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论文开题报告(实用3篇)
审计论文开题报告 篇一
标题:影响公司财务报表真实性的因素及审计方法研究
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影响公司财务报表真实性的因素以及如何运用合适的审计方法来确保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通过文献综述和实证研究的方法,本文将分析公司内部和外部因素对财务报表真实性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审计方法以应对这些影响因素。本研究的目的是提供指导和参考,帮助审计师和管理层更好地理解财务报表真实性的问题,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保证公司财务报表的准确性。
关键词:财务报表真实性、审计方法、公司内部因素、公司外部因素、准确性、可靠性
引言:财务报表是公司财务状况的主要反映,其真实性和可靠性对于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相关利益相关者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公司内部和外部因素的影响,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可能受到威胁。因此,在审计过程中运用合适的方法来确保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变得非常重要。
方法:本研究将采用文献综述和实证研究的方法。首先,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述,我们将整理和归纳出影响公司财务报表真实性的因素,包括公司内部因素如管理层诚信度、内部控制的有效性等,以及公司外部因素如市场竞争程度、行业监管等。其次,我们将结合实证研究的结果,分析这些因素对财务报表真实性的影响程度,并提出相应的审计方法来应对这些影响因素。
预期结果:本研究预计将得出以下结论:首先,公司内部因素对财务报表真实性的影响更为显著,其中管理层诚信度和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是两个重要因素。其次,公司外部因素对财务报表真实性的影响也不可忽视,尤其是市场竞争程度和行业监管。最后,本研究将提出一套综合性的审计方法,以确保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结论:本研究的目的是为审计师和管理层提供有关公司财务报表真实性的问题的深入理解,并提供相应的指导和参考。通过运用合适的审计方法,可以有效地应对公司内部和外部因素对财务报表真实性的影响,从而确保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审计论文开题报告 篇二
标题:信息技术对审计职业的影响及应对策略研究
摘要:本文旨在探讨信息技术对审计职业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审计职业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本文将从信息技术对审计程序的改变、审计师技能的要求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以期提供指导和参考,帮助审计师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并提高工作效率。
关键词:信息技术、审计职业、审计程序、审计师技能、工作效率
引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已经深刻地改变了各个领域的工作方式和流程,审计职业也不例外。信息技术对审计程序的改变和对审计师技能的要求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因此,研究信息技术对审计职业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对于审计师的职业发展和工作效率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方法:本研究将采用文献综述和案例分析的方法。首先,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述,我们将整理和归纳出信息技术对审计程序的影响,包括审计数据的获取和处理、审计程序的自动化等方面。其次,我们将通过案例分析,研究信息技术对审计师技能的要求,包括信息技术知识和数据分析能力等方面。
预期结果:本研究预计将得出以下结论:首先,信息技术对审计程序的改变将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但也会带来新的风险和挑战。其次,信息技术对审计师技能的要求将不断提高,审计师需要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和数据分析能力,以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
结论:本研究的目的是为审计师提供有关信息技术对审计职业的影响的深入理解,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通过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并提高自身的技能水平,审计师可以更好地应对信息技术对审计职业的影响,并提高工作效率。
审计论文开题报告 篇三
