资条件,研究时间也能得到保证。

  2、方法得当:在本课题的实验研究中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调查法、资料数据分析法、行动研究法、案例分析法等开展研究活动。

  文献研究法:作为学习理论、收集信息的主要方法,其中信息资料主要来源于教育理论书籍、报刊杂志以及网络下载的相关资料等。

  调查法:主要调查在该课题研究之初,有效教学的现状、师生理解情况以及对研究过程中、研究之后的状况进行详细跟踪调查,为研究的顺利进行提供事实性依据。

  行动研究法:结合课题方案定期开展专题研究、课题沙龙、撰写教学周记、月教学反思、教学随笔。

  案例分析法: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边实践,边探索,边检验,边完善,把研究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边归纳,边总结,形成有鲜明个性的有效教学个人案例。针对某一课例或某一教学片断的教学有效性进行个案研究,提炼出共性的结论来。

  资料分析法:通过阅读有关教学刊物和观看名师名课,有目的地整理课堂教学中的教学现象,分析研究师生课堂教学行为,提炼有效教学的规律。

  (二)保障措施

  1、措施到位:

  (1)师资保证:课题组成员都是具有一定理论水平、实践经验和研究兴趣的新课程改革的积极实践者绝大多数参与“十一五”课题的研究,具有较强的教育科研能力,多数人都有论文发表或获奖。课题组人员年龄结构合理,分工明确,能够兼顾学校各个层面。建立校长室指导、教务处具体负责、年级组、教研组为主线的课题研究体系,能够紧密结合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开展课题研究。

  (2)物质保证:学校为课题组的实验研究提供必要的时间、物力和财力保证,有计划地安排课题组成员外出学习提高理论水平和实验研究能力。

  2、制度保证:建立课题定期活动制度,加强课堂教学实践。根据本课题研究的三个方面的内容,组织学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尝试;积极开展校本教研,结合课堂教学实际,定期开展说课、听课、评课、优质课评比活动,探讨实践中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积极反思总结,及时开展交流;每学期都对教学实践进行阶段性的总结并相互交流,深入理论提升,认真撰写论文。

  个人课题开题报告【2】

  一、开题报告内容(表格不够可以自加页码。)

  (一)课题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问题界定清楚、真实可信、表述严谨)

  建国六十多年来,我们的党和国家完成了国家的建立和整合,加强了经济领域的建设,把一个经济基础薄弱一穷二白的大国变成了综合国力得到大幅提升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与此同时,也坚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发展文化教育事业,提高公民素养。但其水平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不加强这方面的建设,必将影响到我国社会和谐安定与经济持续发展的大好局面,影响到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目标。要完成国家长期的发展目标需要合格公民的社会实践和努力奋斗,需要加大公民教育的力度,以造就具备良好公民素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历史素养,是一个人对历史知识阅读的宽度和对历史规律认识的深度,以及对历史所秉持的态度的综合。

  义务教育阶段的历史素养是一种历史的意识和自觉,是指学生能够以历史的角度思考问题并遵循历史发展规律办事的能力。义务教育的小学阶段,是少年儿童增长知识、提高公民素养的重要时期。小学历史教育,对培养少年儿童的修养、素质、能力等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为小学公民教育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因此,研究国民历史教育,是一个值得高度重视的研究课题。再者,我国的历史教育正处于一个以人为本的新的发展时期,研究义务教育阶段中的历史教育,应该从初中生、小学生的现实状况和发展需求出发。但到目前为止,历史教育现状具体(个案)和理论结合,历史教育如何融入社会科综合课程的研究很少。

  1. 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

  本课题研究从增加小学历史教育理论研究的内容,进而增加小学社会科综合课程理论研究内容,寻找最契合小学生接受的社会科学内容的理论研究。

  2. 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

  本课题研究主要通过具体案例(河北省魏县小学生历史素养现状)的调查研究,来了解和掌握目前小学阶段历史教育状况,并根据调查研究发现的问题,提出在社会科综合课程的框架下改进、加强小学历史教育的对策和建议,对当前小学社会科综合课程的教学实践,和提高小学生的历史素养及公民素养,都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具体而言,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通过对魏县小学生历史素养现状这一个案的调查研究,能为魏县小学及其他地区小学的社会科综合课程的教学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提供改进和加强历史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可能性。

  第二,引起魏县以及其他地区的有关方面对小学历史教育的重视;在数字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应用现代科技的便捷性即时性,加强有关历史题材的文化作品编写建设传播,全面优化小学品社课程的中的历史课堂教学;加强和完善实施历史教育方面教师的终身学习,合理配置社会资源,增加人文建设,营造有利于小学生进行历史学习的良好社会环境,让历史服务于未来。

