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产业发展趋势报告(精彩3篇)
中国食品产业发展趋势报告 篇一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产业在中国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中国食品产业发展呈现出一系列的趋势,这些趋势不仅对食品行业内的企业和从业人员有着重要影响,也对整个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首先,中国食品产业发展趋势之一是消费升级。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食品质量和安全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消费者更加注重食品的口感、营养成分和健康价值,对绿色、有机、无污染的食品需求不断增长。因此,食品企业需要加大研发力度,提供更加健康、安全、高品质的产品,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其次,中国食品产业发展趋势之二是科技创新。随着科技的进步,食品产业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科技创新在食品安全监管、食品加工技术、食品包装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可以提高食品安全监管的效率和准确性;利用新型加工技术可以提高食品的保鲜度和营养价值;利用可降解材料可以减少食品包装对环境的影响。因此,食品企业需要加大科技创新的投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第三,中国食品产业发展趋势之三是国际化。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食品产业也在不断地走向国际化。中国食品企业通过与国外企业的合作、并购等方式,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同时,中国的食品也越来越受到国际市场的关注和认可。因此,食品企业需要加强自身的国际竞争力,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品牌形象,以适应国际市场的需求。
最后,中国食品产业发展趋势之四是可持续发展。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不断增强,食品产业也需要向着绿色、可持续的方向发展。食品企业需要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浪费。同时,食品企业还可以通过农业生产方式的改进,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中国食品产业的发展趋势包括消费升级、科技创新、国际化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食品企业需要积极应对这些趋势,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以适应市场的需求。同时,政府部门也需要加大支持力度,制定相应的政策和规范,为食品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中国食品产业发展趋势报告 篇二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食品产业正面临着一系列的发展趋势。这些趋势不仅对食品企业和从业人员有着重要影响,也对整个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首先,中国食品产业发展趋势之一是多元化需求。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消费者对食品的需求越来越多元化。消费者对食品的口味、品质、营养成分等方面有着不同的需求和偏好。因此,食品企业需要加大研发力度,提供更加多样化的产品,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其次,中国食品产业发展趋势之二是品牌建设。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消费者对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品牌建设对食品企业来说越发重要。品牌可以提升产品的竞争力和附加值,增强企业的市场地位和影响力。因此,食品企业需要注重品牌建设,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品牌形象,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和口碑。
第三,中国食品产业发展趋势之三是农产品供给侧改革。农产品供给侧改革是中国食品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通过改革农业生产方式、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可以满足消费者对食品的需求,提升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同时,农产品供给侧改革还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增加农民的收入,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最后,中国食品产业发展趋势之四是互联网+。互联网+对食品产业的影响正在逐渐显现。通过互联网平台,食品企业可以与消费者直接进行交流和销售,提高产品的市场覆盖面和销售额。同时,互联网还可以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供应链管理和物流配送服务,提升食品企业的运营效率。因此,食品企业需要积极拥抱互联网+,利用互联网技术推动自身的转型升级。
综上所述,中国食品产业的发展趋势包括多元化需求、品牌建设、农产品供给侧改革和互联网+等方面。食品企业需要积极应对这些趋势,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以适应市场的需求。同时,政府部门也需要加大支持力度,制定相应的政策和规范,为食品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中国食品产业发展趋势报告 篇三
2017中国食品产业发展趋势报告
2016中国国际食品博览会暨第十一届光明食品节于10月26日-28日召开,光明食品集团与荷兰合作银行联合发布了《2017中国食品产业发展趋势报告》。报告指出,人民币延续较以往更为剧烈的波动趋势,对于日益纳入全球一体化的中国农业食品企业如何从全方位控制风险、捕捉机会、加紧全球化布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报告指出,全球经济增长缓慢且伴随风险,人民币汇率波动在农产品进口需求、原材料成本、境内外融资以及海外并购等诸多方面,将对中国食品及农业的未来发展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以乳业为例,国内需求量中20%-25%(按液奶当量计)为进口的乳制品大宗商品(约70%的进口值)和最终产品(约30%进口值)。对于乳制品加工企业而言,除了国际市场价格波动之外,以美元计价的进口乳制品大宗商品的成本亦与人民币汇率息息相关。在其它条件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出现10%的贬值导致进口乳制品大宗商品人民币价格上升所带来的成本增加,有可能使得整个乳制品加工行业的利润出现约15%左右的下降。
当然,动态而言,企业可以利用调整产品价格、调整产品结构、锁定汇率等手段至少部分消化这些压力。与此同时,对于国内乳业企业而言,国内市场的放缓以及中国乳业与国际市场的较高的相关性意味着进行国际战略布局的迫切性越来越大,而人民币汇率的未来走势,对于企业海外投资的成
本也意味着更大的不确定性。报告同时指出,经济社会转型期中,传统食品农业行业及其销售业态面临巨大挑战,竞争加剧。社会发展持续推动消费需求由多转优,80后消费习惯、老龄化、二胎效应将引领未来食品消费市场的增长。
面对传统市场增长放缓、竞争日益加剧的不利局面,国内食品农业公司还在积极采取横向整合、跨界合作、资产轻量、拓展渠道等一系列应对措施。2017年,企业间的兼并整合值得继续关注。在经济和消费双重放缓的前提下,大型企业以其超前的意识和丰富的资源开始主导市场,产品、渠道、价格和市场方面竞争加剧,促使中小企业加速退出市场,很多销售额在5000万元以下的企业只能退回二线市场,或是考虑退出行业,或是已经面临被淘汰的局面。
相关链接:
昨天,2016中国国际食品博览会暨第十一届光明食品节在上海展览中心开幕,展会发布了2017中国食品产业发展趋势报告。报告预测,中国消费者的消费力每年以14%的速度增长,而其中“80后”消费者将在未来5年内贡献65%的消费增量。
碳酸饮料等销量下滑
报告指出,接近九成的`“80后”消费者愿意花更高的价格购买健康的食品和高档的食材,他们其中的更高比例愿意购买进口或有机食品,花更多的时间在超市的生鲜区域浏览购物。
老龄化增速也将对食品和保健品行业提出新的要求。中国国内保健品行业产品相对单一,而需求量巨大。对食品行业来说,老龄的消费者会更加注重低糖,降血脂,高纤维等食品将愈发受到青睐。
随着“全面二孩”政策放开,短期内直接与婴童相关的用品,尤其是婴幼儿配方奶粉的消费将会得到明显的提振。根据预计,未来5年内,婴幼儿配方奶粉的消费量将从原先估计的7-8%的年均复合成长率上升至年均9-10%之间。
和过去人们追求好吃相比,如今“健康”成为一种日常的生活方式。包装食品中的代表品类,坚果类零食近年广受欢迎;方便面、糖果、甜饼干、果冻、口香糖等概念不够健康营养的品类消费下降。同样,含糖量高的碳酸饮料和果汁在2015年销量下滑了1%至3%。
进口食品普及是趋势
进口食品的普及是目前我国消费市场的又一大趋势。根据上海商情信息中心开展的一项针对上海市场进口食品消费趋势的调研,大多数消费者已经认为进口食品价格可以接受。受访对象在购买进口食品时,最看重产品质量,占到29%。其次是价格是否合理,占到27%。再次是品类是否齐全,占15%。受访对象在购买进口食品时,消费金额在100元-200元的最多,占到40%。此外,26%的受访对象表示每月要购买进口食品2次以上,人数最多,而表示从没有买过进口食品的仅占2%。
本届食博会由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主办,光明食品集团承办,以“对话、引领、共生”为主题,打造食品产业引领者的国际级对话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