(一)网络审计下的审计理论要素的重新思考
网络审计是随着网络技术、通讯技术和电子商务的出现而产生的,是经济活动网络化、虚拟化的产物,也是现代审计发展的崭新阶段。面对网络审计,原有的审计理论要素,如审计对象、审计目标、审计范围、审计主体、审计技术、审计风险以及审计准则等面临新的挑战,需要我们重新加以思考。
1.关于审计对象
审计对象是指审计所要考察的客体,即被审单位的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的经营管理活动和作为提供这些经济活动信息载体的会计报表及其他有关资料。随着电子商务的网络化经营发展和虚拟公司的出现,使网上实体通过网络将成百上千的人联结在一起工作,他们可根据业务的需要自由重组。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关系,可以是投资融资关系、技术协作关系和购销关系等,即使这些企业间的关系是松散型的,也可以通过网络在很短的时间内,以网上协议的形式整合成企业联盟,当然也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解散联盟。于是,会计客体就变得模糊,审计客体因之变得复杂,审计客体的外延需要重新界定。从交易费用理论看,审计对象(站在被审单位的立场上看,即为交易主体)的边界不清,不仅增加交易主体的交易费用,也会增加审计风险和审计费用。所以,网络审计的客体具有动态性和虚拟性,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充分地认识到,审计的客体具有适时改变性。
2.关于审计目标
审计目标是指在一定的历史环境下,人们通过审计实践活动所期望达到的目的和要求。原有的审计目标仅局限于在装订的账、表上,亦称“有纸化”的信息载体上查错防弊,对经济效益进行评价,对审计对象的真实性和公允性、合法性、合规性、合理性和效益性进行审查和评价,其目的是为审计委托人服务。然而,在电子商务活动中,通过互连网和通讯技术,企业与企业、企业与消费者以及企业与政府间的联系更加广泛和深入,信息资源具有共享性和经济活动具有开放性,网络审计的目标将主要通过“无纸化”实现,向更深、更广的领域扩展,诸如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状况的审计、人力资源利用状况的审计、政府调控职能实现程度的审计、顾客对企业满意程度的审计以及网络技术本身的合理性与有效性审计等也将成为审计目标。
3.关于审计范围
审计范围是指针对特定审计对象所开展的审计实践活动在空间上所达到的广度。在原有审计中,审计范围要依据不同的审计对象和审计目标来确定,总的来看,审计范围较狭窄、封闭。而在电子商务活动中,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已经成为一个宽阔开放的系统,会计信息处理处于一个开放的空间范围,涉及到交易关联方的各个方面;同时,由于其资源的共享性,能访问会计信息以及接触会计信息的人可能涉及到整个网络用户,当然,对涉及企业商业秘密的信息仍有所限制。网络用户,尤其是使用上市公司信息的用户,出于不同的动机,可能采取恶意操作行为,增加了网上行为的控制难度。因此,承担不真实以及非法数据的责任人就不能局限于被审单位,交易双方以及相关的社会公众都将被列入审计范围。总之,电子商务活动中的任何一项审计业务,都是建立在互连网平台之上的,审计活动面向网络。可见,网络审计的范围已被大大拓宽。
4.关于审计主体
审计主体是指实施审计监督的执行者,也就是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在网络审计中,首先建立和完善能够在网络下实施对被审单位及其相关信息进行审查、监督和提供鉴证服务的审计机构;其次,必须构建完善的计算机系统和网络系统。同时,对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标准。审计人员应该是一种复合型、全方位人才,不仅要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现代会计理论和审计技能,还要具备一定的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知识和现代商贸理论,并能熟练地从事计算机硬件、软件的操作和维护。更为重要的是,由于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知识的不断更新,审计人员应该具备终生学习和不断创新的能力,以适应网络审计发展的需要。
5.关于审计技术方法
审计技术方法是为了实现审计目标,在对被审单位实施审计过程中所采用的各种手段,它是顺利完成审计工作、提高审计工作质量的重要保证。企业在网络化经营中,由于会计数据的极大电子化和会计控制的局部程序化,直接造成了审计线索的“不可见性”。因此,必须应用数据库技术对会计数据进行可靠、完整地保存和管理,借助单机系统或工作站,对会计数据进行快速、准确地加工和处理,利用网络和通讯技术对会计数据进行安全、有效地分配和传输。这样,网络审计必须完全依赖于计算机和交互网络。在网络审计中,审计人员利用审计接口软件来获取原始数据,利用审计抽样软件来进行样本抽取,利用审计分析软件进行各种数量关系的配比分析和数据查询,利用数据仓库技术来进行分析,利用审计专家系统进行审计推理与判断,并通过数据挖掘、样本抽取、异常项目调查、数据分析与处理等方法进行测试、检查、分析与核对。由此可见,网络审计下的技术方法已大大突破了原有方式下所运用的审计技术方法。
6.关于审计准则
审计准则是用来规范审计人员执行审计程序,获取审计证据,形成审计结论,出具审计报告的专业标准。在网络审计中,由于审计对象、审计目标、审计范围、审计主体、审计技术方法等发生了重的变化,需要对现有的审计准则体系重新进行审视和思考。审计准则体系中的有关准则应该体现电子商务下网络审计的特点,通过制定相应的、更切合实际的准则,更有利于规范审计人员的审计行为。只有这样,才能指导并规范网络审计工作,从而提高审计质量、最终形成客观公正的审计结论。
