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劳动力市场技能缺口研究》报告发布(优秀3篇)
《中国劳动力市场技能缺口研究》报告发布 篇一
中国劳动力市场技能缺口问题日益突出,给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为了全面了解和解决这一问题,最近一份名为《中国劳动力市场技能缺口研究》的报告在中国发布,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根据报告,中国劳动力市场目前存在着严重的技能缺口。在大部分行业,特别是高技能和高薪行业,企业往往难以招聘到合适的人才。报告指出,这主要是由于教育体制与市场需求之间的脱节、职业教育与实际岗位的不匹配、技能培训机构的不足等原因所导致。
报告还发现,目前中国劳动力市场的技能缺口主要集中在一些新兴行业,例如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物联网等领域。这些行业的快速发展和创新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远远超过了现有的供给。此外,报告还发现,一些传统行业也存在技能缺口,特别是在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领域,如航空航天、高端装备制造等。
面对这一问题,报告提出了一系列的建议。首先,加强教育体制改革,推动职业教育与市场需求的对接。其次,加大对技能培训机构的支持和投入,提高职业技能培训的质量和效果。此外,还建议加强企业和高校的合作,促进产学研结合,提高人才培养的实效性。
报告的发布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许多专家学者认为,技能缺口问题是制约中国经济发展和转型升级的重要因素之一,解决这一问题对于实现高质量发展和提高国际竞争力至关重要。因此,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应该共同努力,加大对人才培养和职业教育的投入,推动技能缺口问题的解决。
总之,中国劳动力市场技能缺口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国劳动力市场技能缺口研究》报告的发布为我们深入了解这一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参考。相信通过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中国劳动力市场的技能缺口问题将得到有效解决,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中国劳动力市场技能缺口研究》报告发布 篇二
中国劳动力市场技能缺口问题日益突出,给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为了全面了解和解决这一问题,最近一份名为《中国劳动力市场技能缺口研究》的报告在中国发布,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根据报告,中国劳动力市场目前存在着严重的技能缺口。在大部分行业,特别是高技能和高薪行业,企业往往难以招聘到合适的人才。报告指出,这主要是由于教育体制与市场需求之间的脱节、职业教育与实际岗位的不匹配、技能培训机构的不足等原因所导致。
报告还发现,目前中国劳动力市场的技能缺口主要集中在一些新兴行业,例如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物联网等领域。这些行业的快速发展和创新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远远超过了现有的供给。此外,报告还发现,一些传统行业也存在技能缺口,特别是在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领域,如航空航天、高端装备制造等。
面对这一问题,报告提出了一系列的建议。首先,加强教育体制改革,推动职业教育与市场需求的对接。其次,加大对技能培训机构的支持和投入,提高职业技能培训的质量和效果。此外,还建议加强企业和高校的合作,促进产学研结合,提高人才培养的实效性。
报告的发布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许多专家学者认为,技能缺口问题是制约中国经济发展和转型升级的重要因素之一,解决这一问题对于实现高质量发展和提高国际竞争力至关重要。因此,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应该共同努力,加大对人才培养和职业教育的投入,推动技能缺口问题的解决。