  (二)课题研究目标、任务和研究方法

  1.研究目标:调查、了解魏县小学阶段历史教育及小学生历史素养现状,分析形成如此现状的原因,并根据魏县小学历史教育现状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提高小学阶段历史教育水平的对策与建议。

  2.研究任务:主要调查以下两个方面内容:一是小学阶段历史教育现状,如当前小学生获得历史知识的方式方法、小学生的学习历史知识的意愿、小学《品德与社会》任课教师的队伍结构组成以及课程中有关历史方面的教学情况等。二是当前小学生历史素养水平,内容包括知识、能力、价值取向三个方面。

  3.研究方法:本课题研究以问卷调查法为主,以访谈、座谈、查阅资料等方法为辅进行调查。

  (三)研究过程和步骤

  发动同事、朋友联系被试学校老师和学生;根据魏县小学所用的冀教版和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课本及教辅资料并结合当地任课的教师设计调查问卷。

  课题计划、进度 (20xx年4月-20xx年11月)

  调查研究分为4个阶段:

  第一阶段:编制调查问卷、调查表(20xx年4月-20xx年5月)

  第二阶段:预测,分析考察调查问卷的信度并修改问卷(20xx年5月)

  第三阶段:正式施测(20xx年6月)

  第四阶段:整理分析调查结果(20xx年7月-20xx年11月)

  收回调查问卷做数据分析,最终以调查报告的形式呈现。

  (四)预期研究成果呈现形式

  时间(月)任务名称成果类型

  20xx年4-5月编制调查问卷、调查表调查问卷、调查表

  20xx年5月修改问卷调查问卷

  20xx年6月问卷调查、访谈调查问卷、调查表

  20xx年7-11月收回调查问卷做数据分析调查报告、论文

  二、课题开题结论(地方不够可以附加纸张)

  填写内容:专家对开题课题论证意见及建议。

  三、开题论证专家数据表

  参加开题论证人员

  姓 名 职称、职务 工 作 单 位 签名

  四、县(市、区)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市属学校教育科研管理部门意见

  盖章

  年 月 日

  注:将开题报告送交一份至各县(市、区)教育科学规划办或市属学校科研管理部门存档

相关文章

企业作风建设自查报告【最新4篇】

作风就是环境,作风就是形象,作风就是力量。全市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党员干部要迅速行动起来,转变作风从我做起、作风转变向我看齐,立说立行、立见成效,以干部作风的转变凝聚民心、汇聚力量、树立形象、展现作为,为...
工作报告2018-08-08
企业作风建设自查报告【最新4篇】

机械假期社会实践报告【通用6篇】

一段充实的社会实践又告一段落了,经过这段时间的学习,一定积累了不少经验,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实践报告吧。那么实践报告有什么格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机械假期社会实践报告,欢迎阅读与收藏。  机械假期...
工作报告2016-02-07
机械假期社会实践报告【通用6篇】

潍院暑期三下乡调研报告【精简3篇】

20xx年7月27日,由潍坊学院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1+1志愿服务队组成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小团队对临朐县蒋峪镇进行了物流调研。 物流是我国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之一,就目前而言,农村地区的物流业发展水平与城...
工作报告2012-05-06
潍院暑期三下乡调研报告【精简3篇】

手机消费情况调查报告【最新3篇】

一、前言  进入了二十一世纪,社会信息化进程加快,高新科技产品成为了消费热点,手机作为其代表之一,日益普及。手机消费正由贵族化向平民化方向演进,手机生命周期正由成长期向成熟期迈进。手机作为一种方便快捷...
工作报告2018-02-06
手机消费情况调查报告【最新3篇】

赴文成刘基文化建设考察工作报告(实用3篇)

XX年9月,我和有关人员赴文成县就刘基文化建设情况进行考察。目的是借鉴文成县刘基文化开发的成功经验,扎实做好我县当前的刘府祠建设以及进一步推进刘基文化和旅游经济的开发。在文成县有关领导的陪同下,我们参...
工作报告2015-07-06
赴文成刘基文化建设考察工作报告(实用3篇)

初三学生社会实践报告(精简4篇)

初三学生的社会实践报告是怎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收集的关于初三学生社会实践报告的相关内容,欢迎大家的阅读。 【初三学生社会实践报告一】 从暑假至今,学生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共同体经历了三个较长的...
工作报告2011-08-07
初三学生社会实践报告(精简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