7.关于审计风险
审计风险是指被审单位的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而审计人员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一般认为审计风险由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组成,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在电子商务活动中,由于会计数据处理的电算化,在计算机辅助系统的控制下,其本身的正确性和可靠性得以基本保证。因此,固有风险基本上被控制,并呈降低的趋势。但是,由于会计信息系统的开放性和网络化,使得会计信息资源在极大的范围内得以共享和交流,这无疑将审计工作置于一种被动的风险之中。例如,存放于主机内的会计信息被他人非法拷贝和篡改;会计数据在传输过程中被竞争对手截取和恶意修改;计算机病毒和网络黑客的肆意侵袭,会威胁会计数据的安全,严重时可能导致会计信息系统的全线崩溃等。可见,会计数据的安全、完整性控制难以得到保证,从而使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的水平呈上升趋势。所以在网络审计中,审计人员对审计风险控制的难度加大,实施的审计风险控制措施也将发生根本性变化。
(二)网络审计的风险与防范管理
随着网络审计的产生与发展,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新环境下的风险,与传统审计风险相对应网络审计风险指的是审计人员网络技术对有关信息系统进行审计后发表不恰当的意见的可能性。
1.网络审计的新型审计风险
(1)篡改数据,不留审计线索在网络环境中,数据的电子化并以磁介质为主要存储载体,这为舞弊者或攻击者对原始数据进行非法修改和删除,且不留篡改痕迹成为可能,这将无法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真实性,给审计监督带来了风险。(2)信息丢失主要有三种原因:一是运行间的断电和死机等故障;二是计算机病毒破坏;三是人为的毁损。(3)黑客侵入和数据失窃计算机黑客为了获取重要的商业秘密、数据资源,经常用IP地址欺骗攻击网络系统。黑客伪装为源自内部主机的一个外部站点,利用一
定的技术进入目标系统窃取或破坏数据。(4)职责分离不恰当引起内控失灵在网络环境下,如果对数据维护、系统管理和数据输入、数据核对确认等岗位不作适当的分离,就会有人利用网络的弱点故意修改数据、舞弊或窃取秘密信息从中捞取利益。
2.网络审计风险的防范和控制为了有效地降低网络审计风险,必须采取相应的`防范和控制措施
(1)应用审计软件,对相关网络系统进行实时跟踪
首先对被审计单位的网络系统进行评价,并利用专用的审计对比软件,将存放于数据库不同地址的同一种数据进行自动比较,以形成相应的记录文件,并对有差异的文件数据进行详细审查;其次对被审计单位的自动检测数据库软件和恢复软件进行审查和评价;再次要对被审计单位的异常贸易,通过网络进行预警提示,以降低审计风险。
(2)建立审计服务信息库
审计人员可将被审计单位的有关信息,通过网络建立一个完善的大容量的信息库,这些信息包括被审计单位的背景资料,最新动态和一些以前审计的档案信息,以便以后开展审计时查阅和运用,这样将可大大减少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也相应地降低了审计的风险。
(3)加强对网络系统的安全性和保密性进行审计
在网络中运行,信息的安全性即可靠性和保密性构成了审计的风险防范和控制的重点。首先对网络系统职责分离情况进行审查,遵循的原则仍为不相容职责必须分离,但侧重对数据的输入、输出,软件开发和维护及系统程序修改或管理等之间的关系处理进行审查;其次对被审计单位网络结构进行分析与评价,以确认防范黑客侵入的能力;再次对被审计单位的系统容错处理机制,安全管理体制和安全保密技术等作深入的了解,以评价其系统安全性的等级,从而有效地控制审计风险。
(三)网络审计的法律环境
由于网络时代社会的信息化加大了社会的不确定性,著名的摩尔定律所蕴涵的正是这种不确定性,由于法律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一种共识,它在规范社会经济的运作,控制社会的不确定性上具有无可替代的功能优势。因此,在网络经济中法律的重要性将更为凸现。作为一个经济服务领域,审计首先要充分利用和维护已有的适应于自己的法律体系,作为维系共同利益的法律屏障,这些法律主要包括刑法、民法和商法等;其次,审计服务由于要处处体现其独立性,从而存在其自身的特征,因此迫切需要一套符合自身发展规律的法律来规范,这就需要建立起规范网络审计的审计准则。就新的审计准则而言,必须做到既有独创的一面,又有沿袭传统的一面,说它独创性的一面,主要表现在规范审计企业的网络信息系统为中心的一整套制度以及电子版本的业务约定书、管理层说明书、审计报告等电子文件的合法化,这些制度具有浓厚的网络特色,这与传统审计准则具有明显的区别;由于网络审计在审计独立性、客观公正以及审计的职业道德等方面仍然类似于传统审计,并且有时还离不开实地审计的参与,所以在规范类似审计方面可以适当的沿袭仍适用的传统审计准则。基于上述网络审计法律环境的建立,网络审计的运作将更加规范,更有保障。
总之,在企业网络化经营的过程中,审计人员为了加强对经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的审查和监督,必须“上网”,利用互连网络技术来建立审计专用网络,实施在线式和连续审计,对企业所进行的业务是否真实、合法,所提供的商品或劳务的信息披露是否完整、可靠,以及对网络系统是否采取足够的安全措施等进行评价,并提供意见,从而实现网络化会计信息处理、财务管理与网络审计综合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