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撑服务长江经济带发展地质调查报告【最新3篇】
支撑服务长江经济带发展地质调查报告 篇一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长江经济带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区域,其地质状况对于长江经济带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为了全面了解长江经济带的地质情况,为其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我们进行了一次全面的地质调查。
首先,我们对长江经济带的地质构造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分析。长江经济带地处大陆板块和海洋板块交汇的带状地带,地质构造复杂多样。通过对断裂带、褶皱带、断层带等地质构造进行综合分析,我们发现长江经济带的地质构造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有利于经济带的发展和建设。
其次,我们对长江经济带的地质灾害进行了全面调查和评估。长江经济带地处高地震活动带、高地质灾害风险区,地质灾害频发。通过对长江经济带各地的地质灾害历史数据进行分析和比对,我们发现地质灾害的发生与地质构造、地质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在地质调查报告中,我们提出了一系列地质灾害防治的建议,以减少地质灾害对长江经济带的影响。
第三,我们对长江经济带的地质资源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评估。长江经济带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水资源,这些资源对于经济带的发展至关重要。通过对长江经济带各地的地质资源进行采样和实验分析,我们发现长江经济带的地质资源潜力巨大,但也存在一定的开发利用难题。在地质调查报告中,我们提出了一系列的地质资源开发利用建议,以促进长江经济带的可持续发展。
最后,我们对长江经济带的地质环境进行了综合评估。长江经济带地质环境对于经济带的发展和生态保护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长江经济带各地的地质环境进行考察和监测,我们发现地质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经济带的发展和居民的生活质量。在地质调查报告中,我们提出了一系列地质环境保护的建议,以保护长江经济带的生态环境和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通过这次地质调查,我们全面了解了长江经济带的地质情况,为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我们相信,通过地质调查报告的发布和实施,能够为长江经济带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支撑服务长江经济带发展地质调查报告 篇三
支撑服务长江经济带发展地质调查报告
在12月11日召开的长江经济带地质工作研讨会上,中国地质调查局副局长李金发作了《支撑服务长江经济带发展地质调查报告(2015)》。《报告》紧密结合长江经济带发展地质工作需求,对支撑长江经济带发展有利的资源环境条件进行了初步评价,对重大地质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
据了解,2015年7月以来,中国地质调查局会同长江经济带十一省(市)国土资源部门,系统梳理了长江经济带以往地质调查成果,编制《支撑服务长江经济带发展地质调查报告》。有关专家全面研究了长江经济带耕地、地热、页岩气、锂矿等资源能源条件以及岩溶塌陷、地面沉降、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和活动构造、地震等问题,提出了长江经济带建设需要关注的四大有利资源环境条件和四个重大地质问题。
《报告》指出,支撑长江经济带发展具有四大有利资源环境条件。一是区内耕地总面积6.8亿亩,已开展1∶25万地球化学调查耕地面积5.4亿亩,其中无重金属污染耕地4.5亿亩、绿色富硒耕地1836万亩,有利于发展生态农业和特色农业。二是页岩气可采资源量15.5万亿立方米,占全国62%,继重庆涪陵建成我国第一个页岩气商业化开发基地之后,近期又在湖北宜昌远安取得页岩气勘查重大突破。这些地勘成果有利于打造绿色能源产业带。三是地热资源丰富,每年可利用地热能折合标准煤2.4亿吨,相当于2014年燃煤量的19%,有利于促进城市节能减排和地热相关产业发展。四是战略性矿产资源储量大,稀土、钛、钒等矿产储量占全国80%以上,锂、钼、钨、锡等矿产储量占全国50%以上,四川甲基卡发现亚洲最大的`能源金属锂矿床,有利于推进新材料、高端制造、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发展。
《报告》同时指出,长江经济带地质条件复杂,活动断裂、岩溶塌陷、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地面沉降等地质问题突出。调查表明,区内主要活动断裂带94条,岩溶塌陷高易发区23.5万平方公里,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隐患点10.7万余处,地面沉降严重区约2万平方公里。《报告》建议进行过江通道规划时,针对地质问题开展进一步地质勘查,合理确定通道位置和过江方式;穿过地质问题易发区的沪昆高铁线段,建议加强地质问题监测预警与防控;加强城镇地质安全风险评价,科学规划城镇布局;加强重点地区耕地和地下水保护和污染修复,推进矿业转型升级和绿色矿山建设。
有关人士称,《报告》紧密结合长江经济带发展地质工作需求,突出资源环境条件保障与地质问题预防,对长江经济带优势资源利用和产业转型升级、基础设施和重大工程建设以及新型城镇化发展中地质安全保障、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廊道建设将起到积极的地质支撑和决策参考作用。