总之,中国劳动力市场技能缺口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国劳动力市场技能缺口研究》报告的发布为我们深入了解这一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参考。相信通过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中国劳动力市场的技能缺口问题将得到有效解决,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中国劳动力市场技能缺口研究》报告发布 篇三
《中国劳动力市场技能缺口研究》报告发布
未来15年内,我国“45~64岁”的高龄劳动力将占劳动力总数的近一半,劳动力人口规模也将由2012年的7.64亿减少到2030年的6.27亿,缩减1.3亿。这是由清华大学和复旦大学共同完成的《中国劳动力市场技能供需缺口研究》报告中提到的数据。
报告分析显示,我国劳动人口中失业风险最高的三类群体是,16-29岁青年农民工、22-24岁大学生毕业生和45-60岁中年劳动力。因此,提高技能水平是减小上述群体失业风险、降低整体失业率的关键。
由摩根大通支持发起、清华大学和复旦大学合作完成的《中国劳动力市场技能缺口研究》报告指出,我国劳动力供给的'人才层次矛盾显著。
一方面是大学毕业生技能实用性不强,就业期望与市场需求脱节;另一方面,高技能劳动力供求缺口日益增加,农民工技能不足,且接受技能培训的机会匮乏。
上述现象共同指向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劳动力市场供求不匹配的矛盾日益突出。
11月3日,由摩根大通支持发起、清华大学和复旦大学合作完成的《中国劳动力市场技能缺口研究》报告指出,我国劳动力供给的人才层次矛盾显著,低学历者的工作技能距离市场需求仍存在一定差距,而高学历者的技能结构存在与市场脱节的现象。
作为报告研究方之一,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李强对媒体表示,近2.8亿农民工加上每年毕业的700多万大学生,劳动力市场非常巨大;但很多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在学校受的教育恐怕跟职业需求之间有很大的差距。”
“中国正逐步发展成知识型经济体,因此人力市场面对重大的挑战。”亚洲协会联席主席陈启宗认为,将大量低技术劳工转化成高增值人才,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劳动力技能不足制约企业发展
这份报告中,大学毕业生再次被指“眼高手低”,技能与市场需求脱节,这其中也包括海归人员。
报告指出,学生本身就业准备不足、离职率高,大学生毕业半年内的离职率高达1/3,并且大约有70%的企业认为“大学生在校期间学到的知识实用性不强”。
此外,大学毕业生就业期望与现实需求严重脱节。例如,大学毕业生普遍更为偏好在党政机关及国企等体制内单位就业,但现实是,新增就业岗位绝大部分来自于民营经济。
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劳动力技能的不足,仍在制约着高附加值行业的发展。2016年,我国有1200万高校毕业生和高职院校毕业生求职,在如此庞大的劳动力资源背后,许多雇主依然很难找到合适的人才。
不同于大学毕业生的“眼高手低”,农民工面临的是职业技能培训缺乏,受教育程度低,技能不足的问题。
报告指出,虽然年轻一代农民工教育程度有所提升,但技能依然缺乏,且接受技能培训的机会匮乏。
我国农民工人口数量在2015年已接近2.8亿,超过全国劳动年龄人口的1/4,就业行业多集中于制造业和建筑业。
但是,农民工收入水平整体较低,社会保障薄弱,接受正规技能培训的渠道缺乏且限制较多,职业地位普遍较低。报告显示,只有33%的农民工接受过技能培训,仅有5.9%的农民工拥有职业技术证书,经过培训部门安排上岗的农民工比例仅为0.3%。
李强在分析原因时表示,因为劳动力成本高,现在在东南沿海一带很多劳动力就变成一日工了,以避免付劳保福利的部分,这是一个不良的趋势,由于劳动力的不稳定性,导致企业不愿投入成本做职业培训。
三类人群失业风险高
同时,大学毕业、职校毕业生、农民工以及中老年劳动力这些最大就业群体所面临的问题,反映了我国整体劳动力供需的困境。
报告分析显示,我国劳动人口中失业风险最高的三类群体是,16-29岁青年农民工、22-24岁大学毕业生和45-60岁中年劳动力。因此,提高技能水平是减小上述群体失业风险、降低整体失业率的关键。
针对上述问题,陈启宗认为,中国正逐步发展成知识型经济体,如何有效地将大量低技术劳工转化成高增值人才是亟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人口数量庞大且多元化让这一议题更显得具有挑战。
农民工技能不足的问题症结在哪里?报告提出,应进一步帮助农民工打通职业上升通道,拓宽农民工的正规培训渠道。例
如,建议再进一步鼓励市场化培训机构或社会企业的发展。同时,职业教育和技能在职培训却存在实用性不强的问题。鉴于现实中愿意为员工提供职业技能培训的企业有限,因此可考虑更多地通过以提高员工稳定性为目标的制度建设等方式,比如签订定向培训协议等,让培训后的员工可以回到企业继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