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开题报告(优质3篇)
翻译开题报告 篇一
标题:中英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研究
第一篇内容:
引言: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跨文化交际在日常生活和商务领域中变得越来越普遍。然而,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存在着诸多文化差异,跨文化交际往往会面临一些挑战。本研究将探讨中英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研究目的: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中英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通过分析中英两国文化的差异,我们将确定在跨文化交际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障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这将有助于促进中英两国之间的跨文化交流和合作。
研究方法:
本研究将采用文献综述和实证研究的方法。首先,我们将回顾相关文献,了解中英两国文化差异的研究成果。然后,我们将进行一系列的实证研究,通过调查问卷、深度访谈等方式收集数据。最后,我们将对数据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以得出结论。
预期结果:
通过本研究,我们预期可以得出以下结果:
1. 揭示中英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我们将分析中英两国在价值观、礼貌、沟通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并探讨这些差异可能引发的问题。
2. 提出解决方案。基于对中英文化差异的分析,我们将提出一系列解决方案,帮助人们更好地应对跨文化交际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3. 促进中英两国之间的跨文化交流和合作。通过本研究的成果,我们希望能够增进中英两国之间的相互理解,促进跨文化交流和合作的发展。
结论:
本研究将为理解中英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提供有价值的见解。通过提出解决方案,我们可以为跨文化交际的实践提供指导,并促进中英两国之间的跨文化交流和合作的发展。
翻译开题报告 篇二
标题:中英教育体制的比较研究
第二篇内容:
引言:
中英两国教育体制有着各自独特的特点,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两国学生的教育成果和发展。本研究将对中英教育体制进行比较研究,旨在探讨两国教育体制的异同以及对学生教育成果的影响。
研究目的:
本研究的目的是比较中英教育体制的异同,并分析其对学生教育成果的影响。通过对两国教育体制的比较研究,我们将深入了解两国教育模式的优势和劣势,为教育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
研究方法:
本研究将采用文献综述和实证研究的方法。首先,我们将回顾相关文献,了解中英两国教育体制的研究成果。然后,我们将进行实证研究,通过调查问卷、观察等方式收集数据。最后,我们将对数据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以得出结论。
预期结果:
通过本研究,我们预期可以得出以下结果:
1. 揭示中英两国教育体制的异同。我们将比较两国在教育目标、课程设置、评估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并分析这些差异对学生教育成果的影响。
2. 分析教育体制的优势和劣势。基于对中英教育体制的比较研究,我们将深入探讨两国教育模式的优势和劣势,为教育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
3. 提出改进建议。通过对教育体制的比较研究,我们将提出一系列改进建议,帮助两国教育体制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教育成果和发展。
结论:
本研究将为理解中英教育体制的异同以及对学生教育成果的影响提供有价值的见解。通过分析教育体制的优势和劣势,我们可以为教育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促进两国教育的进步和发展。
翻译开题报告 篇三
2017翻译开题报告
论文的选定不是一下子就能够确定的.若选择的毕业论文题目范围较大,则写出来的毕业论文内容比较空洞,下面是编辑老师为各位同学准备的翻译开题报告。
About Transform of Parts of Speech in Translation
论翻译中词性的转换
本选题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研究意义:
翻译是语言交流过程中沟通不同语言的桥梁和消除语言差异的途径,把握汉英两种语言之间的相互转换尤为重要。词性转换作为一种翻译技巧是译者必用的手法。在词性转换的研究方面,其中以美国著名的翻译理论学者尤金·奈达(Eugene Nida)的研究最具代表性,创造了一个新的分类系统,并运用到翻译实践上。国内对词性转换的研究以毛荣贵为主要代表。在近期出版的刊物中有对词性转换翻译研究方面的文章,其中以项伙珍的《谈翻译中转性译法》和梁超的《浅谈英译汉中的英汉词性的转换》为主要代表。
本文对翻译中词性转换进行研究,有利于发展翻译技能,使翻译表达形象化和生动化,译文更加通顺和地道。
论文的基本结构:
本文分四个部分。
一、简要介绍词性与词性转换的基本概念,并简述本论文的.主要内容。
二、重点论述翻译与词性转换的关系及词性转换重要性。
三、举例说明词性转换的方法。
四、讨论词性转换以及相关的问题,并提供相应的对策。 结论部分,总结词性转换在翻译中的重要性。
Word cited
A.T.Tytler. Essay on the principles of Translation.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7.
Christina, Schaffner. Translation an Norms.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
ch Press, 2007.Eugene, A. Nida, & Charles, R. Taber.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 Shanghai: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4.
Larry, A. Samovar, & Richard, Porter. Communication between Cultures, 3rd Edition.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8.
Roger, Bell. Translation and Translating: Theory and Practice.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6.
崔长青, 张碧竹. 翻译的要素[M]. 苏州: 苏州大学出版社, 2007.
李琏. 英式显性词性转换与英语写作[J]. 新疆教育学学报, 2003, 19(1): 85-89.
李连生. 英汉互译中的词性转换[J]. 武汉交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1996, (1):102-107.
项伙珍. 谈翻译中的转性译法[J]. 长江职工大学学报, 2000, 17(3): 46-48.
叶海燕. 翻译中的词性转换及换形[J].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22(3):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